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层人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992065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层人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是基层央行为了保证监督管理目标的充分实现而制 订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职能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 理和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和方法体系,同时也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带来 的新课题因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纠正错弊、加强管理、提高监 督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效履行央行职能,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 基层人行内控制度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点探讨一、近年来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自1999年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行使中央银行再监督职能以来,内审部门在全 面内审、专项检查等检查中将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查 促建、以查促整促使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内控建设的要求 广泛开展补充建立新制度、修订完善旧制度的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己基本建 立了包括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在内的内控制度体系通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活动,备单位、备部门对内控制度在强化内部管理, 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工作质量,更好地履行基层中央银行职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排查内部风险点进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的觉性有了 一,定程度 的提高,单位领导及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等职能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检查力度逐渐加大,初步形成了内控制度先行、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并重的风气 和氛围。

      二、目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金融部门向来以内控制度严格而著称,但近几年部分机构在内控上却出现了 “外紧内松”的现象这一点从全国各地不少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可以得到答 案,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人行洪湖支行枪弹失盗案和赣州抽张短款案给我们以警 示,必须从内控制度建设中查找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内控制度全面性难以界定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 制度、各种工作程序、手续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因此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主 要为:金融监管制度、货币信贷资金管理制度、外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结算管理制度、国库业务管理制度、货币发行与金银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 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尽管各种制度较多,但内控制度全面性方面只有原则性 规定,在实际建制工作中缺乏具体判断标准也即定量要求,导致内控制度评价、检查时标准不-一,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现实的问题是:基层行及科室需要制定多少制度才是全面 的?作出全面性判断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2、 内控制度的规范性不够(1) 有的基层行未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内控制度,有将上级行规 章制度、全行性内控制度直接作为单位、部门内控制度的情况。

      2) 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且与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存在有前后不 一、相互矛盾的情况有些制度过于概括、简单和条文化,操作性不强,不能为 业务提供实际的指导;有些制度偏重于强调纪律约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 些制度缺乏必要的处罚措施,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严格的、经 常性的检查制度使一些基本制度如柜台交叉复核、双人双责和事后监督等难以落实,替岗、代岗、代人 签章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制度上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上的漏洞和操 作上的失误,增加了经营上的风险3) 内控制度未按照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 任制与人员分工三个部分制定3、 内控制度的及时性不够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内控制 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但是,一些单位、部门未根据上级行规章制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内控制度,以致 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有些新型业务己经开展,但制度 尚未建立,致使运作上带有盲目性三、对内控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理解为一项 临时任务、阶段性工作。

      甚至,个别原来内控制度比较薄弱的单位、部门存在厌烦、畏难、抵触情绪2、 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关要求比较原则,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理解、做法不-一例 如,部门内控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 与人员分工三个组成部分,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应首 先制定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然后将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 落实到岗位,最后将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具体体现在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中又例如,部门岗位责任制如何制定未明确,有些部门 即按部门现有人员来制定岗位责任制我们认为应“因事设岗”而不应“因人设 岗”3、 内控制度体系不够完整从目前情况看,从上到下都只要求职能部门开展内控制度建设,从内控制度的体系角度看是不完整的我们认为, 一个单位的内控制度应由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两部分组成全行性内控制度 对全行各项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约束,部门性内控制度对部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 规范、约束,两者无重要性之分,其区别仅在于约束范围的不同,即全行性内控 制度是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部门性内控制度是该部门、该 部门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4、 内控制度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1) 内审部门只是内控制度建设的牵头、协调、监督、检查部门,但实际 工作中部分单位、部门误认为内控制度建设是内审部门的工作,因而不是主动开 展内控制度建设,而是等内审部门提出问题后再去修订、完善制度2) 内控制度评价效果不佳各行虽然按规定成立了相关内控制度评价小 组,但一•方面由于熟悉全行各部门所有业务的人员毕竟是少数,评价缺少针对性, 另一方面评价小组即使提出了修改意见也存在理解上的不同缺少权威性3)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不够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级行职能部门负有监督、 指导、检查的职责,在内控制度建设上也不应例外而旦,上级行职能部门对下 级行职能部门各项业务和工作比较熟悉,对制度规定和岗位分工的原则要求 比较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I、增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性、有效性的建议首先应该解决好对内控制度的认识问题对•上级行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 务操作规程,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在内部制度面前,员工人人平等,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领 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一旦违反就要追究责任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认识问题,才能克服内部制度管理中的 随意性,提高内部制度的权威性,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构筑起风险防范的“铜 墙铁壁”。

      1、为改变内审部门在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上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状况,充 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要实行分工负责制:内审部门负责 本行及下级行全行性内控制度的规范、统一工作,上级行职能部门在做好自身内 控制度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负责下级行职能部门的内控制度建设工作2、 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上理解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上级行相关部 门开展检查、监督时标准执行不一可能导致下级行无所适从的问题,建议上级行 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下发下级行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的目录(门录中规 定的制度必须制定,除此之外可结合各行、各部门实际补充制定)3、 为解决下级行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等问题, 建议上级行内审部门、职能部门将下级行现有己制定的全行性、部门性内控制度 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规范的各项制度蓝本后印发下级行,由其 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制定各项内控制度在此一是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任何 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并考虑到其可操作性因为制度是 需要人去执行和为了规范操作的,好高鹫远、不切合实际的制度即使再严格、再 全面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使员工无所适从、难以执行,这 就起不到制度应有的制约、规范作用。

      所以,要避免制度悬空或华而不实现象 二是要注重制度的动态性、时效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亦然,n 前,因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法规已不尽适应或相对滞后因此,各单位、 各部门应随着业务的变化、中心工作的更替、重点的转移、时间的变迁等紧跟形 势,把握政策,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控制度,树立动态的监督 管理理念,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使内控建设紧 跟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相信,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 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一定能较好地解决内控制度规范性问题4、 为改变目前内控制度评价针对性不足、权威性不够的问题,可由上级行 对下级行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小组人员组成不但可以抽调职能 部门人员参加,也可以抽调他行熟悉业务的人员参加5、 为及时了解各单位、各部门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内审部门应进一 步加大此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内审部门在制定全面内审、专项内审检查方案时 必须将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作为检查内容,真正达到以查促建、以查促整的 效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