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诗歌之入若耶溪赏析课件.ppt
8页入若耶溪 王藉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1、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反衬”);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 评分标准:共3分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反衬”)1分;结合崔颢诗第三联具体分析:“响自答”1分,“言弥静”1分意思对即可 2.(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若耶溪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 (2)不同:王藉诗: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崔颢诗:诗人留恋这清静幽美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 评分标准:共4分相同点: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1分不同点:王藉有厌倦宦游,归隐林泉之意1分;崔颢与自然契合,留恋山水,无拘无束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1分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诗(词)中某句抒发情感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赏析诗(词)中某句的表达技巧。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词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示例: 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千秋岁 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鹈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即金明池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