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项提分卷(二)文言文阅读.doc
4页专项提分卷(二) 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________________①即戎:指参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倶不听 倶:全,都(2)即时敛兵授甲 甲:盔甲(3)百姓始稍稍复集 始:才(4)命鼓行而进 鼓:擂鼓、击鼓2.下列选项中,与“述卫侯悔过之意”的“之”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D.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2)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4.文中卫国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失去了民心(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管百姓疾苦,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敌人的埋伏)附参考译文: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鸣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所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也不安抚体恤民众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外族的敌军入侵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老百姓全都逃避到村庄野外去,不肯参军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渐渐集结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击鼓行军,出击敌军敌军假装失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将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首尾不能相互照应卫国的兵士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圈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蔡邕①字伯喈,陈留②圉③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⑤,称疾而归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吴人有烧桐以爨⑥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①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②陈留:古地名③圉(yǔ):县名④擅恣:放纵,不受约束⑤偃师:县名⑥爨(cun):烧火做饭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未尝解襟带 尝:曾经(2)远近奇之 奇:感到奇怪(3)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戒:告诫(4)闻邕善鼓琴 善:擅长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庐于冢侧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名曰“焦尾琴”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称疾而归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D.邕闻火烈之声 何陋之有(《陋室铭》)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他的仁义2)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蔡邕迫不得已启程,走到偃师县的时候,推托自己有病便又回到了家中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蔡邕是个怎样的人2分)极为孝顺、博学多才、不慕荣利,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意思对即可)附参考译文: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长达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有野兔很驯服地待在他的屋舍旁边,而且屋旁长出了连理树,远近的人们感到奇异,很多人都前来观看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妄为,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请皇帝,下令给陈留太守,要他督促蔡邕并遣送他进京蔡邕迫不得已启程,走到偃师县的时候,推托自己有病便又回到了家中他有感于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杨雄、班固这一类人设疑以抒发意志的做法,于是品评各家学说,肯定他们的正确说法,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写了《释诲》一文来告诫勉励自己。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于是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的人们把这个琴叫作“焦尾琴”三、(2018唐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信》)________________①服:被任用②坠:失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望:希望,盼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 染:沾染(3)尔年尚幼 年:年龄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2分)A.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C.可以处乐 何以战(《曹刿论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而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14.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家风”指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品质附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到些许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俭省之中,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从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是遵循简朴的家风,可以非常节俭,也可以略微丰裕,但过分的丰裕我就不敢享用了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和我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四、(2018怀化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B11,不鼓不成列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率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nɡ)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通“擒”⑨二毛:指头发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B11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又何间焉 间:参与(2)肉食者鄙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公伤股 股:大腿(4)门官歼焉 歼:被杀死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一处)(1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7.下列选项中,与“既济而未成列”的“而”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2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富贵不能淫》)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C.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D.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19.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没有抓住战机,因此失败附【乙】文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