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阅读题20731.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3167245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现代文阅读(38 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 (一一) )蟋蟀出世记蟋蟀出世记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 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 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 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 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 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 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 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 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 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 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

      但为 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 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 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 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 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 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 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 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 的孵(fū)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 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 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 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经过一种精 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 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 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1.文章按照 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2 分) 12.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3 分)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1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 ,请说说你的理解3 分) 答: 1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答: 15.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4 分)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 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 ;他在郊外的“荒石园”里,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 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 的可贵品质 (二二)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 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 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 50°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清晨,迎接我的是 一夜的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 似往日的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 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 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 白色的,(A)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 光辉了。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 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 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 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李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 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 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 来了不过来得不是 的,而是 地隐现在面子的边缘,看上去像 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 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 的妙手,给大地(B)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 赖着了C)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

      那蜿蜒 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 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 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 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 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 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一如春天的天空明媚绚烂呢!(作者迟子建,文章有改动)16.文章为什么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 17.将下面的叠词分别填入文章的空格处,顺序依次是: 、 、 、 只填序号)(4 分)A.闪闪烁烁 B.团团簇簇 C.轰轰烈烈 D.曲曲折折 18.文章描写北国的春天,却在开篇先写杭州西子湖畔梅花的盛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答: 19.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

      (6 分)(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A)句: (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绣: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 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 分) 4、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 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 分) 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3 分) (一)声音:让你又爱又恨①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声音的总汇小到元粒子,大到银河系,万物都在震动人类 的耳朵能够感知的振动频率非常有限(16 赫兹—20000 赫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听觉范 围之内的声音就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比如,就振动特征而言,低级下流的言词不 仅伤害出言不逊者自身,而且对周围人的身体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②任何人只要按以下方法做个简单的试验,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在播种以前,对一部分种 子说祝福的话,对另一部分说粗话,你会看到:前一部分种子很快吐出嫩芽,而且发芽率 是百分之百;而后一部分则只有很少的种子发芽,发出的芽也是干枯暗淡的难怪俗话说: 恶语伤人! ③就振动频率和强度而言,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举个例子来说吧,莫斯科西南 区的一处楼房安装了电梯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楼里的大多数居 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头疼原来,日夜运转的机器成了噪声源,而电梯则像一个巨型喇叭, 又加重了这种噪声忍无可忍的居民正打算同莫斯科市政府交涉此事 ④噪音有害,美妙的音乐又如何呢?实际上,音乐声在 50 分贝左右时会使人身心放松,给 人以美感。

      而声音一旦高于 85 分贝,就会造成听力损伤一般情况下, 当人耳较长时间地听到音量达 100 分贝的声音时,无论多么美妙的音乐都可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严 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 ⑤一些在听觉范围之外的声音对人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火山学家对这一点非常了解熔 岩喷发时发出的响声是一种低音波(<16 赫兹) ,它使人不自觉地产生恐惧感和躲避的念头 有实验表明:声频为 4 赫兹时,会导致海洋性疾病,达到 5 赫兹使人就会感到恶心,6 赫 兹时会令人恐惧不安,当声频达到 7 赫兹时,就会致人死亡 ⑥ , 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知道,教堂的钟声能杀 灭细菌和微生物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唯物主义看来荒诞不经的观点,恰恰得到了科学实 验的证明根据教堂钟学专家提供的资料,当中的振动频率超过 25000 赫兹时,属人耳听 不见的超声波范围,这时钟声的确能够治疗一些传染病,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中波范围 (100 赫兹—20000 赫兹)的钟声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和淋巴流,低波范围(40 赫兹— 100 赫兹)的钟声能起到镇定神经的作用 ⑦当今医学界也已经在成功地利用声音治疗疾病。

      俄罗斯生物学家运用声音渐次减弱现象 获得的数据证明,森林里树木摇摆的声音对降低病人血压的疗效胜过任何药物而音乐对 疾病的疗效也是广为人知的专家发现,胃肠道具备音符“f。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