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中外历史对比23.ppt
86页古今中外历史对比一、同一时间段1、政治:重大改革;民主政治2、经济:工业化;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3、文化:科技、思想、文化二、不同时间段:1、经济思想 2、货币金融 3、民族精神一、同一时间段(一)政治1、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类型、中外重大改革比较3、近现代中外民主政治建设一、同一时间段(一)政治1、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类型一、君主专制制度1、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2、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C2211912)建立:秦朝 演变: 汉元强化:明清二、公民集体民主制 1、雅典民主政治 2、古罗马法律制度 比较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与西方的希腊雅典选择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1)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中外重大改革比较2)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3)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又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1933年实施罗斯福新政; 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例题1: 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特点:俄通过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买卖和市场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果: 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了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了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强大,无法推行。
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比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和创建军队等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作用:内忧外患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地主阶级改革失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相同不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较全面中国洋务运动侧重于工业、国防、教育,改革更不彻底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妥当和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改革对我们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关于改革的原因关于改革的原因、目的目的、内容内容、作用之间的关系:作用之间的关系:(1)(1)改革原因:改革原因: 一般情况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一般情况下改革的根本原因,首先是经济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然后是政治方面的(2)(2)关系:关系:原因原因目的目的( (决定决定)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作用作用( (决定决定) )( (决定决定)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本质内容本质内容作用作用( (影响影响) )最大最大( (决定决定) )( (决定决定) )关于改革的评价:关于改革的评价:(1)(1)标准标准: :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但标准只但标准只 有一个有一个, ,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2)(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 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然后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 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革隋以庸代役,唐租庸调制及两税法,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的“摊丁入亩”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按原因和性质分类)(按原因和性质分类)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1)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中国现代的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原因、核心内容、后果)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原因、核心、结果)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俄国1861年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3.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4.美国罗斯福新政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德国、日本)(背景、内容、影响)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2、二战后苏联的改革3、中国的改革3、近现代中外民主政治建设(1)现代政治文明的两种范式一、社会主义民主制人民代表大会制(1954确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资产阶级代议制英: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总统制共和制法:议会制共和制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例题2: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根据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美国是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 英国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 美国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英国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 美国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关注焦点政体差异差异:民主化的程度 原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例题3:英、德是政体相同的国家,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最大的差异在哪里?试分析差异的原因国别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方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经济经济 基础础公有制私有制行政权权力主体全国人民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活动动原则则民主集中制分权权制衡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有何区别?、认同共性和谐相处 1)人类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民主政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3)孔子说“和而不同”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不同文明,世界才能和谐相处例题:(二)经济1、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经济1、中外历史上的工业化1)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具体而言包括: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史曲折。
一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民族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发展畸形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2)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奠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随后在国营企业开展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鞍钢无缝钢管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机床场等建设投资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现在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3)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4)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4)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例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原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思想: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外交: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影响: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原因:内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影响: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原因: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
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2)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建立政权确立制度斯大林模式形成发展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体制改革苏联1917建立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成就失误并存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能摆脱原有经济体制束缚中国 1949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年恢复 一五“计划实施 1956三大改造完成,十年曲折探索,十年文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 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探索失败探索成功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之初往往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俄:十月革命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落后境地中:1949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道路充满曲折的主要原因理论上出现偏差,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坚持过时的教条主义理论,拒绝吸收资本主义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