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薪酬设计中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纳税策略一份非常好的专业资料拿来即可用.ppt

19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75112963
  • 上传时间:2024-08-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6.50KB
  • / 19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薪酬设计中企业与个人双薪酬设计中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纳税管理策略赢的纳税管理策略8/17/20241 一、职工薪酬无风险节税管理一、职工薪酬无风险节税管理l职工薪酬与所得税的关系职工薪酬与所得税的关系l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基本思路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基本思路l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创新思想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创新思想l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方法和原则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方法和原则l民间节税方法的风险性分析民间节税方法的风险性分析8/17/20242 (一)职工薪酬的组成(一)职工薪酬的组成l职工薪酬准则第二条职工薪酬准则第二条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薪酬包括:①①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总额的组成②② 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③③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④④ 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⑤⑤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⑥⑥ 非货币性福利;非货币性福利;⑦⑦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⑧⑧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l资料资料\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doc 8/17/20243 (二)薪酬与所得税的关系(二)薪酬与所得税的关系 l企业增加薪酬,职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会多缴个人所企业增加薪酬,职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会多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在增加薪酬支出的同时可以少缴企业所得得税,企业在增加薪酬支出的同时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即企业薪酬的高低对所得税的影响是:税,即企业薪酬的高低对所得税的影响是:l薪酬水平低,个人所得税少,但企业所得税多;薪酬水平低,个人所得税少,但企业所得税多;l薪酬水平高,个人所得税多,但企业所得税少薪酬水平高,个人所得税多,但企业所得税少l同时,企业增加薪酬的同时一般还要增加社保的支出同时,企业增加薪酬的同时一般还要增加社保的支出企业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企业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社保支出在缴纳企业所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社保支出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而且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税前允许扣除,而且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8/17/20244 (三)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基本思路(三)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基本思路 l企业可适度增加工资薪金且使薪酬构成多样化企业可适度增加工资薪金且使薪酬构成多样化l适度增加工资薪金:适度增加工资薪金:企业适度增加工资薪金,则社保企业适度增加工资薪金,则社保支出随之增加,但工资薪金及社保的抵税效应使企业支出随之增加,但工资薪金及社保的抵税效应使企业总支出基本与所增加的工资薪金总额持平,所以,企总支出基本与所增加的工资薪金总额持平,所以,企业可在自己的承受能力内增加工资薪金、不必过多地业可在自己的承受能力内增加工资薪金、不必过多地考虑由此而增加的社保支出。

      考虑由此而增加的社保支出8/17/20245 l薪酬构成多样化:薪酬构成多样化:适度增加工资薪金,职工个人要多适度增加工资薪金,职工个人要多缴个人所得税,企业负担也要随之增加,但个人所得缴个人所得税,企业负担也要随之增加,但个人所得税负担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企业负担增长的速度所以,税负担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企业负担增长的速度所以,企业应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在企业负担适度增长的企业应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在企业负担适度增长的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速度,或使个税不增长,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速度,或使个税不增长,比如,给职工增加不缴税的津贴、补贴和自愿性福利,比如,给职工增加不缴税的津贴、补贴和自愿性福利,而不是一味地增加工资薪金同时,对于高收入者,而不是一味地增加工资薪金同时,对于高收入者,可以采取职务消费、年终奖、股票期权、向高管低价可以采取职务消费、年终奖、股票期权、向高管低价售房或售车等多种手段分解高收入,规避和降低个人售房或售车等多种手段分解高收入,规避和降低个人所得税8/17/20246 (四)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创新思想(四)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创新思想l从创新薪酬纳税管理的角度出发,一个人为企业提供从创新薪酬纳税管理的角度出发,一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但未必要求企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企服务,但未必要求企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企业需要个人为其服务,也未必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

      业需要个人为其服务,也未必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在劳动力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个人完全可以立足于在劳动力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个人完全可以立足于企业之外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也完全可以从劳动力企业之外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也完全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中购买服务市场中购买服务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和和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就是非常好的就是非常好的创新薪酬纳税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如果拓展这创新薪酬纳税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如果拓展这种思路,可以得到更加灵活有效的薪酬纳税管理方法种思路,可以得到更加灵活有效的薪酬纳税管理方法8/17/20247 (五)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方法和原则(五)职工薪酬节税管理的方法和原则 l薪酬构成多样化薪酬构成多样化——兼顾激励机制和降低税负的原则兼顾激励机制和降低税负的原则l职工收入延期化职工收入延期化——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原则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原则l职工收入费用化职工收入费用化——把握合理性降低税收负担的原则把握合理性降低税收负担的原则l收益风险科学化收益风险科学化——控制涉税风险获取节税利益的原则控制涉税风险获取节税利益的原则8/17/20248 1.薪酬构成多样化薪酬构成多样化——兼顾激励机制和降低税负的原则兼顾激励机制和降低税负的原则l为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同时降低职工的税收负担,为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同时降低职工的税收负担,职工的薪酬构成应该多样化。

      职工的薪酬构成应该多样化l不同的薪酬构成对职工的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从激不同的薪酬构成对职工的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从激励期限上看,薪酬的不同组成部分可归结为短期激励、励期限上看,薪酬的不同组成部分可归结为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长、中、短期薪酬的有效结合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长、中、短期薪酬的有效结合有利于调动职工当前工作的积极性,并将职工的长远有利于调动职工当前工作的积极性,并将职工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结在一起,有利于企业留住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结在一起,有利于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发挥其工作潜能,更好地为公司和自身的优秀人才,发挥其工作潜能,更好地为公司和自身的长远利益服务;同时,可以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长远利益服务;同时,可以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鼓励高级管理人员勤勉进取,创造出优良的经营业绩鼓励高级管理人员勤勉进取,创造出优良的经营业绩资料资料\薪酬激励系统薪酬激励系统.ppt8/17/20249 l一般来说,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自愿性福利一般来说,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自愿性福利属于中短期激励措施,而法定的社会保障以及职工持属于中短期激励措施,而法定的社会保障以及职工持股计划属于长期激励措施。

      薪酬构成多样化不但有利股计划属于长期激励措施薪酬构成多样化不但有利于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而且是分散职工计税收入降于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而且是分散职工计税收入降低职工税收负担的一种最主要的纳税管理方法低职工税收负担的一种最主要的纳税管理方法l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如果企业不给其提供免于纳税的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如果企业不给其提供免于纳税的法定保障和自愿性福利,其收入完全来源于工资和奖法定保障和自愿性福利,其收入完全来源于工资和奖金(或绩效薪酬),即使其全部收入不高,却要缴纳金(或绩效薪酬),即使其全部收入不高,却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l对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人员、核心技对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来说,其收入往往较高,如果薪酬过于单一,术人员来说,其收入往往较高,如果薪酬过于单一,往往税收负担很重但如果企业能为其设计多样化的往往税收负担很重但如果企业能为其设计多样化的薪酬结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收入者节税,有薪酬结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收入者节税,有时甚至可以使其税收负担得以大幅度地降低时甚至可以使其税收负担得以大幅度地降低8/17/202410            比如,法定的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免税的,大部比如,法定的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免税的,大部分自愿性福利待遇和职务消费是免税的,年终奖(年分自愿性福利待遇和职务消费是免税的,年终奖(年终加薪、终加薪、年薪和绩效工资)可以独立于发放月份的工年薪和绩效工资)可以独立于发放月份的工资薪金单独纳税,而且计税时可以按照月度平均奖金资薪金单独纳税,而且计税时可以按照月度平均奖金水平确定适用税率;股票期权所得也可以区别于获得水平确定适用税率;股票期权所得也可以区别于获得所得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单独纳税,确定适用税率时所得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单独纳税,确定适用税率时同样可以除以同样可以除以取得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取得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低价售房、售车更有助于节税!工作期间月份数;低价售房、售车更有助于节税!l构成多样化的薪酬结构,不但使职工具备了基本的生构成多样化的薪酬结构,不但使职工具备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其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且,降低了税收负活保障,使其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且,降低了税收负担,相当于企业在不增资的情况下提高了职工的税后担,相当于企业在不增资的情况下提高了职工的税后收入水平,增强企业薪酬水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收入水平,增强企业薪酬水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激发职工努有利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激发职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节省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率,节省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8/17/202411 2. 职工收入延期化职工收入延期化——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原则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原则l使职工收入延期化的主要方法是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员工使职工收入延期化的主要方法是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员工持股制度是使职工(包括经营者)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持股制度是使职工(包括经营者)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权,从而激励职工的一种制度,它能够将企业和职工的短权,从而激励职工的一种制度,它能够将企业和职工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结合,尤其使经营者站在所有者的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效结合,尤其使经营者站在所有者的立场思考问题,达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共同增长的立场思考问题,达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共同增长的双赢目的简言之,员工持股制度是指企业经营者和普通双赢目的简言之,员工持股制度是指企业经营者和普通职工通过持有企业股权的形式,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职工通过持有企业股权的形式,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并从企业经营业绩带动股价上升中获得收益的一种薪酬激并从企业经营业绩带动股价上升中获得收益的一种薪酬激励方式l不论中外,员工持股制度均有两种基本形式,不论中外,员工持股制度均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普通职一是普通职工持股制度,二是高管人员持股制度。

      工持股制度,二是高管人员持股制度即职工持股计划的即职工持股计划的授予对象包括全员持股、高层经理持股、管理与业务骨干授予对象包括全员持股、高层经理持股、管理与业务骨干持股等8/17/202412 l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向职工递延支付报酬的一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向职工递延支付报酬的一种方式企业合理地设计员工持股计划,不但种方式企业合理地设计员工持股计划,不但有助于企业薪酬管理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职有助于企业薪酬管理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职工获得递延纳税、享受职工持股税收优惠待遇工获得递延纳税、享受职工持股税收优惠待遇的好处8/17/202413 3. 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 ——把握合理性降低税收负担的原则把握合理性降低税收负担的原则l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就是将职工个人的部分应税收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就是将职工个人的部分应税收入转化为企业经营费用,且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入转化为企业经营费用,且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如将发放工资、奖金、将发放工资、奖金、 津贴和补贴的方式改为凭票报销,津贴和补贴的方式改为凭票报销,同时,将职工个人用税后收入负担的支出改由企业福利同时,将职工个人用税后收入负担的支出改由企业福利提供。

      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不但可以使职工少缴个提供职工收入费用化和福利化不但可以使职工少缴个人所得税,还可以使企业少缴企业所得税,但应注意减人所得税,还可以使企业少缴企业所得税,但应注意减税的合理性税的合理性l减税的合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企业应为职工报销与企减税的合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企业应为职工报销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费用支出,如为职工报销通讯费、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费用支出,如为职工报销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以及公务用车改革的各种费用等;同时,交通费、差旅费以及公务用车改革的各种费用等;同时,企业应尽量为职工提供带薪休假、午餐、医疗保健等国企业应尽量为职工提供带薪休假、午餐、医疗保健等国家允许及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家允许及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福利待遇的福利待遇资料资料\供销承包收入供销承包收入.doc8/17/202414 4. 收益风险科学化收益风险科学化——控制涉税风险获取节税利益的原则控制涉税风险获取节税利益的原则l企业通过薪酬设计帮助职工减税的过程中应坚持收益企业通过薪酬设计帮助职工减税的过程中应坚持收益与风险兼顾的原则薪酬设计中的纳税管理不但要帮与风险兼顾的原则。

      薪酬设计中的纳税管理不但要帮助职工减税,而且要降低和规避企业和职工减税过程助职工减税,而且要降低和规避企业和职工减税过程中的税务风险一般来说,纳税人的减税利益越大,中的税务风险一般来说,纳税人的减税利益越大,涉税风险也可能越大薪酬纳税管理必须在减税利益涉税风险也可能越大薪酬纳税管理必须在减税利益与减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实现减税利益最大化的与减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实现减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涉税风险,以涉税风险最小化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涉税风险,以涉税风险最小化或者涉税零风险为前提,以保证企业和职工真正获得或者涉税零风险为前提,以保证企业和职工真正获得节税利益节税利益8/17/202415 (六)民间节税方法的风险性分析(六)民间节税方法的风险性分析l费用报销费用报销l领空饷分解领空饷分解l冒用备用金冒用备用金l挂名股东挂名股东l超额分解超额分解l空设办事处空设办事处l空挂往来空挂往来l私分小金库私分小金库l虚列工资表虚列工资表l借款借款8/17/202416 二、职工薪酬主要组成部分的无风险节二、职工薪酬主要组成部分的无风险节税策略税策略 (一)工资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一)工资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二)奖金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二)奖金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三)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三)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的无风险节税策略(四)股权激励的无风险节税策略(四)股权激励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五)(民营)企业股东薪酬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五)(民营)企业股东薪酬的无风险节税策略8/17/202417 (一)工资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一)工资的无风险节税策略l结构工资的组成结构工资的组成l工资薪金的计税规定工资薪金的计税规定l工资薪金的节税策略工资薪金的节税策略           ~按月均衡发放工资按月均衡发放工资           ~工资薪金收入福利化或转为企业经营费用工资薪金收入福利化或转为企业经营费用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相互转化的节税策略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相互转化的节税策略l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税的应税项目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税的应税项目8/17/202418 1. 结构工资的组成结构工资的组成l结构工资的组成:结构工资的组成:基础工资、岗位(职务)工资、技能基础工资、岗位(职务)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

      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l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工资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效益工资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完成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效益工资发完成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效益工资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实干,多做贡献的作用效益工资没挥着激励职工努力实干,多做贡献的作用效益工资没有固定的工资标准,属于活工资的部分有固定的工资标准,属于活工资的部分l绩效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制、计件工资制、提成绩效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制、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劳动分红工资制、劳动分红①① 计时工资制:按照企业时间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计计时工资制:按照企业时间工资标准和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和支付职工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具体可分为小算和支付职工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具体可分为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和时工资制、日工资制、月工资制和年薪制年薪制等具体形式等具体形式8/17/202419 ②② 计件工资制:是按照职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计件工资制:是按照职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职工劳动报酬工作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职工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的一种工资形式③③ 提成工资制:提成工资按照职工完成工作量的一定比提成工资制:提成工资按照职工完成工作量的一定比例确定职工的报酬,有时按照完成的工作量定额地确例确定职工的报酬,有时按照完成的工作量定额地确定职工的报酬,是根据工作业绩确定报酬的一种典型定职工的报酬,是根据工作业绩确定报酬的一种典型形式,主要是用于市场推销人员提成工资制主要有形式,主要是用于市场推销人员提成工资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三种形式:l底薪(有底薪(有/无责任要求)+提成无责任要求)+提成l无底薪+高提成无底薪+高提成l底薪(有底薪(有/无责任要求)+提成+奖金无责任要求)+提成+奖金④④ 劳动分红(利润分享):是指企业在向职工支付了工劳动分红(利润分享):是指企业在向职工支付了工资之后,再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或超额利润向职工进行资之后,再将一定比例的利润或超额利润向职工进行分配的制度分配的制度8/17/202420 2. 工资薪金的计税规定工资薪金的计税规定l目前,个人的各项所得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要依照目前,个人的各项所得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要依照2007年年12月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所得税法》和2008年年2月月18日经国务院修改的《中华人日经国务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税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税务处理。

      务处理8/17/202421 l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违约金违约金 8/17/202422 l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加薪、劳动分红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的其他所得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至至45%l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 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 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税所得额8/17/202423 l自自2008年年3月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日起,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l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企业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企业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的三险一金能否扣除单位的三险一金能否扣除l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准由国务院规定 8/17/202424 l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 税法第六条所说的附加减除费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 税法第六条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是指每月在减除用,是指每月在减除20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本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数额的费用。

      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数额的费用l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 税法第六条所说的附加减除费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 税法第六条所说的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用标准为2800元  l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下列人员适用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下列人员适用48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 元的费用扣除标准:       (一)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  (一)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工作的外籍人员;  (二)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企业、社会  (二)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企业、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三)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  (三)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人员 8/17/202425 l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l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每月收入额-2000元或者元或者4800元)元)×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l下表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累进税率表,其中含税级下表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累进税率表,其中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按有关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距与不含税级距均按有关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所得额不含税级距适用于雇主代雇员负担全部或部不含税级距适用于雇主代雇员负担全部或部分税款时使用分税款时使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征问题的通知〉(国税发款计征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99号)号)]  8/17/202426 级数级数含税级距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税率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不超过500元的元的不超过不超过475元的元的502超超过过500元元至至2000元元的的部部分分超过超过475元至元至       182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0253超超过过2000元元至至5000元元的的部分部分超过超过1825元至元至       437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51254超超过过5000元元至至20000元元的的部分部分超过超过4375元至元至        1637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3755超超过过20000元元至至40000元元的部分的部分超过超过16375元至元至 3137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513756超超过过40000元元至至60000元元的部分的部分超过超过31375元至元至        4537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33757超超过过60000元元至至80000元元的部分的部分超过超过45375元至元至 58375天的部分天的部分3563758超超过过80000元元至至100000元元的部分的部分超过超过58375元至元至 7037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超过10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超过超过70375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5153758/17/202427 3. 工资薪金的节税策略工资薪金的节税策略((1)按月均衡发放工资)按月均衡发放工资l因为工资薪金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如果职工因为工资薪金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如果职工的月工资不均衡,每月工资忽高忽低则其税负较重,的月工资不均衡,每月工资忽高忽低则其税负较重,因为工资高的月份可能适用相对较高的税率,而工资因为工资高的月份可能适用相对较高的税率,而工资低的月份适用的税率也较低,甚至连法定免征额都没低的月份适用的税率也较低,甚至连法定免征额都没有达到,无需纳税。

