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六年级大兴安岭旅游导游词.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73489621
  • 上传时间:2022-04-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5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六年级大兴安岭旅游导游词大兴安岭旅游导游词1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去了解内蒙古的先辈们是怎样建设我们美丽的大兴安岭 我们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怀着激动的心情,坐着大客车去往甘河驿站到达那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亭子,让人耳目一新校长说:“在几年前,这里是供旅客休息的地方,每当有旅客来到这里,都会到这里休息一下,看看甘河的美丽风景 接着,我们走出亭子,沿着路边往东走,路旁有许多的雕塑,这都是大兴安岭的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塑像有植树造林的人们,是他们付出了劳动,才有我们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有在树上安置鸟窝的,是他们让大兴安岭鸟语花香;有在树旁吃饭的人们,我想:他们为了建设家园,在北风呼啸的户外吃饭,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做一份贡献;接着是用牛往山下拉木材,我仿佛看到建设者们劳动的样子,看到一车车的木材运到山下,为我们的建设添了一份贡献,建设者们高兴的喊道:“顺山倒喽!”还有用马拉的雪橇,雪橇上的.人们高兴的招招手,好像有什么新发现似的;下一个是骑马的人,他们拿着望远镜,好像是在做勘测,侦查! 接着,我们来到了甘河的文化长廊,里面的宣传栏更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里面有内蒙古的地图,还有内蒙古的林区介绍,内蒙古有名的大河:乌加河,塔布河,克鲁伦河等等,大兴安岭的脊椎动物:雪兔,猞猁,野猪,黑熊等等,老舍先生也在甘河留下了闻名遐迩的诗句: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谭无月秋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很快我们走到了长廊的尽头,排好了队,校长在前面为我们讲解到:“甘河的源头是一眼清泉泉水终年喷涌,从未干涸过相传,北魏鲜卑时代,一位公主回到她祖先居住的大兴安岭进山打猎 在围猎的过程中,公主高超的箭法射中了一头公鹿公鹿带箭而逃,公主骑马在后紧追不舍,越追越远而脱离了随从人员最终公主射死了这头公鹿,然而,公主在茫茫林海中迷失了方向她呼喊着,在森林中越走越远………公主在迷失方向的十几天里,她用烧烤的鹿肉充饥,但却很难找到水源 那时正赶上几年大旱,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渴得难忍时她只能吃野果、嚼树叶艰难中,公主感到死亡一步步向她走近最后,公主在干渴中筋疲力尽,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发现了救命的泉水她喝着清冽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汩汩而流,这是公主的生命之泉和希望之泉 公主得救后,泉水被当时北魏皇帝封为甘泉泉水汇成河流就是今天的甘河甘河由此而得名甘河是一条不寻常的河流经科学检测,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甘甜的河水将名扬天下!” 伴随着这个美丽而感动的传说,我们结束了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坐在大客车上,回到了学校,今天下午使我记忆犹新,我会好好记住今天这个有意义的活动,还有那个美丽而感人传说…… 大兴安岭旅游导游词2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

      主要树木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等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兴安岭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提起内蒙古,人们都知道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草原养育了骁勇的马背上的民族,但很少有人知道那里还有浩瀚无边的大森林,大森林孕育了中国北方的民族我们呼伦贝尔,不仅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作为内蒙古人,作为呼伦贝尔人,希望大家不仅要关注大草原,也要关注大森林,不仅倡导草原文化,也要研究森林文化,因为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我们行走在大兴安岭之间,不仅对这片森林和这方神奇的土地产生深深的眷恋,可能有的朋友也会从而产生探究猎奇的心理您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您对自然生态非常关注 大家都知道,森林有很多生态保护作用,比如,防风固沙、消除污染、保持水源等等那么幅员辽阔的大兴安岭更是对这一方土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呼伦贝尔草原,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对维护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800多万公顷的森林,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呵护着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一片森林的生态意义,绝不仅限于周围的小范围,尤其像大兴安岭这样的林区,它对全球的生态系统发展变化都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现在很多毗邻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大兴安岭,有很多志愿者对大兴安岭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前来植树,由此可见大兴安岭其价值所在 说及天下名山,大家知道的有: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泰山天下雄、青城天下幽等等,那么说到大兴安岭,如果也用一个字来形容,可能用“大”字来描述更贴切幅员之大、包容之大、历史内涵之大、生态作用之大 l 大兴安岭地处东北边陲,是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1-1400米,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6W平方公里, 主峰索岳尔济山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大兴安岭中的“兴安”系满语,意为“极寒处”,应为气候寒冷,故有此名 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樟子松、落叶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树长到60多米,树干仍然笔直。

      人们又把大兴安岭称作“林海” 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资源名录)记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施业区内,共有山峰25905座真所谓山山相连,比肩而立;极目远眺,处处皆山 l 大兴安岭的木材及金属矿藏储量几位丰富尤其是煤炭储量较大已探明储量为334亿吨,远景储量在1010亿吨以上 l 另外就是大兴安岭的历史遗迹,其中南端的火山遗迹随处可见等等这些都表明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大物博 大家应该都会唱或者都听过一首关于大兴安岭的歌曲,就是《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说的就是大兴安岭的“高”这首歌大家都会唱吧,那我们大家先共同唱首歌 正好我们走在大兴安岭之间,唱这首歌更有感觉,就像在草原上一定要唱草原歌曲一样,我来给大家开头(这时可以带头唱歌);歌毕,继续讲解:唱了这首歌是不是特别有感觉啊?对了 这就是大兴安岭,海拔高度大多在400—1400米之间,基本呈北高南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那么说道大兴安岭的“山”,大兴安岭林区一向有“林海”之称,其实这里也是山的海洋,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资源名录》记载,大兴安岭作业区内,共有山峰25905座,绝大多数的山没有命名,群山起伏,连绵不断。

