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方法探究.doc
8页大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方法探究[摘要]自我意识的建立在人的成长初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探讨了教师在大班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方 法,提出要抓住自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设计主题、利用游 戏等活动,培养幼儿认识自我、评估自我、塑造自我,与朋 友建立平等的同伴关系[关键词]幼儿教育大班教育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觉察,包括 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特征的状况、能力个性、与他人关系、在 集体中的作用等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认识过程中的 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能够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 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发 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大班幼儿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喜欢去探索周围的世 界,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按照奥苏波特的自我意识发展理 论,大班幼儿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社会的自我这个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被奥苏波特 称为“客观化时期” O作为幼教工作者,需正确认识大班幼 儿追求自我概念、自我要领的行为面对幼儿对主动性和独 立性的渴求,幼儿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创设一定的情景,引 导幼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幼儿的自我意识是 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主体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 社会化的结果,我们从幼儿教育实践中归纳出培养大班幼儿 自我意识的一些方法:一、通过各类主题活动,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幼儿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从意识自己的身体、言 行、心理和外部行为等入手从幼儿入大班开始,教师就引 导幼儿自制个人档案卡,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日、家 庭情况和对自己的简短评价等由此引出“我是谁”的学期 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诞生与成长,借助幼儿在各个时 期的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过去几年的成长历程和趣 事;每天安排一位幼儿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学会展示自己我, 推销自我在“我是谁”的学期系列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 “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明天的我”、“不一样的我”、“成 功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我是好孩子”、‘我 能做什么”、“我的优缺点”、“我欣赏我自己”、“我的 自画像”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幼儿体悟了一次“我”是一 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认识到了自己不仅与他人有共同点,而 且还有更多的差异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客观地认识自 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增强他们自信心和主人感的同时也引导 了其对自身缺点的客观评价。
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在认识自 己、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幼儿只要能够正确的 认识和评价自己,其控制自我的动机才会增强对于大班的 幼儿,教师要坚持讲理,通过浅显的道理让幼儿明白什么该 做,什么不该做,引导孩子用道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以此 来约束自己同时,也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 园,生活方面要严格要求,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在 纪律方面要做到不侵犯他人的利益等控制自我是幼儿社会 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 只要不迁就孩子,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加强对幼儿良好行 为习惯的培养,他们的行为将逐渐变得适宜,其自控力也不 断增强二、保证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自由活动,教师鼓励 他们在活动中塑造自我幼儿往往在自由活动中才能够真正轻松地玩,充分地表 现自我,展示个性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让 他们愉悦的表达自己的心情,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材料 和对象,自由地结伴、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和游戏在 自由活动中,幼儿由于自由活动不受教师的指令和约束,而 是对幼儿天性的满足、童心的顺应,因而使幼儿感到玩得最 开心、最痛快、最满足,对幼儿增强自我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大班幼儿的自由活动比起中、小班的幼儿有所增加,幼教工作者必须谨慎对待大班幼儿的自由活动,间接的管理好幼儿 的自由活动,使自由活动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和良好个性培 养自由活动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如蒙台梭利所提倡的有 限制的自由”,幼儿教师保证孩子获得有目的的、小心的选 择、使用材料的自由,与他人交往的自由,以及在一定的空 间内自由活动的自由,同时也要在自由活动中加以管理,抓 住自由活动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幼儿良好个性让幼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自由活动是对其自主感、自 信心及独立性的培养现在大班的小孩子,喜欢你追我赶, 大声喧哗,以便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这种混乱的局面, 增加了幼儿活动的不安全因素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应该 是一种有"限制的自由”,是一种“安全的自由”,是在教 师指导下自由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带玩具,在自由活 动时间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玩玩具上,而且在玩玩具的过 程中会出现你教我、我教你、相互谈论玩具的现象,这样不 仅保证了幼儿的安全,而且使他们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体 悟了自己的主导性,感受了独立活动的乐趣,增强了独立意 识,享受到玩玩具中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幼儿在自由活动中,不再拘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
