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课件.pptx
55页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基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理念 罗 琦 西安市铁一中学 正高级教师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中音乐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分享内容分享内容01第一部分03第三部分鉴赏类综合性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创作类编创性课程的设置与实施02第二部分04第四部分表现类实践课程设置与实施知识和素质类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导语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课程的讨论05第五部分选修课的设置与实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课程的讨论导 语一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1、审美感知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2、艺术表现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3、文化理解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导导 语语体现音乐教学基本规律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体现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03020401指导学校教学的实施多元结构、突出实践、自主选择、分层教学确立音乐学科性质和地位学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感知、表现和理解音乐能力,获得审美体验和能力提升。
二从教学角度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导 语语形成基于音乐内涵的“文化理解”文化理解 在表现实践过程中获得“审美感知”审美感知三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导导 语语从“艺术表现”实践出发艺术表现四 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二)高中音乐课程的分类1.鉴赏类的综合性课程2.表现类的实践性课程3.创作类的实践性课程4.知识和素质性课程(一)高中音乐课程结构 1.必修课程62.选择性必修课程63.选修课程导导 语语(一)必 修 课 程(选学)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学分、选课与教学实施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结构、学分、选课与教学实施表类别模块名称学时学分选课要求必修课程选学音乐鉴赏36(18+18)2(1+1)可选学1个模块,修满36时,获得2学分;可选学2个模块,分别修满18学时,各获得1学分学生在必修课程中至少获得2学分歌唱36(18+18)2(1+1)演奏36(18+18)2(1+1)音乐编创36(18+18)2(1+1)音乐与舞蹈36(18+18)2(1+1)音乐与戏剧36(18+18)2(1+1)导导 语语(二)选择性必修课程类别类别模块名称模块名称学时学时学分学分选课要求选课要求选选择择性性必必修修课课程程合唱合唱18181 1从中选修或循环选从中选修或循环选修修1 1个或多个或多个模块,每修满个模块,每修满1818学时学时,获,获得得1 1学分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范围为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范围为0-90-9学分合奏合奏18181 1舞蹈表演舞蹈表演18181 1戏剧表演戏剧表演18181 1音乐基础理音乐基础理论论18181 1视唱练耳视唱练耳18181 1导导 语语(三)选修课程类别类别 选课要求选课要求选修选修课程课程学校根据自身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办学学理念理念和学生兴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趣爱好、学业发展发展愿望、愿望、生涯生涯规划规划及及当地文化资源当地文化资源和和民间艺术传民间艺术传项目项目等等,由,由学校学校自主自主确定开设确定开设课程课程每个模块修满每个模块修满1818学时学时,获,获得得1 1学学分选修课程学分范围为选修课程学分范围为0-20-2学学分导导 语语五、高中音乐课五、高中音乐课程的分类程的分类 N SYL1.鉴赏类的综合性课程必修模块:音乐鉴赏3.创作类创性课程必修模块:音乐编创2.表现类的实践性课程必修模块: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选择性必修模块: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4.知识和技能类的素质性课程选择性必修模块: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导语鉴赏类综合性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第一部分一一、“音乐鉴赏音乐鉴赏”与与“感受与欣赏感受与欣赏”的关联的关联1.1.关系关系2.2.程度程度3.3.内容内容衔接与递进4.4.方法方法欣赏与鉴赏;兴趣与能力;感受与理解;体验与文化。
1)义务教育段:侧重于音乐的聆听、体验、感受、感知、辨别和简单的描述或评价;注重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听觉感受和辨别,以及要素的表现作用;音乐的感受能力(2)普通高中:侧重于音乐的认识、了解、理解评价和选择;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情感和思想内涵中的表达作用;音乐的理解能力共同点:以聆听为主,唱、奏音乐主题,倡导整体性感知和体验;趋于感性的教学不同点:在探究性和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讨论中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利用媒体资讯和多种资料,开展专题性、研究性学习;依照学业质量水平开展目标式的教学趋于理性的教学(二)音乐鉴赏二)音乐鉴赏教学的关键领域教学的关键领域1.养成听赏音乐的习惯,培养音乐审美趣味;2.呈现多样化聆听与体验,获得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3.遵循音乐表现规律,理解音乐表现内容的特殊性;4.创建多方位参与与体验的教学过程;5.设置结合学业质量水平的分层教学表现性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第二部分表现类实践课程的基本划分与性质2、选择性必修发展性课程(1)以合唱、合奏、舞蹈表演和戏剧表演能力发展为方向;(2)依据表现能力的基础设置课程;(3)依照艺术表现规律展开实践性教学;(4)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综合能力的发展;(5)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获得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必修基础性课程 (1)以音乐、舞蹈和戏剧表现兴趣爱好和基础培养为方向;(2)突出兴趣培养和基础性教学目标;(3)强调学生参与和过程性培养;(4)通过表现实践与基础能力培养,获得学科核心素养领域一领域一表现类实践课程的特点 N