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体会.doc
5页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体会【关键词】 ,心动过速;诊断;治疗 【摘要】 目的 总结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2年6月以来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5例临床资料结果 95例患者经3种转复方法终止77例,转复有效率81.1%,3种转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3种转复方法不能互相替代,只能相互补充,三者配合可极大地提高转复率及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心动过速;诊断;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25%[1],发作时可出现晕厥、心力衰竭甚至休克,本文就自2002年6月以来收治的9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用3种方法转复,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全部为住院患者,所有患者都经临床和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3组 1.1.1 食管心房起搏组 本组共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病史6个月~10年,发作持续时间为1h~2天,平均1天,其中有冠心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其余20例经临床和辅助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 1.1.2 直接刺激迷走神经组 本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42岁,病史4个月~8年,发作持续时间为3h~3天,平均1.5天,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冠心病8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其余19例经临床和辅助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
1.1.3 药物治疗组 本组共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9~60岁,平均39.5岁,病史1个月~5年,发作持续时间6h~4天,平均2天其中室间隔缺损1例,冠心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余18例经临床和辅助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 1.2 方法 1.2.1 食管心房起搏组 采用多功能心脏程序刺激仪,输出电压17~25V,以高于自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40~50次/min频率起搏,发放6个脉冲,观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情况 1.2.2 直接刺激迷走神经组 (1)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息,再用力做呼吸动作2)诱发恶心,用压舌板刺激舌根部,诱发恶心、呕吐3)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右侧,每次5~10s,避免双侧同时按摩 1.2.3 药物治疗组 (1)心律平:首剂70mg(或1~1.5mg/kg),静脉推注,15~20min后可重复使用,总量不宜超过280mg2)地尔硫:首剂20mg,静脉推注,可重复推至35mg3)腺苷和三磷酸腺苷(ATP):腺苷首剂6mg,ATP首剂5mg,静脉推注,无效可于1~2min后再用5~10mg4)胺碘酮:开始150mg,静脉推注,若无效则10~15min后重复150mg,静脉推注。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食管心房起搏组:以重复应用5次,终止者为有效,未终止者为无效直接刺激迷走神经组:选用其中一种方法刺激5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者为有效,未终止者为无效药物治疗组:选用其中一种药物给药后30min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者为有效,未终止者为无效95例患者经上述方法终止77例,转复有效率81.1%经统计学χ2检验,3种转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 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静推合贝爽后出现低血压性休克,立即给予多巴胺20mg,静脉推注,多巴胺80mg,静脉滴注,5μg/(kg・min),血压上升,休克纠正 3 讨论 食管心房起搏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治疗相比,无抗心律失常的负性肌力和致心律失常作用,简便、见效快、副作用少、不改变心肌电生理、可反复应用,对有器质性心脏病,使用药物治疗无效又急需复律者,可作为首选,但易复发 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对25%左右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该方法能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和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从而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恶心,Valsalva法较简单易行,但停止刺激后,有时又恢复原来心律。
初次尝试失败,在应用药物后再次施行可望成功 药物复律,心律平常用,疗效好,但不适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潜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不安全ATP、腺苷临床常用,其半衰期短于6s,起效快,可短时间内反复使用[2]主要用于窦房结功能良好、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老年人慎用胺碘酮速度不如心律平快,比心律平安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死均可应用地尔硫对有部分触发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有效,对小儿、严重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上述转复方法,效果各有差异,但不能互相取代,只能相互补充笔者认为无论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直接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有效,可作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方法食管心房起搏可作为次选,药物终止疗法可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最适宜的药物应用,三者配合可极大地提高转复率及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黄德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0):6. 2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