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未生效合同的解除.doc
14页再论未生效合同的解除【注:此范本在使用过程中,须按照蓝色提示性标语填写,并将蓝色提示性标语删除】解除合同协议书甲方:沈阳希尔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如甲方不是本公司,要调整) 乙方:(若是法人,需与营业执照名称一致,若是自然人,则同于 __ ) __ 号码:(若是自然人,即留存此项)甲方 与乙方 于 年 月 日签订了《 》【此处填写甲乙双方之前签订的合同 / 协议名称】,原合同 / 协议有效期至 ____年__月__日,现因【此处填写解除合同 / 协议的原因】原因致使原合同 / 协议无法继续履行,现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1 、原《 》【此处填写甲乙双方之前签订的合同 / 协议名称】自 年月日解除,自解除之日起,原合同 / 协议中约定的双方权利义务终止;2 、甲方应将乙方已交纳未发生的 ___________【如:已交纳的场地服务费等】费元于本解除合同协议书生效时退还乙方;3 、甲方应将乙方已交纳的 _____元保证金于本解除合同协议书生效时退还乙方;【如果有保证金此条款留存, 没有保证金此条款删除】4 、【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时使用本条款】本协议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生效之日,原《 》【此处填写甲乙双方之前签订的合同 / 协议名称】解除,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时使用本条款】本协议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生效之日,原《 》【此处填写甲乙双方之前签订的合同 / 协议名称】解除, ___方需要依照原合同 / 协议的约定于本协议生效时向 ___方支付 ____元违约金。
其他未尽事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5 、本协议一式 2 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 乙方:代表: 代表:日期: 日期:单方解除合同效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解除包括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双方解除又称协议解除,即当事人双方订立协议,意在消灭有效合同而达成意思表示一致 在这种情形中, 当事人双方均可以单方意思表示使合同消灭 而单方解除则包括单方约定解除和单方法定解除单方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某种解除情形, 当这种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以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合同消灭, 不必征得对方同意 单方法定解除是指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当某种情形出现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行使解除权, 以达到消灭合同的目的关于单方法定解除,我国《合同法》有较详细的规定一、一般的法定解除权《合同法》第 94 条规定了五种情形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双方均享有解除权,发生不可抗力一方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 不负损害赔偿责任 但须具备以下条件:发生方有证明责任,证明不可抗力已发生;及时通知了对方;不可抗力并非发生在迟延履行时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 不履行主要债务。
这种合同的解除要求发生在履行期届满之前, 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 合同解除后,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这里强调的是迟延履行的是主要债务和非违约方必须作过催告,而违约方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不履行, 非违约方可以解除合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这项规定中迟延履行的债务,未必是主要债务,但违约的程度要达到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此时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以上四项中1、2、4项要求已构成了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非违约方不须经催告即可解除合同,而第3项则要求必须经过催告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法》第 97 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也就是说当依据法律规定行使了合同解除权之后, 也相应地获得了其他法律权利 需注意的是因违约发生的解除权,非违约方一方面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另一方面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这里的违约责任仅指法定违约责任,并非合同双方约定的违约责任二、特别法定解除权在各有名合同中有较详尽、明确的规定。
为了便于区分,可以将特别法定解除权分为任意解除权和违约解除权所谓任意解除权是指不需违约事实的存在, 当事人即可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解除权而违约解除权则须一方违约, 非违约方因此获得解除权1、任意解除权规定在以下法律条文中《合同法》第 268 条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承揽合同是以当事人之间的信赖关系为基础的,在合同履行中,当这种信赖关系受到破坏时,法律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合同法》第 308 条规定: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 托运人可以要求承运人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到达地或者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但应当赔偿承运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货运合同的标的是承运人的运送行为,在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托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围绕运送行为对承运人提出新的要求,以达到变更或解除合同的目的 《合同法》第 410 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 应当赔偿损失委托合同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均可单方解除合同三个条文的共同点是合同的建立都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而行使任意解除权的一方则要对因行使解除权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的任意解除权还在以下条文中规定, 《合同法》第232 条、第 215 条、第 236 条、第 195 条、第 337 条2、关于违约解除权 《合同法》第 69 条规定:当事人依照本法第 68 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 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这是我国《合同法》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规定 法律在给予先给付义务人不安抗辩权的同时,又对行使不安抗辩权作了严格的限制 先给付义务一方应依据法律先中止履行,中止履行的同时,对后给付义务方所存在的《合同法》第 68 条所列的情形负证明责任只有当后给付义务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担保时, 先给付义务方才能行使解除权也就是说,先给付义务人在行使单方解除权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合同法》第 167 条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 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 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这条规定赋予了权利人较宽松的法律环境 《合同法》第 203 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贷款人对法律赋予的权利可以选择使用《合同法》第 224 条第2款规定: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此时出租人解除的是其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 第一个租赁合同解除后, 承租人与次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亦应终止, 承租人对次承租人(不知情的)负违约责任,承租人赚取的差价租金,应作为不当得利返还出租人 《合同法》第 233 条规定: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 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这条规定的是出租人的质量瑕疵担保义务,违反该义务构成根本违约, 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 253 条第 2 款规定:承揽人将其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应当就该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未经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可以解除合同 承揽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围绕承揽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条件展开的, 工作成果的质量决定着定作人的特殊合同目的是否能够实现 也就是说,承揽合同有一定的人身性,承揽人不得擅自将承揽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 否则定作人可以解除合同综上,《合同法》在赋予了当事人合同解除权的同时,对合同一方行使单方解除权的限制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只有准确把握该项权利,才能在审判工作中充分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__效益单方解除合同的程序是什么单方解除,即享有合同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而解除合同解除权属形成权, 不需对方当事人同意只需解除权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发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果 但解除权的行使并非毫无限制,合同法对其行使期限和行使方式均有明确规定关于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合同法第 95 条规定: (1)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 该权利消灭;(2)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未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 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关于解除权的行使,合同法第 96 条规定: (1) 一方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 合同解除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 __ 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2)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遵循其规定单方解除合同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在经营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棘手问题:履行合同,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如不履行,又怕承担法律责任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企业只有充分地了解单方解除合同应具备的条件,才能摆脱困境。
《中华人民 __ 合同法》第 8 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 一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终止合同的权利与义务,这就是合同的单方解除《中华人民 __ 合同法》第 94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 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等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