      有达到,无需纳税l目前,工资薪金纳税时法定免征额为目前,工资薪金纳税时法定免征额为2000元,所以,元,所以,如果职工年工资收入在如果职工年工资收入在24000((2000×12)元及以下,)元及以下,企业在按月计发工资的情况下可以使低收入的职工不企业在按月计发工资的情况下可以使低收入的职工不缴个人所得税缴个人所得税资料资料\有关个税的问题有关个税的问题.doc8/17/202428 l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而实施条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而实施条例规定:特定行业,例规定:特定行业,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是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以及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对这;对这些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些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年度终了之日起自年度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

      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l这种计税方法使月工资不均衡的特定行业职工按其平均月这种计税方法使月工资不均衡的特定行业职工按其平均月工资纳税,税负均衡合理工资纳税,税负均衡合理l按照修改前的实施条例,特定行业仅指采掘业、远洋运输按照修改前的实施条例,特定行业仅指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新修改的实施条例增加了业、远洋捕捞业,新修改的实施条例增加了国务院财政、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这为更多的企业职工留出,这为更多的企业职工留出了节税筹划空间如果企业确实因受季节、产量等因素的了节税筹划空间如果企业确实因受季节、产量等因素的影响,职工的月工资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以向财政税影响,职工的月工资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可以向财政税务部门申请,使职工按照均衡的计税方法纳税务部门申请,使职工按照均衡的计税方法纳税8/17/202429 l对于实行提成工资制的企业,职工的月工资很容易忽高忽对于实行提成工资制的企业,职工的月工资很容易忽高忽低、大幅波动此时,企业就可以借鉴上述计税方法,即低、大幅波动此时,企业就可以借鉴上述计税方法,即将职工年工资收入平均分摊,按月均衡发放,可以使职工将职工年工资收入平均分摊,按月均衡发放,可以使职工少缴税获得一定的节税利益。

      当然,要想使职工真正获得少缴税获得一定的节税利益当然,要想使职工真正获得节税好处,必须变事后的计算税额为事前的节税筹划节税好处,必须变事后的计算税额为事前的节税筹划l案例:莫丽是一家公司的促销员,该公司实行提成(绩效)案例:莫丽是一家公司的促销员,该公司实行提成(绩效)工资制,每月工资按照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式发放在一工资制,每月工资按照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式发放在一个纳税年度中,莫丽各月工资收入如下:个纳税年度中,莫丽各月工资收入如下:1000、、1000、、1500、、3700、、4500、、7900、、9000、、8200、、4000、、3000、、1300、、1100元,全年收入为元,全年收入为46200元假设不考虑元假设不考虑“三险三险一金一金”,每月费用扣除额为,每月费用扣除额为2000元,计算莫丽一年的应纳元,计算莫丽一年的应纳税额为税额为3340元如果公司为莫丽着想,根据莫丽以往年度元如果公司为莫丽着想,根据莫丽以往年度的业绩,估计其年工资收入,按月均衡发放,到年底再根的业绩,估计其年工资收入,按月均衡发放,到年底再根据其实际业绩结算工资,可以使莫丽节约一定的税款据其实际业绩结算工资,可以使莫丽节约一定的税款。

      8/17/202430            比如,公司比如,公司1至至12月每月向莫丽支付月每月向莫丽支付3350元,年底元,年底再支付其年终奖再支付其年终奖6000元,莫丽一年收入不变但只需缴元,莫丽一年收入不变但只需缴税税1620元,比未筹划前少缴税元,比未筹划前少缴税1720元,节税率在元,节税率在50%以上l即企业可以将估计的职工年收入按月在即企业可以将估计的职工年收入按月在1~12月份均衡月份均衡发放,为了进行绩效考核,企业平时可以少发工资,到发放,为了进行绩效考核,企业平时可以少发工资,到年底再根据职工完成的全年业绩补发工资,而且可以按年底再根据职工完成的全年业绩补发工资,而且可以按照年终奖的名义发放,会使职工获得明显的节税效果照年终奖的名义发放,会使职工获得明显的节税效果 8/17/202431 ((2)工资薪金收入福利化或转为企业经营费用)工资薪金收入福利化或转为企业经营费用l职工从企业获得的工资为名义工资,名义工资越高,职工从企业获得的工资为名义工资,名义工资越高,职工缴税时适用的税率就越高职工为了生活和工作职工缴税时适用的税率就越高职工为了生活和工作需支付各种各样的费用,如通勤费、通讯费、午餐费、需支付各种各样的费用,如通勤费、通讯费、午餐费、医疗费、住房费等。

      支付工薪的企业为了保证职工的医疗费、住房费等支付工薪的企业为了保证职工的生活水平,往往以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形式向职生活水平,往往以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形式向职工支付各种补贴款但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企工支付各种补贴款但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向个人支付的各种补贴款,只有极少数项目不需要业向个人支付的各种补贴款,只有极少数项目不需要纳税,大多数补贴款都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纳税,大多数补贴款都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纳税8/17/202432 l节税筹划方法:节税筹划方法:①①支付薪金的企业为职工确定适当的支付薪金的企业为职工确定适当的而不是较高的名义工资,然后以各种补贴的方式保证而不是较高的名义工资,然后以各种补贴的方式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而且不直接将各种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而且不直接将各种补贴款发放给职工,而是由企业支付、职工享受各种补贴款发放给职工,而是由企业支付、职工享受各种福利②②职工个人的部分应税收入可转化为企业的经职工个人的部分应税收入可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费用,且可以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如将发放补贴、营费用,且可以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如将发放补贴、津贴的方式改为凭票报销的方式,企业可为职工报销津贴的方式改为凭票报销的方式,企业可为职工报销交通费、通讯费和私车公用等方面的费用。

      交通费、通讯费和私车公用等方面的费用l凭票报销的注意事项:凭票报销的注意事项:    a.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    b. 发票报销需要领款人签字;发票报销需要领款人签字;    c.  报销发票的项目需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直接或间接报销发票的项目需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发票报销问题发票报销问题8/17/202433 l在工资收入福利化方面,企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在工资收入福利化方面,企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的限额内,除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的限额内,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福利,有时,职工享受企业福利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福利,有时,职工享受企业福利的支出也可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然后,企的支出也可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然后,企业根据职工福利水平的高低适度地确定职工的工资薪金业根据职工福利水平的高低适度地确定职工的工资薪金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提高职工福利水平的措施主要有:提高职工福利水平的措施主要有:    a. 企业为职工创造居住条件企业为职工创造居住条件 将租入的房屋转租给职工将租入的房屋转租给职工     b. 企业为职工提供交通服务企业为职工提供交通服务     c. 企业为职工提供免费的餐饮服务企业为职工提供免费的餐饮服务    d. 企业为职工提供工作所需的设备和用品企业为职工提供工作所需的设备和用品    e. 企业为职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企业为职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     f. 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  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g. 企业为职工创造旅游机会企业为职工创造旅游机会 (其他:无息贷款)(其他:无息贷款)8/17/202434 l47.企业为职工租房,相应的房屋租金,是否可以税.企业为职工租房,相应的房屋租金,是否可以税前扣除?是否需要区分外籍员工与中国籍员工?前扣除?是否需要区分外籍员工与中国籍员工?l[ 缪慧频缪慧频 ]  可以在职工福利费列支。

      不需要可以在职工福利费列支l关于印发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引(2009年年))》》的通知的通知((穗地税发穗地税发[2009]148号号))六、关于企业职六、关于企业职工无偿使用企业房产征税问题:工无偿使用企业房产征税问题:企业职工无偿使用企企业职工无偿使用企业自有或租赁的房产,应视为职工取得其他经济形式业自有或租赁的房产,应视为职工取得其他经济形式的应税所得的应税所得, 在使用期内按月并入职工当期工资薪金在使用期内按月并入职工当期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其中使用房产属企业租入其中使用房产属企业租入的的,按照企业每月支付的租金计算确认工资薪金收入,按照企业每月支付的租金计算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额;使用房产属企业自有的使用房产属企业自有的,应先以租金的公允价格,应先以租金的公允价格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但对缺乏公允价格做参考的,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但对缺乏公允价格做参考的,应按照企业每月提取的折旧额计算确认工资薪金收入应按照企业每月提取的折旧额计算确认工资薪金收入额职工合用上款所指房产,应自行协议约定收入的额职工合用上款所指房产,应自行协议约定收入的分配方案,纳税人拒不提供协议分配方案的,税务机分配方案,纳税人拒不提供协议分配方案的,税务机关可按人数均分原则核定个人实际收入额。

      关可按人数均分原则核定个人实际收入额 8/17/202435 l单位发放住房补贴的征免税规定单位发放住房补贴的征免税规定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三、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号)三、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1994]财税字第财税字第020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l《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住房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住房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的批复》(苏地税函苏地税函[2005]219号号):根据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个人从单位取得的住房补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个人从单位取得的住房补贴,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泰兴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按当地贴,属于工资薪金所得泰兴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按当地政府规定发给部分职工的住房补贴,应全额计入领取人政府规定发给部分职工的住房补贴,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36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深化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系统深化用工薪酬制度改革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工薪酬制度改革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国税函函 [2003]330号)规定号)规定,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后,将原,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后,将原来的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分房对执行货币分房的职工来的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分房对执行货币分房的职工取得的住房补贴税收政策问题,国家将做出统一规定取得的住房补贴税收政策问题,国家将做出统一规定在国家统一规定出台之前,对中油公司系统按照有关在国家统一规定出台之前,对中油公司系统按照有关规定发放给下列职工的住房补贴,暂免予征收个人所规定发放给下列职工的住房补贴,暂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A、无住房职工的住房补贴;、无住房职工的住房补贴;B、职位提升后的、职位提升后的职工,其住房面积不足国家规定标准的住房补贴。

      职工,其住房面积不足国家规定标准的住房补贴C、、住房面积不足国家规定标准的职工补差住房补贴住房面积不足国家规定标准的职工补差住房补贴l节税策略:其他企业争取参照执行!节税策略:其他企业争取参照执行! 8/17/202437 l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保险赔款;五、保险赔款;8/17/202438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资料资料\免税的安家费免税的安家费.doc   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八、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的所得;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8/17/202439 l单位向个人支付的补贴款免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单位向个人支付的补贴款免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1))l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免税所得:按照国家统一规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免税所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按照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l实施条例第十三条 税法第四条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实施条例第十三条 税法第四条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8/17/202440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对于补贴、津贴号)对于补贴、津贴等一些具体收入项目应否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等一些具体收入项目应否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范围问题,按下述情况掌握执行:  范围问题,按下述情况掌握执行:             (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按照国务院规定发(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贴、津贴,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他各种补贴、津其他各种补贴、津贴均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贴均应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财税号财税号  (二)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  (二)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不征税:    1. 独生子女补贴;独生子女补贴;    2. 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 托儿补助费;托儿补助费;    4. 差旅费津贴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误餐补助8/17/202441   69.差旅费税前扣除的问题差旅费税前扣除的问题 l问:行政、事业单位有差旅费补贴标准根据《个人问:行政、事业单位有差旅费补贴标准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差旅费能税前扣除问:企业也能规定所得税法》,差旅费能税前扣除问:企业也能规定差旅费补贴标准吗,这标准超过行政、事业单位标准,差旅费补贴标准吗,这标准超过行政、事业单位标准,须税前调整吗?须税前调整吗?免税的津贴免税的津贴l缪慧频:企业可以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差旅费标准,缪慧频:企业可以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差旅费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发放的差旅费,可以税前扣除。

      按照这个标准发放的差旅费,可以税前扣除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通知》(财税[1995]82号):国税发号):国税发[1994]89号文件号文件规定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8/17/202442 l单位向个人支付的补贴款免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单位向个人支付的补贴款免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2))l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免税所得:按照国家统一规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免税所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定发给的补贴、津贴;福利费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按照、抚恤金、救济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l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税法第四条所说的实施条例第十四条 税法第四条所说的福利费福利费,是指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生活补助费助费;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8/17/202443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8]155号):号):            一、上述所称一、上述所称生活补助费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l节税策略:企业用心、细心,利用好免税生活补助费!节税策略:企业用心、细心,利用好免税生活补助费!       二、下列收入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范围,应当并入  二、下列收入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范围,应当并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一)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计提的福利费、  (一)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计提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      (二)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  (二)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      (三)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  (三)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

      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 l生活补助费的检查要点:重点检查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是否有支付生活补助费的检查要点:重点检查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是否有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注意,由于某些特定事件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注意,由于某些特定事件(例如生病等)或原因向个别人支付生活困难补助不用征税例如生病等)或原因向个别人支付生活困难补助不用征税8/17/202444 ((4)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相互转化的节税策略)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相互转化的节税策略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十九、关于工资、薪金所号)十九、关于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分问题: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分问题: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影视演职人员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影视演职人员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国税函[1997]385号):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号):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凡与单位存在工资、人事方面关系的人员,其为本单位工凡与单位存在工资、人事方面关系的人员,其为本单位工作所取得的报酬,属于作所取得的报酬,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征税应税项目征税范围;而其因某一特定事项临时为外单位工作所取得报酬范围;而其因某一特定事项临时为外单位工作所取得报酬,不属于税法中所说的,不属于税法中所说的“受雇受雇”,应是,应是“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征税范围应税项目征税范围劳务中介公司的个人所得税劳务中介公司的个人所得税8/17/202445 l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l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收入为一次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元的,减除费用减除费用800元;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8/17/202446 l国税发国税发[1994]89号号 :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l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按照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

         l财税字财税字[1994]020号:对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提供劳务号:对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提供劳务等过程中所支付的中介费,如能提供有效、合法凭证等过程中所支付的中介费,如能提供有效、合法凭证的,允许从其所得中扣除的,允许从其所得中扣除 l劳务报酬节税策略:分项分次、增加人数、扣除中介劳务报酬节税策略:分项分次、增加人数、扣除中介费!费!8/17/202447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数级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 %速算扣速算扣 除数除数 1 1不超过不超过2000020000元(含)的部分元(含)的部分 20 20 0 0 2 2超过超过2000020000元至元至5000050000元(含)元(含)的部分的部分 30 3020002000 3 3超过超过500005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 40 40700070008/17/202448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级数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1 1不超过不超过500元的元的502 2超过超过500元元~2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0253 3超过超过2000元元~5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51254 4超过超过5000元元~2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3755 5超过超过20000元元~4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513756 6超过超过40000元元~6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33757 7超过超过60000元元~8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563758 8超过超过80000元元~10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0103759 9超过超过100000以上的部分以上的部分45153758/17/202449 l设两者税负相等时的收入额为设两者税负相等时的收入额为x ,则下式成立:,则下式成立:l则则:: x ==19375((元元));;即即当当收收入入额额为为19375元元时时,,两两者者税税负负相相等等。

      当当收收入入额额小小于于19375元元时时,,采采用用工工资资、、薪薪金金所所得得的的形形式式税税负负较较轻轻;;当当收收入入额额大大于于19375时时,,采采用用劳劳务务报报酬酬所所得得的的形形式式税税负负较较轻轻当当一一个个人人在在一一个个月月内内从从两两家家及及以以上上单单位位取取得得的的收收入入之之和和低低于于19375时时,,仍仍就就可可以以选选择择领领取取工工资资薪薪金金收收入入当当然然,,恰恰当当数数额额下下,,分分别别从从不不同同单单位位领领取取工工资资薪薪金金和和劳劳务务报报酬酬可可以以分分别别纳纳税,也有利于降低税负税,也有利于降低税负l一一般般情情况况下下,,当当收收入入少少时时按按照照工工资资、、薪薪金金所所得得纳纳税税税税负轻,而当收入多时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税负轻负轻,而当收入多时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税负轻l通通常常情情况况下下,,企企业业只只为为与与其其签签订订了了劳劳动动合合同同的的职职工工缴缴纳纳社社会会保保险险费费;;当当然然,,劳劳动动者者也也可可以以作作为为灵灵活活就就业业人人员员自自己己缴缴纳纳社社会会保保险险费费,,当当节节税税额额较较大大时时这这种种转转换换也也是是可可行行的的。

