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1.docx
4页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时段内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划分为西医组(20例)和中医组(20例)西医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使用辨证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00%,中医组为10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中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西医组为3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内科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降低或预防机体不良反应,可推广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内科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效果胃食管反流病为医疗领域常见性消化道病症,待发病时表现为胸骨、剑突等部位烧灼感,进食过程中会引起食物反流现代医疗中,该病是以生活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疗法为核心,但仍以药物救治为核心,科学把控药物间的合理搭配,是增强治疗效果,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1]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时段内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40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基本资料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时段内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40例,随机划分为西医组(20例)和中医组(20例)。
西医组男性患者共12例、女性患者共8例;年龄中间值为(34.473.46)岁,病程中间值为(4.251.24)年中医组男性患者共11例、女性患者共9例;年龄中间值为(36.473.23)岁,病程中间值为(4.231.33)年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入选标准:均满足《胃食管病治疗共识意见》诊断标准;年龄处于18-70岁范围内;均存在反酸、烧心、嗳气及胸骨后疼痛等状况;2周内未存在相关服药史;经胃镜检查未见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器质性病变剔除原则:合并胃息肉者、消化性溃疡者、消化道恶性肿瘤者;合并重症心肺肝肾脏器病变者、全身性病症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1. 方法西医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即在饭前30min,口服奥美拉唑,剂量为20mg/次,1日1次,持续服药60天中医组使用辨证治疗,即施行疏肝降逆救治,方剂为:乌贼骨20g,白芍15g,黄芩和陈皮各10g,柴胡10g,枳壳和姜半夏各10g,茯苓10g,神曲和白术各10g,白芷10g,白蔻仁10g,木香6g,砂仁和生甘草各6g,黄连5g1日1次,早晚各服1次,1疗程为60天若患者表现为脾胃虚寒,可掺入郁金、鸡内金、金钱草等中药;若患者表现为肝胃郁热,因表现为反酸、口干及苔黄等状况,可掺入生大黄及蒲公英等,改善病情[2]。
1. 观察指标①比较患者总有效率显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躯体状况较佳;有效:症状表现好转处于45-80%范围内;无效:尚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 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软件SPSS 22.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处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 表示,组间数据采用 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2. 结果2.1 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00%,中医组为10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表1比较患者总有效率[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西医组(n=20)10(50.00)6(30.00)4(20.00)16(80.00)中医组(n=20)18(90.00)2(10.00)0(0.00)20(100.00)X2值4.4444P值0.03502.2 比较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中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1/20),西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6/20),数据比较有意义( =4.3290,P=0.0374)3. 讨论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代表,是因胃部、十二指肠等部位引起的食物反流现象,发病时患者多表现为反胃、恶心等,个别情况下还表现为胃部和腹部等部位烧灼感,于正常进食后也存在食物反流状况。
现代医疗中,该病多是以常规西医救治为核心,药物作用下可显著改善机体胃内压力,预防食物反流[4]而中医治疗是以把控患者病情为导向,纳入“胸痹”、“吐酸”等范畴,虽未明确发病诱因,但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食、脾胃虚弱和情绪不稳等存在相关性,多表现为肝胆淤积、脾胃失和等状况,可施行疏肝降逆等治疗原则例如:乌贼骨呈现抑酸止痛、抗溃疡的效果;白芍可对肺邪气予以治疗;枳壳呈现破气行痰效果;黄芪呈现清热解毒的功效;柴胡可起到清虚热的目的;陈皮可呈现燥湿化痰和理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食少吐泻的效果;姜半夏可呈现降逆止吐的目的;茯苓、神曲等药物联用是时可起到消食除胀的目的通过上述中药的联合运用,不仅可显著增强胃食管反流病救治效果,还可预防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5]本研究可知,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00%,中医组为10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中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西医组为3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综上,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内科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降低或预防机体不良反应,可推广参考文献:[1]石元龙.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1):164+185.[2]王晓晴.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5):120-120.[3]赵川.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156-157.[4]张树芳.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2):152-153.[5]邢国献.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7):135+138.-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