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的平等与权利体系的转换托克维尔思想解析课件.ppt
75页身份的平等与权利体系的转换身份的平等与权利体系的转换托克维尔思想解析托克维尔思想解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宏图Alexis de Tocqueville 亚力克西德 托克维尔(18051859)1805年7月出生 1835年 美国的民主 第一卷1840年 美国的民主 第二卷18501851年回忆录:1848年革命1856年 旧制度与大革命1859.4.16 去世1835年,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身份平等(the general equality of conditions)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扰,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以为一个源远流长的社会运动能被一代人的努力所阻止,岂非愚蠢!认为已经推翻封建制度和打到国王的民主会在资产者和有钱人面前退却,岂非异想!在民主已经成长得如此强大,而其敌对者已经变得如此软弱的今天,民主岂能止步不前!托克维尔说,我毫不犹豫地说,不止是法国和欧洲,已经公开显明的即是旧的贵族社会已经永远消失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在贵族制消失的废墟上,如何进一步和审慎地重组一个没有君主制的新的民主社会对此,我也是一个新人。
因此, 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问题在于,在权利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这是对包括统治者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考验同样,在权利体系转换中如何实现本质性的变化,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也就是说,在贵族制消失的基础上,人们会用什么样的知识内容和知识样式去组织一个民主制社会由此,托克维尔将视线投向了法国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建构起新的理论,和新的解释体系对革命的考察托克维尔通过对1789年的大革命和1848年革命的研究来凸显和论证他的思想体系,找到解释的路径和构建起解释的理论体系1789年革命:托克维尔两大悖论为什么革命会爆发在经济繁荣时刻,而非经济危机改革为什么导致了革命,改革与革命的关系贵族的特权地位不是社会的结构,而是文化的结构 思想托克维尔从出身(贵族)、财富(新的力量和关系)和知识(思想舆论)等方面来对社会机制进行考察资产阶级与革命 巴纳夫 当工艺和贸易得以深入到人民之中,并且为劳动阶级创造出新的致富手段时,一场政治法律范围的革命便开始酝 了,新的财富分配导致新的权力分配,如同占有土地使贵族阶级提高了地位一样,工业财产正在使人民的权力增加一些历史学家常常所说的革命是爆发在经济危机的时刻,相反,大革命是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而爆发的。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革命并非爆发在一个贫穷的国家里,反而是在一个正在极度繁荣的国家里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社会的激变往往是起于阶级间的不平衡也可以说是在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严重不平等而正是这样的不平等导致了对现行体制的怨恨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托克维尔说,“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历史的经验证明,毁于革命的政权几乎总是优于其前任政权,对于一个坏政府而言,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法国封建制度正是在其行将灭亡之时激起了法国人心中最为强烈的仇恨17601788年间君主国家一次次改革尝试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路易十五的麻木不仁及其后任的软弱无能实际上,是国家的发展逻辑与君主制的贵族阶级性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而另一位历史学家孚雷则解析道,18世纪的君主制国家远不是反动的或被私利束缚住的国家体制,而是变革乃至普遍进步的伟大原动力之一,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的“开明的”改革工地自路易十五之后,法国一直受到等级制和社会流动这两种对立方式的制约就社会流动的界限来说,特别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流动的界限来说,这条青云直上的福运线在18世纪变得太僵硬了,难以满足日益加大的需求,但它同时又太柔软、太容易被金钱买通了,不值得去捍卫它。
贵族的陈情书关于录用贵族担任公职、贵族地位的等级制和荣誉特权问题尤其是,或者说仅仅在贵族等级制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问题上,贵族阶级背离了要求改革的普遍精神,他们作出了若干重要让步,但却固执于旧制度的种种原则他们感觉到他们在这里正在为自身的生存而战斗贵族阶级陈情书坚决地要求维持教士和贵族特殊等级的地位陈情书甚至要求多方设法保持贵族等级的完全纯粹;因而禁止以金钱为代价获取贵族头衔,在某些场合不许再授予,唯有长期为国家立功效力,方可荣膺陈情书希望对假贵族进行进行追查和起诉所有陈情书最后都要求维护贵族的全部荣誉有一些陈情书要求给贵族颁发一种从外表即可认出的特殊标记由此,他得出结论:在我看来,18世纪社会政治危机的关键答案并非如某些人假定的那样是于贵族关闭门户,或者贵族假某种想象的“封建性”之名而全面与资产阶级为敌;恰恰相反,关键答案在于贵族本身的开放,放得太宽会危及等级内部的凝聚力,放得太窄则不利于时代的繁荣法国历史的两大遗产,即等级社会和专制主义,已经陷入没有退路的冲突于是在贵族率先发起的反抗中则为未来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而后面革命所呈现出激进和彻底无非只是这一继续而已 关键性的问题在于,这个旧制度对于它所包含的现代性成分来说是太过于陈旧了,而对于它本身那种古老过时的东西来说又是太新了。
