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闻语篇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论文-语言文化论文.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0802422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闻语篇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论文语言文化论文 【摘 要】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新闻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从及物性、情态和转换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 意识形态 新闻语篇    一、概述    批评性语篇分析(cda)又叫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或语言学批评,是 1979年由 fowler、hodge、kress、trew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cda)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cda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维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批评语言意识”(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提高人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帮助人们对自己作为语篇生产者和接收者而介入的实践有更多意识,以便更好地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

          二、及物性    概念功能(包括经验部分和逻辑部分)用来表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整个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内容的一部分 ,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wWW..CoM及物性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本文提到及物性与传统的及物性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只是句法上的区别,即动词带宾语halliday认为及物性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石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过程主要分为6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现实世界中的一个过程,在语言上可用及物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程来叙述;也可以用同一类型过程叙述,但需要变换参与者的位置语篇中过程的选择参与者位置的安排,都体现了意识形态例如:  (1) 150 demonstrators are dead(关系过程)  (2) 150 demonstrators died(物质过程)  (3) the police shot 150 demonstrators(物质过程)  一般说来,在有关警察与示威者发生纠纷的报道中,读者关心的焦点是谁袭击了谁。

      1)选择的是人与人,事与事及人与事之间关系的关系过程,描述的仅仅是一种状态:示威者处于死亡的状态,是他杀还是自杀只字未提2)和(3)选择的是表示做某件事的物质过程2) (3)尽管都是物质过程,但参与者的位置却不同:(2)中省去了执行者(actor),从而掩饰了行为者; (3)中将动作的执行者置于句首,并将动作的目标置于动词之后,非常清楚地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警察从(1)到(3)对事件的描述逐步清晰,读者对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更清楚,也可以看出说话者同情示威者的倾向这正是及物性作用的结果在本例中, (3)是适合表达, (1) (2)是隐喻表达3)的及物性最大限度地回复到语场,所呈现的语言过程最贴近现实过程而(1) (2)在不同程度上对现实过程中的某些细节进行了有意的隐藏由此可见,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可揭示说者的报道意图和动机正如fairclough (1992 : 180)所言:“选择哪一种过程来表达一个现实世界中真正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  三、转换    小句既是一个语义单位 ,也是一个句法单位转换主要是从句法方面来研究小句辛斌认为:“‘转换’一词来自生成语法,但其含义不同。

      在生成转换语法中,它仅指两种语法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但在批评语言学里,这种关系必须从话语的性质、语境和目的等方面加以理解另外,‘转换’有时也指语篇中意识形态的变化过程英语语篇中的转换主要指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的运用它们在特定场合具有物化社会历史现象作用,即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的自然状态名物化是halliday所指出的概念隐喻中的一种,它指的是把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和名词词组,从而使名词和名词词组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四、情态    人际功能主要表现为说话者用语言作为他进入言语事件的手段:表达他的评论、态度、评价以及他与听者之间建立的关系履行人际功能最常见的方式是情态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一个重要的成分情态所标记的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认知性态度、评价性态度认知性态度指真实、信念、可能性和确定性等评价性态度指合意性、偏好、意图和操纵等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a)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作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b)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 ,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

      在新闻语篇中,说话者常常利用情态手段传递其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本文考察情态系统的目的就是弄清说话者的态度,揭示其真正的意图请看以下例子:  (7) the public must be protected(times, 1986624)  记者用情态动词must表示他的主观取向,强调了公众的利益应该而且必须受到保护,拉近与读者(主要是上层社会人士)的距离同时, must也传达出一种强制的态度,这样媒体的权威化表现得非常清楚了例如:  (8) israeli troops are under strict orders never to shoot at jewish settlers…(the independent, 1994311)  (9)…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同上)  (10)… (the testimony ) raises highly damaging questions about israeli responsibility for the massacre…(同上)  上述句子都用了一般现在时这种时态在英语中有独特的功能,通常用来表达普遍性真理、始终存在的状态、习惯性或连续性的行为等。

      因此,在报道看来希伯伦惨案不是一次偶发事件,而是以色列军方长期姑息纵容好斗的犹太移民所造成的结果    五、结语    本文讨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际运用从及物性、情态和转换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通过实例分析我们知道 ,语言不是中立的媒介,而是表达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语篇的选择受权势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因此,我们在审视一篇新闻报道的信息和观点的时候,批评性话语分析能够通过对新闻语篇语言的分析揭开某些语言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神秘面纱,暴露那些用以操纵、控制、歧视和蛊惑的语言    参考文献:  [1]丁建新.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4):305-310.  [2]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 (6):42-48.  [3]李素玲.批评性语篇分析: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j].山东外语教学,2004,(5):23-26  [4]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现代外语,1996,(1).  [5]辛斌.英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诌议[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4):43-49.-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