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语文28课醉翁亭记原文.pdf
22页八年级下册语文 28 课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乎:相当于“于” 29.得:领会 30.寓:寄托 31.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秀:茂盛,繁茂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洌:水(酒)清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放,摆设 56.酣:尽情地喝酒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归:回家 67.已而:不久 68.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9.翳:遮蔽 70.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 分)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勒紧 lēi 勾勒 lè 解剖 pāo 脸颊 jiá C.荣誉 yù 一栋 dòng 逻辑 jí 歧视 qí D.胚胎 pēi 古刹 chà 刹车 shā 畸形 jī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 分) 不正之风想方设法叹为观止无所顾记 融为一体接然不同乐此不疲永保青春 艰深晦涩独具只眼扬长避短烽火连天 受益非浅困惑不解幸免于难一目了然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2 分) A.许多正直的美国科学家也无端地受到迫害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B.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
叹为观止:因不能观看而感叹 C.因此这个理由本身是不合伦理的 伦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当的一组是()(2 分) A.《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作者涂元季是钱学森的秘书 C.《克隆拔术的伦理问题》作者邱仁宗是当代学者 D.《我们这双手》作者恩里克科佩里亚斯是西班牙的当代作家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组()(3 分) A.《人民科学家的风采》主要从清廉,敬业,爱国三个方面来刻画钱学森的形象 C.《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从伦理的角度伦证了发展克隆技术的方针是错误的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8.请写一段话介绍一部文学名著6 分) 要求:(1)从《水浒传》,《西游记》和《繁星春水》中任选一部 (2)这段话中必须选用下列词语中的两个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 9-11 题18 分) 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
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高兴 9.语段中划线句中的\'这\'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6 分) 10.梁思成为什么要保护奈良城(6 分) 11.语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6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6 题27 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 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 280 的长沙 3 月10 日入春,北纬 300 的武汉 3 月巧日春到,而北纬 320 的南京则要到3 月 25 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今步是有先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
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 3 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 4 月 20 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2.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6 分)⑴⑵⑶13.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5 分) 14.加点词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5 分)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B.\'西安大约在 3 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人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粉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C.\'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15.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5 分) 16.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6 分)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首 我的发现是: 三,写作(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1.略 D.胚胎 pēi 古刹 chà 刹车 shā 畸形 jī2.B 点拨:\'剖\'应读作\'pōu\'. 3.忌截葆匪 4.B 点拨:\'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5.B 点拨:李辉是当代作家,梁思成是现代建筑学家6.C 点拨:作者的观点是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 7.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点拨: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即可 8.参考示例:《水浒传》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二、阅读理解 (一)9.\'这\'是指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作处努力这件事.因为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他的妻弟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他和日本有着深深的国耻家恨,所以觉得他的举动令人难以想象 10.因为奈良城作为地球上的文化遗产,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并不单单属于日本。
11.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梁思成和一般人作比较,突出了梁思成的远见卓识,对人类古建筑的热爱 (二)12.(1)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2)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3)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13.通过举例子,强调了\'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14.D15.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6.(1)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2)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 三、写作 17.略 看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的还看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一、触摸感悟(20 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豁然开朗(huò)问津(jīnɡ)B.亵玩(xiè)鸿儒(rǔ) C.箬篷(ruò)篆章(zhuàn)D.决眦(cì)幽咽(y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于)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那核舟的底面稍平,上面题着雕刻者的名字 B.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偷盗的人不再滋事 4.文学常识填空4 分)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选自《________》,“陋室”的意思是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 (3)《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茂叔,_______(朝代)________家 (4)《礼记》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其中的《大道之行也》指明了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________ 5.默写3 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
水不在深,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对应有错的一项(3 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B.嘻!技艺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明朝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白居易——唐代 7.仿句,内容自定4 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二、综合运用(诗词赏析)8 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这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怀2 分) ②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2 分) ④.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2 分) 三、阅读探究(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
9 分) [甲]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⑨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 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B.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C.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开花是隐藏着的 9.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 分) (1)[甲]文中“陋室”二字紧扣课题,“惟吾德馨”一语是统领全篇的主旨) (2)[甲]文的⑧句运用类比写法,意在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乙]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乙]文将记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22 题22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 分)()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 分) 13.翻译下列各句4 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C.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1 分)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 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 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2 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横线上1 分) →→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22~25 题11 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2)使侄录之________ (3)侄罔然而止________ (4)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2 分)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________ (2)诟其侄曰________ (3)汝胡不早问________ (4)致余忘之________ 24.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25.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26~29 题10 分)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其舍近墓(2)遂迁居市旁 27、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3 分) 28、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9、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2 分) 四、写作(40 分) 选择其中的一题作文 27、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 字左右 一、触摸感悟 1.C(A.jīn;B.rú;D.zì) 2.C(属:类) 3.D(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发生) 4.(1)《陶渊明集》陶渊明社会理想 (2)《全唐文》简陋的屋子刘禹锡 (3)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4)儒戴圣天下为公 5.(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C(应为“杜甫”) 7.示例:人人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二、综合运用:①律感时忧国②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③前二联为一层,后二联为一层前二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写情④.拟人对偶夸张 三、8.D9.(1)√(2)√(3)×(4)√10.略 11.D 12.他们从未见过外面的陌生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13.略 14.B15.D 16.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17.(1)缘溪/行忘/路(2)有/良田 18.武陵的一条两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19.甚异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1.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希望过自由的生活 22.(1)喜爱(2)叫,让(3)迷惑(4)拿,持 23.(1)他(2)他的(3)你(4)我 24.(1)这是什么字呢? (2)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25.该责怪的是张丞相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儿问 26、靠近、于是 27、孟母三迁 28、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29、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三、30.略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第三单元(2) 1.(1)擅(2)帷(3)憩 2.(1)缓冲(2)显露 3.C 4.汤显祖杜丽娘柳梦梅关汉卿窦娥冤 5.“帘”的诗情画意,变化无端,“帘”所起的“隔”的作用,关于“帘”的韵事,各种“帘”的不同美感 6.赞叹帘对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意义,即使是设计大师也很看重;同时也指出了贝聿铭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7.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 8.多处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使作为传统文化器具的“帘”更加富有文化内蕴。
9.如秦观的《浣溪沙》既写到了屏也写到了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单元复习 1.(1)驻(2)纳销(3)迥缀 2.C 3.A 4.(1)便引诗情到碧霄(2)浮云游子意(3)晴川历历汉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苏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示例: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所以鉴赏园林不能错过苏州园林 6.示例:寒冬里看到春光痛苦中看到幸福 7.宏伟、壮观,布局严密、协调,富于艺术魅力 8.(1)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镜廊制造的优美的景观带给人的美好、奇妙的感觉2)运用数字说明和对比说明,写出了到凡尔赛宫来的各国游人络绎不绝 9.没有离题写大花园的美景正是为了表现凡尔赛宫不仅正宫宏伟、壮观,连外部环境也非同一般,更加突出了凡尔赛宫的独特魅力 10.表现了凡尔赛宫不仅建筑、装饰吸引人,它在历史上还具有特殊的地位、重要的意义 11.1)(美景(2)旅店(3)适逢(4)终于 12.B 13.(1)遗憾的是我不是你的同族长辈,否则要像父亲教育儿子一样训斥你2)你自以为有才学,如此高傲地对人,你以为中了个进士就到顶了吗? 14.萧颖士是一个恃才傲物、没有修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