18世纪,路易十四死后重重扩大起来的就是这个基本的矛盾而这个制度对立的两极,即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难以相容了托克维尔说,1780年的政府,从表面上看和以前一样,但从深层来看则已经是另一些方式、另一些习惯、另一些精神被统治者和统治者都已经变得难以辨认了人们并非因为过多的不幸而陷入革命,而是由于过多的进步而陷入革命 对统治者的分析统治者已经不配进行统治了 托克维尔在1848年1月29日的众议院的演讲中,说道:当我终于要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在不同人民身上,探求导致统治阶级崩溃的真正原因时,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偶然或表面原因,我看得很清楚,但请相信,导致那些人失去权力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已经变得不配拥有这种权力请想想旧王朝吧;它比你们强大,强在根源久远,它比你们更善于依靠传统道德、悠久习俗、古老信仰;它比你们强大然而它却土崩瓦解了而它为什么崩溃了呢?难道你们相信是出于某个特殊的偶然事件?难道你们认为这是出于某人的行为、财政赤字、网球场宣誓,是拉法耶特、米拉波?不,先生们,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由于麻木不仁、自私自利、腐化堕落,因而既无能力又无资格治理国家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由此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统治阶级已经无“资格”,也无“能力”来治理国家了。
资格”涉及到合法性问题,能力关系到治理“技艺”等什么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以国王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系统,贵族阶级等1789年8月4日之夜 诺阿耶子爵首先发言,然后一致同意,废除一切纳税特权,取消徭役,永久管业权和其他人身奴役,对物权实行赎买话语体系与社会变迁政治社会本应与公民社会相一致,新近形成的法国公民社会显然不再遵循和沿用旧时的政治话语,但法国的政治体制还沿用这套过时的政治话语来阐述法国国情,甚至还用以推行法国的现代化变革托克维尔认为如此一来会产生混乱,进而形成悖论,发展成为冲突、反抗、叛乱和革命而这套新的话语体系就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同时,也瓦解了旧体制的合法性什么是启蒙运动康德在短文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对什么是启蒙作过这样的解释:“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 aude!(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一句话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还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关于“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康德还特地解释说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的那种运用”,也就是说,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笛卡尔:理性是天赋的,怀疑和思考的能力,“我思故我存”狄德罗:百科全书“理性”条目:理性一是指人类认识真理的自然能力,二是指人的精神不依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能够延伸达到的一系列真理理性不仅是先赋的,而且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引导人们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独创性的智慧力量18世纪50、60年代左右,最为重要的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著作纷纷问世,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751年,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1754年,孔狄亚克的论感觉,1755年,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摩莱里自然法典,1756年,伏尔泰论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1758年,爱尔维修论精神,1761年,卢梭新爱洛伊丝,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1764年,伏尔泰匿名出版了哲学词典另外,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也在17511757年出版了7卷,到1765年出版到了17卷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D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 26 aot 1789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1789)法国国民议会起草:穆尼埃 颁布时间:1789年8月26日 人权宣言的条文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因此,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概不能成立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