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元煤矿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doc

6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23294472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3.54K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方县百纳乡大元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颁布时间: 2012 年 2 月 1 日 实施时间: 2012 年 2 月 3 日编制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百纳乡大元煤矿 目 录第一部分 井田概况 2第二部分 应急与救援系统组成 7第三部分 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求援预案 11第四部分 事故应急救护预案 55第五部分 培训计划 58第一部分 井田概况一、 交通位置:1、矿区、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大元煤矿位于贵州省大方县东北方向,地处大方县百纳乡大元村,隶属于大方县煤炭管理局,企业性质为私营,是贵州百里杜鹃润景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距县城约20Km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08″~105°52′03″;北纬:27°14′06″~27°15′42″在百纳至黔西段县道与大元煤矿之间有乡村公路连通,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2、 地形地貌本区属侵蚀剥蚀溶蚀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较强烈,沟谷较发育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北东线山坡北面无名山头,标高为182760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矿界拐点处,标高为155020m;相对最大高差为277.40m。

      矿区总体地形多为山峦斜坡及台地,其间发育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冲沟,坡度一般6-15°,含煤地层植被发育,为著名的百里杜鹃风景区 3 、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 矿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油桐等;畜牧产品主要有牛、马、猪、鸡、鸭、鹅等4、 电源条件 矿井供电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供电电源分别来自百纳10Kv变电站及黔西10Kv变电站,井下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供电,可靠供电二、 地理、气候特征: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特点是冬季长,夏季短,春秋相近,多雾、多阴雨、少日照;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18℃,极端最低气湿为—7.2℃,最高气温为315℃,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年平均降水量为112671mm,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为枯水季节,4—9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3%,日最大降水量为106.2mm. 构造 :1) 褶皱 矿区位于大方县近南北向斜中段东翼的次级向斜大荒坡向斜该向斜从矿区南部至304孔附近走向近南北向,304孔往北至矿区外变为北东向,平面上略呈向西凸起的形状,走向长约32km,向斜西翼地层倾角6°—-8°,东翼地层倾角6°—-12°,轴部出露地层为龙潭组中下部地层,两翼出露地层为茅口组地层;总体上向斜西翼较陡,东翼平缓,基本为一对称向斜.2) 断层通过地面地质填图和钻探揭露的地层,本区无断层构造。

      3)陷落柱区内目前尚未发现陷落柱,以往地质报告也未对陷落柱发育情况以及对煤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影响进行文字描述三、水文地质条件1)主要含水层类型根据本区所出露地层的岩性与含水介质特征等因素,矿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灰岩岩溶水1)基岩裂隙水上二叠统龙潭组(P3 l):位于向斜核部及两翼,岩性为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最小的3254m,最大的7793m,地表水不发育,平均为58.20m,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基本不消耗,钻孔水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本组岩石致密,裂隙不发育,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2)灰岩岩溶水下二叠统茅口组(P2m):出露于向斜两翼,岩性以浅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岩溶发育;据调查14个岩溶点,岩溶形态以落水洞充水溶洞为主,发育方向以垂直发育为主,未见有流量大的岩溶泉出露,仅发现4个小井流量均小于03 l/s本次钻孔均揭露该层10m左右,钻进中均未发现有漏失及涌水等现象区域上为强岩溶含水层3)第四系松孔隙含水岩组出露于矿区向斜核部,面积较大,位于含煤地层之上,主要为残、坡积物,最小为1.5m,最大为14.60m,厚度平均为17。

