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DOC 13页).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1713531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1引言‥‥‥‥‥‥‥‥‥‥‥‥‥‥‥‥‥‥‥‥‥‥‥‥‥‥‥‥‥‥‥‥2项目区概况‥‥‥‥‥‥‥‥‥‥‥‥‥‥‥‥‥‥‥‥‥‥‥‥‥‥‥‥21地理位置‥‥‥‥‥‥‥‥‥‥‥‥‥‥‥‥‥‥‥‥‥‥‥‥‥‥‥‥‥22项目区自然状况‥‥‥‥‥‥‥‥‥‥‥‥‥‥‥‥‥‥‥‥‥‥‥‥‥21植物22.2土壤22.3气候22.4地貌25地质23社会经济状况‥‥‥‥‥‥‥‥‥‥‥‥‥‥‥‥‥‥‥‥‥‥‥‥‥‥‥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2.32工业生产情况24土地利用状况‥‥‥‥‥‥‥‥‥‥‥‥‥‥‥‥‥‥‥‥‥‥‥‥‥‥‥‥‥25水土流失状况‥‥‥‥‥‥‥‥‥‥‥‥‥‥‥‥‥‥‥‥‥‥‥‥‥‥‥‥‥3设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腰堡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42林业生态工程布局‥‥‥‥‥‥‥‥‥‥‥‥‥‥‥‥‥‥‥‥‥‥‥‥‥‥5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设计‥‥‥‥‥‥‥‥‥‥‥‥‥‥‥‥‥‥‥‥‥‥‥5.1坡面水土保持林‥‥‥‥‥‥‥‥‥‥‥‥‥‥‥‥‥‥‥‥‥‥‥‥‥‥‥5.2沟道水土保持林‥‥‥‥‥‥‥‥‥‥‥‥‥‥‥‥‥‥‥‥‥‥‥‥‥‥‥6管理措施6.1人工林抚育管理6.2工程管理6。

      3 资金管理64 信息管理6.5 物资管理7 效益分析8进度安排1引言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流域是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的区域,是水土流失和开发治理的基本单元流域大小的划分是相对的,根据水利部规定,中国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小流域概念,是指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的流域实践证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集中、连续的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经验小流域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充分体现2项目区概况21地理位置本溪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3°34'~125°46',北纬为40°49'~4 1°35'东与吉林省的通化市为邻,西与辽阳市接壤,南临丹东市的凤城、宽甸两县,北靠沈阳市的苏家屯区和抚顺市的抚顺、新宾两县距省会城市沈阳63公里,南距出海口大连、营口、丹东分别为350公里、193公里、200公里.2。

      2项目区自然状况2.21植物本溪市植被覆盖率较高,森林茂密,现有山林面积976万亩,林木树种繁多,名类植物计80个科,6200多种,森林覆盖率 62%,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有红松、刺秋、黄波罗、水曲柳、核桃楸等较珍贵树种年产木材17万立方米,约占辽宁省木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山区盛产中草药、桓仁县有“人参之乡”的美称此外,还盛产鹿茸、天麻、黄芪、细辛、五味子、贝母、刺五加等260多种中药材和山楂、黑木耳,弥猴桃、蕨菜、凤尾磨等山菜野果本溪县草河掌一带崇山峻岭中生长着芳香美丽的"天女木兰花",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化工原料2土壤本溪地区的土壤处于棕壤带由于受到成土母质、地势、气候、植被、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境内各地的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发育有适合林木生长的暗棕壤在低山丘陵、山前漫岗以及距离村屯较近的平缓地带发育有大面积的棕壤,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地在棕壤、暗棕壤地带的冷凉低温地区零星分布着白浆土在中部、东南部、西北部、西南部的河谷盆地和平原地带,发育有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地势低平,土质肥沃,是本溪市蔬菜、水稻的主要产地3气候本溪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

      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1℃~78℃,最热的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4雨量比较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800—9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最佳旅游季节为秋季2.4地貌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由于受纬向构造和扭动构造的控制,自地质历史的第三纪以来逐渐形成以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联结组合为主的山川走向按海拔高度和相对标高测定,地貌主要特征是以中低山地形为主,西北部边缘有局部丘陵地形全境总趋势为南高北低,而东西相比又东高西低其地貌组成以湿润流水作用的山地侵蚀构造地貌为主,间杂一部分剥蚀构造地貌,在河谷宽阔处有零星的剥蚀堆积地貌本溪地区处于长白山支脉—-千山山脉之东北端千山山脉自吉林通化龙岗山向西南支出,蟠结数百里,由吉林通化、抚顺新宾入本溪市总体走向为东北—-西南向,形成浑江、太子河、浑河的天然分水岭宏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西两侧比较,自东向西倾斜本溪境内1000米以上的高峰40余座,主要分布在本溪县、桓仁县和两县与凤城县、宽甸县的接壤地带局部山脉走向有的呈东西向,有的呈南北向,崎岖蜿蜒,遍布全境,最高为佛顶山,主峰山峰1367.2米,为辽宁第一高峰,被誉为“辽宁屋脊"。