      但但是是,,领领取取劳劳务务报报酬酬所所得得要要考考虑虑各各地地代代开开发票的不同要求发票的不同要求相关资料相关资料\劳务报酬代开发票劳务报酬代开发票.doc8/17/202450 4. 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税的应税项目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税的应税项目((1)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9]58号):二、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号):二、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该月份“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报报道道        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公务费用的扣除标准,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人公务交通、通讯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测算,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8/17/202451 l《关于个人通讯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关于个人通讯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穗地税发(穗地税发[2007]201号)号):二、除上述第一点以外:二、除上述第一点以外的其他扣缴义务人,参照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的其他扣缴义务人,参照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粤地税函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粤地税函[2004]547号)第四号)第四点的规定,点的规定,其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其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以及在本单位受薪的董事会成员)在经理、总会计师以及在本单位受薪的董事会成员)在每人每月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额度内,其他人员在每人每月元的标准额度内,其他人员在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额度内,凭发票在单位报销通讯费用的元的标准额度内,凭发票在单位报销通讯费用的部分,准予在计征个人所得税前扣除部分,准予在计征个人所得税前扣除超过上述规定超过上述规定标准为职工报销的通讯费用以及发给职工的现金通讯标准为职工报销的通讯费用以及发给职工的现金通讯补贴,应并入个人当月补贴,应并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8/17/202452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号 :: 十、十、  企业发企业发给职工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办公通讯费用标准,由给职工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办公通讯费用标准,由省级国税局、地税局协商确定省级国税局、地税局协商确定 l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缪慧频副司长企业所得税相关问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缪慧频副司长企业所得税相关问题解答题解答 83.通讯费补贴扣除的问题通讯费补贴扣除的问题 l问:单位成本列支的通讯费(我们单位每月给职工问:单位成本列支的通讯费(我们单位每月给职工200元元通讯费,在额度内据实报销,封顶通讯费,在额度内据实报销,封顶200元)如何扣除,有元)如何扣除,有参考文件和扣除标准么?参考文件和扣除标准么? l缪慧频:缪慧频:企业为职工发放的通讯费补贴,按照规定应作企业为职工发放的通讯费补贴,按照规定应作为企业职工福利费,在不超过工资总额为企业职工福利费,在不超过工资总额14%范围内扣除范围内扣除l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处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处2008年度汇算清缴问题解答:年度汇算清缴问题解答:免征个税的通讯费应包括在工资薪金内。

      免征个税的通讯费应包括在工资薪金内8/17/202453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245号):号):  近来,一些地区要求明确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  近来,一些地区要求明确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革取得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据了解,近年来,部分单位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据了解,近年来,部分单位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用车人给予各种形式的补偿:用车人给予各种形式的补偿: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直接以现金形式发放,在限额内据实报销用车支出,单位反租职工个人的车在限额内据实报销用车支出,单位反租职工个人的车辆支付车辆租赁费辆支付车辆租赁费((“私车公用私车公用”)),,单位向用车人单位向用车人支付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费用等支付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有关费用等根据《中华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有关规定,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有关规定,现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征收个现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各种形式的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明确如下:人所得税问题明确如下:8/17/202454          一、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 一、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以现金、报销等形式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向职工个人支付的收入,均应视为个人取得公务用车补贴收入,按照补贴收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得税       二、具体计征方法,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  二、具体计征方法,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号)第二条第二条“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征税问题问题”的有关规定执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资料资料\公务用车补贴个人所得税公务用车补贴个人所得税.docl公务用车补贴检查要点:如果当地没有公务用车补贴公务用车补贴检查要点:如果当地没有公务用车补贴标准,一般情况是对所有的公务费用都计入工资薪金标准,一般情况是对所有的公务费用都计入工资薪金所得中计征个人所得税所得中计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55 ((2)实行内部退养办法人员取得收入)实行内部退养办法人员取得收入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9]58号):一、关于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号):一、关于企业减员增效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实行内部退养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实行内部退养办法人员取得收入征税问题。

      法人员取得收入征税问题  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  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工资、薪金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56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一次性内部退养收入)-费用扣除标准]+一次性内部退养收入)-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合并,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l《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实行内部退养办法的个人取《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实行内部退养办法的个人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苏地税发(苏地税发[2002]192号)号)认为重新就业后取得的认为重新就业后取得的“工资、薪金工资、薪金”所得,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所得,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工资、薪金薪金”所得合并纳税是错误的,删除了此款的规定所得合并纳税是错误的,删除了此款的规定8/17/202457 ((3)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财税[2001]157号):号):①①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税发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②② 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③③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8/17/202458 ②② 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行平均。

      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年的按12计算l结合财税结合财税[2001]157号与国税发[号与国税发[1999]]178号计算公号计算公式为: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式为: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免税收入额(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免税收入额-实际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实际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龄工龄-费用扣除额-费用扣除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工龄工龄 8/17/202459 ③③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日内缴入国库④④ 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计税时应予以扣除⑤⑤ 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l解除劳动合同后又重新在原单位任职、受雇的个税该解除劳动合同后又重新在原单位任职、受雇的个税该如何缴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何缴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年期的劳动合同一年期的劳动合同l资料资料\华为鼓励老员工辞职华为鼓励老员工辞职.doc8/17/202460 l《关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企业所得税《关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918号):号):企业对已达一定工作年限、一定年龄或接近退休年龄企业对已达一定工作年限、一定年龄或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内部退养支付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及企业支的职工内部退养支付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以及企业支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补偿支出(包括买断付给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一次性补偿支出(包括买断工龄支出)等,属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工龄支出)等,属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国税发[2000]84号)第二条规定的号)第二条规定的“与取得应纳税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原则上可以在,原则上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各种补偿性支出数额较大,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各种补偿性支出数额较大,一次性摊销对当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较大的,可以在次性摊销对当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较大的,可以在以后年度均匀摊销具体摊销年限,由省(自治区、以后年度均匀摊销具体摊销年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直辖市)税务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8/17/202461 ((4)单位为员工支付各种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单位为员工支付各种免税之外的保险金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18号):依据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l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l企便函企便函[2009]33号:号:(三)企业为职工购买的人身意(三)企业为职工购买的人身意外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税函外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国税函[2005]318号规定,号规定,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保险公司缴付时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62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复》(财税[2005]94号):号):     江苏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江苏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请示》(苏地  你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请示》(苏地税发税发[2005]5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关于单位为个人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后个  一、关于单位为个人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后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问题。

      单位为职工个人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问题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       二、关于个人提供担保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关于个人提供担保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应按照问题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所得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 8/17/202463 ((5)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3号):号):            一、根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机关、一、根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间,按照所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间,按照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房改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公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房改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职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价格低于房屋建造成本有住房,职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价格低于房屋建造成本价格或市场价格而取得的差价收益,免征个税。

      价格或市场价格而取得的差价收益,免征个税            二、除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情形外,根据个人所得税二、除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情形外,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建造成本价格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应按照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市价,对纳税有利)(不是市价,对纳税有利)    前款所称差价部分,是指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前款所称差价部分,是指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 8/17/202464            三、对职工取得的上述应税所得,比照《国家税务总三、对职工取得的上述应税所得,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全年一号)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办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先将全部次性奖金的征税办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先将全部所得数额除以所得数额除以12,按其商数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按其商数并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根据全部所得数额、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再根据全部所得数额、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征税。

      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征税           四、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四、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2007年年2月月8号)执行号)执行此前未征税款不再追征,已征税款不予退还此前未征税款不再追征,已征税款不予退还 l节税策略:通过低价售房分解工资和奖金!低价售房可使节税策略:通过低价售房分解工资和奖金!低价售房可使高收入职工再次获得按年终奖计税降低税负的机会高收入职工再次获得按年终奖计税降低税负的机会高管高管某年的收入可以由四部分组成:月工资薪金、年终奖、股某年的收入可以由四部分组成:月工资薪金、年终奖、股票期权所得、低价售房所得票期权所得、低价售房所得l但低价售房不如低价售车!售房要考虑个人应纳的契税,且低价售车但低价售房不如低价售车!售房要考虑个人应纳的契税,且低价售车无个人所得税!无个人所得税!8/17/202465 l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2007年)的通年)的通知(穗地税发知(穗地税发[2007]199号):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号):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本价格出售非住房非住房给职工的,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给职工的,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规定之前,参照规定之前,参照“13号文号文”第二、三、四点的规定执行。

      第二、三、四点的规定执行 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字〔策的通知》(财税字〔1999〕〕210号):自号):自1999年年8月月1日起,为了支持住房制度的改革,对企业、行政事业单日起,为了支持住房制度的改革,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向职工销售住房《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向职工销售住房征免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征免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34号):号): 纳纳税人自建住房销售给本单位职工,属于销售不动产行为,税人自建住房销售给本单位职工,属于销售不动产行为,应照章征收营业税应照章征收营业税l低价售房低价售房8/17/202466 ((6)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l《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15号)号)         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  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住房、汽车等个人消费品,所购房屋产权证和车辆发票购买住房、汽车等个人消费品,所购房屋产权证和车辆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满足其他条件后,该住房、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满足其他条件后,该住房、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有。

      关于个人取得上述实物福利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有关于个人取得上述实物福利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价格或主管税务机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价格或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关核定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考虑到个人取得考虑到个人取得的前述实物价值较高,且所有权是随工作年限逐步取得的,的前述实物价值较高,且所有权是随工作年限逐步取得的,经研究,对于个人取得前述实物福利可按企业规定取得该财经研究,对于个人取得前述实物福利可按企业规定取得该财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5年的按年的按5年计算)平均年计算)平均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8/17/202467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8〕〕83号)号)明确:符合以下情形的房屋或其他财产,不论所有权人明确:符合以下情形的房屋或其他财产,不论所有权人是否将财产无偿或是否将财产无偿或有偿有偿交付企业使用,其实质均为企业交付企业使用,其实质均为企业对个人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应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应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一)企业出资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一)企业出资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的;对企对企业其他人员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业其他人员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l《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企业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号):企业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应当并入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应当并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l节税策略:争取比照外企分期计税!节税策略:争取比照外企分期计税!青岛市地方税务局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印发《2007年个人所得税业务问题解答》的通知年个人所得税业务问题解答》的通知(青地税函(青地税函[2007]230号号 :内资企业可以比照执行!:内资企业可以比照执行!8/17/202468 ((7)董事费收入)董事费收入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定》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4]89号号)第八条:个人由于担)第八条:个人由于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性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性质,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质,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2009]121号号2009-08-17 )) :二、关:二、关于董事费征税问题于董事费征税问题(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第八条号)第八条规定的董事费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税方法,仅适用于规定的董事费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税方法,仅适用于个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且不在公司任职、受雇的情个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且不在公司任职、受雇的情形 (二)个人在公司(二)个人在公司(包括关联公司)(包括关联公司)任职、受雇,同时兼任职、受雇,同时兼任董事、监事的,应将董事费、监事费与个人工资收入任董事、监事的,应将董事费、监事费与个人工资收入合并,统一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合并,统一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8/17/202469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担任直(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担任直接管理职务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接管理职务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6〕〕214号号)第一条停止执行。

      第一条停止执行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担任直接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担任直接管理职务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理职务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6]214号号):):           一、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长)同时担任企一、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长)同时担任企业直接管理职务,或者名义上不担任企业的直接管理业直接管理职务,或者名义上不担任企业的直接管理职务,但实际上从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应判定其职务,但实际上从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应判定其在该企业具有董事(长)和雇员的双重身份,除其取在该企业具有董事(长)和雇员的双重身份,除其取得的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所得应依照得的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所得应依照 国税发国税发[1993]045号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外,应分别就号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外,应分别就其以董事(长)身份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和以雇员身份其以董事(长)身份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和以雇员身份应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应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8/17/202470 ((8)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60号):根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据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可以将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

      企业时可以将有关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  一、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  一、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  二、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业量化资产参与企  三、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业量化资产参与企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应按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应按“利息、股息、红利利息、股息、红利”项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8/17/202471 ((9)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财务处理)职工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财务处理l自自2007年年1月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中华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41号)第五十二条规定:企业经营号)第五十二条规定: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企业章程或者有关合同中对分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企业章程或者有关合同中对分配办法作出规定,并区别以下情况处理:办法作出规定,并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一一)取得企业股权的,与其他投资者一同进行企业利取得企业股权的,与其他投资者一同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润分配属于股权激励所得,上市公司有计税优惠,而非上市公(属于股权激励所得,上市公司有计税优惠,而非上市公司没有计税优惠,参见国税函司没有计税优惠,参见国税函[2009]461号)号)          (二二)没有取得企业股权的,在相关业务实现的利润限没有取得企业股权的,在相关业务实现的利润限额和分配标准内,从当期费用中列支额和分配标准内,从当期费用中列支l这是企业财务通则关于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这是企业财务通则关于企业经营者和其他职工以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规定术等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规定8/17/202472 l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条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条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终加薪、劳动分红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有关的其他所得l《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1990年年1月月1日)日)工资总额的组成工资总额的组成     二、关于奖金的范围二、关于奖金的范围  (一)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  (一)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等  (二)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  (二)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三)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约奖三)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和实物奖励四)其他奖金包括从兼课人的各种奖和实物奖励四)其他奖金包括从兼课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等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等l资料资料\用于购买股权的劳动分红的个税用于购买股权的劳动分红的个税.doc8/17/202473 ((10)个人兼职和离退休人员取得的收入)个人兼职和离退休人员取得的收入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82号):号):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劳务报酬所得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退休人员;退休人员再任职再任职取得的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l资料资料\个人兼职讲课收入个人兼职讲课收入.doc 8/17/202474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界定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界定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国税函[2006]526号):国税函号):国税函[2005]382号所称的号所称的“退休人员再任职退休人员再任职”,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受雇一、受雇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合同(协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合同(协议),存在长期或连续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二、受雇议),存在长期或连续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二、受雇人员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时,仍享人员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时,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资收入;受固定或基本工资收入; 三、受雇人员与单位其他正式三、受雇人员与单位其他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训及其他待遇;职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训及其他待遇; 四、受雇四、受雇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返聘人员工资的企业所得税返聘人员工资的企业所得税l不限于在原单位再任职;不限于在原单位再任职;l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按劳务报酬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所得纳税;l如果不涉及社保问题,可灵活地选择按工资薪金所得纳如果不涉及社保问题,可灵活地选择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还是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可以税负最小化为原则!税还是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可以税负最小化为原则!考虑社保和个税,支付报酬多时可选择劳务报酬形式!考虑社保和个税,支付报酬多时可选择劳务报酬形式!8/17/202475 ((11)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营销业绩奖励)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营销业绩奖励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财税[2004]11号号):按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有关):按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规定,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

      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其中,对企业雇员享其中,对企业雇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受的此类奖励,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其他人员享受的此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其他人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非营销人员可以适度操作非营销人员可以适度操作l免费旅游检查要点:检查免费旅游检查要点:检查“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科目,检查单科目,检查单位领导签报的参会、培训名单中是否有营销业绩突出人位领导签报的参会、培训名单中是否有营销业绩突出人员8/17/202476 ((12)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454号):号):                 一、根据保监会《关于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一、根据保监会《关于明确保险营销员佣金构成的通知》(保监发的通知》(保监发[2006]48号)的规定,保险营销员号)的规定,保险营销员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

      按照税法规定,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按照税法规定,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依照税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佣金中展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        二、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法及上述规定计二、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法及上述规定计征税款,不得擅自扩大政策的适用范围、口径和标准,征税款,不得擅自扩大政策的适用范围、口径和标准,不得执行违反国家统一规定的政策不得执行违反国家统一规定的政策  8/17/202477 ((13)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号):            三、关于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三、关于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的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的问题问题   (一)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一)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凡是由雇佣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依照税法第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依照税法第八条的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八条的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照税法第六条第按照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纳税义务人应以每月全部工资、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纳税义务人应以每月全部工资、薪金收入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薪金收入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8/17/202478             为了有利于征管,对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为了有利于征管,对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采取由支付者中的一方减除费用的方法,工资、薪金的,采取由支付者中的一方减除费用的方法,即只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即只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             上述纳税义务人,应持两处支付单位提供的原始明上述纳税义务人,应持两处支付单位提供的原始明细工资、薪金单(书)和完税凭证原件,选择并固定到一细工资、薪金单(书)和完税凭证原件,选择并固定到一地税务机关申报每月工资、薪金收入,地税务机关申报每月工资、薪金收入,汇算清缴其工资、汇算清缴其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多退少补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多退少补。