      81m,据调查泉点5个,流量最小为0.08l/s,最大为032l/s,本层含孔隙水,为弱含水层.2)主要隔水层类型上二叠统龙潭组(P3 l):位于向斜核部及两翼,岩性为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最小的3254m,最大的7793m,地表水不发育,平均为5820m,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基本不消耗,钻孔水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本组岩石致密,裂隙不发育,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3)水文地质类型(1)含煤地层与上下地层的关系区域内龙潭煤组为含煤地层,上覆地层第四系孔隙水弱含水层,直接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形成水力联系,其含水性,富水性弱,为直接充水含水层,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途迳主要为节理、裂隙,动态呈季节性变化由于含煤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对煤层开采影响甚微下覆地层茅口组(P2m)灰岩岩溶水,区域上为强岩溶含水层岩溶形态以落水洞充水溶洞为主,发育方向以垂直发育为主,未见有流量大的岩溶泉出露,本次钻孔均揭露该层10m左右,钻进中均未发现有漏失及涌水等现象由于本区处于分水岭地带,茅口灰岩在矿区多形成垂直发育落水洞,为灰岩含水层之补给区,以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为主,水位埋深低,而可采煤层标高远高于该水位标高,故今后煤层开采,其下伏茅口灰岩水对开采不构成影响,但应注意在雨季接受地表水补给后,水位上涨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2)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表水的补给、泾流、排泄矿区区域上于赤水河支流和元冲河支流之分水岭地带,主要为侵蚀—剥蚀及岩溶峰止高中山地貌,地形较陡,相对高差较大,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小的冲沟,枯季流量小或无水,雨季形成溪流,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由于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雨季时大气降雨大部分沿地表汇于冲沟排泄于矿外,少部分涡第四第渗入井下形成矿井水3)地下水的补给、泾流、排泄矿区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途经为岩石节理,裂隙岩溶洼地,落水洞等,地下水总体上由北向南迳流,地表水多排泄于茅口灰岩中的落水洞,少量地下水在地势低洼处以泉的形式就地排泄4)水文地质类型矿区构造形态为一缓倾斜向斜构造,由于剥蚀作用,含煤地层仅出露中下段,厚度较小,平均为58.20m,而可采煤层位于其底部,距下伏茅口组灰岩仅400m左右,今后煤层开采对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地表水、老窑水、第四系、P3 l及P2m地下水,矿区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途经为岩石节理,裂隙岩溶洼地,落水洞等,地下水总体上由北向南迳流,地表水多排泄于茅口灰岩中的落水洞,少量地下水在地势低洼处以泉的形式就地排泄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西南角溪沟底海拔1550。

      2m,地表水体分布和构造简单;含煤地层本身含水性弱,下伏茅口组灰岩水位标高,远低于可采煤层最低标高(+1604m),对矿井充水难以构成影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四、煤层矿区内有34、35共2层可采煤层,各煤层主要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34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部,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除402号孔为一不可采点(厚070m)外,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该煤层含夹矸0-2层,夹矸较稳定,单层厚 020—035m,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2)35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上距34煤层平均12.06m,煤层采用厚度变化不大该煤层中部含1—2层夹矸,绝大多数为2层,夹矸稳定,单层厚度0.15—0.47m,夹矸岩性多为泥岩五、煤层顶底板 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34、35号煤层,位于含煤地层底部,平均间距为4.23m,最底部35号煤层距下伏茅口组顶部平均400m,中间为铝土质,较坚硬,块状构造,层位稳定;据钻孔地质资料,34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岩.顶底板岩石为半坚硬至软弱岩石,局部发育节理、裂隙,岩芯较完整,呈柱状,少量碎块状今后开采时煤层顶板稳固性为中等稳定至不稳定 ,易发生冒顶、掉块、垮塌等工程地质问题。

      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六、资源/储量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33号《贵州省大方县大元煤矿地质勘查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及黔国土规划院集散储审字[2008]282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截至2008年1月9日止,评审备案的煤炭(+1780m-+1590m)保有资源量为1136万吨,其中:(331)为309万吨;(332)为192万吨;(333)为635万吨七、矿井瓦斯 根据2011年的大方县百纳乡大元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论:贵州省大方县百纳乡大元煤矿为低瓦斯矿井.八、煤的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本矿可采煤尘无爆炸危险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井内可采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级,即不易自燃煤层第二部分 应急与救援系统组成一、煤矿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其组织成员如下:总指挥:陈兴举 副总指挥:颜晗各单位参加事故抢险人员名单:成员:赵其军、喻刚平、欧安禄、徐 勇、徐云、赵文山、谢远岗、喻刚余、刘才华、陈泽付、姚宏伟、喻刚荣。

      二、应急救援组成人员的职责(一)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必须赶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煤矿调度室),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矿长指挥.如果值班矿长对抢救事故的全面指挥工作不能有效指挥,可授以全部权力和责任.(二)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 1、矿长:是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洪兴煤矿总工程师、县煤炭局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2、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订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3、各有关副矿长(副总指挥):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任务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总指挥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4、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来支助的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部,由事故所在地的矿务局的救护队队长担任指挥,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5、驻矿安监员: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6、通风队队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7、各队队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8、有关的生产班长,负责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井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9、矿井调度室: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山救护队、矿长,矿总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