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doc
22页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说 明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本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标准、贸易平安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其中前4类为根底标准,第5类为附加标准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那么〔一〕根底标准赋分规那么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局部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符合每个分项标准局部达标:企业实际情况根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根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相关标准项不适用于该经营类别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二〕附加标准赋分规那么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企业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一〕所有赋分工程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二〕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工程得分总和〕。
四、关于认证标准的自我评估企业向海关提出适用认证企业管理申请前,应当按照本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我评估报告随认证申请一并提交海关五、关于标准改良情形的适用除本认证标准第12、13、14、15、17、22、23项外,其他项不达标或者局部达标的,允许企业标准改良标准改良期限由海关确定,最长不超过90日根据标准改良情况,海关认定是否通过认证海关认证企业标准〔高级认证〕认证标准达标情况一、内部控制标准达标0局部达标-1不达标-2不适用-〔一〕组织机构控制1.内部组织架构〔1〕进出口业务、财务、内部监督等部门职责分工明确 〔2〕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对企业认证建立书面或者电子档案2.海关业务培训〔1〕企业应当建立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制度 〔2〕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员、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每年至少参加1次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管理规定二)进出口业务控制3.单证控制具备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在申报前或者委托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进出口单证涉及的价格、归类、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标准性进行内部复核。
报关企业:代理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委托人提供的监管证件、商业单据、进出口单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审查物流企业: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转关单〔载货清单〕等物流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进行复核 4.单证保管〔1〕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保存的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物流信息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平安性 〔2〕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5.进出口活动进出口业务管理流程设置合理、完备,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未发现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 (三)内部审计控制6.内审制度〔1〕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岗位,或者聘请外部专职人员独立对进出口业务等实施内部审计 〔2〕每年至少内审1次,建立内审书面或者电子档案7.责任追究〔1〕建立对进出口业务发现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 〔2〕建立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8.改良机制〔1〕建立改良制度或者措施。
〔2〕对海关要求的标准改良事项,应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具体标准改良实施〔四〕信息系统控制9.信息系统具备真实、准确、完整、有效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的信息系统,特别是财务控制、关务、物流控制等功能模块有效运行 10.数据管理〔1〕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系统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 〔2〕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等主要环节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11.信息平安〔1〕建立信息平安管理制度,保护信息系统平安,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2〕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识别信息系统的非正常使用,包括非法入侵信息系统,篡改或者更改业务数据,并对上述行为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信息系统要使用专人账户和密码,并且定期更改用户密码〔3〕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有数据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丧失,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二、财务状况标准〔五〕财务状况12.会计信息〔1〕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活动的有关情况,财务处理及时、标准〔2〕企业申请认证的,提交当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标准、合法;重新认证的,企业自成为高级认证企业起每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标准、合法。
13.偿付能力〔1〕企业财务的速动比率在平安或者正常范围内〔2〕企业财务的资产负债率在平安或者正常范围内14.盈利能力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在平安或者正常范围内15.缴税能力生产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上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不低于其3年内向海关单笔纳税最高额;非生产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上年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不为负达标0不达标-2不适用- 三、守法标准标准〔六〕遵守法律法规16.人员违法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连续2年无成心犯罪记录 17.企业违法〔1〕连续2年无走私犯罪、走私行为 〔2〕非报关企业:连续1年无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处分金额超过3万元的行为;报关企业:连续1年无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处分金额超过1万元的行为〔3〕非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处分金额累计5万元以下,且违法次数在5次以下或者虽然超过5次,但违法次数与上年度企业进出口相关单证〔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转关单〔载货清单〕〕总票数比例不超过千分之一〔企业自查发现并主动向海关报明,被海关处以警告以及3万元以下罚款的除外〕报关企业:1年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次数不超过上年度代理申报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总票数的万分之一,且处分金额累计3万元以下。
〔企业自查发现并主动向海关报明,被海关处以警告以及1万元以下罚款的除外〕〔七〕进出口业务标准18.注册信息报关单位:按规定报送?报关单位注册信息年度报告?,企业及报关人员在海关的注册登记内容与实际相符其他企业:在海关的注册登记内容与实际相符 19.进出口记录上年度或者本年度有进出口活动或者为进出口活动提供相关效劳 20.申报〔传输〕标准〔1〕报关企业:连续4个季度单季报关过失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报关过失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连续4个季度单季报关过失率或者所委托报关企业报关过失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报关过失率物流企业:连续4个季度单季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传输过失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传输过失率,连续4个季度单季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转关单〔载货清单〕等物流信息的申报过失率不超过同期全国平均申报过失率 〔2〕连续2个季度单季标准申报率超过90%〔3〕上年度及本年1至上月手〔账〕册超期未报核情事不超过1次21.税款缴纳〔1〕上年度以及本年度1至上月滞纳税款报关单率不超过5% 〔2〕截至认证期间,没有超过法定缴款期限尚未缴纳税款及罚没款项情事〔八〕符合海关管理要求22.管理要求〔1〕连续2年未发现有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重要事实、拒绝或者拖延提供账簿单证资料、成心转移、隐匿、篡改、毁弃账簿单证资料等逃避海关稽查、逃避税款征缴的情形,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海关执法或者管理的情形。
〔2〕连续2年未发现企业报送信息有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情形〔3〕连续2年未发现有假借海关或者其他企业名义获取不当利益的情形〔4〕连续2年未发现有向海关人员行贿的行为〔九〕未有不良外部信用23.外部信用企业或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连续1年在工商、商务、税务、银行、外汇、检验检疫、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或者人员名单、黑名单企业、人员 四、贸易平安标准达标0局部达标-1不达标-2不适用-〔十〕场所平安控制措施24.场所平安企业有检查、阻止未载明的货物和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场所、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域的书面制度和程序;进出口货物进出的区域设有隔离设施,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1〕大门和传达室:车辆、人员进出的大门配备人员驻守〔2〕建筑结构:建筑物的建造方式能够防止非法闯入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修缮,确保其完好无损〔3〕照明:企业生产经营场所配备充足的照明,包括以下区域:出入口,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围墙周边及停车场/停车区域 〔4〕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摄像机:装配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摄像机,监测以下区域:出入口,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围墙周边及停车场/停车区域,防止未经许可进入货物存储以及装卸区。
〔5〕存储区域:在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域,以及用于存放进出口货物的区域,设有隔离设施,以阻止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6〕锁闭装置及钥匙保管:所有内外窗户,大门和围栏都设有足够数量的锁闭装置管理层或者保安人员要保管所有锁和钥匙〔十一〕进入平安控制措施25.进入平安企业实行门禁管理,有实施员工和访客进出、保护公司资产的书面制度和程序〔1〕员工:具有员工身份识别系统,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和进入控制对员工、访客的身份标识〔比方钥匙、钥匙卡等〕的发放和回收进行统一管理和登记〔2〕访客:对进入企业的访客要检查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并进行登记,访客要佩戴临时身份标识并且有内部人员陪同〔3〕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有识别、质询和确认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的程序;发现可疑人员进入的,企业员工要及时报告 〔十二〕人员平安控制措施26.人员平安企业有审查拟聘员工和定期审查现有员工的书面制度和程序,提供动态的员工清单,包含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担任职位〔1〕聘用前 聘用员工前,要对其应聘申请信息〔例如就业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