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面板堆石坝坝体分区.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92282725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坝体分区一. 建筑材料资料整理分析坝体中应有畅通的排水通道且坝料之间应满足水力过渡的要求,各区坝料的透水性宜按水力过渡要求从上游向下游增加,下游堆石区下游水位以上的坝料不受此限制;坝轴线上游侧坝料应具有较大的变形模量且从上游到下游坝料变形模量可递减,以保证蓄水后坝体变形协调,尽可能减小对面板变形的影响,从而减小面板和止水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充分合理利用枢纽的开挖料,以达到经济的目的各料场概况一览表料场编号料场位置料场面积无用层有用层厚度〔m〕体积〔万m³〕厚度〔m〕储量〔万m³〕土料场T1距上坝址距离0.7~1km730T2>1050T3距上坝址距离5km>1050砂砾料场C1距上坝址距离7~9km4014015600石料厂P12-530>50800P22-523600砼用粗骨料〔砾石〕实验之便与质量要求比照表项目C1技术要求表观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孔隙率(%)<45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15软弱颗粒含量(%)<5含泥量(%)<1So3(%)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浅于标准色粒度模数轻物质含量(%)不允许存在砼用细骨料〔砂〕实验之便与质量要求比照表项目C1技术要求表观密度〔g/cm3)堆积密度〔g/cm3)孔隙率(%)<40云母含量0<2含泥量<3碱活性骨料含量硫酸盐与硫化物含量<1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浅于标准色轻物质含量≤1细度细度模量平均粒径〔mm〕二. 坝体分区和料场规划根本原如此根据分区原如此,坝体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分为:混凝土面板〔F〕、垫层区〔2A〕、过渡区〔3A〕、主堆石区〔3B〕、下游次堆石区〔3C〕与下游护坡〔3D〕。

      1坝体分区原如此1.1 坝体应根据料源与对坝料强度、渗透性、压缩性、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等要求进展分区,并相应确定填筑标准从上游向下游宜分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在周边缝下游侧设置特殊垫层区;100m以上高坝,宜在面板上游面低部位设置上游铺盖区与盖重区各区坝料的渗透性宜从上游向下游增大,并应满足水力过渡要求下游堆石区下游水位以上的坝料不受此限制堆石坝体上游局部应具有低压缩性下游围堰和坝体结合时,可在下游坝趾部位设硬岩抛石体1.2 用硬岩堆石料填筑的坝体分区,设计中可结合枢纽建筑物开挖石料和近坝区可用料源,增加坝体其他分区1.3 用砂砾石填筑的坝体分区,根据需要增减分区1.4 对渗透性不满足自由排水要求的砂砾石、软岩坝体,应在坝体上游区内设置竖向排水区,并与坝底水平排水区连接,将可能的渗水排至坝外,保持下游区坝体的枯燥必要时可设置下游坝趾大块石棱体,起到反滤排水作用1.5 坝基为砂砾石层,或岩基中有可冲蚀的夹层,且与坝体材料的层间关系不满足反滤要求时,应在地基外表设置水平反滤过渡层以防止地基材料的冲蚀1.6 坝体材料分区可通过工程类比确定100m以上高坝,应在坝料试验的根底上,通过技术经济比拟确定。

      1.7 垫层区的水平宽度应由坝高、地形、施工工艺和经济比拟确定当采用汽车直接卸料、推土机平料的机械化施工时,垫层水平宽度以不小于3m为宜如采用反铲、装载机等与配合人工铺料时,其水平宽度可适当减小,并相应增大过渡区宽度垫层区可采用上下等宽布置;垫层区宜沿基岩接触面向下游适当扩大,延伸长度视岸坡地形、地质条件与坝高确定应对垫层区的上游坡面提出平整度要求在周边缝下游侧应设置薄层碾压的特殊垫层区,见图3.2.73.2.8 对于砂砾石坝,当设计的垫层区和主堆石(砂砾石)区之间满足水力过渡要求时,也可不设专门过渡区2料场规划根本原如此 2.1料场可开采量(自然方)与坝体填筑量的比值:堆石料为1.1~1.4;砂砾石料,水上为1.5~2.0,水下为2.0~2.5; 2.2不占或少占耕地,少毁林木; 2.3爆破工作面规划应与料场道路规划结合进展,并应满足不同施工时段填筑强度需要; 2.4主堆石坝料的开采,宜选择运距较短、储量较大和便于高强度开采的料场,以保证坝体填筑的顶峰用量; 2.5对于垫层等有特殊级配要求的坝料,必要时可分别设置专用料场; 2.6充分利用枢纽建筑物的开挖料开挖时宜采用控制爆破方法,以获得满足设计级配要求的坝料,并做到“计划开挖、分类堆存〞。

      三、坝体分区设计根据分区原如此,坝体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分为:混凝土面板〔F〕、垫层区〔2A〕、过渡区〔3A〕、主堆石区〔3B〕、下游次堆石区〔3C〕与排水棱体〔3D〕1、垫层区材料〔2A〕:垫层区材料来源C1料场,岩性为砂砾石2、过渡层区〔3A〕:过渡层区材料来源于P1料场,岩性为凝灰角砾岩3、主堆石区〔3B〕:主堆石区材料来源于P1料场,岩性为凝灰角砾岩4、次堆石区〔3C〕:次堆石区材料来源于P2料场,岩性为凝灰岩5、排水棱体区〔3D〕:排水棱体区材料来源于P1,P2料场的超径石块四、坝体填料设计根据《株树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某某山口工程》、《某某洪家渡工程》进展对照,可以得出以下坝体填料垫层区是混凝土面板的支承层要求上游外表均匀平整,有足够的抗剪强度,而且应是半透水的即使面板有裂缝或接缝止水有缺陷,形成漏水通道半透水层也可以防止大量漏水施工时期在未做面板前也可以临时挡水,但必须防止侵水坍塌垫层区的材料是经过加工的,含有足够数量的砂砾和粉粒的小石,水平宽度一般不小于3m设计中采用C1砂砾石料场,最大粒径为80mm,小于5 mm的颗粒含量约占%,且级配连续,压实后应具有低压缩性和高抗剪强度,不均匀系数,水平宽度4m,等宽布置。