      具体申报期限,由各具体申报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二)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发放 (二)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发放给中方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全额征税但对可以给中方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全额征税但对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关凭证,能够证明其工资、薪金所得的提供有效合同或有关凭证,能够证明其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照有关规定上交派遣(介绍)单位的,可扣除其一部分按照有关规定上交派遣(介绍)单位的,可扣除其实际上交的部分,按其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实际上交的部分,按其余额计征个人所得税 8/17/202479 ((14)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27号)第十一条:号)第十一条:在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单位,应在工程作业所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单位,应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地扣缴个人所得税但所得在单位所在地分配,并能向主但所得在单位所在地分配,并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账簿和核算凭证的,经管税务机关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账簿和核算凭证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回单位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

      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可回单位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l《关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关于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524号)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号)规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对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而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原则上在工程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而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原则上在工程作业所在地办理个人所得税事宜作业所在地办理个人所得税事宜为了加强征收管理,堵为了加强征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建筑安装业单位所在地税务机关和工程作业塞税收漏洞,建筑安装业单位所在地税务机关和工程作业所在地税务机关都有权依法对建筑安装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所在地税务机关都有权依法对建筑安装业单位和个人进行税收检查,处理其违反税收规定的行为税收检查,处理其违反税收规定的行为但一方已经处理但一方已经处理的,另一方不得重复处理的,另一方不得重复处理异地施工异地施工8/17/202480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扣缴个人所得税有关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扣缴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505号)规定:号)规定:            一、一、到外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建筑安装企业,到外地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的建筑安装企业,已在异地扣缴个人所得税(不管采取何种方法计算)的,已在异地扣缴个人所得税(不管采取何种方法计算)的,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不得再对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不得再对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务而取得收入的人员实行查帐或其他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

      务而取得收入的人员实行查帐或其他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对不直接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管但对不直接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人员,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据实征理、工程技术等人员,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据实征收其个人所得税收其个人所得税            二、建筑安装企业在本地和外地都有工程作业,两地二、建筑安装企业在本地和外地都有工程作业,两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企业和工程作业的实际情况,各自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企业和工程作业的实际情况,各自确定征收方式并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确定征收方式并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三、按工程价款的一定比例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税按工程价款的一定比例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在纳税人之间如何分摊由企业决定,在支付个人收入时款在纳税人之间如何分摊由企业决定,在支付个人收入时扣缴;如未扣缴,则认定为企业为个人代付税款,应按个扣缴;如未扣缴,则认定为企业为个人代付税款,应按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企业代付的税款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企业代付的税款8/17/202481 ((15)残疾职工的个人所得税)残疾职工的个人所得税l个人所得税法第五条个人所得税法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一、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三、其他经国二、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三、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l实施条例第十六条 税法第五条所说的减征个人所得实施条例第十六条 税法第五条所说的减征个人所得税,税,其减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其减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政府规定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残疾人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残疾人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范围的批复》(国税函范围的批复》(国税函[1999]第第329号):根据个人号):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五条第一款及其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的规所得税法》第五条第一款及其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减征个人所得税的残疾、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减征个人所得税的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仅限于劳动所得,具体所得项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仅限于劳动所得,具体所得项目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目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17/202482 ((16)扣缴税款手续费)扣缴税款手续费  扣缴税款手续费的用途扣缴税款手续费的用途l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付给百分之二的手续费 扣缴税款手续费的税收扣缴税款手续费的税收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通知》(财税字[1994]020号):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号):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l百灵网理财频道:山东个人所得税咨询问题汇总(百灵网理财频道:山东个人所得税咨询问题汇总(2006年)年)8、问:税务局退给我们单位代扣个人所得税手续费、问:税务局退给我们单位代扣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一笔,不知该如何处理,请问有什么文件规定吗,是否一笔,不知该如何处理,请问有什么文件规定吗,是否涉及税呢?答:个人所得税的手续费返还,体现了国家涉及税呢?答:个人所得税的手续费返还,体现了国家对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一种奖励,而实际工作中,从事这对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一种奖励,而实际工作中,从事这项工作的往往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因此,这种返还一般项工作的往往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因此,这种返还一般是针对这些人的税法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是针对这些人的税法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的税款,付给2%的手续费。

      扣缴务人可将其用于代扣代的手续费扣缴务人可将其用于代扣代缴费用开支和奖励代扣代缴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员缴费用开支和奖励代扣代缴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员 因因此,你可将这些手续费作为奖励发给办税人员,另外税此,你可将这些手续费作为奖励发给办税人员,另外税法还规定,法还规定,该办税人员获得这种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该办税人员获得这种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83 ((17)个人的公益性捐赠)个人的公益性捐赠l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款: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款: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l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税法第六条第二款所说的个人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税法第六条第二款所说的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贫困地区的捐赠    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8/17/202484 (二)奖金的无风险节税策略(二)奖金的无风险节税策略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国税发[2005]9号号 ):):            一、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年薪和绩效工资工资国税发【(国税发【2009】】121号明确,单位按号明确,单位按“双薪双薪制制”向个人多发放一个月工资,即俗称的向个人多发放一个月工资,即俗称的“第十三个第十三个月工资月工资”,不再按月薪单独计征个税。

      不再按月薪单独计征个税第十三个月第十三个月工资工资”属于全年一次奖金中的属于全年一次奖金中的“年终加薪年终加薪”)) 资料资料\双薪双薪.doc8/17/202485             二、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二、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费用扣除额的差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率和速算扣除数资料资料\费用扣除额费用扣除额.doc 8/17/202486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如下:       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率-速算扣除数           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8/17/202487            三、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三、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节税策略:用在年终!节税策略:用在年终!       四、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四、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执行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本通知第二条、第三条执行   五、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五、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l节税策略:尽量不采用季度奖、半年奖!节税策略:尽量不采用季度奖、半年奖!8/17/202488            六、对无住所个人取得本通知第五条所述的各种名六、对无住所个人取得本通知第五条所述的各种名目奖金,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目奖金,如果该个人当月在我国境内没有纳税义务,或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者该个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导致当月在我国工作时间不满一个月的,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我国境内无住一个月的,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我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183号)计算纳税。

      号)计算纳税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第第183号):对在中号):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的计算征税问题,现明确按以下方法处理:动分红的计算征税问题,现明确按以下方法处理: 对上对上述个人取得的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述个人取得的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得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不再减除费用,全额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且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且不再按居住天数进行划分计算上述个人应在取得奖金不再按居住天数进行划分计算上述个人应在取得奖金月份的次月7日内申报纳税月份的次月7日内申报纳税 8/17/202489 l在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征税业务指引(一)》的通知在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征税业务指引(一)》的通知(穗地税发(穗地税发[2005]160号)文件中对两种特殊情况的税号)文件中对两种特殊情况的税务处理方法进行规定,且其规定是合理的。

      务处理方法进行规定,且其规定是合理的一)对全年任职不足(一)对全年任职不足12个月的雇员的计税方法个月的雇员的计税方法l对全年任职不足对全年任职不足12个月的雇员,其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个月的雇员,其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金的计税办法,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2005〕〕9号,以下简称号,以下简称“9号文号文”)第二条)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第(一)款的规定执行除以(除以12确定适用税率)确定适用税率)(二)(二)关于纳税人分次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关于纳税人分次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分多次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分多次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对每一个纳税人,只允许选择其中一次按的,对每一个纳税人,只允许选择其中一次按“9号文号文”第二条的规定办法计税;第二条的规定办法计税;其余部分奖金应与当月工资、其余部分奖金应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8/17/202490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级数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税率%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1 1不超过不超过500元的元的502 2超过超过500元元~2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0253 3超过超过2000元元~5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151254 4超过超过5000元元~2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03755 5超过超过20000元元~4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2513756 6超过超过40000元元~6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033757 7超过超过60000元元~8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3563758 8超过超过80000元元~100000元的部分元的部分40103759 9超过超过100000以上的部分以上的部分45153758/17/202491 具体计税方法和节税策略具体计税方法和节税策略l案例:某职工月薪案例:某职工月薪30003000元,年终奖元,年终奖2400024000元其平时应元其平时应缴纳税款=缴纳税款=[ [((30003000--20002000))×10%×10%--25] ×1225] ×12==900900,, 年终奖应缴纳税款=年终奖应缴纳税款=24000×10%24000×10%--25=237525=2375,全年共计,全年共计缴纳税款=缴纳税款=900900++23752375==32753275;如果将年终奖金按月平;如果将年终奖金按月平均发放均发放20002000元,则其全年应缴纳税款元,则其全年应缴纳税款 == [ [((50005000--20002000))×15%×15%--125] ×12125] ×12==39003900,发放年终奖对这名,发放年终奖对这名职工纳税上是有利的,可以少缴税职工纳税上是有利的,可以少缴税625625元。

      元l节税策略:适度发放年终奖有利于节税!节税策略:适度发放年终奖有利于节税!8/17/202492 ⑴ 低收入者的节税策略低收入者的节税策略l对于低收入者,企业每月为其发放工资时,应尽量用足税对于低收入者,企业每月为其发放工资时,应尽量用足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少发年终奖如果某名职工各月工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少发年终奖如果某名职工各月工资均低于费用扣除额,则其只能在拿到年终奖的当月将全资均低于费用扣除额,则其只能在拿到年终奖的当月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的差额”后的余额计税,其余后的余额计税,其余11个月均浪费了一定额度的个月均浪费了一定额度的费用扣除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增加低收入职工的每费用扣除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增加低收入职工的每月工资额,用足费用扣除额,少发年终奖(因为年终奖没月工资额,用足费用扣除额,少发年终奖(因为年终奖没有免征额均需纳税),一定能使低收入职工少纳税有免征额均需纳税),一定能使低收入职工少纳税l有时企业为了绩效考核的需要,每月只给职工发放基本工有时企业为了绩效考核的需要,每月只给职工发放基本工资或底薪(有时低于资或底薪(有时低于2000元),到年底再发放年终奖或绩元),到年底再发放年终奖或绩效工资。

      这样的企业应考虑职工的节税问题,企业可事先效工资这样的企业应考虑职工的节税问题,企业可事先估计职工一年的全部收入,按月均摊发放,超过估计职工一年的全部收入,按月均摊发放,超过24000元元的部分年终以年终奖或绩效工资的名义发放的部分年终以年终奖或绩效工资的名义发放有关个税问题有关个税问题8/17/202493 ⑵ 中高收入者的节税策略中高收入者的节税策略l对于中高收入者,企业应在制定工资计划时,将其全对于中高收入者,企业应在制定工资计划时,将其全年收入在工资和年终奖之间进行合理地分配中高收年收入在工资和年终奖之间进行合理地分配中高收入者一年从企业获得的收入较多,如果企业单一地均入者一年从企业获得的收入较多,如果企业单一地均以工资的形式发放,即使按月均衡发放,其适用税率以工资的形式发放,即使按月均衡发放,其适用税率也会较高如果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估计其全年也会较高如果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估计其全年的总收入,大致一半放到工资里按月均衡发放、另一的总收入,大致一半放到工资里按月均衡发放、另一半放到年终奖里发放,其全年的收入就被分解为工资半放到年终奖里发放,其全年的收入就被分解为工资和年终奖两大部分单独纳税,而且每部分收入都可以和年终奖两大部分单独纳税,而且每部分收入都可以除以除以12个月,按照月工资或月奖金水平确定适用税率,个月,按照月工资或月奖金水平确定适用税率,这样做一定能降低中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

      这样做一定能降低中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l资料资料\ \高管个税高管个税.doc.doc8/17/202494            所不同的是,工资每月计税时均能扣除速算扣除数,所不同的是,工资每月计税时均能扣除速算扣除数,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税负轻;而年终奖虽然按照平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税负轻;而年终奖虽然按照平均每月奖金确定适用税率,但计税时只能扣除一个速算均每月奖金确定适用税率,但计税时只能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相当于采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税负重,所以,扣除数,相当于采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税负重,所以,将职工一年的收入在工资和年终奖之间进行分配时,从将职工一年的收入在工资和年终奖之间进行分配时,从少缴税的角度出发,应使年终奖适用的税率低于或等于少缴税的角度出发,应使年终奖适用的税率低于或等于月工资适用的税率月工资适用的税率            简单的节税方法:先将预计的职工年应纳税所得额简单的节税方法:先将预计的职工年应纳税所得额除以除以2,作为年工资和年终奖的额度,然后测试月工资,作为年工资和年终奖的额度,然后测试月工资(年工资按月均衡发放)和年终奖的适用税率,如果年(年工资按月均衡发放)和年终奖的适用税率,如果年终奖适用税率高于月工资适用税率,则应适度少安排年终奖适用税率高于月工资适用税率,则应适度少安排年终奖、多发工资。

      如果企业想最大限度地帮助职工节税,终奖、多发工资如果企业想最大限度地帮助职工节税,下表的测算结果为企业提供了精确的工资和年终奖分配下表的测算结果为企业提供了精确的工资和年终奖分配方案 8/17/202495 年终奖最低税负分配方案对照表年终奖最低税负分配方案对照表级数级数预计年收入预计年收入预计年纳税所得预计年纳税所得年终奖年终奖130,000—36,0006,000—12,0000—6,000236,000—59,50012,000—35,5006,000359,500—72,00035,500—48,00011,500—24,000472,000—130,00048,000—106,00024,0005130,000—144,000106,000—120,00046,000—60,0006144,000—379,000120,000—355,00060,0007379,000—504,000355,000—480,000115,000—240,0008504,000—964,000480,000—940,000240,0009964,000—984,000940,000—960,000460,000—480,00010984,000—1,664,000960,000—1,640,000480,000111,664,000— ∞1,640,000— ∞720,0008/17/202496 ⑶ 不含税奖金的涉税处理方法和节税策略不含税奖金的涉税处理方法和节税策略l有时,企业给职工尤其是高管发放的是税后奖金,即有时,企业给职工尤其是高管发放的是税后奖金,即职工的奖金收入为不含税的税后奖金,职工无需缴纳职工的奖金收入为不含税的税后奖金,职工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承担。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承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纳税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715号)规定了不含税号)规定了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含税奖金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具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含税奖金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法资料资料\ \税后一次性奖金的个税税后一次性奖金的个税.doc.doc8/17/202497 l国税函国税函[2005]715号同时强调:根据企业所得税和个号同时强调:根据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个人支人所得税的现行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个人支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付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当企业替职工承担年终奖的个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当企业替职工承担年终奖的个税时,应将税后奖金换算为税前奖金,计入工资奖金税时,应将税后奖金换算为税前奖金,计入工资奖金分配表中,然后由企业代扣代缴个税,这样,职工的分配表中,然后由企业代扣代缴个税,这样,职工的名义奖金是税前的,但其税后奖金并没有发生变化。

      名义奖金是税前的,但其税后奖金并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做法把企业计入营业外支出中的替职工承担的个这种做法把企业计入营业外支出中的替职工承担的个税(不能税前扣除)转换成工资薪金支出(一般均能税(不能税前扣除)转换成工资薪金支出(一般均能税前扣除)税前扣除)l如此转换可以节税的依据是,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如此转换可以节税的依据是,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金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等),准予扣除;企业的奖金支出只要薪、加班工资等),准予扣除;企业的奖金支出只要属于合理的工资薪金,均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属于合理的工资薪金,均能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但但仍实行仍实行“工效挂钩工效挂钩”管理办法的企业可能不适用此法管理办法的企业可能不适用此法8/17/202498 ((4)年终奖适用税率临界点的节税筹划)年终奖适用税率临界点的节税筹划l发放年终奖要充分考虑税后收入由于年终奖适用的发放年终奖要充分考虑税后收入由于年终奖适用的税率相当于全额累进税率,如果全年奖金除以税率相当于全额累进税率,如果全年奖金除以12个月个月后的数值靠近不同税率的临界点,会出现获得奖金多后的数值靠近不同税率的临界点,会出现获得奖金多反而税后收入少的情况。

      反而税后收入少的情况l例如,当年终奖为例如,当年终奖为6000元时,适用税率为元时,适用税率为5%,应纳,应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00元,税后收入为元,税后收入为5700元;当年终奖变元;当年终奖变为为6001元时,适用税率为元时,适用税率为10%,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缴个人所得税=((6001×10%--25)=元,税后收入元即年终奖增)=元,税后收入元即年终奖增加加1元,税后收入反而减少了元元,税后收入反而减少了元8/17/202499 l再如,某职工年终奖再如,某职工年终奖23880元,月平均奖金元,月平均奖金23880 ÷12==1990元,应纳个税=元,应纳个税=23880×10%--25==2363元,元,税后收入税后收入23880--2363==21517元;如果其年终奖元;如果其年终奖24120元,则元,则24120 ÷12==2010元,应纳个税=元,应纳个税=24120×15%--125==3493元,税后收入为元,税后收入为24120--3493==20627元这样,多发奖金元这样,多发奖金24120--23880==240元,税后收入反而少了元,税后收入反而少了21517--20627==890元。

