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军事知识1 军事思想.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1980****057
  • 文档编号:273791109
  • 上传时间:2022-04-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33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军事知识1 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 1、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 2、战国时期, 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 二、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

      1、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作战等作了论述 2、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 3、《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 4、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 5、宋,许洞的《虎钤经》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旨意,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骑兵 6、陈规在《守城录》中,记录了军队开始使用火器和改进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方法,主张“守中有攻”,对城市防御战法有所创新 三、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1、明代杰出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他根据沿海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倭寇火器装备的特点,对阵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12人为单位的“鸳鸯阵”,把它作为战斗队形的基础 2、何良臣的《阵纪》一书,对于军队组训和战法的论述,也具有革新的内容 3、孙承宗主编的《车营扣答合编》,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装备部队后,编制和战法的改革 4、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则试图从军事理论、建军作战、兵器制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诸方面,提出实行军事改革的依据,以求振兴明王朝的武备 5、清王朝建立以前,后金(清王朝前身)与明军发生萨尔浒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彝《幸存录》)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其步骑协同作战的长处,对明军的多路进攻实行各个击破,反映了军事指挥上的新思想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

      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2、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1、重站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3、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 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4、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 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不仅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中指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 其主要表现在:“致人而不制于人”,夺取主动权强调的就是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制胜方法 六、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 他说:“凡战者,以正合(合力攻击),以奇胜(奇兵制胜)”奇正是我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多有阐述和运用奇正的含义广泛,一般说来,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分而言之:在兵力使用上,守备、钳制的为正兵,机动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进攻、明攻的为正兵,迂回、侧击、偷袭的为奇兵;在作战方法上,按一般原则作战的为正兵,采取特殊战法的为奇兵奇正充分体现了用兵的机动灵活性,出奇制胜的高妙之处,在于攻击敌人无备与虚弱之处 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选贤任能,不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将之道 1、重将思想《投笔肤谈·军势第七》指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并且认为,“大将,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我们现代所说的“千军 易得,一将难求” 2、选将思想在古代,选将标准有五,《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3、用将思想。

      古人认为,将帅使用的原则,就是信任和放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西方主要大国军事思想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全书分为八篇,《战争论》为译者选译的精华本在书中,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 这本《概论》,就是一本现代战争理论及原则的综合体系关于战争艺术的定义,作者认为"战争艺术"一般分为五个纯属军事问题的组成部分--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工程艺术和基础战术以及战争政策由此,作者指出,战争艺术实际包括六个各不相同的部分第一章为战争政策,主要按战争目的、性质和形式探讨各种不同战争第二章为军事政策或战争哲学,主要探讨影响战争胜负的各种基本因素第三章为战略,除探讨战略定义和一些基本原理外,还具体探讨了各种作战体系,而对战略计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

      第四章为大战术与交战,具体探讨各种交战,诸如进攻、防御、迂回机动、行军遭遇交战、突然袭击和要塞围攻战等第五章为战略战术性混合作战,主要探讨攻击、渡河、退却、追击、行军、登陆作战等第六章为战争勤务或调动军队的实用艺术,主要探讨战争勤务的概论、范围,以及侦察和及时查明敌人移动情况的其他方法第七章为军队的战斗部署和三个兵种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作用,主要探讨军队在战斗线上的配置及编成, 以及步兵、骑兵、炮兵三个兵种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在"结论"中,主要探讨了战争取胜有赖于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阐明了战略与战术定义、战略侦察以及认识战争规律、指导原则、进攻和防御等原理在"补遗"中,着重探讨了几次海外的主要远征在"续编"中,主要对战略、培养战略眼力的方法和军队战斗部署作了进一步的概述和探讨 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 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三)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1、马汉认为海军的目的在于会战,而最终的目的则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因此舰队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强力的攻击火力,拥有优势的海军,才能控制海洋。

      杜黑的‘制空权’ 该书以“制空权”为中心,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使用的许多问题,是一部专门论述空军战略理论的著名军事著作,也是地缘政治理论中空权理论的代表作,在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富勒的‘装甲战’ 第一部探索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战争的理论著作,坦克作战理论的创始,古德里安只是富勒理论的实践者 西方国家军事思想著名代表人物 1、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 .6——1831.11),普鲁士人,主要代表作为《战争论》,《战争论》简介(略) 2、波拿巴?拿破仑(1769.8——1821.5),法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他的军事思想,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重视武力和思想的双重作用 2)、重视军队的改革和建设 3)、重视歼灭战的原则 4)、重视集中兵力和实施机动作战 3、若米尼(1779.3——1869)瑞士人,军事思想代表作有《战争艺术概论》 4、毛奇(1800.10——1891.4)普鲁士人,军事思想重要著作有《毛奇军事论文集》,是第一个主张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总参谋部体制的人。

      5、马汉(1840.9——1914)美国人,“海权论”的倡导者,对世界各国,尤其对西方各国海军建设影响很大 6、杜黑(1869.5——1930.2)意大利人,“制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