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城市工业遗产的社区化改造.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36069547
  • 上传时间:2024-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工业遗产的社区化改造 摘要: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及条件,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结合广州港码头区内二大阪仓的社区化转型这一案例寻求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工业遗产,社区,利用方法         工业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的劳动力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位于市中心的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迁出市内,位于市内的旧工业建筑大多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面临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这些旧工业建筑往往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全国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   与西方国家从1960年起就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相比较,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已经滞后近20年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上关注旧建筑的改造利用胜于新建筑的建造,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法国巧克力工厂改造成的雀巢公司总部、伦敦旧河岸发电厂改造成为泰特现代艺术馆(图1)、意大利林格图工厂改建的林格图大厦等。

      近年来,我国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如上海的新天地、广东中山粤东造船厂改造成的中山歧江公园(图2)以及各地常见的仓储式超市等,这些改造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旧建筑,尤其是那些镌刻着我国城市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旧工业建筑仍纷纷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下,成为了城市废弃的垃圾如何使这些大量的历史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减少城市建设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是我国城市更新中无法回避的课题      1 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中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我国于2006年4月18日在无锡召开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会议通过了《无锡建议》,对工业遗产的价值做了如下总结: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以及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人创造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2 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同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在肯定工业遗产价值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业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再则要做好再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

        首先,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不用增加新的市政设施接口,只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或改变位置,改进设备即可,此一项即可有效减免投资方和政府的前期投入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具有坚固、耐久的主体结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最后,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比起一般的旧居住区的住宅拆迁矛盾来说,工业建筑则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无需考虑居民的返迁补贴,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      2.2 旧工业建筑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平整简捷,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旧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大、占地多,建筑空间的布局往往遵从一种体现效率与生产逻辑的秩序因此,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可以适应多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立面造型上我国旧工业建筑大都为近代建造,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而且其外墙一般为围护墙,改造时可以根据需要拆除重砌或直接加以利用,为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可塑性。

           2.3 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把时间所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的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3 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大类似广州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仅仅依靠若干大型的体育活动场馆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而现如今广州市区内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修建的剩余用地,大量的老建筑,尤其是有着良好利用条件的老工业建筑就成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切入点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要素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文化建设为满足城区居民所提供的精神需求和智力支持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区的相当部分工业建筑已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房和公共绿地。

      但还有剩下的部分老厂房、老仓库零星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各个区域,客观上要求加快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事实上,在总体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旧厂房由于内部结构破旧,外观景致陈旧,周边环境脏乱,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不相符的“瑕疵”,要么被关闭闲置,要么随意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临时地租借给小商铺、小公司、小作坊和外来务工人员这是一种自发的、非常规的从各自利益为出发点的改变,缺乏整体协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交叉,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仍旧无法体现土地最佳利用效果,阻碍了区域功能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不利于土地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沟通、理解和友谊,为城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环境和街道建设的文化品位,有利于社区及街道的招商引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有效的和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结合起来,使老工业建筑从新获得新生                     图4 日式仓库建筑外观 图5 日式仓库建筑北立面 图6 日式俱乐部小洋楼局部 图7 日式俱乐部小洋楼入口局部 图8 整治规划总平面图 图9 日式仓库建筑内部现状 图10 日式仓库内部更新模型      4 广州港码头区内二大阪仓的社区化转型      广州港作为历史悠久的世界重要港口,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

      直至近代,广州港一直是世界航海图上的一个重要标识,在很长时间内是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   大阪仓码头区旧属日商大阪株式会社,建于1930-1934年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地段、珠江后航道西段的东岸,洲头咀以南,鹤洞大桥以北(图3)大阪仓是广州近现代对外贸易和港口运输的重要遗迹,也是民国时期外资进入广州港口运输及仓储行业的历史见证,也是抗日战争前后日本在华南地区进行商贸经济活动的建筑遗留,具有很高的历史及史料价值      4.1 基地概况   基地内现有面江的1座日式仓库建筑(图4、5)1幢日式俱乐部小洋楼(图6、7)以及若干零碎的临时工业建筑日式仓库共一层,层高约6m,面积5160m2,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为18m×9m的柱网屋顶轻钢绗架支撑,上覆镀锌薄铁皮,分四跨东西并列展开东西两侧在檐口处开高窗,供室内通风采光主体结构完好,外立面保存较好,局部线脚有损,墙身有污渍,部分抹灰剥落由于珠江航运的变迁,大阪仓码头区已经丧失了最初的航运仓储码头的功能,日式仓库现在由广州港集团分租给食品批发商,用以临时存放货物日式洋楼位于仓库的西北角,共三层,层高3m左右,面积800m2,砖混结构,木楼板。

      因年久失修缺少维护,多处出现结构性损毁楼板多处出现坍塌,外立面抹灰空鼓剥落严重   大阪仓码头区所处的革新路地段人口密集,与初建时相比其周边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珠江沿岸堤岸整治工程中,原丁字桥码头已拆除,并由陆域向江中新建了顺岸码头,形成现状新岸线,与规划的珠江岸线治导线相吻合周边地段主要以居住功能为主,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除新建小区有小规模的休闲活动场地外,地段的社区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4.2 更新及改造      4.2.1 改造的主导思想      4.2.1.1 尊重工业遗产,大阪仓码头区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社会价值,是广州近现代对外贸易和港口运输的重要遗迹在改造利用的同时需充分体现原有工业遗产的价值,这将成为改造更新的立足点      4.2.1.2 强调与社区发展的关系,改造利用应着眼于整个区域环境,充分体现工业遗产的社会物质功能,通过改造使其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有益补充      4.2.2 总体规划设计      4.2.2.1 功能分区:根据现有用地条件和新的功能组合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将原大阪仓日式仓库更新为综合健身休闲活动场所,日式洋楼更新为特色餐饮拆除基地内后建临建建筑,保留古树,利用沿江空地结合绿化布置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图8)。

           4.2.2.2 交通组织:保留原出入口,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在滨江大道增设主要出入口,连通滨江路及革新路地段,形成滨江路至革新路地段的机动车线在基地南段设室外停车场      4.2.2.3 景观空间组织:结合用地情况,以绿化、铺地、结合雕塑小品、景观水池布置景观点和景观轴,形成以两个主要出入口、日式洋楼外围为主题的层次分明的景观空间系统      4.2.3 单体更新设计      4.2.3.1 日式仓库,保护是利用的前提,仓库的主题结构、立面造型、材料工艺都是要保护的对象,仓库所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信息应予以保留外立面在科学、客观勘察的基础上,利用原材料、工艺、形制进行必要的修缮置换破损锈蚀的门窗及屋面材料,清除墙体表面污渍,对墙面残留的文字、图案等则采取原状保留的态度,保留仓库的历史信息   更新工作的重点在室内(图9),利用仓库层高比较高的优势,增设钢结构楼板,局部设夹层将大空间以玻璃割断和轻质隔断围合,形成各自独立的功能空间设羽毛球、棋牌室、健身房、台球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