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开始生产煅炭①;清《嘉川镇志》载.pdf
6页四川是中国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地区之一 荥经县曾家沟、 大邑县五龙战国墓葬中曾分别发掘出八柱形炭精发笄 2 件和正方形六面体炭精 1件,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的 《山海经》 有四川煤炭产地的记载 《山海经·中山经》 云:“岷山之首, 日女几之山, 其上多石涅” ,“又东一百五十里,日风雨之山, 其上多白金, 其下多石涅 ” 据专家考证, 石涅就是煤炭;“女几之山” 在今什邡、 大邑县境内,“风雨之山” 在今通江、 南江、 巴中一带, 这些地方都是煤炭产地 三国时期, 蜀相诸葛亮曾派人在今彭县通济、 思文等地开采煤炭 唐宋时期, 四川煤炭开发利用已相当普遍, 并且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今广元、 重庆、 彭县等地已用煤炭烧瓷、 煮酒和熬盐, 彭县、 崇庆等地开始生产煅炭①; 清 《嘉川镇志》 载:“南宋绍兴年间( 1 1 3 1 ~1 1 6 2年) 镇有十里煤场, 千吨肥山, 百舸争发, 暮集朝散之运煤景象 ”明代, 四川商品经济活跃,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资本的抬头给予煤炭行业很大的刺激, 特别是与燃料密切相关的陶瓷业、 盐业、 砖瓦业等手工业的发展, 使四川采煤业的发展有了较好的社会条件。
威远捞草沟、 远槽门、 厂湾等地开拓 “梅花吊洞” 式立井采煤, 用木质辘轳提升到地面, 通过河道运煤到自贡熬盐; 泸县等地除烧焦外, 还提取硫磺、 煤油 清代, 四川成立矿务局, 始有煤炭管理机构 清政府为控制税收, 实行执照制度, 煤矿由招商承办, 领取采矿权即能办矿, 四川煤炭开采的范围更大, 地域更广 特别是盐①煅炭, 俗称岚炭, 系焦炭之雏形业的兴旺为煤炭生产提供了较大市场, 地主、 豪绅和资本家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不断涌入煤炭行业, 因而在资金筹集、 经营管理等方面有较大改观,逐步从零星分散的小煤窑发展成为集中生产的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开始改进生产技术, 少数矿井引进外国机器,使用蒸汽机械排水、 提升和黑火药爆破掘进, 利用废弃巷道、 木质风包通风等, 但对新技术的消化尚有不少问题,资金不足而无法购置大量机械设备,仅能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1 9 世纪末至 2 0 世纪初,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 外国资本集团也伸向了四川的矿产资源, 以英、 法等国为首的外国公司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开采四川煤炭的合约, 同时又直接与地方官员、 商人,甚至少数民族上层订立合同, 私自开采四川煤炭。
英国人立德乐向清政府取得江北厅龙王洞等地煤矿开采权,建立华英合办煤铁股份有限公司, 修筑运煤铁路, 除大肆开采龙王洞五窑六厂煤炭外, 又私自扩大矿区, 企图违约开采石牛沟煤炭, 延伸 2 0 余公里四川商民、 官商激于爱国热情, 纷纷兴办煤矿, 其中 1 9 0 4 年成立的江合煤矿公司是一家影响较大的企业在全国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下, 江北、 巴县人民展开了收回路矿主权的斗争, 江合煤矿公司收买华英公司所有开矿权及全部设施, 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四川矿山开采权的一次重大胜利民国时期, 四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但外受帝国主义压迫, 内受封建主义桎梏, 前进的道路障碍重重1 9 3 4 年以前, 四川处于军阀混战和割据之下, 各系军阀为巩固地盘、 扩充实力的迫切需要,也在自己的防区内提倡实业, 发展经济, 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金融资本控制当地民族工业企业, 或开办新的企业一些官办、 商办、 官商合办和集资兴办的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日益增多和发展,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1 9 3 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政府把华东、 华中地区 2 5 0 多家工厂迁入四川, 煤炭需求量急增。
