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上册数学小论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
8页初一上册数学小论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导语:数学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其实息息相关,只要大家留心去观察以下是xx为大家分享的初一上册数学小论文,欢迎借鉴! 什么是数学?百科全书上是这么定义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改变和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可能你依然不明白何为数学通俗的说,数学就是一门有关计算的课程 那么,数学到底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精密的数学竟然能跟拿袜子扯上边有关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正确问题,答案并非两只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假如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肯定无法配成一对不过假如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论成正确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全部会有一双颜色一样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假如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比如蓝色、黑色和白色,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最少要取出4只袜子假如抽屉里有10种不一样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需拿出11只依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假如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需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
说完拿袜子,让我们讨论一下燃烧绳子的方法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轻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识,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二分之一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所以这根绳子不一样地方的燃烧率不一样可能其中二分之一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二分之一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正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大家能够利用一个创新方法处理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一样类似的问题还有火车相向而行问题两列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列火车的时速全部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和火车B相遇后,立即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重复,直到两列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列车的时速全部是50英里这说明每列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所以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
不论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全部一样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投掷过硬币可是,你知道吗,掷硬币并非最公平的大家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全部很公平因为她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全部一样,全部是50%不过有趣的是,这种很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首先,即使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假如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之因此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动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假如下次你要选择,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么你猜正确概率要高部分不过假如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和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总而言之,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生活中到处藏着数学的奥妙,我曾看见过这么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全部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一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全部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 利用,极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络起来有一次,母亲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么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么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部分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需学以致用,才能更加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些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全部和实际联络不大这说明她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利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大家对数学不重视期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觉,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比如说抽屉原理,“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最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最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一样 大家全部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它的内容能够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最少2个东西 在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中,因为一年最多有366天,所以在367人中最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最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所以其中最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最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抽屉原理的一个更通常的表述为: “把多于kn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最少k+1个东西 利用上述原理轻易证实:“任意7个整数中,最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因此7个整数中最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假如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没有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个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收,它在数学问题中有主要的作用很多相关存在性的证实全部可用它来处理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么一道题目: “证实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有3个人以前相互相识,或有三个人以前相互不相识 这个问题能够用以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C、D、E、F分别代表参与集会的任意6个人假如两人以前相互认识,那么就在代表她们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不然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和其他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它们的颜色不超出2种依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最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AB,AC,AD同为红色假如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一个红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相互相 识:假如BC、BD、CD3条连线全为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个人以前相互不相识不管哪种情形发生,全部符合问题的结论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实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部分深入的结论。
这些结论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主要内容-----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实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比如说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kx+b=0(k,b为常数,且k≠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全部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而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ax=b 1,当a≠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0; 2,当a≠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 3,当a=0,b=0时,方程有没有数解 4,当a=0,b≠0时,方程无解 例:3x+1/2-2=3x-2/10-2x+3/5 5(3x+1)-10×2=(3x-2)-2(2x+3) 15x+5-20=3x-2-4x-6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 16x=7 x=7/16 示例: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时一年存入银行当初一年期定时存款的年利率为%,利息税的税率为20%到期支取时,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元。
问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多少元?解:设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x元,则到期支取时,利息为%x元,应缴利息税为 %x×20%=元 x+= = ∴x=500 答: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500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还有统计图:第五次人口普查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因此,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全部是发自内心喜爱数学的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