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试析构建社会诚信环境的探讨【经济学专业论文】.doc
3页1试析构建社会诚信环境的探讨论文关健词:诚信 博弈 信息 不对称 论文摘要:信用缺失是危害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博弈理论的基础上,以银行贷款和保险市场为例,分析了引起信用缺失的两个主要因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规制失败,最后提出了构建社会诚信环境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建立信号传递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诚信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伦理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失信现象比比皆是,社会诚信环境日益恶化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加强诚信建设,已经成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首要任务 一、失信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值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即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并遵守合同的交易对交易双方来讲,如果信息是对称的,则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签订完备合约,减少甚至杜绝失信现象的发生但是,市场经济分工的加深使信息不对称成为经济生活的常态现实生活中,种种违规、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除了企业的短期利益行为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机制失灵是根本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转,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经济生活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常见的失信现象有两类: 第一类为“隐藏知识” 即有些信息对交易双方来讲是不对称的,只有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不利信息以银行贷款为例,在银行贷款时,借一款人的有些信息如真实偿债能力只有借款人自己知道,而银行不知道,借款人为了谋求信贷支持就会一向银行隐瞒真实信息如偿债能力、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等,致使银行做出“逆向选择” ,把贷款借给劣客户而拒绝向有发展潜力的好客户贷款,最终导一致银行贷款难以回收,形成呆帐 第二类为“隐藏行动” 即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签约后的具体行动和有关信息,采取欺骗、偷懒等行为给对方带来损失以保险市场为例,保险本身是鼓励人们的冒险行为,签订保险合约后,若保险金额过多,人们就会不去关心照看他们的财产,因为他们不需要为他们的财产承担损失这种行为造成风险概率的增加,使得保险公司只得提高保险费以平衡收支.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低风险顾客退出,高风险客户涌人,保险费不断上涨,最后导致高风险客户完全替代低风险客户保险市场的这种困境也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保险公司可以观察到当事人的行为.获得投保人的风险类型信息,则可减轻或解决这种“道德风险” 。
此外,信息不对称在我国还常常被扭曲许多信息不对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除了利用产品的自然属性外,卖主还常常人为的封锁垄断信息,甚至刻意的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制造骗局 2.市场规制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诚实守信企业的守信行为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奖励,而违约企业的失信行为又得不到必要的惩罚,这样就产生了信用市场运行中的“市场失败” 其结果造成守信行为减少,失信行为增多此时,就需要政府有2关部门采取措施,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干预,以外界力量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守信或失信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往往是行为主体理性博弈的结果当事人选择守信或失信行为不仅会对自身产生后果,还会给他人带来效应,这就是信息的外部性以 A 和 t3 两企业为例分析二者在一次博弈情况下博弈的结果假设 A.t3 两企业是生产同一商品的,彼此都相信竞争对手是理性的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并且 A.B 两方都无法控制另一方的选择 1)假设失信企业不会受到惩罚,守信企业收益受到很大损害,收益为负在 A和 B 的博弈过程中.因为违约时的收益大于守约时的收益,所以 A 和 t3 都有违约的动机这里我们假设 A 是诚实守信的企业,在首次博弈中。
A 选择守约,但 t3的违约行为会对 A 造成重大损失,由于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的软约束,A 的守约行为得不到补偿,t3 的违约行为得不到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后续博弈中 A 也会选择违约因此,在一个信用法制不健全的环境中,理性的企业预期到其他的企业是不守信的,最后博弈的均衡结果是 AW3 双方都违约,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无序和低效 2)假定失信企业受到严厉惩罚,守信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收益为负对失信企业实施惩罚的关键是通过信用法制手段使其采取违约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大于其期望收益,只有在损失大于期望收益时才能起到真正意义的惩罚,其他任何形式上的惩罚都是实质上的奖励在失信受到严厉惩罚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的经济组织,对方守约时选择守约;对方违约时也选择守约因此,在一个健全的信用法制环境中,理性的企业是选择守信的,二者博弈的均衡结果是双方都守约由此可见,当企业失信而未受到惩罚时,企业就有违约的动机反之,在严厉的规章制度下,企业失信时的惩罚成本会远远高于其期望收益,企业就会选择守信故诚信环境的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规范 二、构建诚信环境的对策 作为一种看不见的理性力量,诚信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维护市场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有秩序的合理运行,同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节约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活性,最终引导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建立一个守信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关系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重要大事 1.加快社会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 诚信建设必须首先加强诚信法制建设法律制度的核心是为诚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市场秩序的规范、市场体制的完善、权力与义务的平衡、产权制度的明晰无不需要法律来提供支持和保障故要加快社会信用制度的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守信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诚信法规,一方面要保护投资者及存、贷款人等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失信违约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对有关的责任人应追究行政责任,明确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尺度,使诚信建设不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上,更要有法律的强制约束,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同时,要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法律制度能真正起到规范市场信用行为的作用 2.建立市场信号有效传递机制 对于“逆向选择”失信现象.重点在于建立信号传递机制.保证市场信息正常流通和信息的透明度.尽量使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起来这样有利于维护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市场主体对市场的信心,增强市场活力信号3传递机制可以通过建立交易双方的信用档案,又寸档案中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实事求是的记录.并定期对外公布其信用指数,形成一个开放的信用信息平台,也可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具体来实施。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比如建立独立的消费品民间评估机构,定期对消费品进行抽样评估并公布于众;发达国家连锁店实行的 90 天内包退等措施这些都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有效手段 3.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 ‘道德风险”失信现象,重点在于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即构建相应的信用成本补偿与惩罚机制,把诚信建设上升到激励与约束的高度上来从社会角度看,允许诚信企业获取一定的守信奖金是必要的例如有些产品品牌因其诚实守信的行为而 I’F 得消费者信任,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稍微提高产品价格使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同类性能的产品也是应当的,应加以鼓励,不断树立诚信守约发展经济的优秀典型;同时对失信的企业要严厉惩罚,仅有对守信企业的正面奖励就会产生“逆向选择” 设计惩罚机制时,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使失信行为的.期望成本大于失信行为的“期望收益” ,否则,低于此标准的惩罚就是实质上的鼓励另外,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失信企业和个人黑名单,予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制裁,形成“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