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碳铬轴承钢金相检验图谱标准.doc
11页企 业 技 术 标 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采用 GCr15 钢制造、开发轴承零件球化退火、淬回火、调质后的技术要求、验收准则2、方法:2、1 显微组织用金相分析系统在 500X 下评定,也允许在 450X-600X 下进行,但应考虑放大倍数的影响2、2 球化退火组织采用 2%硝酸酒精溶液侵蚀评级原则: 、碳化物的颗粒大小; 、碳化物○ 1 ○ 2的颗粒均匀性; 、按碳化物的颗粒均匀性按第一级别图分析评定○ 32、3 淬回火组织采用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评级原则: 、按马氏体粗细程度和残余奥氏体数○ 1量; 、按残留碳化物数量的多少和颗粒大小; 、按屈氏体组织形态、大小、数量按第二、○ 2 ○ 3三级别图分析评定2、4 调质组织采用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评级原则:索氏体粗细程度、碳化物颗粒大小及均匀性,按第四级别图分析评定2、5 淬火后中温回火组织采用 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评级原则:根据渗碳体颗粒大小及均匀性,按第五级别图分析评定3、轴承零件技术要求:3.1 轴承零件球化退火后的技术要求,按表 1 的规定执行:球化退火技术要求表 1检查项目 技 术 要 求范围 GCr15 显维组织 细点状、球状、细粒、片状珠光体判定准则 2、3、4 级合格,不允许有 1 级(欠热) 、5 级(碳化物不均)和 6 级(过热)组织2第一级别图 球化退火 放大倍数 500 倍1 级 细点状、细粒、局部片状珠光体2 级 点状、细粒状珠光体33 级 球状珠光体4 级 球状珠光体45 级 不均匀球状珠光体6 级 不均匀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3.2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按表 2 的规定执行:淬回火组织技术要求表 2检查项目 技 术 要 求范围 GCr15显维组织 马氏体、屈氏体组织脱碳层深度 轴承成品不允许有脱碳和软点5判定准则零件尺寸 合格组织级别有效壁厚 mm 屈氏体零件材料超过 到 马氏体距工作表面3mm 以内距工作表面3mm 以外微型轴承 d(公称内径)≤10 1-3 不允许10 12 1-212 15 1-2GCr15 15 25 1-510 30 1-2GCr15SiMn30 -1-41-5不予控制第二级别图 淬回火组织 放大倍数 500 倍61 级 隐晶马氏体+较多残留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2 级 隐晶马氏体+细小结晶马氏体+适量残留碳化物+残余奥氏体3 级 细小结晶马氏体+隐晶马氏体+残留碳化物+残余奥氏体74 级 细小结晶马氏体+隐晶马氏体+少量细针马氏体+较少量残留碳化物+较多残余奥氏体5 级 细小结晶马氏体+局部小针状马氏体+少量残留碳化物+较多残余奥氏体8第三级别图 淬回屈氏体组织 放大倍数 500 倍1 级 隐晶马氏体+少量块状、针状屈氏体+较多残留碳化物+残余奥氏体2 级 隐晶马氏体+细小结晶马氏体+网状、小块状屈氏体+较多残留碳化物+残余奥氏体3 级 隐晶马氏体+较大团状屈氏体+较多残留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94 级 隐晶马氏体+针状、小块状屈氏体+残留碳化物+残余奥氏体5 级 隐晶马氏体+块状、针状屈氏体+残留碳化物+残余奥氏体103.3 轴承零件调质后的技术要求,按表 3 的规定执行:调质技术要求表 3检查项目 技 术 要 求范围 GCr15显维组织 索氏体组织判定准则对于壁厚小于 25mm 的零件,1、2 级合格。
○ 1对于壁厚大于等于 25mm 的零件: 表面下 3mm 内 1、2 级合格; 表面下○ 2 ○ a ○ b3mm 外至芯部 1、2、3、4、5 级合格表面下 3mm 内的硬度要符合图纸要求,芯部硬度与表面硬度差不大于○ 35HRC第四级别图 回火索氏体组织 放大倍数 500 倍1 级 索氏体+较少碳化物2 级 索氏体+适量碳化物113 级 索氏体+少量铁素体+碳化物4 级 索氏体+适量铁素体+碳化物5 级 索氏体+铁素体+碳化物123.4 轴承零件淬火后中温回火的技术要求,按表 4 的规定执行:淬火后中温回火技术要求表 4检查项目 技 术 要 求范围 GCr15显维组织 屈氏体组织判定准则 1、2 级合格第五级别图 回火屈氏体组织 放大倍数 500 倍1 级 屈氏体+少量细渗碳体2 级 屈氏体+适量细渗碳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