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源效率讨论系列三:变压器绕制工艺.doc
6页电源效率讨论系列三:变压器绕制工艺要想把变压器设计好,首先就需要选择好变压器变压器的选择受到很多的因素制约, 以前我在很多帖子中多次说过, 这里再次重复下首先,需要计算好变压器的 Ap 值,计算方法坛子里有很多相关的帖子,大家可以搜下,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心中有冰大师最后还是贴出来了,呵呵具体见最后)得到 Ap 值之后,我们就要根据电源的结构尺寸来初步选择变压器,包括变压器的高度, 宽度以及长度 当电源的整体高度有限制时, 就需要考虑扁平型的变压器,卧式变压器是首选常见的有 EE系列, EC系列,ER系列的卧式变压器, EF系列与 EFD系列变压器;如果是超薄的适配器与 LED日光灯内置电源,可以考虑平面变压器而如果 PCB的空间有限,应该选择 PQ, RM,或者罐形磁芯,因为这些磁芯的截面积大,占用空间小,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其次,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电路的参数与侧重点不同, 而选择不同的变压器比如,在反激电源中,我们希望漏感越小越好,因为漏感大小会影响功率器件的电压与电流应力, 同时对 EMC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我们就找对漏感控制有利的变压器,如 PQ型, RM型,以及 ERL型的变压器,再加上合理的绕法,可以将漏感控制在 3%以下。
又如 LLC电源,我们希望用变压器的漏感来作为谐振电感,所以我们需要刻意加大漏感, 选用分槽的骨架来绕制比较理想再次,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 要考虑到成本与通用性 成本不仅仅是每个企业老板关心的问题, 同样是我们广大研发工程师最纠结的问题, 除非是少数军品级别或高档不计成本的电源, 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在性能参数与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要刻意去追求某个参数而忽略带来的成本影响, 有时哪怕每个变压器增加几分钱的成本, 如果批量起来, 都是不可忽略的一笔开支 除非由于商业因素的考虑,希望自己的产品不被其它的厂商所抄袭, 一般不考虑私模或偏门的变压器磁芯与骨架,因为量产的时候,供货的渠道与周期都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而通用的磁芯,无论在价格上还是在供货渠道与周期都有很大的可选择性选择变压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为了符合安规标准, EMC性能首先,要考虑变压器骨架的绕线宽度, 变压器为了符合安规中的爬电就离要求,一般都要在绕组边上加 3mm的挡墙,那么这就缩小了变压器骨架的可用绕线宽度;而如果不加挡墙的话, 就需要使用三重绝缘线, 而三重绝缘线的外径一般比内部的铜线直径大 0.2mm,那么,同样的窗口面积, 绕线的匝数相当于减少了。
其次,要考虑变压器骨架的槽深,有时为了 EMC,需要在变压器内部加入屏蔽层,有些用细线绕,有的用铜箔绕,这些绕组无疑会增加绕组的层数,也就是说可用于绕制变压器其他绕组的槽深就减少了选择变压器还要考虑到绕组装配工艺的影响很多的工程师在设计变压器的时候, 没有考虑到装配工艺,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变压器计算好之后,把参数发给变压器厂做样;然后,变压器厂工程师打说绕不下,磁芯太紧,不好装配,不利于量产;最后不得不修改变压器参数;这样无疑会延缓项目的进度 所以在设计之初, 我们就要考虑到变压器磁芯窗口的误差,以及绕线工艺、绝缘 TAPE的厚度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变压器的装配;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对这些因素给予充分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上面谈了变压器的磁芯骨架选择考虑的问题,下面来谈谈变压器的绕制方法与注意事项普通分层绕法:一般的单输出电源,变压器分为 3 个绕组,初级绕组 Np,次级绕组 Ns, 辅助电源绕组 Nb;当实用普通分层绕法时,绕制的顺序是: Np--Ns--Nb ,当然也有的是采用 Nb--Ns--Np 的绕法,但不常用,原因大家可以先思考下,过几天我再分析此种绕法工艺简单,易于控制磁芯的各种参数,一致性较好,绕线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 但漏感稍大, 故适用于对漏感不敏感的小功率场合, 一般功率小于 10W的电源中普遍实用这种绕法三明治绕法三明治绕法久负盛名, 几乎每个做电源的人都知道这种绕法, 但真正对三明治绕法做过深入研究的人,应该不多相信很多人都吃过三明治, 就是两层面包中间夹一层奶油。