      有山就有水,大兴安岭群山林立,河流密布,以大兴安岭的主脉为界,岭东的河流流入嫩江,叫嫩江水系,岭西的河流流入额尔古纳河 叫额尔古纳水系说到大兴安岭的“水”,就一定要提到大兴安岭的矿泉水,大兴安岭的地下矿泉非常丰富,水质也非常好,其中很多闻名全国,比如阿尔山矿泉水 大家是不是有听说过?还有我们一些地方品牌等都含有及丰富的矿物质,对一些心脑血管病和胃肠病、骨质病及关节炎等都有有益作用,土生土长的林区人很多都比较长寿,其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空气比较好,另外就是水质好 说了这么多关于大兴安岭,我们的旅行车也在大兴安岭中走了这么久,大家看到了很多小房子,是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就是典型的林区人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林业工人的家属你看他们的房子屋脊都是尖尖的,这种结构的建筑,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冬暖夏凉,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木屑,冬天外面冻不透,里面的暖空气不会很快跑掉,夏季晒不透,里面阴凉,很舒服,像安了空调的房间,另外尖顶的作用是方便积雪滑落,减轻房体的压力这也是适应北方严寒地区的建筑物 说到林业工人,大家一定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 其实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在清朝以前是没有伐木工的——现在叫林业工人,最早都叫伐木工的——在清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等地实行“四禁”,禁伐木、禁采矿、禁渔猎、禁农牧,总之,什么都不让动。

      当时的大兴安岭,只有很少的人,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蒙古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人,大概也就是千八百人这样,因为这些少数民族本身都是以狩猎渔猎为生的,所以只允许他们在大兴安岭一些河流的上游生活直到清朝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的时候,清政府宣布对东北地区放荒,啥叫放荒呢?就是允许大家来这里开荒啦,于是,大批的内地农民闯入东北地区,也就是常说的“闯关东”,其中呢,一小部分闯关东的人闯进了大兴安岭,开始在这里生活最早他们进来的时候生活是自给自足的,也就是在深山老林里开垦一块荒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那时候闯关东的人都是生活所迫,万般无奈才跑出来的,当时有句话叫“穷走南,富进京,逼无奈闯关东”第二年,额尔古纳河的中下游发现了金矿,大批的淘金者又来了,来那么多人,得生活啊,盖屋、生火做饭取暖等等,于是开始伐木但是这个时候的木材还没有成为商品,所以伐木的人也不能叫工人呢 直到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在此基础上又签了一个《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根据条约规定,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取得了筑路权,而且还取得了铁路两侧的林木采伐权,也就是可以“合理合法”的伐木了——当然,这里的合理合法都是带引号的——用于修路、出售、建房子等,于是乎,大量的砍伐森林一发而不可收拾。

      1931年日本侵华,32年日本人又把大兴安岭给占了,又一次的掠夺性开采,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林区解放,大兴安岭被采伐的木材达到15000多万立方米那时候的伐木工分几个部分,一种是闯关东的,一种是所谓的大公司招来的 还有就是抓来的劳工他们生活很苦,朝不保夕,赚的钱也是被层层盘剥最后到自己手里也所剩无几只能一年周而复始的干活儿才能活命这就是第一代务林人,进入了这片原始森林,也算是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山鼻祖 真正林区创业的人,应该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家开始管理大兴安岭林区开始,1948年成立内蒙古林务局,新一代务林人翻身做主人,走上开发创业之路直到1952年,国家成立内蒙古森林工业管理局从此开始对大兴安岭有计划的开发建设,由此各路人马汇集大兴安岭林区,有老一代的伐木工、转业军人、从关内招过来的农民、还有本地原来没有从事林业生产的人员,轰轰烈烈的林区建设从此开始这一代从事林业生产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家林业工人 最开始开发建设林区,条件非常艰苦,住的是工棚子、地窨子,吃的是水煮冻白菜,穿的非常单薄,被汗打湿的衣服只能到晚上才能大家围坐在大火盆旁脱光了烤干,当时的工人都是男人,反正也没有女人,也无所谓,只有稍微有个一官半职的人才能穿的起白茬皮袄(啥叫“白茬皮袄”啊?就是兽皮简单的熟一下缝成的衣服,有羊皮,狗皮、袍子皮灯)、食堂的大师傅和伙食管理员才能吃的好一点,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以至于那时候女孩子嫁人如果能找上食堂的大师傅那是无比荣光的事至少首先能吃饱肚皮啊 60年代初,刘少奇主席视察大兴安岭林区,看到这种状况,指示各个林业局要办农场,蔬菜实现自给自足;并且供应林区工人和居民每月每人一斤黄豆,一直供应到粮油市场放开也是在这次视察中,刘少奇主席指示:各个林业局要将家属进入林区列入工作计划家属来了,开始大规模造房建屋,虽然住宿条件非常简陋狭窄,但是从此林区开始有了生机人多了,一系列的生活设施便应运而生,商店、学校、医院等等开始出现这样的发展就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现在还有子弟学校、幼儿园啊、林业医院啊、各个林业局下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