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正式版.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74288804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5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分类•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 天文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日、月、金、木、水、火、土 天文•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分野《史记天官书》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可见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他们互相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国的分野,这种看法,便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分野•如:鹑首对应秦 鹑火对应周 寿星对应郑 析木对应燕 星纪对应吴越• 古诗与星宿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古诗与分野•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轸,荆州•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分别为蜀秦分野 历法•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人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911年年辛亥年辛亥年2011年年辛卯年辛卯年2012年年壬辰年壬辰年2013年年 癸巳年癸巳年 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 •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古人纪月•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古人纪时•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天色色纪纪时时夜夜半半鸡鸡鸣鸣平平明明日日出出食食时时隅隅中中日日中中日日昳昳晡晡时时日日入入黄黄昏昏人人定定地地支支纪纪时时子子丑丑寅寅卯卯辰辰巳巳午午未未申申酉酉戌戌亥亥现现代代纪纪时时2323-1-1点点1-1-3 3点点3-3-5 5点点5-5-7 7点点7-7-9 9点点9-9-1111点点1111- -1313点点1313- -1515点点1515- -1717点点1717- -1919点点1919- -2121点点2121- -2323点点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夜间时辰黄昏黄昏人定人定夜半夜半鸡鸣鸡鸣平明平明五更五更一更一更二更二更三更三更四更四更五更五更现代时间现代时间19-2119-21点点21-2321-23点点23-123-1点点1-31-3点点3-53-5点点 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二十四节气•春季 ▪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 • •夏季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 • •秋季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 • •冬季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 • •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傳統節日•元旦•花朝•上元、社日•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 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旦元旦 •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花朝花朝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上元上元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社日社日 寒食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清明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清明》》诗:诗:“清明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甫有《《丽人行丽人行》》诗: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端阳”、、“重五重五”,,“端端”是是“初初”的意思。

      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七夕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巧,称为“乞巧乞巧”和凝《《宫词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宫嫔乞巧忙 中秋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韦庄《《送秀才归荆溪送秀才归荆溪》》::“八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腊日》》诗:诗:“腊日年年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最后一天叫“岁除岁除”,那天晚上叫,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除夕人们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守岁》》::“儿童强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不睡,相守夜欢哗 乐律五音五音:又称五声,即宫商角徵羽,大致相当于音乐简谱中的1(do)2(re)3(mi)5(sol)6(la),按照音的高低排列,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是五声音阶上的五个音级: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变宫、变徵大致和现代简谱上的7(ti)和#4(fis)相当,就形成一个七声音阶: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音高 宫商角徵羽等音级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它们的音高是随着调子转移的但是相邻两音的距离却固定不变,只要第一级音的音高确定了,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淮南子··原道训》说:"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宫的音高确定了,全部五声音阶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七声音阶的情况也是这样 六律律与十二律 古书上常常把五声或五音和六律并举 律和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这十二律从低到高排列起来,依次为:    1.黄钟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洗6.中吕 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吕11.无射12.应钟十二律的分类 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为律吕。

      古书上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第一级音 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其实商角徵羽也都可以作为第一级音 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徵为音阶起点的是徵调式意思是以徵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由此类推,五声音阶就可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十二律定音 宫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在实际音乐中,它们的音高要用律来确定试以宫调式为例,用黄钟所定的宫音(黄钟为宫),就比用大吕所定的宫音(大吕为宫)要低前者叫做黄钟宫,后者叫做大吕宫宫音既定,其他各音用哪几个律,也就随之而定 •乐调 六十"调" 理论上十二律都可以用来确定宫的音高,这样就可能有十二种不同音高的宫调式商角徵羽各调式仿此,也可以各有十二种不同音高的调式总起来说,五声音阶的五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调”,因此古人有所谓六十“调”之说七声音阶的七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得八十四“调”常用宫调 无论六十"调"或八十四"调",都只是理论上有这样多的可能组合,在实际音乐中不见得全都用到。

      常用的宫调只有九种,即五宫四调,通称为"九宫":    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大石调(又作大食调)双调商调越调 八音 《尚书·舜典》说:“八音克谐《周礼·春官·大司乐》说:“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所谓八音,是指上古的八类乐器,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依《周礼·春官·大师》郑玄注,金指钟镈(bó),石指磬,土指埙(xūn),革指鼓鼗(tǎo),丝指琴瑟,木指柷敔(zhùyǔ),匏指笙,竹指管箫由此可见八音和五声、七音是不同性质的象征意义 五声、十二律、八音……都有其象征意义《礼记·乐记》就认为从一个地区的音乐可以看出社会风尚来它里面说: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地理•1、六合:•  指天地四方•  (即上、下、东、南、西、北)•2、九州:•  冀州、青州、兖(yǎn)州、•  徐州、豫州、荆州、•  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  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  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荒: •  八方荒远的地方。

      •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阳:山南水北•5、江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 即长江以东 •11、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13、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  湖 •14、古今地名 •大都  •东京、汴京•京口•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临安 •姑苏  •会稽 •长安 •奉天 •直沽北京北京   开封开封   镇江镇江   南京南京杭州杭州   苏州 苏州  绍兴绍兴   西安西安   沈阳沈阳   天津天津 分类•【天文、历法、乐律】——帝王的头等大事,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最崇高的精神生活。

      •【地理、职官、科举】——偏于“政治”一系的内容传统官僚体制的精髓:“人治”和“官本位”•【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展示先民朴素、精致的衣食住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