      元l如果企业一定要发到若干数额的年终奖,如上例发放如果企业一定要发到若干数额的年终奖,如上例发放24120元,可以采取增加当月加班费或福利费等手段,元,可以采取增加当月加班费或福利费等手段,减少年终奖的方法减税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时,最减少年终奖的方法减税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时,最好保证不使当月工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提高好保证不使当月工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提高8/17/2024100 年终奖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范围表年终奖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范围表级级 数数奖金收入奖金收入级级      距距适用适用税率税率年终奖收入增长慢年终奖收入增长慢于税负增长的范围于税负增长的范围1不超过不超过60005%26000—2400010%6000—6305.56324000—6000015%24000—25294.12460000—24000020%60000—63437.505240000—48000025%240000—254666.676480000—72000030%480000—511428.577720000—96000035%720000—770769.238960000—120000040%960000—1033333.3391200000以上以上45%1200000—13000008/17/2024101 (三)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纳税管理(三)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纳税管理1. 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l社会保险是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集资社会保险是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集资金,确保公民在经受生育、年老、患病、负伤、残疾、失金,确保公民在经受生育、年老、患病、负伤、残疾、失业、死亡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业、死亡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一般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社会保险一般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内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内容l住房公积金,是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是指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包括在职职工本人和职工所在单位缴纳的两部住房公积金包括在职职工本人和职工所在单位缴纳的两部份,均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份,均属于职工个人所有l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8/17/2024102 2. 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企业所得税政策社会保险和补充保险的企业所得税政策l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准予扣除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8/17/2024103 3. 商业保险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商业保险的企业所得税政策l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 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 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财企[2006]478号):企业应为从事号):企业应为从事高空、高压、易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矿井等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野外、矿井等高危作业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的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所需保险费用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在外伤害保险所需保险费用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安全费用中列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工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工种名录》l节税策略:企业应将商业保险转化为工资薪金!节税策略:企业应将商业保险转化为工资薪金!8/17/2024104 4. 补充保险的税优比例补充保险的税优比例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中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财税[2001]9号)二、号)二、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为职工建立的部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缴纳,缴纳额在工资总额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以及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以内的部分,以及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提取额在工资总额充医疗保险,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准予在以内的部分,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l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号): (一)企业为(一)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纳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

      二)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二)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期直接扣除;金额较大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期直接扣除;金额较大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三年的期间内分期均匀扣除低于三年的期间内分期均匀扣除 8/17/2024105 l《关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口径问题的复函》《关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口径问题的复函》(保监厅(保监厅函〔函〔2007〕〕180号)号)           一、养老保险是保险业的传统业务领域,企业补一、养老保险是保险业的传统业务领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基充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根据《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根据《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9]14号)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号)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意见》(国发[2006]23号)文件精神,号)文件精神,企业补充养老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具体经办模式包括保险的具体经办模式包括企业年金和企业团体养老保企业年金和企业团体养老保险险。

      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经办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经办模式            二、享受补充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团体养老二、享受补充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团体养老保险,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保险,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保费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并严格遵守财政理,保费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并严格遵守财政税务部门的有关监管规定税务部门的有关监管规定8/17/2024106 l《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国发(国发[2000]42号)号)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帐户方式进行管理,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帐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同时,鼓励开展个人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同时,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储蓄性养老保险。 。 l自自2004年年5月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日起施行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企业年金所需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费的列支渠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个人缴业缴费的列支渠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个人缴费可以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企业缴费每年费可以由企业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企业和职,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工个人缴费合计一般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额的1/6。

      8/17/2024107 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财税[2009]27号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有关规定,现就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业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自  自2008年年1月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不予扣除 资料资料\个别职工补充保险个别职工补充保险.doc                            财政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                             二  二○○九年六月二日九年六月二日8/17/2024108 l《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通知》(国发[2000]42号):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号):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要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保障体系要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行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妥善解决基本医疗保行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妥善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建立社会医疗救助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提取额在工资总额提取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从成本中列支以内的从成本中列支 l《财政部《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财社(财社[2002]18号)号): : l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自主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可自主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可企业可在按规定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补充医在按规定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疗保险,用于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以外用于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以外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进行的适当补助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进行的适当补助,减轻参,减轻参保职工的医药费负担。

      保职工的医药费负担8/17/2024109 l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企业以内的部分,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l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应与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补充医疗保险办法应与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由企业或行业集中使用和管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由企业或行业集中使用和管理,单独建账,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管理,用于本企业个人负担较重职工用于本企业个人负担较重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药费补助,和退休人员的医药费补助,不得划入基本医疗保险个不得划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也不得另行建立个人账户或变相用于职工其人账户,也不得另行建立个人账户或变相用于职工其他方面的开支他方面的开支l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财务监管,防止挪用资金等违规行资金管理的监督和财务监管,防止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l资料资料\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doc8/17/2024110 l《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号)        一、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  一、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提取并向指定金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老保险金,应将其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失效)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失效)     三、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  三、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医疗补助费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1994]财税字第财税字第020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8/17/2024111 l《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2009年度税收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企便函(企便函[2009]33号)号) l(六)企业为职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个人所得税(六)企业为职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财税字[1997]144号)规定,应扣缴个人所得税。

      如号)规定,应扣缴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委托保险公司单独建账,集中管理,未建立个果企业委托保险公司单独建账,集中管理,未建立个人账户,应按企业统一计提时所用的具体标准乘以每人账户,应按企业统一计提时所用的具体标准乘以每人每月工资总额计算个人每月应得补充医疗保险,全人每月工资总额计算个人每月应得补充医疗保险,全额并入当月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额并入当月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发现金、买保险(发现金、买保险要缴税)要缴税)l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2009年)年)》的通知(》的通知(穗地税发穗地税发[2009]148号号))十、关于单位为十、关于单位为职工报销医疗费征税问题:企业从职工福利费中为职工报销医疗费征税问题:企业从职工福利费中为未未参加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患重大疾病的职工报销医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患重大疾病的职工报销医疗费,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规定之前,暂不计入疗费,在国家税务总局未有明确规定之前,暂不计入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收入 8/17/2024112 5. 社会保险的免税待遇与应税义务(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的免税待遇与应税义务(职工个人)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费 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财税[2006]10号):一、号):一、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中扣除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三、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113 l财税财税[2006]10号:二、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号:二、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设部 财政部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  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住房公积金如何缴纳住房公积金l《财政部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财综[2006]38号):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号):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低于应低于5%,不得高于%,不得高于12%;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8/17/2024114 6. 补充养老保险的个人所得税补充养老保险的个人所得税l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扣除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险费  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知》(财税[2006]10号):一、号):一、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8/17/2024115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人所得税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海洋石油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海洋石油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知》(国税发国税发[1997]44号号)四、关于职工养老储蓄金)四、关于职工养老储蓄金税收处理问题税收处理问题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油公司以下简称中油公司)按照国按照国家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其职工家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其职工实行养老保险计划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补实行养老保险计划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上述形式充养老保险,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上述形式的保险费支出税收处理上统一规定为的保险费支出税收处理上统一规定为:  8/17/2024116           (一一)企业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入职工个人所得,允许企业在税前列支;个人费不计入职工个人所得,允许企业在税前列支;个人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二)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保险费用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保险费用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奖励、福利基金内提取。

      保险费支出并入职工个人所得励、福利基金内提取保险费支出并入职工个人所得征税;征税;    (三三)企业为职工以社会保险津贴统一认购的储蓄企业为职工以社会保险津贴统一认购的储蓄性养老保险,保险费用应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奖励、性养老保险,保险费用应从企业自有资金中的奖励、福利基金内提取,并入职工所得征税福利基金内提取,并入职工所得征税 8/17/2024117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金征收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9]]615号):号):l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吉林省地方税务局:         你省邮电系统将你省邮电系统将1998年实行工效挂钩以来形成的年实行工效挂钩以来形成的结余工资,以每人结余工资,以每人3000元的标准发放给在职职工及离元的标准发放给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作为补充养老基金根据财税字退休人员,作为补充养老基金根据财税字[[1997]]144号的规定,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按照号的规定,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具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征税办法为:体征税办法为: 一、对在职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一、对在职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全额计入发放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全额计入发放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二、对离退休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单人所得税;二、对离退休职工取得的该笔所得,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8/17/2024118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复》(财税[2005]94号)号)    江苏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  江苏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请示》(苏地税你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请示》(苏地税发发[2005]5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关于单位为个人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后个  一、关于单位为个人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后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问题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问题单位为职工个人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

      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      二、关于个人提供担保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关于个人提供担保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应按照问题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所得其他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8/17/2024119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18号):依据《中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企业为员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l说明:说明:上述征税保险涵盖上述征税保险涵盖“三险一金三险一金”之外的所有自愿之外的所有自愿性的商业保险,包括任职或受雇单位根据企业效益为职性的商业保险,包括任职或受雇单位根据企业效益为职工购买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储蓄性养老保工购买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储蓄性养老保险、人身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险、人身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等8/17/2024120 l关于印发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若干征税业务指引(若干征税业务指引(2007年)的年)的通知(穗地税发通知(穗地税发[2007]199号): 一、关于企业年金号): 一、关于企业年金征免税问题征免税问题   按照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保  按照劳动保障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第障部第20号令)的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企业号令)的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属于补充养老保险金性质根据《中华人年金费用,属于补充养老保险金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应在计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应在计入职工企业年金个人帐户的当月并入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人帐户的当月并入职工个人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得税;职工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不得从纳税人职工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不得从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职工退休或出境定居按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职工退休或出境定居按规定提取年金时,不再计征个人所得税提取年金时,不再计征个人所得税  8/17/202412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号)l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  一、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年金个税年金个税  二、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  二、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按照“工资、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代扣代缴  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年度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  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年度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8/17/2024122            三、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三、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以退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1-实际领取企业缴-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  参加年金计划的个人在办理退税时,应持居民身份证、  参加年金计划的个人在办理退税时,应持居民身份证、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等资料,以及由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书》复印件等资料,以及由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退税。

      退税 8/17/2024123            四、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四、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企业要加强与其受托人的信息传递,并按照主管报制度企业要加强与其受托人的信息传递,并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对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对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规定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五、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算扣缴税款:以每年度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以每年度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年度应扣缴税款。

      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年度应扣缴税款应该可以扣除2000元) 8/17/2024124            六、本通知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六、本通知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个人取得本通知规定对个人取得本通知规定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收入,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收入,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金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七、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七、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                                                                                                                    二二○○九年十二月十日九年十二月十日8/17/2024125 (四)股权激励的设计和纳税管理策略(四)股权激励的设计和纳税管理策略l除《公司法》和《证券法》之外,上市公司在设计股权除《公司法》和《证券法》之外,上市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应遵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激励计划时应遵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遵循《国有控股上市行)的规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遵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委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委 财政部财政部国资发分配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的规定。

      号)的规定股权激励计划应包括股权激励计划应包括股权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激励条件、授予数量、授予股权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激励条件、授予数量、授予价格及其确定的方式、行权时间限制或解锁期限等主要价格及其确定的方式、行权时间限制或解锁期限等主要内容股权激励的方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股权激励的方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l本部分主要介绍股权激励的概念和对象以及一些相关概本部分主要介绍股权激励的概念和对象以及一些相关概念,为股权激励的纳税管理提供基础上市公司如何设念,为股权激励的纳税管理提供基础上市公司如何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更多的内容可以依据上述政策法规结计股权激励计划,更多的内容可以依据上述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资料资料\股权激励法规股权激励法规.doc8/17/2024126 1.股权激励的概念股权激励的概念((1)《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l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本办法所称股权激励是指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

      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l上市公司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上市公司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适用本办法的允许的其他方式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适用本办法的规定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法》l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本办法所称股权激励,主要是指股权激励,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本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公司高级管理等人员实施的中长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公司高级管理等人员实施的中长期激励8/17/2024127 2. 股权激励的对象股权激励的对象((1)《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l第八条第八条  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董事、监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是指上市公司经理、副经理、是指上市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l下列人员不得成为激励对象:下列人员不得成为激励对象:(一)最近(一)最近3年内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宣布为不适当年内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宣布为不适当人选的;人选的;(二)最近(二)最近3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的;(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l第九条第九条 激励对象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上激励对象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绩效考市公司应当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核指标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8/17/2024128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法》l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股权激励对象股权激励对象原则上限于上市公司董事、高原则上限于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级管理人员以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高级管理人员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是指对公司决策、经营、管理负有领导职责的人员,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或其他履行上述职责或其他履行上述职责的人员的人员)、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监事监事、独立董事以及由、独立董事以及由上市公司控股公上市公司控股公司司以外的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暂不纳入股权激励计以外的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暂不纳入股权激励计划。

      划            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人员,证券监管部门规定的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人员,不得参与股权激励计划不得参与股权激励计划8/17/2024129 l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实施股权激励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应实施股权激励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应根据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根据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相关情况综合确定,并须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就确定依核等相关情况综合确定,并须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就确定依据、激励条件、授予范围及数量等情况作出说明据、激励条件、授予范围及数量等情况作出说明l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上市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在上市上市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负责人在上市公司担任职务的,可参加股权激励计划,但只能参与一家公司担任职务的,可参加股权激励计划,但只能参与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           在股权授予日,任何持有上市公司在股权授予日,任何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的人员,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参加股权激励计的股份的人员,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参加股权激励计划。

      划8/17/2024130 3. 一些相关概念一些相关概念((1)股票期权)股票期权l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这种权利,也有权放弃票的权利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这种权利,也有权放弃这种权利,但这种权利,但不得用于转让不得用于转让、质押或者偿还债务质押或者偿还债务2)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l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3)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公司职工在未来一)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公司职工在未来一定时期和约定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定时期和约定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收益的权利所带来收益的权利。

      被授权人在约定条件下行权,上被授权人在约定条件下行权,上市公司按照行权日与授权日二级市场股票差价乘以授市公司按照行权日与授权日二级市场股票差价乘以授权股票数量,发放给被授权人现金权股票数量,发放给被授权人现金 8/17/2024131 ((4)权益和标的股票)权益和标的股票l权益是指激励对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获得的上市公司权益是指激励对象根据股权激励计划获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票期权标的股票是指根据股权激励计划,股票、股票期权标的股票是指根据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有权获授或购买的上市公司股票激励对象有权获授或购买的上市公司股票5)授权日)授权日l授权日是指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的日期授权日是指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的日期授权日必须为交易日授权日必须为交易日6)行权)行权l行权是指激励对象根据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在规定的行权是指激励对象根据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在规定的期间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上市公司股份的期间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上市公司股份的行为7)可行权日)可行权日l可行权日是指激励对象可以开始行权的日期可行权可行权日是指激励对象可以开始行权的日期可行权日必须为交易日。

      日必须为交易日8/17/2024132 ((8)授予价格)授予价格l针对针对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来说,授予价格是指上市公司向激励来说,授予价格是指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时所确定的、激励对象获得上市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时所确定的、激励对象获得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针对公司股份的价格针对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来说,授予价格是指来说,授予价格是指获得股票期权的职工在未来时间内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获得股票期权的职工在未来时间内购买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价格,这一价格是公司授予职工股票期权时预股票的价格,这一价格是公司授予职工股票期权时预先确定的对于先确定的对于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来说,就是授权日股票收来说,就是授权日股票收盘价9)行权价格)行权价格l对于对于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来说,行权价格是指上市公司向激励对来说,行权价格是指上市公司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时所确定的、激励对象购买上市公司象授予股票期权时所确定的、激励对象购买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行权价格应该等于授予价格对于股份的价格行权价格应该等于授予价格对于股票股票增值权增值权来说,就是行权日股票收盘价来说,就是行权日股票收盘价8/17/2024133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财税[2005]35号)号)::一、关于职工股票期权所得征税问题一、关于职工股票期权所得征税问题l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该企业职工的股票期权所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该企业职工的股票期权所得,应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得,应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l企业职工股票期权企业职工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授予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及其控股企业职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本公司及其控股企业职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职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授权职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定数量的股票l上述上述“某一特定价格某一特定价格”被称为被称为“授予价授予价”或或“施权价施权价”,即根据股票期权计划可以购买股票的价格,一般,即根据股票期权计划可以购买股票的价格,一般为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市场价格或该价格的折扣价格,为股票期权授予日的市场价格或该价格的折扣价格,也可以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计算方法约定的价格;也可以是按照事先设定的计算方法约定的价格;“授授予日予日”,也称,也称“授权日授权日”,是指公司授予职工上述权,是指公司授予职工上述权利的日期;利的日期;“行权行权”,也称,也称“执行执行”,是指职工根据,是指职工根据股票期权计划选择购买股票的过程;职工行使上述权股票期权计划选择购买股票的过程;职工行使上述权利的当日为利的当日为“行权日行权日”,也称,也称“购买日购买日”。

