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的知识点.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07299258
  • 上传时间:2023-08-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根底知识刑法的知识要点:第一节刑法的性质、任务、根本原则一、刑法的性质刑法是总揽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总揽秩序,以国家的名义制定的有关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刑法鲜亮地反映总揽阶级的意志,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总揽阶级完成阶级总揽的工具二、我国刑法的任务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平安,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爱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全部的财产,爱护公民私人全部的财产,爱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三、我国刑法的根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什么行为是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应科处的刑罚,以及各个刑种如何具体适用等,都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二)法律面前人人公平原则对于一切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公平的适用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同意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公平地加以爱护,不同意有任何卑视三)罪刑相当原则罪刑相当原则,又称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均衡原则,指主要根据罪行危害性的大小决定处刑的轻重。

      这一原则具体要求:(1)有罪当罚,无罪不罚;(2)轻罪轻罚,重罪重罚;(3)同罪同罚,罪刑相当;(4)刑罚的性质与犯罪的性质相适应第二节犯罪的概念及构成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平安,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全部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全部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分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肯定义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本质属性和法律特征,也划清了罪与非罪的界限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严峻的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处分性二、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每一个犯罪构成都包含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这四个要件是任何一个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要件,都不构成犯罪一)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它包含作为犯罪主体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2)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具备受到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①到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周围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成心杀人、成心损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②精神正常根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者不能操纵自己行为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识别或者操纵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万巳罪应负刑事责任二)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的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含罪过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罪过分为犯罪的成心和犯罪的过失⑴犯罪的成心,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期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预防,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主观心理态度。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爱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要件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对象等四)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爱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第三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一、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龙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正在进行3)防卫行为必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⑷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5)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峻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为了预防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3)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也就是说,如果能采取其他方法预防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4)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预防的损害要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其它,刑法上关于预防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第四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一、犯罪的预备为了犯罪打算工具、制造条件,是犯罪预备无论是打算工具还是制造条件,都是为了实施犯罪作打算,一旦打算就绪,就要着手实施犯罪故犯罪预备包含着严峻的社会危害性,刑法规定要予以必要的处分但从犯罪预备到犯罪既遂之间还有一个过程,它毕竟尚未造成实际损害,因此刑法规定对预备犯罪可以比照既遂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二、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一特征把它与犯罪预备区分开来第二,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具备构成某个具体犯罪的全部要件。

      这一特征把它与既遂区别开来第三,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构成的客观要件,这一特征把它和犯罪中止区分开来《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三、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预防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预防了犯罪的发生;另一种是虽然己经实施完了某种犯罪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有效地预防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分;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分第五节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成心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成心二、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种,并且对之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1)主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共同犯罪人主犯包含以下两种:①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即在集团犯罪中起组织、筹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它具体指犯罪集团的组织者、筹划者和指挥者。

      所谓犯罪集团,指有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犯罪组织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分②除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这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分2)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共同犯罪人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3)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对这些人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4)教唆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共同犯罪人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分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分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第六节单位犯罪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刑法》第31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概念说明单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第二,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成心,并且作出犯罪决定的是单位集体或其负责人第三,必须实施了犯罪行为第四,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当刑事责任的问题。

      二、单位犯罪的刑罚我国刑法在处分单位犯罪时采纳“两罚制〃原则所谓“两罚制〃原则指对单位犯罪既处分单位,又处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I)对单位判处分金:(2)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包含判处可以适用于自然人犯罪的一切刑罚方法第七节刑罚的概念和目的一、刑罚的概念刑罚是审判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对犯罪分子实行惩处的一种制裁方法刑罚是与犯罪紧密相关的制裁措施表现为: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必要条件,没有犯罪也就无所谓刑罚;刑罚是由于犯罪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但并不是必定结果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刑罚是一种最为严厉的制裁方法2)刑罚只能对犯罪分子适用3)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适用,并且要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权限和诉讼程序进行二、刑法的目的我国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首先是为了惩处和改造犯罪分子其次,通过适用刑罚,可以对社会上企图进行破坏活动的不稳定分子,起到震慑和警戒的作用,促使他们排除犯罪念头再次,通过适用刑罚,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警惕性和法制观念,鼓舞他们同犯罪作斗争可见,适用刑罚最终是为了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第八节刑罚的种类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和附加刑又各有多种。

      属于主刑的各个刑种只能独立适用:属于附加刑的各个刑种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其它,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一、主刑主刑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I)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肯定的自由,让其在公安机关的管束和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2)拘役,是对犯罪分子在短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就近予以监禁的一种刑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3)有期徒刑,是在肯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从事劳动生产,并进行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根据《刑法》第45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根据《刑法》第50条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巧年以土加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69条规定,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4)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剥夺终身自由并强制其参加劳动生产、接受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5)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刑罚。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峻的犯罪分子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