顾名思义,三明治绕法就是两层夹一层的绕法 由于被夹在中间的绕组不同, 三明治又分为两种绕法:初级夹次级,次级夹初级先来看第一种,初级夹次级的绕法(也叫初级平均绕法)如上图,顺序为 Np/2,Ns,Np/2,Nb ,此种绕法有量大优点:由于增加了初次级的有效耦合面积, 可以极大的减少变压器的漏感, 而减少漏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会降低, 这就使 MOSFET的电压应力降低, 同时,由 MOSFET与散热片引起的共模干扰电流也可以降低,从而改善 EMI;由于在初级中间加入了一个次级绕组, 所以减少了变压器初级的层间分布电容, 而层间电容的减少,就会使电路中的寄生振荡减少,同样可以降低 MOSFET与次级整流管的电压电流应力,改善 EMI第二种,次级夹初级的绕法(也叫次级平均绕法)如上图,顺序为 Ns/2,Np,Ns/2,Nb 当输出是低压大电流时,一般采用此种绕法,其优点有二:1、可以有效降低铜损引起的温升:由于输出是低压大电流,故铜损对导线的长度较为敏感,绕在内侧的 Ns/2 可以有效较少绕线长度, 从而降低此 Ns/2 绕组的铜损及发热外层的 Ns/2 虽说绕线相对较长,但是基本上是在变压器的外层,散热良好故温度也不会太高。
2、可以减少初级耦合至变压器磁芯高频干扰 由于初级远离磁芯, 次级电压低,故引起的高频干扰小以上是我对三明治绕法的几点粗浅看法, 可能有错误, 欢迎大家指教 三明治绕法引申的还有很多的内容可讲,今天先讲这么多,明天继续下面,我们大家来进一步深入讨论下这个三明治绕发对 EMI 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初级夹次级的绕法 我们知道,变压器的初级由于电压较高,所以绕组较多, 一般要超过 2 层,有时甚至达到 4-5 层,这就给变压器带来一个分布参数 --- 层间电容,形成原理相信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解释了当 MOSFET关断的时候,变压器的漏感与 MOSFET的结电容以及变压器的层间电容会产生振动,幅度达到几十甚至超过 100V,这对 MOSFET与 EMI 来说都是不允许的, 所以,我们增加 RCD吸收来抑制这个振荡,达到保护 MOSFET与改善 EMI 的目的上图即为反激电源 MOSFET的 Vds 波形从这个角度来说,三明治绕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EMI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三明治绕法确实是增加了初次级的耦合面积, 减少了漏感,同时又使初次级的耦合电容增加了; 当开关管反复开关时,电容也会反复充放电,也就是说会引起振荡, 此振荡正比于开关频率, 会对 EMI 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看,三明治绕法是否能起到改善 EMI 的效果,只能具体问题来分析所以,我昨天的分析应该说是不够严谨,特向广大网友致歉那我就说说三重绝缘线吧:三重绝缘线: Triple Insulated Wire (工程上用 TIW 表示)三重绝缘线是一种高性能绝缘导线, 其有三层绝缘材料, 中间是导线芯; 最外层是透明的玻璃纤维;中间层是喷漆涂层;最内层是被国外市场称之为“黄金薄膜”的一厚度仅仅几微米的聚酰胺薄膜, 但是却可以承受 3KV的脉冲高压绝缘材料的总厚度不超过 100μm所以我们在计算变压器的时候,如果要使用三重绝缘线,一般把外径加上 0.2mm三层绝缘线检验标准是直流 12kv,相当于交流 6kv,大大超过变压器耐压标准 , 所以不需要加挡墙,即可满足变压器的安规需求耐高温的漆包线,漆包线的规格型号如下:聚酯漆包线 (QZ/PEW)聚氨酯漆包线 (QA/UEW)55℃改性聚酯漆包线 (QZG)180℃聚酯亚胺漆包线 (QZY/EIW)聚酯漆包铜包铝线 QZ(CCA)聚氨酯漆包铜包铝线 QA(CCA)温度等级: B 级( 130℃)、 F 级( 155℃)、 H 级( 180℃)、 C 级( 180℃以上)AP植的计算:Ap= Aw*Ae=(Pt*104)/(2 B*fs*J*Ku)Ap: 变压器功率容量Aw:磁芯窗口面积Ae:磁芯横截面接Pt :变压器的传递功率( Pt = Po / η +Po )B:磁通密度变化量(一般取0.2-0.3)fs :磁芯工作频率j :电流密度 (自冷取 0.4-0.6,风冷取 0.6-1 )Ku:窗口的铜填充系数(一般取0.2-0.5)EMC: 电磁兼容性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 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MI: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 EMI),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 ( 干扰 ) 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 ( 干扰 ) 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 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EMI 与 EMS和 EMC的区别在哪里?EMS( 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直译是“电磁敏感度”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为通俗易懂 , 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 , 将电磁能量比做感冒病毒 , 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如果不易患感冒 , 说明免疫力强 , 也就是英语单词 Immunity, 即抗电磁干扰性强。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 , 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如同盲人摸象 , 你摸到的与实际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