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练习.doc
6页八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练习(盛柏根编)八年级(上)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练习(盛柏根编)长歌行(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原文: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译文: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1.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 ,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 2.写法有何特点?野野 望(王望(王 绩)绩)原文: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文: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 “徙倚”是 的意思。
“欲何依” ,表现了 的心情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本诗写景有特色?4.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早寒有怀早寒有怀 (孟浩然(孟浩然 ))原文:原文: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译文:译文: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1.首联“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起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 “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 “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黄鹤楼黄鹤楼 崔颢崔颢原文: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送友送友 人人原文:原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译文:北城门外青山横亘,东城之外白水环绕在此地一分别,你就要像孤蓬一样万里飘泊了白云飘浮不定如游子心意,太阳缓缓落山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彼此挥手,从此别离;萧萧马鸣,不忍分别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 , “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 “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 秋词(刘禹锡)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晴空一鹤排云上”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鲁山山行(梅尧臣)鲁山山行(梅尧臣)原文:原文: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译文: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山林空荡,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 ;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诗句是 浣溪沙浣溪沙(宋(宋 苏轼)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写景,描绘清新明丽的春景,流露出词人 心情下片议论,表达出词人 的精神和 的人生态度。
2.同为《浣溪沙》 ,晏殊却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抒发了词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僵”与“孤” ,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古诗鉴赏参考答案古诗鉴赏参考答案长歌行(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1.韶光之匆匆易逝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2.以景寄情,由情入理野野 望(王望(王 绩)绩)1.徘徊 孤独抑郁 2.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3.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4.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早寒有怀早寒有怀 (孟浩然(孟浩然 ))1.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2.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B 2. C 3.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4.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 “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黄鹤楼黄鹤楼 崔颢崔颢1.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2.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 ’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送送 友人友人1.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2. 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3. “浮云” “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 、 “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4. 离情别绪秋词(刘禹锡)秋词(刘禹锡)1. 在秋日晴空中,一鹤凌空而去,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画面积极乐观2. 表达作者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鲁山山行(梅尧臣)鲁山山行(梅尧臣)1.闲适自得,愉悦欣喜,热爱大自然2.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浣溪沙浣溪沙(宋(宋 苏轼)苏轼)1.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乐观豪迈、锐意进取2. 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陆游) )1 . “僵” 、 “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