在幼儿,课间休息可开放活动区域,并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那么,有的幼儿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有的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玩着剪纸、滑板、“赶小猪”、抓‘大 灰狼”等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面对成 功的孩子投去赞许的目光,面对怯弱的孩子给予鼓励的语 言,经常用肯定的口吻“我想你能够做好”、“你一定能够 成功”、“你太棒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成人的肯定与 信任从而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幼儿在自由活动中肯定有失 败、有错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老师不要即刻去纠正,而 是促使幼儿在思考中自我修正,使其树立自信和获得心理上 的满足,感受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历程三、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索行为 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好奇是 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幼儿的求知欲, 这不仅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有一定作用,而且 对幼儿在成长中形成独立性和自主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动手尝试、‘破坏性”的探 究、自我观察等活动中好奇心就像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 着幼儿不知疲倦、愉悦的走进知识的海洋幼教工作者需要 保护、启发和引导幼儿的这种好奇心及探索精神,鼓励幼儿 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使其在好奇中、在探索中认识自我, 找到自我。
幼儿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索行为是促进其自主发展的机 会,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勤奋和自 信幼儿喜欢“破坏”,拆、毁物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多 数情况下不是真正想破坏这个东西,而是由于好奇心的驱 使,想了解这件物品的究竟幼儿的“为什么”、‘是什么” 也很多,幼教工作者也不要轻易的否定、批评和嘲笑幼儿的 “为什么”和“是什么”,有疑问才表明幼儿在思考、在探 索,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应该满腔热情的对待幼儿的“奇异 问题”,然后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引导幼儿正确地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我思故我在”,幼儿的自我意识、自主发 展来自于好奇心和探索,对待幼儿的好奇心、好问和探究的 行为,一定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嫌麻烦、责怪、置之不 理都会将幼儿的求知欲扼杀在摇篮中幼教工作者需要善待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但又不 能够走向极端,一味迁就面对幼儿的一些行为和问题,我 们应该区别对待幼儿的一些极端行为和表现该受到批评和 责备的,应当在恰当的时候,通过适合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 过错和后果我们在鼓励幼儿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同时, 也要注意客观的辩证的对待的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四、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帮助幼儿在同龄人之间建立 起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沙利文的人格理论中曾指出,如果儿童不能在一定的群 体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就会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从而引起 心理上的‘不幸福”感。
在我们的观察中也发现,独立生活 能力强的孩子非常善于交往,且同伴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很融 恰;而那些胆小、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会在同伴交往中被拒 绝和忽视,处于社交的不利地位那么,幼教工作者就需要 鼓励和帮助幼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从而引导每个幼儿形 成正确的自我概念目前,幼儿基本上都是家庭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自我中心主义”太强以致于不善于与同伴交往;有 些幼儿在家庭中养成争强好胜的习惯,那么在幼儿园的同伴 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面对幼儿交往的种种困境,幼教工作 者应该引导幼儿在矛盾的冲突中寻求双盈的沟通方式,帮助 幼儿提高解决同伴之间冲突的能力,诸如商量、轮流、分享、 谦让等交往方法,让幼儿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懂得友好、谦让和互助等,从而能够对自己形成积极的认识, 其自我意识也随之建立面对那些不善于交往的幼儿,我们 应该巧妙的设计和安排一些活动,为那些不爱交往的幼儿提 供交往的机会例如,强弱搭配来展开游戏,让交往能力较 强的幼儿和能力稍弱的幼儿一起,通过这种相互的作用和影 响提髙幼儿的交往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
良好的 同伴关系有助于自我意识的的产生,在幼儿园要鼓励孩子多 结交朋友,教师要引导幼儿建立同龄人之间的平等友好的交 往关系综观之,幼儿的自我意识需要培养和彰显,幼儿教师需 要在工作中,抓住时机、设计主题、利用游戏等方法培养幼 儿的自我意识但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方法,把握 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度,以防将幼儿引向“自我主义”、“个人主义”、“为我独尊”的误区参考文献[1] 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1[2] 刘 ;礙.幼儿教育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 保障出版社,1999[3] 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9[4] 杨枫主•学前儿童游戏(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