         8/17/2024134 二、关于股票期权所得性质的确认及其具体征税规定二、关于股票期权所得性质的确认及其具体征税规定(一一)职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职工接受实施股票期权计划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作为应税所得征税二二)职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职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施权价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下同下同)的差额,是因职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的差额,是因职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工资、薪金所得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l对因特殊情况,职工在行权日之前将股票期权转让的,对因特殊情况,职工在行权日之前将股票期权转让的,以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作为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以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作为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参照国税函(参照国税函[2005]482号第二点的规定,应并入号第二点的规定,应并入转让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税)转让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税)8/17/2024135 l职工行权日所在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下列公式职工行权日所在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l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职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每股市场价-职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股票数量(三三)职工将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时获得的高于购买日公职工将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时获得的高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的差额,是因个人在证券二级市场上转让股平市场价的差额,是因个人在证券二级市场上转让股票等有价证券而获得的所得,应按照票等有价证券而获得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适用的征免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适用的征免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四四)职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职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得,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的规定计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8/17/2024136 三、关于工资薪金所得境内外来源划分三、关于工资薪金所得境内外来源划分l按照《国家税务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以有价按照《国家税务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以有价证券形式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确定纳税义务有关问题的证券形式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确定纳税义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国税函国税函[2000]190号号)有关规定,需对职工因参有关规定,需对职工因参加企业股票期权计划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确定境内加企业股票期权计划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确定境内或境外来源的,应按照该职工据以取得上述工资薪金或境外来源的,应按照该职工据以取得上述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外工作期间月份数比例计算划分所得的境内、外工作期间月份数比例计算划分四、关于应纳税款的计算四、关于应纳税款的计算(一一)认购股票所得认购股票所得(行权所得行权所得)的税款计算职工因参加的税款计算。

      职工因参加股票期权计划而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按本通知规股票期权计划而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按本通知规定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的,对该股票期权形式定应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的,对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可区别于所在月份的其他工资薪金所的工资薪金所得可区别于所在月份的其他工资薪金所得,单独按下列公式计算当月应纳税款:得,单独按下列公式计算当月应纳税款:l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数规定月份数8/17/2024137 l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职工取得来源于中国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职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对照九级超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对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

      额累进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二二)转让股票转让股票(销售销售)取得所得的税款计算对于职工转取得所得的税款计算对于职工转让股票等有价证券取得的所得,应按现行税法和政策让股票等有价证券取得的所得,应按现行税法和政策规定征免个人所得税即: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规定征免个人所得税即: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税;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纳税款三三)参与税后利润分配取得所得的税款计算职工因拥参与税后利润分配取得所得的税款计算职工因拥有股权参与税后利润分配而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有股权参与税后利润分配而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除依照有关规定可以免税或减税的外,应全额按规定除依照有关规定可以免税或减税的外,应全额按规定税率计算纳税税率计算纳税 8/17/2024138 五、关于征收管理五、关于征收管理(一一)扣缴义务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境内企业为个人扣缴义务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境内企业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按税法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个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按税法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人所得税的义务二二)自行申报纳税员工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股票期自行申报纳税员工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该个人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该个人应在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自行申报缴应在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自行申报缴纳税款三三)报送有关资料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境内企业,应报送有关资料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境内企业,应在股票期权计划实施之前,将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或在股票期权计划实施之前,将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或实施方案、股票期权协议书、授权通知书等资料报送实施方案、股票期权协议书、授权通知书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员工行权之前,将股票期权行权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员工行权之前,将股票期权行权通知书和行权调整通知书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通知书和行权调整通知书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8/17/2024139            扣缴义务人和自行申报纳税的个人在申报纳税或扣缴义务人和自行申报纳税的个人在申报纳税或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在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在税法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将个人接受或转让的股票期权以及认购的股票情况将个人接受或转让的股票期权以及认购的股票情况(包包括种类、数量、施权价格、行权价格、市场价格、转括种类、数量、施权价格、行权价格、市场价格、转让价格等让价格等)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四四)处罚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企业和因股票期权计划而处罚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企业和因股票期权计划而取得应税所得的自行申报员工,未按规定报送上述有取得应税所得的自行申报员工,未按规定报送上述有关报表和资料,未履行申报纳税义务或者扣缴税款义关报表和资料,未履行申报纳税义务或者扣缴税款义务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务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关于执行时间六、关于执行时间l本通知自本通知自2005年年7月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1998]9号号)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8/17/2024140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知》(国税发国税发[1998]9号号):):l一些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作为吸收、稳定人才的手一些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作为吸收、稳定人才的手段,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本公司规定,段,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本公司规定,向其雇员发放向其雇员发放(内部职工内部职工)认股权证,并承诺雇员在公司达到一定工认股权证,并承诺雇员在公司达到一定工作年限或满足其他条件,可凭该认股权证按事先约定作年限或满足其他条件,可凭该认股权证按事先约定价格价格(一般低于当期股票发行价格或市场价格一般低于当期股票发行价格或市场价格)认购公认购公司股票;司股票;或者向达到一定工作年限或满足其他条件的或者向达到一定工作年限或满足其他条件的雇员,按当期市场价格的一定折价转让本企业持有的雇员,按当期市场价格的一定折价转让本企业持有的其他公司其他公司(包括外国公司包括外国公司)的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股票等有价证券;或者按或者按一定比例为该雇员负担其进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投资。

      一定比例为该雇员负担其进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投资现将雇员以上述不同方式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现将雇员以上述不同方式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的各类折扣或补贴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主取得的各类折扣或补贴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通知如下通知如下:   8/17/2024141 一、关于所得性质认定问题一、关于所得性质认定问题  在中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  在中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包括在中国境内有住包括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和无住所的个人所和无住所的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因其受雇期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因其受雇期间的表现或业绩,从其雇主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间的表现或业绩,从其雇主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补贴补贴(指雇员实际支付的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认购价格低指雇员实际支付的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认购价格低于当期发行价格或市场价格的数额于当期发行价格或市场价格的数额),,属于该个人因受属于该个人因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应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有价证券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称税法以下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计算缴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个人所得税  上述个人在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后再行转让所取  上述个人在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后再行转让所取得的所得,属于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股票等有价得的所得,属于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股票等有价证券转让所得,适用有关对股票等有价证券转让所得证券转让所得,适用有关对股票等有价证券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二、计税方法参照二、计税方法参照财税财税[2005]35号号执行8/17/2024142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使股票认购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行使股票认购权取得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取得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482号):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你局《关于美国号):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你局《关于美国AB公司(香港)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高管人员股票认购公司(香港)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高管人员股票认购权有关个人所得税涉税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权有关个人所得税涉税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复如下: l            一、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企业有一、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企业有股票认购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股票认购权时的实股票认购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股票认购权时的实际购买价(行权价)低于购买日(行权日)公平市场价际购买价(行权价)低于购买日(行权日)公平市场价之间的数额,属于个人所得税之间的数额,属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税应税项目的所得,应按照国税发〔项目的所得,应按照国税发〔1998〕〕9号的规定缴纳个号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二、个人在股票认购权行使前,将其股票认购权转二、个人在股票认购权行使前,将其股票认购权转让所取得的所得,应并入其当月工资收入,按照让所取得的所得,应并入其当月工资收入,按照“工资、工资、薪金所得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8/17/2024143              上述所得由境内受雇企业或机构支付的,或者属于上述所得由境内受雇企业或机构支付的,或者属于国税发〔国税发〔1999〕〕241号规定的本应由境内受雇企业或机构号规定的本应由境内受雇企业或机构支付但实际由其境外母公司(总机构)或境外关联企业支支付但实际由其境外母公司(总机构)或境外关联企业支付情形的,相应所得的应纳税款由境内受雇企业或机构负付情形的,相应所得的应纳税款由境内受雇企业或机构负责代扣代缴;上述应纳税款在境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取责代扣代缴;上述应纳税款在境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取得所得的个人应按税法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得所得的个人应按税法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三、对个人在行使股票认购权后,将已认购的股票三、对个人在行使股票认购权后,将已认购的股票 (不包括境内上市公司股票不包括境内上市公司股票) 转让所取得的所得,应按照转让所取得的所得,应按照 “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述税款由直接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上述税款由直接向个人支付转让收入的单位(不包括境外企业)负责代扣向个人支付转让收入的单位(不包括境外企业)负责代扣代缴;直接向个人支付转让收入的单位为境外企业的,取代缴;直接向个人支付转让收入的单位为境外企业的,取得收入的个人应按税法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得收入的个人应按税法规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8/17/2024144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国税函〔2006〕〕902号)号)::一、职工接受雇主一、职工接受雇主(含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含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非上市公司的控股企业,即母公司为上市公司司的控股企业,即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权,凡该授予的股票期权,凡该股票期权指定的股票为上市公司(含境内、外上市公股票期权指定的股票为上市公司(含境内、外上市公司)股票的,均应按照财税〔司)股票的,均应按照财税〔2005〕〕35号文件进行税号文件进行税务处理二、财税〔二、财税〔2005〕〕35号文件第二条第(二)项所述号文件第二条第(二)项所述“股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一般是指股票期权转让收入。

      一般是指股票期权转让收入如果职工以折价购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权的,可以股票如果职工以折价购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权的,可以股票期权转让收入扣除折价购入股票期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期权转让收入扣除折价购入股票期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后的余额,作为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款后的余额,作为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8/17/2024145 三、财税〔三、财税〔2005〕〕35号文件第二条第(二)项公式中所号文件第二条第(二)项公式中所述述“职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职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一般,一般是指职工行使股票期权购买股票实际支付的每股价格是指职工行使股票期权购买股票实际支付的每股价格如果职工以折价购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权的,上述施权如果职工以折价购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权的,上述施权价可包括职工折价购入股票期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格价可包括职工折价购入股票期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格四、凡取得股票期权的职工在行权日不实际买卖股票,四、凡取得股票期权的职工在行权日不实际买卖股票,而按行权日股票期权所指定股票的市场价与施权价之而按行权日股票期权所指定股票的市场价与施权价之间的差额,直接从授权企业取得价差收益的,该项价间的差额,直接从授权企业取得价差收益的,该项价差收益应作为职工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差收益应作为职工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财税〔得,按照财税〔2005〕〕3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股票增值权股票增值权 8/17/2024146 五、在确定职工取得股票期权所得的来源地时,按照财五、在确定职工取得股票期权所得的来源地时,按照财税〔税〔2005〕〕35号文件第三条规定需划分境、内外工作号文件第三条规定需划分境、内外工作期间月份数期间月份数该境、内外工作期间月份总数是指职工该境、内外工作期间月份总数是指职工按企业股票期权计划规定,在可行权以前须履行工作按企业股票期权计划规定,在可行权以前须履行工作义务的月份总数义务的月份总数 六、部分股票期权在授权时即约定可以转让,且在境内六、部分股票期权在授权时即约定可以转让,且在境内或境外存在公开市场及挂牌价格(以下称可公开交易或境外存在公开市场及挂牌价格(以下称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职工接受该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时,的股票期权)职工接受该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时,应作为财税〔应作为财税〔2005〕〕35号文件第二条第(一)项所述号文件第二条第(一)项所述的另有规定情形,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的另有规定情形,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8/17/2024147 (一)职工取得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属于职工已实(一)职工取得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属于职工已实际取得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应按授权日股票期权的市际取得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应按授权日股票期权的市场价格,作为职工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场价格,作为职工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并按财税〔并按财税〔2005〕〕35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规定计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职工以折价购入方式取得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职工以折价购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权的,可以授权日股票期权的市场价格扣除折价票期权的,可以授权日股票期权的市场价格扣除折价购入股票期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后的余额,作为授权购入股票期权时实际支付的价款后的余额,作为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二)职工取得上述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后,转让该(二)职工取得上述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后,转让该股票期权所取得的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按财税股票期权所取得的所得,属于财产转让所得,按财税〔〔2005〕〕35号文件第四条第(二)项规定进行税务处号文件第四条第(二)项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三)职工取得本条第(一)项所述可公开交易的股票(三)职工取得本条第(一)项所述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后,实际行使该股票期权购买股票时,不再计算期权后,实际行使该股票期权购买股票时,不再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    8/17/2024148 七、七、职工以在一个公历月份中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职工以在一个公历月份中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为一次职工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多次取得股薪金所得为一次职工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多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其在该纳税年度内首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其在该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财税〔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财税〔2005〕〕35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公式计算应纳税款;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公式计算应纳税款;本年度内以后每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本年度内以后每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应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款:应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款:  应纳税款=  应纳税款=(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数-本纳税年度内股票期权规定月份数-本纳税年度内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已纳税款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已纳税款 8/17/2024149 l上款公式中的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上款公式中的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包括本次及本次以前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包括本次及本次以前各次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次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职工取得来源于中国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职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本纳税年度内取得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对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确定适用税份数后的商数,对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上款公式中的本纳税年度内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率;上款公式中的本纳税年度内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累计已纳税款,不含本次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薪金所得累计已纳税款,不含本次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款。

      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款 8/17/2024150 八、八、职工多次取得或者一次取得多项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职工多次取得或者一次取得多项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而且各次或各项股票期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而且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不相同的,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不相同的,以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的加权平均数为以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的加权平均数为财税〔财税〔2005〕〕35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规定公式和本通知第七条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规定公式和本通知第七条规定公式中的规定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规定月份数,但最长不超过,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计个月,计算公式如下:算公式如下:  规定月份数=  规定月份数=∑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与该次或该项所得境内工作期间月份金应纳税所得额与该次或该项所得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的乘积/数的乘积/∑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应纳各次或各项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税所得额 8/17/2024151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雇员非上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雇员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公司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1030号)号)  其他非上市公司能否参照执行?其他非上市公司能否参照执行?l浙江省地方税务局:浙江省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职工取得股票  你局《关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职工取得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收悉。

      阿里巴巴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收悉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是注册于开曼群岛的(中国)网络技术是注册于开曼群岛的ALIBABA.COM CORPORATION 出资出资100%设立的阿里巴巴中国控股(香设立的阿里巴巴中国控股(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于港)的全资子公司,于1999年年9月成立为优化企业薪酬月成立为优化企业薪酬制度,吸引人才和调动雇员积极性,该公司实行了雇员期制度,吸引人才和调动雇员积极性,该公司实行了雇员期权激励计划,对符合特定条件的雇员,允许其按特定价格权激励计划,对符合特定条件的雇员,允许其按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该公司境外母公司(购买一定数量的该公司境外母公司(ALIBABA.COM CORPORATION)的股权,该境外母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该境外母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现就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所得征现就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批复如下: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批复如下: 8/17/2024152 一、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一、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号)第一条的规定,现行有关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第一条的规定,现行有关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仅适用于以上市发行的股票为内容,所得税的规定,仅适用于以上市发行的股票为内容,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职工实施的期权奖励计划。

      因此,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职工实施的期权奖励计划因此,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工资薪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能按照财税金所得,不能按照财税[2005]35号规定缴纳个人所得号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二、二、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工资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因一次收入较薪金所得,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因一次收入较多,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多,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2005]9号)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办号)规定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办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8/17/2024153 三、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股票期权形式取得所得的纳税三、该公司雇员以非上市股票期权形式取得所得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义务发生时间,按雇员的实际购买日确定按雇员的实际购买日确定,,其所得额其所得额为其从公司取得非上市股票的实际购买价低于购买日为其从公司取得非上市股票的实际购买价低于购买日该股票价值的差额。