国民政府颁布 《非常时期煤矿工商管理条例》 , 规定 “经济部为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 将战时必需之各矿业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 经济部设燃料管理处, 对全川煤炭行业及其产品实行统一管制和统一分配、 统一供应, 先后投资开办南桐、建川煤矿, 并帮助天府、 三才生、 嘉阳、威远、 东林等煤矿扩大生产能力 四川省政府派遣矿冶技术人员分赴各煤矿指导, 帮助解决矿井排水、 通风、 运输、照明等技术上的问题, 督促江合、 天府、 宝源、 燧川、 石燕、 东林等煤矿增加产量矿井开始布置运输大巷和采煤工作面, 提升、 运输、 通风、 排水使用蒸汽机械, 矿工用土电瓶矿灯替代亮油壶照明, 使全省煤炭产量逐年上升,1 9 4 6年达 2 9 6万吨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政府和入川工厂陆续迁回原址, 煤炭需求量减少, 加之通货膨胀,到 1 9 4 9年, 全省煤矿倒闭 6 8 9 家, 煤炭产量下降为 2 0 1万吨, 四川煤炭工业处于严重的困窘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 9 5 0 ~1 9 5 6 年, 西南煤管局接管南桐、 东林、天府、 华安、 威远、 嘉阳、 广元、 永川、 沙盔岩等煤矿为国营和公私合营煤矿,对其进行民主改革, 废除封建包工把头制度, 按照 “管理民主化” 和 “经营企业化” 的原则建立企业管理制度; 组建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 重庆煤矿设计院、 重庆煤矿基建局, 兴办重庆煤矿学校、 重庆煤矿技工学校; 在对旧有煤矿进行改扩建的同时, 投资兴建中粱山、鱼田堡、 曾家山等 1 3 对矿井; 改革开拓部署巷道布置和开采工艺, 添置更新机电设备, 推行直线长壁采煤法, 改进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井下铺设轻便铁路, 用架线电机车运输。
各煤矿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建立安全监察机构和管理制度, 经常开展安全检查, 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活动, 投入大量资金, 建设安全技措工程, 改善劳动条件, 实行劳动保护与保险, 对接触粉尘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兴建职工住宅、 食堂、 澡堂、 医院、 子弟校、 俱乐部、 体育活动场所等,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改革职工工资制度,推行经济核算, 实行计划管理, 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 调动了广大职工当家作主人的积极性, 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 建设的发展 1 9 5 7年, 四 川原煤产量达 7 7 3万吨, 是 1 9 4 9年的 3倍多1 9 5 8年, 在国民经济 “大跃进” 的要求下, 四川煤炭工业也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形势在 “以煤保钢” 、“煤炭先行” 的口号指导下, 数万人上山挖煤,采取 “边勘探、 边设计、 边施工” 的方法, 矿井简易投产, 遍地开花, 原煤产量猛增至 2 0 2 8万吨1 9 6 0年, 全省各行各业和人民公社开办的小煤窑达3 . 6万多个, 遍布 1 0 4个县区, 原煤产量跃增至 3 8 0 0万吨与此同时, 在成都、 德阳、 绵阳、 西昌等地开工建设矿井 1 2 4对, 另开工改造小煤窑 3 4 2 个。
由于盲目追求产量, 乱采滥掘, 打乱了矿井正常生产和建设程序, 还由于当时提出的 “川东找矿、 川西找煤” 、“大破川西无煤论” 的错误口号, 矿井建成后因无煤可采报废 1 1对, 1 6个小煤窑亦改造报废, 新建的 2 5 6套电站小型发电机组有 9 4 套不能发电, 木槽洗选厂和木轨、 铣轨轻便铁路有三分之二未能投入使用; 一些矿井简易投产后补套工作量很大, 长期达不到设计能力, 生产矿井采掘比例失调, 省属以上煤矿 5 7 对矿井就有 2 0对掘进欠帐2 8万米1 9 6 2 年, 四川原煤产量下降到 1 2 5 0万吨, 停、 缓 建 矿 井 8 0对,9 0% 的小煤窑关停, 煤矿施工队伍由1 0 . 5 6万人调整压缩至 2 . 