
公助生与择校生的区别.doc
3页1、统招生、分配生和择校生有什么区别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当年实际招生名额这里包括了统招生、分配生名额,还有学校择校生的名额,各占一定比例统招生:统招就是凭自己的成绩被录取,是公助生分配生:也称指标生,是指部分普通高中拿出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一定范围的初中学校招生,分配生名额将统一公示主要根据初中学生的人数等因素来分配各校分配生名额,这也是公助生的一部分择校生:考生没有达到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即自费生2、统招生、分配生、择校生分数和交费情况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都招收一定比例的统招生、分配生和择校生公助生意味着到高中学校读书不用交费,或者只需交国家规定的几百元学费即可,并且公助生的成绩是比择校生好择校生是因为成绩不够,要向学校交赞助费才能录取各地的规定标准不同,有几千、几万的不等,一般提前一次性交清3、分配生招生是国家为了均衡教育资源按照国家规定,高中必须招收一定的分配生2007 年,教育部提出,将逐步推广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制度随着这一政策的推广,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制度随即在各地中招政策中展开这一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为薄弱初中毕业生提供入读优质高中的机会,从而逐步使择校热减退。
4、分配生政策给成绩薄弱的考生提供良机“分配生”的录取政策为薄弱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良机但尽管如此,依旧有一些初中的分配生指标没有完成,一些城市分配生计划并没有达到100%的录取率还有一些学校的分配生指标完成情况为0部分学校分配生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个别考生认为自己的成绩达不到某所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在一志愿中没有填报这所学校,使得这所学校的分配生指标浪费另一种情况是个别薄弱初中一志愿填报某所高中的考生中,成绩均未达到 该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也浪费了分配生的计划 5、享有分配生名额的学生,分数可下浮录取分配生是每年各高中公助生名额中分配给各初中学校的,如果分数没有达到统招生的分数线,那么依据中招成绩顺延在本校分配生名额内,符合分配生条件的考生分数达不到相关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可照顾几十分,各地规定不同,有的下浮 20 分,有的下浮 50分,有的下浮封 80 分如照顾分后还未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则该分配生名额作废,录取学校再从全市报考该校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这就是二次统招例如某重点中学招生大约 1100 人,那么各个学校的所有报名考生按分数高低先排名次某初中先排名 20 名到 638 分,那么这 20 名考生就是以指标生的身份录取的,可能有的初中 620 分,有的 640。
然后再统招,这样在将全市全部未录取的考生分数排名,最后录取到 632 分,也就是对外公布的分数6、分配生录取成绩悬殊 分配生指标制度推行后,薄弱初中和优质初中毕业生入读优质高中的机会将是均等的,极有可能出现热点中学的考生达不到志愿学校的录取线,也排不到分配生的名额里;但在薄弱初中,同类的学生却有可能被排到分配生的名额里因此,薄弱初中的学生升入好高中的机会相对更多一些比如热点初中学校的考生 610 分进不了重点高中,而薄弱的初中 580 分也能进该所重点高中,就是因为享有分配生名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