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ppt
29页第十章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和机能 • 脊椎动物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为复层 上皮组织,由胚胎的外胚层而来;真皮是结缔 组织,主要由中胚层而来表皮衍生物包括表 皮外骨骼和腺体真皮衍生物包括骨质鳞、鳍 条、爬行类的骨板、鹿科的实角等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 文昌鱼的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 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 的角质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 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 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 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鱼类的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 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 ,腺体多为黏液腺有四种类型的鳞片 :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 源于真皮)、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 • 两栖类仅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 但细胞核仍存在真皮厚而致密,内有 大量多细胞黏液腺,皮下层有大的淋巴 间隙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爬行类表皮明显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有了特化的角质鳞;蜕皮现象明 显,表皮衍生物出现了爪。
真皮较薄, 有些种类还有真皮骨板 • 鸟类表皮薄而柔软,有羽的地方,角质 层很薄;在无羽的腿、脚部有角质鳞, 鸟类的皮肤衍生物主要为羽真皮薄, 没有真皮衍生物,只具尾脂腺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哺乳类皮肤厚而坚韧,真皮非常发达, 皮下组织也很发达毛为哺乳动物所特 有,为表皮衍生物另外还有爪、蹄、 甲、角等表皮衍生物皮肤腺非常发达 ,来源于表皮的生长层,多细胞腺,包 括皮脂腺、汗腺、乳腺和臭腺鹿角是 真皮衍生物三、变化趋势• 表皮由单层细胞(文昌鱼)到多层细胞( 圆口类以上);由不角质化(圆口类、鱼 类)经过轻微角质化(两栖类)过渡到高 度角质化 • 真皮是由薄(无羊膜类)到厚(羊膜类, 鸟类除外) • 外骨骼由水栖鱼类的骨质鳞到羊膜类的角 质鳞 • 腺体的变化是由单细胞腺到多细胞腺第二节 骨骼系统• 软骨原骨和膜原骨 • 一、脊柱 • 脊索 是外包脊索鞘的 纤维组织,包括成 索细胞和泡状细胞,泡状细胞内充液体 ,具有膨压起支持身体的作用 • 脊椎骨 一块脊椎骨包括椎体、椎弓和脉 弓发生顺序是椎弓、脉弓和椎体第二节 骨骼系统• 椎体的类型 双凹型椎体(鱼类、有尾两栖类 、少数爬行类)、前凹型椎体(多数无尾类、 多数爬行类、和鸟类的第一颈椎)、后凹型椎 体(多数蝾螈和一部分无尾类)、马鞍型椎体 (鸟类颈椎)、双平型椎体(哺乳类) • 双椎体现象 一些原始脊椎动物的尾椎每一体 节内有两个椎体,但只有一个椎弓和脉弓。
第二节 骨骼系统• 脊柱之比较解剖 • 圆口类 终生保留有脊索,具有基背弓片 和间背弓片,是原始脊椎骨萌芽 • 鱼类 只有躯椎和尾椎的分化 • 两栖类 分为颈、躯、荐、尾4区比鱼类 多了一枚颈椎(寰椎)和一枚荐椎 • 爬行类 分为颈、胸、腰、荐、尾5区 颈椎又多了一枚枢椎,寰椎椎体在胚胎 期和枢椎相合成为齿突具有了胸廓, 荐椎数目也增多第二节 骨骼系统• 鸟类 颈长,颈椎数目增多,椎体马鞍型 ,使颈部极为灵活最后一个胸椎、全 部腰椎和荐椎愈合为一个综合荐椎,和 腰带相接 • 哺乳类 脊柱分为5区,颈椎数目比较恒 定,为7枚,其余区域的数目变化较大第二节 骨骼系统肋骨 • 硬骨鱼的肋骨为单头式现代两栖类的 肋骨退化,有尾两栖类的肋骨为双头式 爬行类的颈、胸、腰椎皆具肋骨,颈 肋为双头式,胸肋为单头式鸟类的5个 区域都有肋骨,双头式,椎肋段和胸肋 段全为硬骨兽类的椎肋为硬骨,胸肋 为软骨;有真肋、假肋和浮肋之分第二节 骨骼系统胸骨和胸廓 • 鱼类没有胸骨,两栖类开始出现,其胸 骨和脊柱不相连羊膜类全有胸骨(蛇 除外),且很发达 • 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绝大多数具发达 的龙骨突起 •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借关节和韧 带连接而成,除具保护心、肺外,可改 变容积以影响肺呼吸第二节 骨骼系统头 骨 • 包括软颅、咽颅和膜颅组成。