      该股票价值的差额  由于非上市公司股票没有可参考的市场价格,为  由于非上市公司股票没有可参考的市场价格,为便于操作,除存在实际或约定的交易价格,或存在与便于操作,除存在实际或约定的交易价格,或存在与该非上市股票具有可比性的相同或类似股票的实际交该非上市股票具有可比性的相同或类似股票的实际交易价格情形外,易价格情形外,购买日股票价值可暂按其境外非上市购买日股票价值可暂按其境外非上市母公司上一年度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会计报告中每股净母公司上一年度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会计报告中每股净资产数额来确定资产数额来确定 l资料资料\股票期权的个税股票期权的个税.doc8/17/2024154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财税[2009]5号号):):一、对于个人从上市公司(含境内、外上市公司,下同)一、对于个人从上市公司(含境内、外上市公司,下同)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比照《财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比照《财政部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国家税务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的有关规定,计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二、二、本通知所称股票增值权,本通知所称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公司职是指上市公司授予公司职工在未来一定时期和约定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工在未来一定时期和约定条件下,获得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收益的权利被授权人在约定条件票价格上升所带来收益的权利被授权人在约定条件下行权,上市公司按照行权日与授权日二级市场股票下行权,上市公司按照行权日与授权日二级市场股票差价乘以授权股票数量,发放给被授权人现金差价乘以授权股票数量,发放给被授权人现金 8/17/2024155 三、本通知所称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三、本通知所称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约定的条件,授予公司职工一定数量本公司的励计划约定的条件,授予公司职工一定数量本公司的股票限制性股票在限制期内不得随意处置)(限制性股票在限制期内不得随意处置)四、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或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上市四、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或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在向中国证监会报备的同时,将企业股票增公司,应在向中国证监会报备的同时,将企业股票增值权计划、限制性股票计划或实施方案等有关资料报值权计划、限制性股票计划或实施方案等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五、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或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上市五、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或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在做好个人所得税扣缴工作的同时,按照公司,应在做好个人所得税扣缴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的通知》(国税发[2005]205号)号)的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职工行权等涉税的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职工行权等涉税信息  8/17/2024156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知》(国税函(国税函[2009]461号)号)2009-08-24 ::           为适应上市公司(含境内、境外上市公司)薪酬制为适应上市公司(含境内、境外上市公司)薪酬制度改革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度改革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有关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条例有关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税[2005]35号)和《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号)和《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号)等文件。

      现就执行上述文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号)等文件现就执行上述文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股权激励所得项目和计税方法的确定  一、关于股权激励所得项目和计税方法的确定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财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财税[2009]5号号文件等规定,个人因任职、受雇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文件等规定,个人因任职、受雇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由上市公司或其境内机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由上市公司或其境内机构按照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项目和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得税计税方法,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 8/17/2024157           二、关于股票增值权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二、关于股票增值权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股票增值权被授权人获取的收益,是由上市公司股票增值权被授权人获取的收益,是由上市公司根据授权日与行权日股票差价乘以被授权股数,直接根据授权日与行权日股票差价乘以被授权股数,直接向被授权人支付的现金上市公司应于向股票增值权向被授权人支付的现金。

      上市公司应于向股票增值权被授权人兑现时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被授权人股被授权人兑现时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被授权人股票增值权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票增值权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股票增值权某次行权应纳税所得额=(行权日股股票增值权某次行权应纳税所得额=(行权日股票价格-授权日股票价格)票价格-授权日股票价格)×行权股票份数行权股票份数 8/17/2024158            三、关于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三、关于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原则上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原则上应在限制性股票所有权归属于被激励对象时确认其限制性应在限制性股票所有权归属于被激励对象时确认其限制性股票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股票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时,计划时,应以应以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日期的股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日期的股票市价(指当日收盘价)和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指票市价(指当日收盘价)和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指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乘以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减去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乘以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减去被激励对象本批次解禁股份数所对应的为获取限制性股票被激励对象本批次解禁股份数所对应的为获取限制性股票实际支付资金数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资金数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 8/17/2024159           四、关于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关于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个人在纳税年度内第一次取得股票期权、股 (一)个人在纳税年度内第一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的,上市公司应按照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的,上市公司应按照财税财税[2005]35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所列公式计算扣缴号文件第四条第一项所列公式计算扣缴其个人所得税其个人所得税          (二)(二)个人在纳税年度内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个人在纳税年度内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所得,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所得,包括两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同一种股权激励形式所得或者次以上(含两次)取得同一种股权激励形式所得或者同时兼有不同股权激励形式所得的,上市公司应将其同时兼有不同股权激励形式所得的,上市公司应将其纳税年度内各次股权激励所得合并,按照《国家税务纳税年度内各次股权激励所得合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第七条、第八条号)第七条、第八条所列公式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所列公式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8/17/2024160            五、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五、关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一)股票增值权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一)股票增值权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上市公司向被授权人兑现股票增值权所得的日期;上市公司向被授权人兑现股票增值权所得的日期;     (二)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二)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每一批次限制性股票解禁的日期每一批次限制性股票解禁的日期            七、其他有关问题的规定七、其他有关问题的规定     (一)财税  (一)财税[2005]35号、国税函号、国税函[2006]902号和财号和财税税[2009]5号以及本通知有关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号以及本通知有关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适用于上市公司(含所属分支机构)和上市公司控股适用于上市公司(含所属分支机构)和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员工,其中上市公司占控股企业股份比例最低企业的员工,其中上市公司占控股企业股份比例最低为为30%(间接控股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间接控股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

              间接持股比例,按各层持股比例相乘计算,上市间接持股比例,按各层持股比例相乘计算,上市公司对一级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公司对一级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50%的,按的,按100%计计算     8/17/2024161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股权激励所得,不适(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股权激励所得,不适用本通知规定的优惠计税方法,直接计入个人当期所用本通知规定的优惠计税方法,直接计入个人当期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1.除本条第(一)项规定之外的集团公司、除本条第(一)项规定之外的集团公司、非上非上市公司员工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市公司员工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         2.公司上市之前设立股权激励计划,待公司上市公司上市之前设立股权激励计划,待公司上市后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后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         3.上市公司未按照本通知第五条规定向其主管税上市公司未按照本通知第五条规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备有关资料的务机关报备有关资料的     (三)被激励对象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款而出售股票,  (三)被激励对象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款而出售股票,其出售价格与原计税价格不一致的,按原计税价格计其出售价格与原计税价格不一致的,按原计税价格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税额。

      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税额          八、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八、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本文下发之前已本文下发之前已发生但尚未处理的事项,按本通知执行发生但尚未处理的事项,按本通知执行 8/17/2024162 股票期权的纳税管理策略股票期权的纳税管理策略((1)处理好月薪、年终奖、股权激励所得间的分配关系)处理好月薪、年终奖、股权激励所得间的分配关系l股权激励属于中长期薪酬激励措施,行权限制期不得少股权激励属于中长期薪酬激励措施,行权限制期不得少于于1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少于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少于2年,所以,如果规范运作,股权激励所得计税时都能按年,所以,如果规范运作,股权激励所得计税时都能按照最长期限照最长期限12个月进行分摊计税因此,如果企业适当个月进行分摊计税因此,如果企业适当控制月薪或年终奖的额度,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在月薪、控制月薪或年终奖的额度,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在月薪、年终奖按规定分别计税的同时,还可以按最长年终奖按规定分别计税的同时,还可以按最长12个月平个月平均分摊股权激励所得并单独计税,有利于降低税负均分摊股权激励所得并单独计税,有利于降低税负。

      l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符合薪酬构成多样化的节税原理,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符合薪酬构成多样化的节税原理,其节税的关键是合理搭配月薪、年终奖、股权激励所得,节税的关键是合理搭配月薪、年终奖、股权激励所得,应尽量使三者适用的税率一致,其中年终奖适用的税率应尽量使三者适用的税率一致,其中年终奖适用的税率可以低一个等级可以低一个等级8/17/2024163 ((2)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的选择)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的选择l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不但管理方法和要求不同,纳税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不但管理方法和要求不同,纳税义务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缴纳税款的压力也不同,义务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缴纳税款的压力也不同,企业和个人应在三者之间进行恰当选择企业和个人应在三者之间进行恰当选择l当股权激励涉及的应纳税额较多时,除股票增值权之当股权激励涉及的应纳税额较多时,除股票增值权之外,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都会给纳税人带来缴纳税外,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都会给纳税人带来缴纳税款的资金压力,这是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方式时款的资金压力,这是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方式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考虑的问题8/17/2024164 ((3)以境内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标的股票)以境内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标的股票l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纳税款。

      所以,将境内上市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纳税款所以,将境内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标的股票授予职工,可以在转让股票时公司股票作为标的股票授予职工,可以在转让股票时享受免税待遇享受免税待遇4)把握好)把握好股票期权股票期权行权和股票转让时机行权和股票转让时机l由于股票期权在行权时纳税,而卖出股票时暂免纳税,由于股票期权在行权时纳税,而卖出股票时暂免纳税,因此,应尽可能在该股票市价较低时行权,市价较高因此,应尽可能在该股票市价较低时行权,市价较高时再卖出股票,以享受降低税负的好处时再卖出股票,以享受降低税负的好处8/17/2024165 ((5)尽量缩短行权限制期)尽量缩短行权限制期l尽量缩短行权限制期的好处是,行权限制期满后,个人尽量缩短行权限制期的好处是,行权限制期满后,个人在行权有效期内均可行权,这为个人尽量在市价较低时在行权有效期内均可行权,这为个人尽量在市价较低时行权、在市价较高时卖出股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行权、在市价较高时卖出股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市价较低时行权可以降低股票期权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市价较低时行权可以降低股票期权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税收负担进而降低税收负担l《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股票期权,均应设置行权限制期和行权有效期,并按的股票期权,均应设置行权限制期和行权有效期,并按设定的时间表分批行权:设定的时间表分批行权:            (一一)行权限制期为股权自授予日(授权日)至股权行权限制期为股权自授予日(授权日)至股权生效日(可行权日)止的期限。

      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生效日(可行权日)止的期限行权限制期原则上不得少于少于2年,在限制期内不可以行权年,在限制期内不可以行权8/17/2024166            (二二)行权有效期行权有效期为股权生效日至股权失效日止的期为股权生效日至股权失效日止的期限,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确定,限,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确定,但不得低于但不得低于3年年在行权有效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分批行权办法超过行权有效有效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分批行权办法超过行权有效期的,其权利自动失效,并不可追溯行使期的,其权利自动失效,并不可追溯行使l《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二条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定:股票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以行权日之股票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以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年,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年,股票期权的有效期从授权日计算不得超过不得超过10年;年;第二十三条规定:在股票期权有效期内,第二十三条规定:在股票期权有效期内,上市公司应当规定激励对象分期行权上市公司应当规定激励对象分期行权8/17/2024167 ((6)行权有效期内在不同年度分次行权)行权有效期内在不同年度分次行权l行权有效期内应该在不同年度分次行权,这样可以更多行权有效期内应该在不同年度分次行权,这样可以更多次数地分解股票期权所得,分别计税降低适用税率。

      同次数地分解股票期权所得,分别计税降低适用税率同时,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多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时,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多次取得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时应该累计计税,所以,在行权有效期内应资薪金所得时应该累计计税,所以,在行权有效期内应把握好每年的行权次数和行权数量把握好每年的行权次数和行权数量分次行权分次行权((7)申请分期纳税)申请分期纳税l股权激励所得涉及的个人所得税较多,除股票增值权之股权激励所得涉及的个人所得税较多,除股票增值权之外,当个人产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纳税义务时,外,当个人产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纳税义务时,取得的是股票而不是现金,加之为了取得股票已经支付取得的是股票而不是现金,加之为了取得股票已经支付了一定的资金,且按照规定股票不能及时转让变现,在了一定的资金,且按照规定股票不能及时转让变现,在这同时承担纳税义务会产生很大的资金压力为此,财这同时承担纳税义务会产生很大的资金压力为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财税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财税[2009]40号文件,适度号文件,适度地解决这一问题,纳税义务人应该积极争取分期纳税地解决这一问题,纳税义务人应该积极争取分期纳税。

      8/17/2024168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0号):由于《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董事、号):由于《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转让本公司股票在期限和数量比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转让本公司股票在期限和数量比例上存在一定限制,导致其股票期权行权时无足额资金例上存在一定限制,导致其股票期权行权时无足额资金及时纳税问题,经研究,现就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及时纳税问题,经研究,现就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所得有关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票期权所得有关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所得,应按财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所得,应按财税税[2005]35号和国税函号和国税函[2006]902号有关规定,计算个人号有关规定,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所得税应纳税额           二、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在行权时,二、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取得股票期权在行权时,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其股票期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自其股票期权行权之日起,在不超过权行权之日起,在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个月的期限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得税           三、其他股权激励方式参照本通知规定执行三、其他股权激励方式参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四、本通知自印发之日(四、本通知自印发之日(2009年年5月月4日)起执行日)起执行8/17/2024169 (五)(民营)企业股东的薪酬设计与(五)(民营)企业股东的薪酬设计与纳税管理策略纳税管理策略1. 民营企业股东薪酬的设计及基本纳税规定民营企业股东薪酬的设计及基本纳税规定l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在企业不仅以股东的身份存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者在企业不仅以股东的身份存在,有的兼具股东和董事(长)双重身份,也有的兼在,有的兼具股东和董事(长)双重身份,也有的兼具股东、董事(长)和雇员三重身份相对应地,其具股东、董事(长)和雇员三重身份相对应地,其收入往往也会涉及三个部分,一是以股东身份取得的收入往往也会涉及三个部分,一是以股东身份取得的股息、红利;二是以董事(长)身份取得的董事费收股息、红利;二是以董事(长)身份取得的董事费收入;三是以雇员身份取得的工资、薪金入;三是以雇员身份取得的工资、薪金l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股息、红利收入按照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股息、红利收入按照20%的比例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董事费收入作为劳的比例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董事费收入作为劳务报酬所得依照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工资、薪金务报酬所得依照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工资、薪金所得按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

      所得按照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l股东的薪酬设计主要是合理安排股东的股息收入、董股东的薪酬设计主要是合理安排股东的股息收入、董事费收入和工资薪金收入,尤其是搭配好彼此之间的事费收入和工资薪金收入,尤其是搭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降低股东的税收负担关系,降低股东的税收负担8/17/2024170 2. 股东分红的税务处理股东分红的税务处理     l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规定:股份制企业在号)规定: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税l国税发国税发[1994]89号同时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实号同时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其扣缴义务人应是直接向纳税行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其扣缴义务人应是直接向纳税义务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单位义务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单位l资料资料\股利股利.doc8/17/2024171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份分红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国税函[2008]267号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有关规定,个人取得的股份分红所得包括债权、债务形式的应收账款、个人取得的股份分红所得包括债权、债务形式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相抵后的所得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应付账款相抵后的所得个人股东取得公司债权、债务形式的股份分红,应以其债权形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减去式的股份分红,应以其债权形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减去债务形式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的余额,加上实际分红所得债务形式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的余额,加上实际分红所得为应纳税所得,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应纳税所得,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l《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代企业向银行借款收取的利《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代企业向银行借款收取的利息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苏地税函息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苏地税函[2004]188号):企业以反担保形式或个人资产抵押形式号):企业以反担保形式或个人资产抵押形式由个人向银行贷款,所贷款项交由企业使用,应支付的利由个人向银行贷款,所贷款项交由企业使用,应支付的利息由企业付给贷款的个人,再由个人全额付给银行由于息由企业付给贷款的个人,再由个人全额付给银行由于在整个借贷过程中,个人并未取得所得,因此上述情况下在整个借贷过程中,个人并未取得所得,因此上述情况下企业支付给个人的贷款利息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支付给个人的贷款利息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前能扣除个人转付的利息吗?)(企业所得税前能扣除个人转付的利息吗?)l投资者投资未到位的利息投资者投资未到位的利息;;个人的利息收入是否缴纳营业税个人的利息收入是否缴纳营业税8/17/2024172 l上市公司分配股息的个人所得税优惠上市公司分配股息的个人所得税优惠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策的通知》(财税[2005]102号):号): 为促进资本市场发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个人所得税股息红利所得有关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个人所得税股息红利所得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一、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减按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上述规定自文发之日(计征个人所得税二、上述规定自文发之日(2005年年6月月13日)起执行日)起执行l因此,根据税法的规定,个人从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因此,根据税法的规定,个人从非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收入要缴纳利收入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非上市公司以盈余公的个人所得税,非上市公司以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时,个人要按照全部转增额缴纳积转增实收资本时,个人要按照全部转增额缴纳20%的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从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按照半数缴个人所得税;个人从上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按照半数缴纳纳20%的个人所得税,上市公司派发红股时个人按面值的个人所得税,上市公司派发红股时个人按面值的一半缴纳的一半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上市公司股利的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上市公司股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所以,拟上市公司应该向个人拟上市公司应该向个人股东少发或者不发股息,等上市之后再分配股息,个人股东少发或者不发股息,等上市之后再分配股息,个人税负可以降低了一半税负可以降低了一半8/17/2024173 l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时的个人所得税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时的个人所得税l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时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苏地税发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苏地税发[1999]010号的规定较为号的规定较为全面具体。

