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docx
8页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胡剑波[Reference]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高级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在借鉴德国学位制度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学位制度,较快地发展了自身特色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并获得了较大成功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对比剖析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四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汲取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更好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模板[Keys]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作者简介]胡剑波,博士,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阳550025)一、引言德国柏林大学建立哲学博士学位,标志着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随后,英国、美国、日本等各国相继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学位制度目前,虽然其他有些国家虽然也开展了以职业实践性、应用型为导向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但还未能形成鲜明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如德国、俄罗斯、印度等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特色逐渐明显、种类不断增加、规模进一步扩大、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刘国瑜,2005)。
截至目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已达39种,其中博士层次有5种,基本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我国有509家培养单位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普通高校有274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硕士层次有2679个,博士层次有66个,累计超过有100万人被授予研究生专业学位(王锋,2012)但是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对比分析中、美、英、日四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汲取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更好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所参考价值二、中美英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已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制度,同时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输送了许多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与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深入对比剖析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四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1.美国培养各自领域内的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着力培养智能与创新型的专门人才,以更好地发展知识经济为主要目标,这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使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化为知识创新的源泉、形成创新的能力;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协作能力2.英国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满足各工业部门发展所急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呈现广泛性的特点,包括原创性研究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个人专业实践和专业知识的培养等等3.日本日本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设置过程中借鉴了美国的专业学位体系,但与之不同的是,将专业学位作为与硕士、博士学位并列的第三种研究生教育学位,并借助专门职业大学(专业研究生院)的设置,建立了独立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创造性人才,其特点是定位沟通理论和实务,如法科大学院定位于培养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企业或行政机关的法律工作者;教职大学院定位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陈云萍、杨晓明,2006)。
4.中国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加强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不同专业学位均有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如MBA,其培养目标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教育硕士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从培养目标看,中美英日四国均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其中,美国更加鼓励个人追求不同的职业发展,其目的性较强;英国、日本和中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目标相对于美国而言就比较宽泛二)招生考试1.美国在美国,各自独立的招生单位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管理工作,入学考试内容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资历的考核,面向全球进行招生,而不局限于国内,同时入学考试时间也比较灵活,有利于考生自主选择适当时间参加入学考试首先,只有获得具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并提供有关支撑材料,才能申请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次,所有高校都必须要有推荐信,除了要有优异的大学入学成绩外,还需额外的GRE或TOEFL考试再次,导师面试,对于符合入学资格要求的申请者都要经过这一环节才能被录取2.英国英国的研究生录取属于自主招生的性质,每所院校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录取条件、设置入学考试形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科研能力要求没有学术性研究生那么高的要求,入学条件也相对宽松很多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经费来源方面也相当广泛,有工商企业等的资助,因此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申请者,即使没有本科学位也可以申请入学3.日本日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形式和中国有些相似,主要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构成同时申请条件同中国也差不多,招生单位都要求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者须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依各校的情况而互不相同,灵活性较大,招生工作由各校自主决定(陈云萍、杨晓明,2006)在职人员可以进行为期1年或者3年的学习,对非常优秀的大三学生可以直接申请进入硕士课程4.中国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是根据国家需要和招生单位自身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来进行招生的,但前提条件是招生单位必须具备专业学位授予权;入学考试由全国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和招生单位自主复试两部分构成,考生必须在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达到国家划定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招生单位所组织的综合素质复试,最后根据两次考试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从招生考试看,美国和中国的招生考试方式具有共性,都要求考生参加统一入学考试,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美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只具备一定的参考作用,而非决定作用。
我国招生有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考生通过国家划定的分数线才有资格进入复试阶段英日相对中美而言,其并不存在全国统一考试之说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美国在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阶段,其课程设置涉及内容比较宽泛,侧重于课程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并且不存在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差别性较大(王根顺、曹瑞红,2010);二是以科研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2.英国英国的专业学位培养以课程教学为主,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更好地利于学习者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一般为工业界或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一般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形式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毕业论文进行检验,要求申请学位者所提交论文需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实践性3.日本在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有两种: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其中,硕士课程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一级教育课程,也可以是开始博士课程之前所进行的前期教育在日本,对学位申请者所必须修满的学分有着严格的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只有在修满30个以上学分的前提条件下才有资格申请相应学位授予。
同时,日本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不同于其他国家,实行的是与研究生教育相分离的制度,即研究生完成硕士课程或者是博士课程的学习,意味着学习者可以顺利毕业,但不等同于完成课程毕业的学生可以顺利取得相应学位4.中国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宗旨就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理论与应用实践的有机衔接,更为强调培养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专业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其中,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一般培养单位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实践方式没有统一标准,可以采取集中实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上看,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一致,其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日本在课程设置上所涉及内容更为宽泛,也更具有针对性,如对于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位申请者专门设立了职业型学位课程三、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肩负着为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输送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完善和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为我国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提供了众多借鉴和参考模板。
一)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我们可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采用“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采用“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设备先进、经费充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张海英,2006)其突出特点是培养计划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科研训练具有实用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适切性另外,就我国而言,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可操作性经验比较匮乏,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借鉴国外成功模式,加快推进联合培养试点工作,总结联合培养经验,促进联合培养模式在我国健康有序发展二)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导向性现如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将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和专业教育区分开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一定职业背景的学位,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特定的高层次、应用型、创造性人才而设置的相对于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为强调职业性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因此要不断加快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的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以应用型为主的硕士研究生教育。
三)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办学结构和模式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时刻高度关注研究生的毕业去向,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单位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相关人才,从而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还要不断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结构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普通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学等;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创造性人才培养力度,以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四)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指向性相对于学术性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为突出强调其职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知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学习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紧贴实际,积极寻求与企业、行业合作,及时了解多元化人才市场的需求,设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的职业性课程;同时要加强校校合作,优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要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将课堂“搬进企业”以锻炼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只有这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