2 1万人1 9 6 4年, 为了保证三线建设的煤炭需要, 四川煤炭工业掀起了大规模的集中建设开工建设渡口宝鼎、 芙蓉、 松藻和华蓥山南、 中、 北段矿区, 从全国 9 个省抽调 3万多职工参加矿区建设渡口宝鼎矿区地处崇山峻岭中的峡谷地带, 天气酷热, 头上烈日当空, 脚下不毛之地; 成昆铁路尚未通车, 大量的建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靠公路远距离运输; 住的是牛毛毡棚, 吃的干成菜, 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参加建设的广大职工不畏艰险, 勇挑重担, 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吃大苦耐大劳, 用 2 8天恢复封闭 3 年之久的小宝鼎煤矿生产, 用 1 0 5 天建成年产 2 1万吨的龙洞煤矿, 创造了煤矿建设史上的奇迹 芙蓉矿区几对井口同时掘进,创造了很多快速掘进的全国、 全省纪录松藻矿区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利用乱石砌筑 “干打垒” 房屋的经验在煤矿建设中获得推广华蓥山南、 中、 北段矿区以中小型结合、 小型为主、 土法上马、 民兵 “大会战” 、 集中力量 “打歼灭战” 的方法建设矿井, 加快了矿区建设步伐至 1 9 8 0 年, 四川煤炭工业虽曾遭到 “文化大革命” 的干扰破坏, 但生产、 建设仍取得巨大成就——全省原煤产量上升至 3 8 9 8 万吨, 共建成矿井 2 0 0 对, 规模达 2 5 9 7万吨 / 年, 形成南桐、 渡口、 芙蓉、 天府、 松藻、 达竹等骨干矿区, 奠定了四川煤炭工业的基本格局 这一时期, 重庆煤炭科研所围绕生产技术进步, 开展瓦斯、 粉尘、 水、火等灾害事故的防治和安全仪器、 采煤机械化研究, 加强科技情报交流与咨询 永荣、 南桐矿务局和威远煤矿利用截煤机改制滚筒式采煤机组, 工作面配置可弯曲刮板运输机, 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绞接顶梁支护, 落煤、 装煤、 运煤实现连续机械化操作; 南桐矿务局创造水力冲孔采煤, 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积累了经验; 芙蓉矿务局成功试验用飞仙关页岩粉碎制浆防灭火技术, 为全国煤矿在缺黄土条件下防灭火开辟了一条新路; 永荣矿务局试制煤矸石砖和试烧劣质煤、 煤矸石发电获得成功, 开创利用煤矸石的新经验; 专用设备器材生产不断开发新产品, 创造了中小模数齿轮、 圆环链、 三环链、 钒钛锰钢锚链等部优产品。
四川煤矿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不断健全生产、 建设、 计划、 财务、 物资供应、 煤炭运销管理; 省属以上煤矿实行路、 矿协作, 统一计划调运煤炭销售,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9 8 1年, 四川煤炭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注重提高经济效益 1 9 8 2 年, 遵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 四川煤矿采取 “全面铺开、 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 逐个验收” 的办法,分 3 批进行企业整顿,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 1 9 8 5 年以后, 四川县属以上国营煤矿逐步实行矿长负责制, 建立以矿长为中心的行政指挥系统 同时, 统配煤矿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经营, 省属、 地县煤矿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 乡镇煤矿实行集资、 集股经营 省属以上煤矿设立科技发展基金, 进一步推动新产品、 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技术成果的转让;大力发展高档普采、 综合机械化采煤,使用综合掘进机组掘进, 矿井提升、 运输、 排水、 通风等辅助生产系统逐步运用电子自动控制技术; 建立瓦斯抽放、监测和综合防尘系统, 改造防灭火灌浆站等技措工程, 提高矿井安全技术装备和抗灾能力; 选煤厂配置洗水闭路循环系统, 实现浮选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全省陆续建成绿水洞、石壕、 珙泉、 斌郎、 三汇坝二矿、 逢春、南江煤矿和格里坪、 金鸡岩、 石板等选煤厂, 完成打通一矿、 花山煤矿改扩建工程 多种经营作为与煤炭生产、 建设同步发展的三个主体之一全面起步,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开发、 统一管理专用设备器材生产适用市场变化需要, 调整产品结构, 研制生产出电动潜孔钻机、 防爆特殊型系列电车、 对旋风轴流式低噪音局扇等新产品煤矿职工生活福利标准提高, 住宅面积扩大,单身宿舍、 食堂、 澡堂实行标准化管理, 文娱活动场所设施更新, 医疗保健制度更趋完善1 9 9 0 年, 四川煤炭工业已呈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层次的管理格局,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四川 公司、 四川省煤炭工业管理局、 煤炭部 重庆煤 炭工业公司为主要管理部门或 经营实体全 省煤矿 生产原煤 6 7 8 4 . 5 8万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