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8页桃花源一中2019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语文时量:120分钟 总分:姓名: 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
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作者认为一定要遵循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
B.平庸的书籍,尽量少读或不读,因为它会损耗你选择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 C.作者列举吴宓、王竹溪、华罗庚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可打通文理 D.读书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避免人云亦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遇见”这一比喻形象地阐释读书的实质,并较为深入地进行分析 B.文章以“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为立论前提,引出选择主动权问题 C.文章以梁启超反复研读还原历史真相一事,证明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行为 D.关于读书,文章先论述读书的正确态度,接着阐述选择书籍的原则及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开书本,你就能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就能吸取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B.如果我们认真读一本经典著作,可以抵得上读几十本乃至上百本平庸的书籍 C.读书和交友道理一样,交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面越广越好 D.一个人如果读书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治学态度不负责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父亲的一课王熙章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
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C.小说末段写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表现了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愧悔之意D.“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5.小说为了营造情节的戏剧性,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这一方法使用的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与其说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素养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2017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进入社会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并且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选自2017年1月4日“红网”,有删改)材料三:河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