咽 颅 • 鲨鱼的咽颅由7对软骨弓组成,第一对为 颌弓,包括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第二 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支持鳃部,称 鳃弓,由背向腹由成对的咽、上、角、 下鳃软骨组成和单块的基鳃软骨组成第二节 骨骼系统• 硬骨鱼的上颌腭方软骨骨化成前端的腭 骨和后端的方骨,二者之间有3块翼骨, 因而失去乐上颌的功能,有前面的膜原 骨前颌骨颌上颌骨代替执行上颌功能; 下颌的麦氏软骨骨化为关节骨,下颌的 功能也由膜原骨的齿骨代替这种由膜 原骨形成的上、下颌称次生颌第二节 骨骼系统• 四足类:两栖类执行上下颌功能的是次生 颌,舌颌骨进入中耳骨化成耳柱骨,第三 至第七对咽弓由于鳃的消失,变化很大, 第三第四对咽弓参与舌骨器的形成,第五 对形成喉头软骨,其余皆退化兽类的方 骨进入中耳形成砧骨,关节骨形成槌骨 第三咽弓形成舌骨后角,第四咽弓形成甲 状软骨,第五咽弓形成其它喉头软骨第 六、七对咽弓退化消失第二节 骨骼系统• 颌弓和脑颅连接的方式:两接型、舌接型、 自接型、颅接型 • 综观进化趋向:骨块的数目由多到少软骨 原骨块数目的减少是由于相邻骨块的愈合; 膜原骨数目减少是由于骨片退化消失;各骨 块间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而彼此愈合 • 区别次生颌和次生腭第二节 骨骼系统附肢骨 • 肩带:硬骨鱼类的肩带通过匙骨和上匙骨 与头部的后颞骨相连,这样头部的活动受 到限制,心脏得到保护(鱼类没有胸骨, 心脏位置靠前) • 四足类肩带的膜原骨有减少的趋势,现代 四足类的肩带基本上由肩胛骨、乌喙骨和 锁骨组成 • 腰带:全为软骨原骨,无膜骨加入。
主要 由髂 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第二节 骨骼系统鳍:奇鳍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帮助游泳;尾 鳍可以控制游泳方向,推动身体前进;偶 鳍则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 ;运动则主要靠躯体和尾的摆动 • 鱼类的尾鳍包括原尾、歪尾和正尾3种 • 偶鳍有3种基本类型:肉鳍(总鳍鱼)、 鳍褶鳍(如软骨鱼)和棘鳍(辐鳍)(见 于硬骨鱼类) • 鱼鳍由鳍条支持,有鳍棘(真棘和假棘) 和软鳍条(分为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第三节 肌肉系统• 体节肌:弄清楚一些概念比如:轴上肌 、轴下肌,文昌鱼、圆口类体节肌的形 状,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横隔肌是哺 乳动物所特有,支配眼球转动的6条肌肉 包括:上、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由第一肌节发生而来);上斜肌(第二 对肌节);外直肌和眼球缩肌(第三对 肌节)以及相应的支配神经 • 附肢肌:包括外生肌和内生肌(概念)第四节 体腔和系膜• 体腔在鱼类和两栖类由横隔膜分为心包 腔和胸腹腔羊膜动物由横隔膜和体腔 褶的愈合,将胸腹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这样,体腔被分为4部分:心包腔1、胸 腔2(左右各1)、腹腔1哺乳动物出现 了特有的隔肌第五节 消化系统• 消化道:从内向外包括黏膜层、黏膜下 层、基层和浆膜层 • 牙齿:同型齿、异型齿,端生齿、侧生 齿、槽生齿,多出齿、一出齿、再出齿 • 哺乳动物的口腔腺:耳下腺、颌下腺和 舌下腺(兔还有眶腺) • 泄殖腔和泄殖窦第五节 消化系统• 脊椎动物增加肠消化吸收面积的方式: 圆口类靠肠内的螺旋瓣;某些硬骨鱼类 (如鲈鱼)靠幽门盲囊;多数脊椎动物 靠增加肠的长度;还有是靠小肠黏膜向 肠腔突起形成皱褶和绒毛,增加消化吸 收面积第六节 呼吸系统• 弄清楚各类动物的呼吸器官的结构,鸟 肺的气囊以及双重呼吸 • 鸟类的鸣肌以及其它脊椎动物的发声器 官及其构造 • 呼吸系统演变趋势:由鳔到肺;肺的吸 收面积逐渐扩大;呼吸的机械装备愈益 完善(肋间肌和隔肌的出现);呼吸道 和消化道分开;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 声器渐趋完善第七节 排泄系统•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 肾脏:类型有全肾、前肾、中肾和背肾 、后肾 • 输尿管:了解各类脊椎动物的输尿管 • 膀胱的类型以及各类动物的膀胱属于那 一类:导管膀胱(鱼类)、泄殖腔膀胱 (两栖类)和尿囊膀胱(羊膜类)第八节 生殖系统• 掌握性逆转的概念;了解脊椎动物的雌 雄同体现象;了解睾丸下降的原因 • 了解脊椎动物精子排出体外的类型:没 有生殖管,直接排到围鳃腔或体腔;由 生殖腺壁延续成生殖管;借用中肾管 • 交配器官中,了解一些哺乳动物(如部 分食虫类、啮齿类、食肉类、翼手类、 鲸类和某些低等灵长类)的阴茎内还有 阴茎骨第八节 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管需要知道其来源于牟勒氏管 • 鸟类的输卵管分为输卵管伞、蛋白分泌 部、峡部、子宫和阴道 • 了解脊椎动物生殖方式的进化过程 • 比较卵胎生和真胎生第九节 循环系统• 弄清心脏在各类脊椎动物中的组成结构 ; • 掌握脊椎动物主动脉弓的演化情况( P425表10-9)• 掌握门静脉的概念,了解各类脊椎动物 的静脉系统的比较及其演变趋势第十节 神经系统• 了解脑各部在各类群中的演变 • 掌握脑皮在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3个阶段 :古脑皮、原脑皮和新脑皮 • 掌握各脑室在脑各部的分布情况 • 了解脊髓和脊神经的结构(图10-99)• 记住脑神经的名字及其功能第十一节 感觉器官• 侧线的作用 • 耳的结构及其各自的功能以及在各纲中 的变化 • 视觉器官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