      2.2.5地质本溪市山河交错,地质复杂,素有“地质摇篮”、“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早,是中国地质学研究的发源地之一地质构造体系上5个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处在本溪地区北部和西部的太古代鞍山群地层中;近东西向构造带及太子河凹陷带;摩天岭及四棵杨树近东西向构造带和马鹿沟近东西向岩体带;北东向构造带,重要是断裂构造;弧形构造带;伽玛射线地温异常带3社会经济状况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濒临省会沈阳市,下辖本溪、桓仁两个满族自治县和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四个城区及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8411平方公里,人口156万人,除汉族外,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等33个少数民族3.2工业生产情况本溪市工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1954年之前是中央政府直辖市,目前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有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本溪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结合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资产存量优势,做强做优冶金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生物医药、旅游和钢铁深加工制品三大接续产业,本溪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4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如附表1所示 单位:亩土地利用类型林地 草地 耕地采矿用地住宅用地其他 合计175664267.15344612670136059329588农地林地草地果园水域荒地城镇村占地道路其他用地未利用地基本农田坡耕地天然林人工林其他薪炭林蚕场154247487.927097289277110221212.5水土流失状况本溪市辖两县四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土地面积8420km2,其中山地面积7667km2,占91林业用地6253km2,占744%,耕地706km2,占8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为解决吃、烧等问题和对各种资源的开采开发,毁林、毁草、陡坡种地,掠夺式的经营,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2005年全省遥感调查结果,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93.1km2,占全市面积的142%,土壤侵蚀总量为3373万吨/年,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82727吨/(平方公里年)3设计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根据腰堡小流域规划区内土地资源、林业资源进和水资源状况,以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本着自然地域与行政区划完整性和遵循地形地貌相对一致的原则;经济水平与自然灾害相对一致的原则;林业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相对一致的原则等,确定腰堡小流域的布局。

      基本原则即综合性原则、相似性原则以及主导因素原则4腰堡小流域林业生态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按照主导环境因子组合的方法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并作立地条件类型划分表其方法为: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张立地条件类型表,其命名方法为:因子+级别(程度)例子:因子: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理化性质……)水平:坡位(上部、中部、下部、坡角)土层厚度(<25cm薄、25-60cm中、〉60cm厚).4.1.1 原则 (1)综合性原则:进行林业区划应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结合经济规律确定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因此,一切对林业生产发展有影响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必须综合考虑2)相似性原则:在同一区域内,必须保持自然条件、林业资源条件、林业经济条件的相似以及在发展方向、布局和主要途径、措施上的相似性.(3)主导因素原则:在形成各个区域特性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或几个重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分区划片时,要抓住主导因素,再参考其它因素,合理确定区间的界线2 主导因子的确定 采用正确的方法对立地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影响林草生长的因子,弄清诸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限制性因子(主导因子),是林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前提,也是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

      自然因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子.除此之外还有人为活动.4,12.1.立地因子在林业生态工程实践中,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是多样而复杂的,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植物的基本生活因素不外是光、热、水、气、土壤、养分条件因子水热状况基本决定着乔、灌、草种的区域分布及适应范围同时,通过区域性范围内某一造林地的其他因子对水热因子的再分配作用的影响,而形成造林地的局部小气候条件,从而构成具有一定特征的造林低环境条件立地因子中土壤的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是造林地立地条件的主要方面,再加上该造林地上所具有小气候条件,即综合反映出该造林地的宜林宜牧性质及林草具有潜在生产力立地条件是众多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为了全面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性能从而找出影响立地条件的主导因素,就必须对立地条件的有关各项因子进行调查、观察和了解.在一个森林植物地带范围内分析立地条件,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几点:(1)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急下降0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则逐渐增加,其后又低海拔的干燥温暖状况,转变为高海拔的湿润寒冷2)纬度:对大区域气候的影响是决定性因子,不同的纬度地带分布着其最适生的树种。

      唯独不仅影响立地条件,而却影响林草的分布.南方纬度低,分布着大量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北方纬度高,分布着温带和寒温带植物在某一狭窄的区域,即使纬度的较小变化,也会引起树种分布和生长的变化3)地形:树种分布除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外,对于由局部地形条件所引起的中、小区域气候的变化也有反映.地形对光、热、水等生态因子起着再分配的作用,引起湿度和温度的变化4)坡向与部位:地形起伏的山区丘陵区,小气候特点主要由坡向和坡位决定,不同的坡向、坡位,受光的时间和强度、风力强弱和水分状况等都有明显的变化总的来说,阳坡光照充足,干燥温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