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大宝
  • 文档编号:203262729
  • 上传时间:2021-10-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4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设计【提出问题,探究公式】问题1:如图,已知点,直线,如何求到直线的距离?追问1:如何求出的距离?答案: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需要先求出P,Q点的坐标. 其中,P点坐标已知,因此只需求出点Q的坐标.追问2:如何求出点的坐标?答案:点是直线与垂线的交点,所以联立两条直线方程求交点坐标.追问3:如何求垂线的方程?答案:已知一点,再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追问4:如何求垂线的斜率?答案:垂线与直线垂直,直线的斜率为,可得垂线的斜率.由此,求得垂线方程为,整理得.解方程组:将(1)A+(2)B得,整理得.同理可得,则.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通分,原式.由此,求得点P到直线l的距离.追问5:如图,如果直线平行于轴,点 到直线的距离还满足上式吗?答案:此时,到直线的距离 ,由,也表示为.追问6:如果直线垂直于轴,点到直线的距离还满足上式吗?答案:此时,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距离也可表示为.一般地,点到直线的距离:.【反思过程,简化方法】问题2:上述推导过程思路自然,但运算较繁,反思求解过程,你能发现引起复杂运算的原因吗?答案:原因在于,求出的点坐标比较复杂,再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造成了运算的复杂.追问1:能否不求出的坐标,推得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答案:设,观察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结构,能否从方程组中直接写出,的表达式? 由 得将(3)、(4)两边分别平方后相加可得:,所以从而,.追问2: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的计算量大大降低. 能否概述简化运算的过程吗?答案:第二种方法的推导过程,实际上是从所求表达式的结构入手,虽然“设出”点Q的坐标,但是并不求出点Q的坐标,通过整体代换简化了运算.“设而不求”和“整体代换”也是运算中十分常用的方法.【多方联系,探究新法】问题3:向量是解决空间距离、角度问题的有力工具,能否用向量方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呢?答案:如图,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距离中最短的.追问1:点P与直线l上任一点所成向量与向量有何关系呢?答案:设M(x,y)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是在直线方向上的投影.,其中n是与直线l的方向向量垂直的单位向量.追问2:如何用坐标表示向量n?答案: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它的一个方向向量为,因此,由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可求得与直线l垂直的一个方向向量为,由此,与直线l垂直的单位向量由此便可计算的长度.因为,其中,所以 (5)因为M(x,y)在直线l上,则.代入(5)式整理得.问题4:比较上述推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坐标法”和“向量法”两种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案: “坐标法”是通过寻找所求量的坐标表示,再经过一系列运算最终得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坐标法运算量较大,所以我们还要寻求简化运算的方法. 这里我们用到了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手段.相比之下,“向量法”抓住了点到直线距离是点与直线上点的最短长度这一几何特征,借助投影向量、直线方向向量的概念,将向量用坐标表示,再运算求解.这种方法体现了解析几何形与数、数与形的转化,技巧性强,但是大大降低了运算量.其实“向量法”只是用到了向量的壳,本质上还是在用点的坐标运算. 我们不是常说解析几何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这里的代数方法就是把图形放入坐标系中,用点的坐标来刻画图形间的关系,这是解析几何的本质.【分析结构,理解公式】问题5: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答案:公式的分子:保留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结构,只是把P的坐标代入到了直线方程中,体现了公式与直线方程关系.特别地,如果P在直线上,点到直线的距离为0,此时,式子中的分子为0,整个式子也等于0. 运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这么一来,这个公式可以表示平面内任一点到任一直线的距离.注意,因为所求的是距离,所以要加绝对值保证结果为正.【巩固应用,解决问题】例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先把直线的方程写成一般式,然后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这是公式的直接应用.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对直线方程的观察,发现方程表示的直线很特殊,因而可以直接运用横坐标差的绝对值求解.点P0(-1,2)到直线l:3x-2=0的距离.例2 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答案:如图,设边AB上的高为h,则S△ABC=|AB|h..边AB上的高h就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边AB所在直线l的方程为,即x+y-4=0.故点C(-1,0)到直线l:x+y-4=0的距离.【回顾小结,提升认识】问题6:你能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吗?这个公式如何证明? 公式证明的三种方法各有特点,谈一谈你的体会?答案:“坐标法”是解析几何问题中最本质的方法,是通过点的坐标建立方程再计算获得结论.第二种“坐标法”采用了“设而不求”的想法,通过整体代换的思想简化了运算.“向量法”利用了投影向量的概念,借助向量运算获得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这个方法十分巧妙,大大降低了运算量,但是需要熟练使用向量的相关知识.除了这三种证明方法,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_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新疆专用 人教版九上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每课时参考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参考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4.1《农业》参考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高中教师队伍工作合理安排方案(按年龄分层).docx 2026年历史备考衔接课标要求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docx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docx 高考命题如何考查核心素养:基于2025年政策与实例的深度解析.docx 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核心问题及答案.docx 翻转课堂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师角色转变--以《鸿门宴》课案为例.docx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示例.docx 六年级语文课文预习要求(语文七步高效预习法).docx 聚焦核心素养精研备考之道——聆听郑克强老师讲座有感.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docx 实验高中校园防欺凌工作预案.docx 高考命题如何考查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每节课参考教学设计汇编(含六个教学设计).docx 高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有效合作机制.docx 高中历史复习备考要坚持正确的方向.docx 思政赋能心理:高中思政课与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磨合策略.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