      全面具体l《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苏地《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苏地税发税发[1999]010号)的规定如下:号)的规定如下:         (一)关于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个人征税的(一)关于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个人征税的问题问题       1、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应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分 1、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应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分配属于下述情况之一的,均应按配属于下述情况之一的,均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⑴⑴ 私营企业将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部分;私营企业将税后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部分;              ⑵⑵ 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后,应归企业支配使用而实私营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后,应归企业支配使用而实际用于投资者个人消费的部分;际用于投资者个人消费的部分;          ⑶⑶ 私营企业税后利润未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分配,但私营企业税后利润未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分配,但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后认定已用于投资者个人消费的部分。

      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后认定已用于投资者个人消费的部分8/17/2024174            2、私营企业在关闭、合并、分立时,应进行清2、私营企业在关闭、合并、分立时,应进行清产核资,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认定后,对其净资产产核资,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认定后,对其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增值部分,按照(所有者权益)增值部分,按照“利息、股息、红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私营企业帐册不健全,不能真实、准确反映  3、私营企业帐册不健全,不能真实、准确反映投资者收入取得和分配情况的,或应当进行清产核资投资者收入取得和分配情况的,或应当进行清产核资而不进行,无法确认其净资产增值的,由主管地税机而不进行,无法确认其净资产增值的,由主管地税机关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计征其个人所得税关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计征其个人所得税l个人投资于其他企业所取得的所得,也应按上述规定个人投资于其他企业所取得的所得,也应按上述规定办理 8/17/2024175 3. 股东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比较及纳税安排股东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比较及纳税安排案例:如某民营的四位股东甲、乙、丙、丁分别从其所案例:如某民营的四位股东甲、乙、丙、丁分别从其所投资的企业一次性取得了万元、投资的企业一次性取得了万元、6万元、万元、12万元和万元和150万元的收入,如果这些收入分别以股息所得、劳务报万元的收入,如果这些收入分别以股息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年终奖)领取,相应的税负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年终奖)领取,相应的税负见下表:见下表:收入收入股息股息劳务报酬劳务报酬工资薪金工资薪金(年终奖)(年终奖)12000240019201175600001200012400887512000024000314002362515000003000004730006596258/17/2024176 l股东领取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收入对于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股东领取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收入对于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是: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计是: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扣除;董事费属于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扣除;董事费属于管理费用,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列支;工资薪金管理费用,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据实列支;工资薪金支出只要属于合理范畴内的,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支出只要属于合理范畴内的,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

      即企业支付董事费和工资薪金可以少缴企业所得扣除即企业支付董事费和工资薪金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当股东从企业领取的收入不多时,领取工资薪金对当股东从企业领取的收入不多时,领取工资薪金对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有利的但是,工资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是有利的但是,工资薪金增加有可能导致社保支出增加薪金增加有可能导致社保支出增加l在不考虑股东个人领取的不同形式的收入对企业所得税在不考虑股东个人领取的不同形式的收入对企业所得税和社保支出影响的情况下,单一地比较分析个人所得税和社保支出影响的情况下,单一地比较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轻重,当收入金额高低变化时,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的轻重,当收入金额高低变化时,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轻重也相应发生(较大)变化轻重也相应发生(较大)变化8/17/2024177 4.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税务处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税务处理 ((1)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号):            一、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一、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二、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  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人所得征税 资料资料\股利股利.doc                    各地要严格按照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国税发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国税发[1994]89号)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执行的要尽快纠正派发红股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执行的要尽快纠正派发红股的股份制企业作为支付所得的单位应按照税法规定履的股份制企业作为支付所得的单位应按照税法规定履行扣缴义务行扣缴义务  8/17/2024178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在转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发(国税函发[1998]289号):号):        一、在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一、在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以现金或股份及其他形式取得的资产评估增值数个人以现金或股份及其他形式取得的资产评估增值数额,应当按额,应当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城市合作银行负责代扣代缴。

      所得税,税款由城市合作银行负责代扣代缴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中所表述的号)中所表述的“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溢价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而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8/17/2024179 l上市公司溢价发行股票的溢价发行收入计入资本公积,上市公司溢价发行股票的溢价发行收入计入资本公积,非上市公司股东超过注册资本多投入到企业的资金计非上市公司股东超过注册资本多投入到企业的资金计入资本公积国税函发入资本公积国税函发[1998]289号的规定很明确,企号的规定很明确,企业只有用股东超过注册资本多投入到企业的资金形成业只有用股东超过注册资本多投入到企业的资金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者实收资本)时,股东个人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者实收资本)时,股东个人才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这些资金来源于股东,同才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这些资金来源于股东,同样是股东对企业的投资。

      样是股东对企业的投资           或者说,股东对企业投资时,与注册资本相对应或者说,股东对企业投资时,与注册资本相对应的投资计入了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的投的投资计入了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的投资先计入了资本公积,等到企业用这样的资本公积转资先计入了资本公积,等到企业用这样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时,股东的财富并没有增加,所以股东个人无增股本时,股东的财富并没有增加,所以股东个人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用其他途经形成的资本公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用其他途经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时,相当于企业向个人进行了股息分配,积转增股本时,相当于企业向个人进行了股息分配,股东个人要缴纳股东个人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 8/17/2024180 ((2)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盈余公积转增股本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规定:股份制企号)规定:股份制企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业在分配股息、红利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红股的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股票票面金额为收入额,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征个人所得税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二、号):二、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  红利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作为个人所得征税 资料资料\股利股利.doc8/17/2024181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8]333号):号):l           青岛路邦石油化工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青岛路邦石油化工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积金和任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因此,依据国税发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因此,依据国税发[1997]198号号精神,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精神,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应按照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股份在有关部门批准增资、公司股东会所得税,税款由股份在有关部门批准增资、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后代扣代缴。

      决议通过后代扣代缴l按照国税发按照国税发[1994]89号和国税函发号和国税函发[1998]333号的规定,号的规定,上市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股本,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上市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股本,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所谓派发红股,属于股利分支付应得的股息、红利,即所谓派发红股,属于股利分配的一种形式,应以派发红股的所有股票票面金额代扣配的一种形式,应以派发红股的所有股票票面金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非上市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代缴个人所得税非上市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实收资本,即增加注册资本,股东个人同样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增加注册资本,股东个人同样要缴纳个人所得税8/17/2024182 l《关于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吉地税函《关于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吉地税函[2007]40号)对号)对“企业(不含上市公司)量化增加的企业(不含上市公司)量化增加的资产折成股份分配给员工或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问资产折成股份分配给员工或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题”做出规定:做出规定:l企业将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作价或对已入账的固定资企业将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作价或对已入账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并将上述作价金额和资产评估增产及无形资产评估,并将上述作价金额和资产评估增值的金额折成股份分配给企业员工或股东,仅作为分值的金额折成股份分配给企业员工或股东,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拥有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拥有所有权的,在个人转让股份环节,按所有权的,在个人转让股份环节,按“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转让成本按取得股份时的历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转让成本按取得股份时的历史成本计算,无偿取得的股份,转让成本按零计算。

      史成本计算,无偿取得的股份,转让成本按零计算 l点评:点评:将无形资产作价金额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评估增值额折将无形资产作价金额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评估增值额折成股份分配给企业员工或股东且个人拥有所有权的,按理应该缴成股份分配给企业员工或股东且个人拥有所有权的,按理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吉地税函纳个人所得税但吉地税函[2007]40号将纳税时间推迟到个人转号将纳税时间推迟到个人转让股份环节,是比较宽松的要求了但要注意到,个人此时获得让股份环节,是比较宽松的要求了但要注意到,个人此时获得的仅是递延纳税的好处,因为如果在折股时纳税的话,转让股权的仅是递延纳税的好处,因为如果在折股时纳税的话,转让股权时的转让成本就不是零了,而是折股金额时的转让成本就不是零了,而是折股金额l江苏资本公积等转增实收资本江苏资本公积等转增实收资本 8/17/2024183 5. 企业为股东购置财产的税务处理及节税策略企业为股东购置财产的税务处理及节税策略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号)            一、关于个人投资者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一、关于个人投资者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其他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伙企业和其他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消费性支出及购买家庭财产的处理问题付消费性支出及购买家庭财产的处理问题 高尔夫会员费高尔夫会员费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企业的上述支出不允许在所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企业的上述支出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得税前扣除 8/17/2024184             二、关于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二、关于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长期不还的处理问题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长期不还的处理问题            纳税年度内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1]]57号)号)中关于对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后剩余利润,中关于对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所得税后剩余利润,不分配、不投资、挂账达不分配、不投资、挂账达1年的,从挂帐的第年的,从挂帐的第2年起,年起,依照投资者(股东)出资比例计算分配征收个人所得依照投资者(股东)出资比例计算分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同时停止执行税的规定,同时停止执行8/17/2024185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第第364号)号)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及有关规定,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及有关规定,企业购买车辆并将车辆所有权办到股东个人名下,其实业购买车辆并将车辆所有权办到股东个人名下,其实质为企业对股东进行了红利性质的实物分配,应按照质为企业对股东进行了红利性质的实物分配,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考虑到该股东个人名下的车辆同时也为企业经营考虑到该股东个人名下的车辆同时也为企业经营使用的实际情况,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减除的具使用的实际情况,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减除的具体数额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体数额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确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及有关规定,上述企业为个人股东购买的车辆,不以及有关规定,上述企业为个人股东购买的车辆,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折旧属于企业的资产,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折旧l节税策略:节税策略:资料资料\新富避税新富避税.doc  l以企业名义购置车辆等财产(开始时使用权即归个人)以企业名义购置车辆等财产(开始时使用权即归个人),加速折旧,一定时期后低价卖给个人(股东或者高,加速折旧,一定时期后低价卖给个人(股东或者高管),最短管),最短4年以后可以按残值卖给个人!年以后可以按残值卖给个人!8/17/2024186 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8〕〕83号)号)     江苏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江苏省财政厅、地方税务局:  江苏省地税局《关于以企业资金为个人购房是否  江苏省地税局《关于以企业资金为个人购房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苏地税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请示》(苏地税发[2007]11号)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的有关规定,号)的有关规定,符合以下情形的房屋或其他财产,不论所有权人是否符合以下情形的房屋或其他财产,不论所有权人是否将财产无偿或有偿交付企业使用,其实质均为企业对将财产无偿或有偿交付企业使用,其实质均为企业对个人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应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进行了实物性质的分配,应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8/17/2024187         (一)企业出资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一)企业出资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企业其他人员的;的; (二)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 (二)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及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记为投资者、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

      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           二、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二、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润分配,按照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征个人所得税;对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其他;对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或其家庭成员取得的上述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其他人员取得的对企业其他人员取得的上述所得,按照上述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8/17/2024188 6.民营企业以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入股的税务处.民营企业以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入股的税务处理和节税策略理和节税策略((1)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的税务处理)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的税务处理l如果民营企业以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非货币如果民营企业以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对其它企业投资入股,应该视同销售这些非货性资产对其它企业投资入股,应该视同销售这些非货币性资产处理,主要应该考虑以下涉税事项。

      币性资产处理,主要应该考虑以下涉税事项①① 营业税营业税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以无形资产、不动产号):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l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不征收营业税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不征收营业税8/17/2024189 ②②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l《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发[2000]118号):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号):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对外投资,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l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l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应该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应该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应按投资时的评估价值确认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比例,同时按照评应按投资时的评估价值确认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比例,同时按照评估价值与非货币性资产原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估价值与非货币性资产原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投资方缴纳了企业所得税,被投资方就可以按照非企业所得税如果投资方缴纳了企业所得税,被投资方就可以按照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确认接受这些投资资产的计税基础,作为以后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确认接受这些投资资产的计税基础,作为以后结转存货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费用的依据。

      结转存货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费用的依据8/17/2024190 ③③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l《财政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的通知》(财税字[1995]第第048号):对于以房地产进行号):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 l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对于以土地(房地号):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0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l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除涉及房地产开发的,即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除涉及房地产开发的,不缴纳土地增值税不缴纳土地增值税8/17/2024191 ((2)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的税务处理)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的税务处理l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仍然不缴纳营业税和土地增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入股仍然不缴纳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那么,是否视同销售缴纳个人所得税呢?值税,那么,是否视同销售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暂不征收个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5】第】第319号)号)        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对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对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

      估前的价值 l节税策略: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时,可以借助于股节税策略: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时,可以借助于股东个人进行投资操作!而且高估资产价值!东个人进行投资操作!而且高估资产价值!但将来分股息但将来分股息时有什么不同?时有什么不同?l个人向企业卖房等行为可以演变成投资行为!个人向企业卖房等行为可以演变成投资行为!8/17/2024192 l《关于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关于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国税发[2008]115号)号)总局网站已删除此文件总局网站已删除此文件l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现将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通有关规定,现将资产评估增值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知如下:            一、个人一、个人(自然人,下同自然人,下同)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取得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以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的部分,属于的、以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的部分,属于企业对个人股东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按照企业对个人股东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按照“利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税款由企业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在转增个人股本时代扣代缴在转增个人股本时代扣代缴           二、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二、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取得股权的,对个人取得相应股权价值高于该资产原值得股权的,对个人取得相应股权价值高于该资产原值的部分,属于个人所得,按照的部分,属于个人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项目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被投资企业在个人取得股权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被投资企业在个人取得股权时代扣代缴时代扣代缴  8/17/2024193            三、对本通知发布之前已经发生的个人以评估增三、对本通知发布之前已经发生的个人以评估增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暂未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暂未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投资企业应将个人股东所投资的非货币资产的原始所投资企业应将个人股东所投资的非货币资产的原始价值和增值情况、个人股东基础信息等资料登记台账,价值和增值情况、个人股东基础信息等资料登记台账,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税务机关应据此建立电子台并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税务机关应据此建立电子台账,加强后续管理,督促企业在股权转让、清算和投账,加强后续管理,督促企业在股权转让、清算和投资收回时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资收回时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四、个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财产  四、个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财产(资产资产)原值凭原值凭证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法核定其财产原值证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法核定其财产原值l有个科研所三个人研制一个药方(已经过认证,有专有个科研所三个人研制一个药方(已经过认证,有专利,可以生产),评估价利,可以生产),评估价6000万元,以这三个人的身万元,以这三个人的身份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到一个企业入股,如果这时征税,份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到一个企业入股,如果这时征税,他们哪有钱交税?他们哪有钱交税?由于个人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由于个人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只是取得股份而不是现金,企业又如何扣缴个人所得只是取得股份而不是现金,企业又如何扣缴个人所得税呢?税呢? 8/17/2024194 7. 股东个人转让股权的节税策略股东个人转让股权的节税策略l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也就是说,个人转让股权,转让收入超过投资成本的差也就是说,个人转让股权,转让收入超过投资成本的差额需要缴纳额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l2008年年01月月03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纳税咨询: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纳税咨询:个人转让股权的个人个人转让股权的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所得税如何计算?l问题内容:甲、乙二自然人共同以货币出资设立一问题内容:甲、乙二自然人共同以货币出资设立一A公司,其中甲公司,其中甲出资出资300万元持股万元持股60%、乙出资、乙出资200万元持股万元持股40%,后甲将其持有的,后甲将其持有的A公司的全部公司的全部60%的股权以的股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自然人丙请问在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自然人丙请问在上述转让中甲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上述转让中甲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吗?l回复意见:《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九)款规定,财回复意见:《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第(九)款规定,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因此,上述股权转让行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因此,上述股权转让行为,甲需要按财产转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为,甲需要按财产转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8/17/2024195 股东转让股权的纳税安排股东转让股权的纳税安排l当当股股份份或或者者有有限限责责任任公公司司有有较较多多的的未未分分配配利利润润时时,,如如果果股股东东转转让让股股权权,,则则股股权权的的转转让让价价格格较较高高,,因因为为按按照照同同股股同同权权的的原原则则,,新新股股东东与与老老股股东东一一样样可可以以参参与与企企业业以以前前年年度度结结余余利利润润的的分分配配作作为为补补偿偿,,企企业业会会有有来来源源于于新新股股东东的的溢溢价价收收入入,,这这部部分分新新股股东东超超过过其其在在注注册册资资本本中中所所占占有有的的份份额额多多投投入入到到企企业业的的资资金金,,企企业业应应计计入入资资本本公公积积,,这这样样的的资资本本公公积积转转增增股股本本不不缴缴纳纳个个人人所所得得税税所所以以,,当当企企业业有有未未分分配配利利润润时时,,如如果果个个别别股股东东转转让让股股权权,,可可以以让让购购买买股股权权的的新新股股东东先先对对企企业业投投资资,,形形成成资资本本公公积积,,资资本本公公积积转转增增股股本本后后,,股股东东的的投投资资成成本本加加大大,,此此时时打打算算退退出出企企业业的的股股东东再再将将其其股股权权转转让,就可以少缴个人所得税了。

      让,就可以少缴个人所得税了l资料资料\个人转让股权个人转让股权285号号.doc8/17/202419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