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十美堂镇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5页湖南省常德市市鼎城区十美堂镇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可组成离子化合物Z2Y和共价化合物RY3、XW4,已知Y、R同主族,Z、R、W同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R>Y>ZB. 气态氢化物沸点:HnR>HmYC.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W>RD. Y、Z、R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定显碱性参考答案:A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Y、Z、R、W分别是碳、氧、钠、硫、氯A. 同主族元素简单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以简单离子半径:R>Y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简单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Y>Z总之,简单离子半径:R>Y>Z故A正确;B. HmY即水,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而沸点较高,所以气态氢化物沸点:HnR 故选A2. 某实验小组依据反应AsO43﹣+2H++2I﹣?AsO33﹣+I2+H2O设计如图1,电池,探究pH对AsO43﹣氧化性的影响,测得输出电压与pH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SO43﹣+2H++2e﹣═AsO33﹣+H2OB.b点时,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C.a点时,盐桥中K+向左移动D.pH>0.68时,氧化性I2>AsO43﹣参考答案:A【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pH=5时,电压小于0,反应逆向进行,AsO33﹣在负极失电子;B、pH=0.68时,电压为零;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pH>0.68时,电压小于0,反应逆向进行.【解答】解:A、pH=5时,电压小于0,反应逆向进行,AsO33﹣在负极失电子,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sO33﹣﹣2e﹣+H2O=AsO43﹣+2H+,故A错误;B、pH=0.68时,电压为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C、乙中碘离子失电子,则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甲中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盐桥中K+向左移动,故C正确;D、pH>0.68时,电压小于0,反应逆向进行,碘作氧化剂,所以氧化性I2>AsO43﹣,故D正确.故选A.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30 B.46 C.66 D.69参考答案:B【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分析】Cu﹣2e=Cu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失去电子为0.06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HNO3→NO2+NO+N2O4,0.05mol氮氧化物共得到0.06mol电子,若没有二氧化氮时,0.05mol全部为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15mol,若全部0.05mol为N2O4,N元素获得0.1mol电子,均大于0.06mol,所以一定存在NO2,从两个极端来考虑:(1)假设混合气体为NO、NO2;(2)假设混合气体是N2O4、NO2,据此计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两者之间.【解答】解:金属提供0.06mol电子,若没有二氧化氮时,0.05mol全部为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15mol,若全部0.05mol为N2O4,N元素获得0.1mol电子,均大于0.06mol,所以一定存在NO2;假设一种情况为混合气体中没有N2O4时,设NO的物质的量为x,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x,根据电子得失守恒,铜失去的电子数等于NO3﹣得到的电子数,所以有0.03mol×2=3x+(0.05mol﹣x)×1,得:x=0.005mol,N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05mol=0.045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4.4;同理,假设另一种情况为混合体中没有NO时,设N2O4、NO2物质的量分别为m,n,m+n=0.05mol,2m+n=0.06mol,联立解得m=0.01mol,n=0.04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NO2、N2O4)=46×+92×=55.2.所以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在44.4~55.2之间.故选:B.【点评】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难度中等,利用极限法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4. 下列关于反应SiO2+3C SiC+2CO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化剂是SiO2B. 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碳在反应中只做还原剂D. 若生成1mol SiC转移电子为2 mol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到+2价,部分降低到-4价,所以单质碳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C不正确;根据方程式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若生成1molSiC转移电子为4mol,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通过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并能结合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即可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7的溶液中: Na+、Mg2+、SO4 2-、I-B.使甲基橙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Al3+、Cu2+、NO3-、SO42-C.由水电离出的c(H+)=l.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CO32-、SO32-、Cl-D.加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中: Na+、NH4+、NO3-、Cl-参考答案:B考查离子共存pH>7的溶液Mg2+可能不能大量共存(pH>11时Mg2+基本沉淀完全);由水电离出c(H+)=1.0×10-13 mol/L的溶液可能是c(H+)=0.1 mol/L或c(OH-)=0.1 mol/L,在c(H+)=0.1 mol/L的溶液中CO32-不能大量共存;加入铝粉放出H2的溶液中,若是酸性溶液不能有强氧化性的离子如NO3-、ClO-等,若是碱性溶液不能有沉淀碱的金属离子和NH4+。 6. 对右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根据两种化合物的结构判断它们的分子式均为C10H14O,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B、两种分子中一个含有苯环,一个不含苯环,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不相同,错误;C、前者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后者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正确;D、二者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不同,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错误7. 某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对于气体X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B.一定不含CO2C.一定不含Cl2和CO2 D.可能含有CO2和Cl2参考答案:A略8. (2007·海南卷)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 6 D.15和8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原子间成键规律知识。 A是H和Cl、C是Si和C、D是P和O,形成化合物时都是以共价键结合 9.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B.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g10%的稀硫酸时,除使用量简外还需用到容量瓶C.在钠跟水反应的实验中,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投入水中进行实验,剩余的钠块丢弃到废料桶中D.若FeCl2溶液中含有I-杂质,可用过量Cl2氧化后进行萃取分液参考答案:A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Fe3+的溶液中: K+、Na+、I-、Cl- B.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 mol·L-1的溶液中:Na+、Ba2+、、C.在含大量Al3+的溶液中:Na+、、、Mg2+ D.在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Cl-、S2-、参考答案:D略11.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漂白粉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2HClO+CaSO3↓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Cl2=2Fe3++2Cl-C.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D.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参考答案:【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B1【答案解析】C 解析:A、HClO能将CaSO3氧化,产物为HCl和CaSO4,,故A错误;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溴离子也要被氧化,故B错误;C、CaCO3难溶,CH3COOH是弱电解质都要保留化学式,故C正确;D、配平错误,不满足质量守恒,故D错误。 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难点是漂白粉溶液通入SO2,不能完全类比漂白粉溶液通入CO2书写因为HClO能将CaSO3氧化12. 室温下,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c((Cl—)>c(NH4+)>c(OH-)>c(H+)B.浓度均为0. 1 mol·L-1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SO42-)>c(Na+))>c(NH4+)>c(H+)>c(OH-)C.浓度均为0. 1 mol·L-1的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H+) = 2c(CO32-) + c(OH-) + c(HCO3-)D.浓度均为0. 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 = c(CH3COO-)>c(OH-) =c(H+)参考答案:C略13. 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 ( )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C.氯化氢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 D.氯化氢是无色气体且有味 参考答案:答案:B14.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