      2.过渡区过渡区位于垫层区和主堆石区之间,起保护垫层和过渡作用,材料的粒径级配和密实度要求位于两者之间,对低透水的垫层料起渗流保护和排水作用要求过渡区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较大的变形模量,同时还应具有防止垫层内细颗粒流失的反滤作用,并保持自身抗渗稳定性,水平宽度不应小于3m设计中采用P1石料场,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0mm,水平宽度4m,等宽布置3.主堆石区主堆石区是大坝主体和主要承载结构,位于坝轴线上游部位,对坝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满足抗剪强度高,压缩性低和透水性强的要求,堆石级配最大粒径不得超过600mm,小于5mm 颗粒含量不宜大于20%,小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小于5%主堆石区为大坝主要支撑体的一局部,兼作坝体排水体,根据以上要求,应当选用P1石料场4. 下游堆石区下游堆石区承受荷载很小,其压缩性对面板变形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强度较低的石料如软岩填筑,选用P2石料场5. 棱体排水棱体排水可降低坝体浸润线,防止坝坡土的渗流破坏和冻胀当下游有水时,可防护下游坡脚不受下游水流与波浪的淘刷当堆石体较大时,可作为坝坡的支撑,有利于坝坡的稳定顶部高程超出下游最高水位的高度,1、2级坝应不小于1m,并应超过波浪沿坝坡的爬高。

      堆石内坡为1:1~1:1.5,外坡为1:1.5~1:2.0,顶宽根据施工条件与检查观测需要确定,一般不小于1.0m,棱体顶部高程为869m五、 坝体分区材料总汇表大坝分区母岩类别填料来源级配要求干密度(g/cm3)最大压实层厚(mm)渗透系数(cm/s)最大料径(mm)≤5mm(%)<0.075mm(%)垫层区沙砾石 C1料场加工8035~504~7400过渡区 凝灰角砾岩 P1石料场30035~504~74001×10-2~5×10-4主堆石区凝灰角砾岩 P1石料场600≤54005×100~1×10-1次堆石区凝灰岩 P2石料场800800自由排水排水棱体凝灰角砾岩与凝灰岩 P1·P石料场超径 石>800800自由排水趾板设计采用平趾板〔趾板面等高线垂直于趾板基准线〕进展布置据《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X》确定出趾板尺寸为:宽为5m,厚度为0.5m,趾板下游面垂直于面板底面的高度为1m,滑模息止长度为1m由于本设计中面板堆石坝为中坝,故趾板建基面开挖至弱风化线,据规X知岩石地基容许水力梯度取10〔超挖1m以上的趾板地基岩上趾板钢筋的各项含钢率可按平板段设计厚度的0.3%采用,钢筋应采用单层双向,保护层厚度应为10~15cm。

      趾板应用砂浆锚杆与岩基连接在一起,锚杆直径一般采用25~35mm,间距1.2~1.5m,长3~4.6m本次设计采用锚杆直径30mm,间距1.3m,长4m混凝土面板设计面板顶部厚度为0.3m,底部厚度为0.55,在混凝土面板中间处设一层钢筋网,双向布置,其竖向、水平向配筋率为0.3%,垂直缝间距为12m,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表1 混凝土面板的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混凝土标号级配抗渗标号抗冻标号W/C坍落度〔cm〕指标C25二级配W10F300≤4——7一、 面板的分缝分块面板分缝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坝体的变形,据《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X》知垂直缝的间距为8~16m,取12m二、 面板厚度面板厚度确实定应满足如下要求:1、应能便于在其内布置钢筋和止水,其相应最小厚度一般采用0.3m2、控制渗透水力梯度不超过2003、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较薄的面板厚度,以提高面板柔性和节约材料、降低造价面板的顶部厚度宜取0.3m,并向底部逐渐增加,在相应高度处可按该公式确定:t=0.3+bH式中 t——面板厚度,m; H——计算断面至面板顶部的垂直距离,m; b——据《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X》 规定b为0.002~0.0035,多采用0.003。

      由于坝高85m,坝顶高程为945.3m,故经计算得:面板顶部厚度为0.3m,面板底部厚度为0.55m三、 面板混凝土根据《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X》知,面板混凝土应具有优良的和易性、抗裂性、抗渗性和耐久性所以本大坝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面板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为W10面板混凝土宜采用#5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优质掺合料同时粉煤灰的质量等级不宜低于Ⅱ级,粉煤灰掺量宜为15%~30%面板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并同时掺用高效减水利或普通减水剂面板混凝土应采用二级配骨料,石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面板混凝土的水灰比,寒冷地区应小于0.45溜槽输送混凝土时,溜槽入口坍落度宜控制在3~7mm混凝土含气量宜控制在4%~6%四、 钢筋布置面板应采用单层双向钢筋,钢筋宜置于面板截面中部,每向配筋率为0.3%~0.4%,取0.3%,保护层厚度应为10~15cm,取为10cm五、 面板防裂措施(1) 面板建基面应平整,不应存在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