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高考化学 考点自纠之单元评估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doc
11页"2012高考化学 考点自纠之单元评估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项对;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故B项错;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y反应为放热;②x<y反应为吸热;所以C项对,D项错答案】 AC2.下列有关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B.甲醇和氧气以及KOH溶液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OH+6OH-+6e-===CO2+5H2OC.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D.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基本不变【解析】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所以A正确;B中负极应失电子;C中金属铜应作阳极;D中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铜离子浓度要发生变化。
答案】 A3.下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电极b电极X电极溶液A锌石墨负极CuSO4B石墨石墨负极NaOHC银铁正极AgNO3D铜石墨负极CuCl2【解析】 a板质量增加说明a板作阴极,金属阳离子放电,故X极是负极;b板有无色无味的气泡冒出,溶液不能是D中的CuCl2溶液,且阳极材料不能是金属答案】 A4.(2008年上海化学)已知:H2(g)+F2(g)―→2HF(g)+27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 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解析】 A项中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B项中气态HF变成液态HF要放出热量,故应大于270 kJ;C项中由高能量的反应物生成低能量的生成物才放出热量;D项中1 mol H2和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 HF放出的热量才是270 kJ。
答案】 C5.(2008年广东高考题)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解析】 铁比锡活泼,镀层破坏,铁作负极被腐蚀;保护地下钢管应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答案】 AC6.(安徽蚌埠质检)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正极【解析】 A项中失电子多少不能说明失电子难易,例如Al与Na;B项中甲的阳离子氧化性强,则甲的还原性弱;C项正确;D项中甲作正极,则甲不如乙活泼答案】 C7.(2008年全国Ⅱ理综)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解析】 电解Na2SO4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a为阴极:4H++4e-===2H2↑b为阳极:4OH--4e-===O2↑+2H2O对照分析A、B不正确。
a极周围由于H+放电呈碱性,石蕊显蓝色,b极周围由于OH-放电呈酸性,石蕊显红色答案】 D8.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含杂质C)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④③①②⑥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③②④①⑥【解析】 ②③④形成原电池,⑤⑥是电解池反应,金属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电解池的阳极>原电池的负极>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阴极答案】 C9.(2008年宁夏理综)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 411.0 kJ·mol-1和-1 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A.-44.2 kJ·mol-1 B.+44.2 kJ·mol-1C.-330 kJ·mol-1 D.+330 kJ·mol-【解析】 根据反应C2H4(g)+3O2(g)===2CO2(g)+2H2O(l)ΔH=-1 411.0 kJ·mol-1①C2H5OH(l)+3O2(g)===2CO2(g)+3H2O(lΔH=-1 366.8 kJ·mol-1②①-②得C2H4(g)+H2O(l)===C2H5OH(l) ΔH=-44.2 kJ·mol-1【答案】 A10.(2008年重庆理综)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N2(g)+3H2(g)===2NH3(l) ΔH=2(a-b-c)kJ·mol-1B.N2(g)+3H2(g)===2NH3(g) ΔH=2(b-a)kJ·mol-1C.N2(g)+H2(g)===NH3(l) ΔH=(b+c-a)kJ·mol-1D.N2(g)+H2(g)===NH3(g) ΔH=(a+b)kJ·mol-1【解析】 mol N2(g)与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NH3(g)时放热:(b-a)kJ。
生成1 mol NH3(l)时放热:(b+c-a)kJ答案】 A11.(2008年广东化学)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解析】 A项,Li为活泼金属,在酸性介质中不能存在;B项放电时,Li+在正极参与反应,应向正极移动答案】 CD12.(2008年海南化学)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2e-===PbSO4(s)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解析】 A项中电池放电时正极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C项中电池充电时硫酸的浓度应不断增大;D项中电池充电时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B13.(2007年广东化学)将V1 mL 1.00 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 A项为5 mL HCl和45 mL NaOH反应后温度为22 °C;C项HCl和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恰好反应,HCl和NaOH体积相同,图象对称;D项Ba(OH)2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有水生成,但为吸热反应答案】 B14.(全国Ⅱ理综)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解析】 A项,热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热(ΔH);反应热(ΔH)应为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总能量(431 kJ·mol-1×2)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436 kJ·mol-1+243 kJ·mol-1=679 kJ·mol-1)的差,即反应生成2 mol HCl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1;B项,反应放热时ΔΗ<0;D项,ΔH的数值应减半。
答案】 C1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原理,做了以下实验:将剪下的一块镀锌铁片,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再加数滴酚酞试液,按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B中导气管中产生气泡B.B中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C.金属片剪口变红D.锌被腐蚀【解析】 该题思考的切入点是铁—锌—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由于溶液显中性,锌又比铁活泼,只能是锌作负极,铁作正极,在负极上发生Zn-2e-===Zn2+,正极:O2+2H2O+4e-===4OH-,所以在A中由于其中的氧气作氧化剂而使锥形瓶内气体的量减小,导致B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而使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同时锌被腐蚀,金属片上由于O2得到电子,使金属片剪口处溶液c(OH-)增大,使得溶液显碱性,遇到酚酞试液而变红故综合以上选A答案】 A16.(电解的有关计算)用铂电极电解CuSO4和KNO3的混合溶液500 mL,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均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的气体,则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1 B.0.8 mol·L-1C.1.0 mol·L-1 D.1.5 mol·L-1【解析】 阳极电极反应4OH--4e-===2H2O+O2↑,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O2)×4=×4=2 mol;阴极电极反应:首先发生的是Cu2++2e-===Cu,其次发生的是2H++2e-===H2↑,阴极被还原物质得到电子的总量n(Cu2+)×2+n(H2)×2=n(Cu2+)×2+×2,两电极物质得与失电子数相等,即2 mol=n(Cu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