SYL内容衔接表现类实践课程的对应性衔接延伸拓展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强化实践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提供艺术实践的教育空间能力发展参与表现实践与表现能力和学业发展的相互支撑内容:四个领域内容:四个领域01领域一03领域三表现类实践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表现类实践课的教学组织和实施02领域二04领域四表现类实践课程设置与选课指导表现类实践课程教学的思考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艺术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艺术课程管理和评估的机制,保证表现类课程的正常运行社会环境:教育部门对艺术课程开课的要求学校对音乐及表现类课程的认识水平学校对表现类课程资源配置的空间学校环境:学校对艺术课程认识及愿望(一)表现类实践课程开设的环境因素课程开设依赖学校选修课程整体配置的环境课程设置应与学校选修课程同步设置且协调安排课程环境:表现类课程开设的环境领域一领域一(二)表现类实践课程开设的专业条件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1、教师应具备表现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调配和挖掘专业教师的教学资源3、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室及设施、设备和环境1、表现类实践课应有相应的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保障教学的专业要求2、争取实践性模块课后延伸的表演和交流的场所及设施,形成教学的延展性和广泛的教育性表现类课程开设学时空间1、遵循高中音乐课时配置标准,保证课程的课时,避免亏欠、挤占和挪用的现象2、延伸表现类课程的学时和实践空间,提升课程教学价值领域一领域一学校艺术部门和教师的努力情况学生表现类课程学习愿望学校音乐实践活动情况学校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实践课开设的有利条件学校艺术部门和教师协调表现类课程的设置、选课及资源的配置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专业基础及学业发展的愿望,是课程设置和学生选课应考虑的因素三)音乐实践环境与学业发展的需求010203领域一领域一(四)学校所处地区艺术环境与教学资源的影响区域学校音乐课开设的情况,对学校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影响区域其他学校开课情况的影响整合、协调并利用社会及区域学校教师资源,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有效措施区域实践课教师可共享的资源学生交响管乐团演出实践领域一领域一分享内容分享内容02领域二表现类实践课程设置与选课指导(一)分层设置并逐步拓宽课程门类3、创造条件逐步开设多门类的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学生多样化选择。
4、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合理布局国家与学校课程,创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领域二领域二1、依据不同的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表现类课程2、组织班级、跨班(年)级或高水平艺术团队等不同组合形式的课程二)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相关联的设置原则1、“鉴赏”与所有模块的结合;2、“歌唱”与“合唱”,“演奏”与“合奏”,“音乐与舞蹈”与“舞蹈表演”和“音乐与戏剧”与“戏剧表演”的对应设置;3、“乐理”和“视唱”,与“创编”或所有实践性课程相关联4、灵活运用必修模块“1818“的学时分段机制课程设置的对应性1、“鉴赏”为所有模块奠定基础,表现类课程是综合性课程的应用和深化;2、表现类基础课对发展性课程提供表现实践的基础,反之,也是课程的延伸;3、“编创”类必修课与“乐理和视唱”模块互为关联,且影响所有模块学习的提升及能力发展课程设置的关联性领域二领域二领域二引导学生未来引导学生未来学习学习提升提升及及学学业业发展方向发展方向发现并鼓励学发现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生学习兴趣和选课愿望选课愿望整整合学生学习合学生学习愿望与课程的愿望与课程的框架框架学生愿望与学习发学生愿望与学习发学生愿望与学习发学生愿望与学习发展的引导展的引导展的引导展的引导学生艺术表学生艺术表现现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基础的基础和发展和发展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与学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与学业业发展要求相发展要求相对应对应(四)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能力的评估教师设计并申报课程方案教学主管部门审核并公布课程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程(五)建立表现类实践课程结构与选课的指导机制领域二领域二分享内容分享内容03领域三表现类实践课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内容和活动多种形式多种形式突出整体性的参与与合作强调整体强调整体追求表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能力提升能力提升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激发兴趣激发兴趣关注表现过程的技术性和完整性关注过程关注过程一、围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领域三领域三(一)突出表现类实践性课程的特殊性(二)重视表现实践过程的审美体验将听觉感受和情感体验融入艺术表现实践的过程;形成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基本技能支撑的审美体验;融合表现手段、作品人文内涵和审美体验与实践过程中;发展对艺术整体性综合体验和审美感知的能力。
教学要点艺术表现实践中建立“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美感的理解和把握审美体验实践的基本原则领域三领域三(三)关注艺术实践中的文化理解文化理解的方向文化理解的方向 通过艺术门类的表现特征和作品内容,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在艺术表现实践过程中,渗透艺术作品情感内容和文化内涵;引导和培养学生领略中华民族和世界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理解并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教学要点教学要点强调民族表演形式学习的安排,注重和民族音乐表现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知力和判断力;寻找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音乐艺术的表现特点及风格特征;通过模仿等学习手段掌握不同风格的表现特点领域三领域三(1)歌唱与合唱歌唱方法:美声、民族、通俗等合唱形式:同声合唱,如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等;混声合唱;表演唱;小合唱;民歌合唱;通俗唱法的小型合唱等二、遵循课程的艺术规律,切合实际地开展教学(一)表演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要点1、教学内容形式的选择乐器种类:民族传统乐器、西洋乐器、流行乐器、课堂乐器等大型合奏:管弦乐队、民乐队、管乐队、混合乐队等;小型合奏:(1)传统地方民乐合奏,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绛州锣鼓、福建南音、长安鼓乐等;(2)流行乐队,如电声乐队、爵士乐队等;(3)同种乐器合奏,如古筝合奏、小提琴合奏、吉他合奏、二胡合奏等;(4)课堂乐器合奏,如竖笛、口琴、口风琴、音筒等组成的合奏形式等。
2)器乐演奏与合奏形式K E Y W O R D S(3)舞蹈种类中外民族舞蹈,(1)汉族民间舞;(2)少数民族舞;(3)外国民族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