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1015417
  • 上传时间:2022-08-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为有效履行农业部门行业职责,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深入开展,巩固帮扶成效,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精神,特制定本计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衔接,严格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围绕落实三个专项责任、推动四大产业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地区的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产业帮扶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帮扶实效,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二、工作目标在保持农业产业扶贫现有良好态势基础上,推动主体培育、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专项责任落实取得新成效,以4个深度贫困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取得新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取得新提高,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三、主要工作(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贯彻落实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为抓手,支持贫困地区因地置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完善链条,提高效益。

      水果:重点支持洛宁县、虞城县开展苹果老果园改造,建设现代化高标准苹果基地;支持卢氏县、嵩县适度发展苹果生产;支持淅川县适度发展桃猴桃生产2018年-2020年,53个贫困县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左右茶叶:重点在固始、新县、商城、光山、罗山、潢川、桐柏等7个贫困县进行茶叶结构调整,在稳定名优茶比例的同时,实现多元化生产,增加红、黑、白等茶类品种;适当增加夏、秋茶产量,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开展低产茶园改造;扩大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改造升级2018-2020年,贫困地区茶园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食用菌: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食用菌生产规模,重点支持泌阳县、卢氏县、鲁山县等22个贫困县发展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开展食用菌标准化园区建设,支持卢氏县建设香菇、黑木耳菌种菌棒工厂和香菇黑木耳标准化园区到2020年,贫困地区食用菌产量达到185万吨左右蔬菜:重点在内黄县、扶沟县、虞城县、社旗县4个贫困县加大蔬菜集约化育苗;在设施蔬菜10万亩以上的贫困县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水肥药一体化改造,促进产业升级花生:开展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生产示范,重点支持正阳、方城、汝南、桐柏、沈丘、太康、兰考、内黄等贫困县开展产品专种、专管、专储、专用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贫困县高油酸花生大面积推广。

      开展优质花生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重点支持方城、桐柏、汝南等10个贫困县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10万亩,集成示范推广一批新技术,提高花生产量品质建设国家正阳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正阳发展花生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中药材:发挥贫困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分批推进中药材基地规范化建设,支持卢氏连翘、嵩县柴胡/皂刺、淅川金银花、台前芍药、温池丹参、光山苍术、封丘金银花、桐柏桔梗、确山夏枯草、南召白芨、商城桔梗、虞城玫瑰、息县半夏、柘城首乌、濮阳红花、淮滨猫爪草、宜阳艾草、洛宁连翘、社旗菊花/艾草、南召山茱萸/杜仲发展;支持温县“四大怀药”,禹州“禹十味”、桐柏“宛八味"等传统知名度高、历史文化影响力大的中药材产区入选国家或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产业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升二)发展优质粮食产业按照《河南省推进优质小麦发展工作方案》,在己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35个贫困县,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依靠基层政府和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采取统一供种、定单销售等措施,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整村、整乡甚至整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力争2020年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500万亩。

      三)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全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价值链增值,提升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竞争力支持卢氏、兰考等贫困县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形成多元化融合发展新模式四)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合作社项目资金、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等集中用于扶持贫困县,重点支持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将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等政策资源,重点向带贫作用大的经营主体倾斜在贫困县培育认定50个左右示范性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开展联合合作,打造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五) 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支持推动贫困县村创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帮助贫困村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选择一批贫困地区优势特色资源招商项目,利用各种展会推介,在2018年举办的驻马店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设立贫困县特色产品专场推介会,扩大贫困地区名优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农业品牌扶贫整县推进行动,减免申报企业环境和产品检测费用,加强申报主体和企业内检员培训,巩固提升品牌质量。

      到2020年,贫困地区“三品一标”认定登记达到1000个以上,“三品一标"省级示范基地数量持续增加到20个以上六)深化农业技术服务以“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成员单位为主要形式,组织动员全省约3万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技术服务人员,按照“省级分市包县、市级分县包乡、县乡包村联户"的原则,组建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专家队伍,逐级落实责任,实现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基础上,编制《河南省特色产业扶贫实用技术指南》,帮助贫困户提升生产经营技能,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以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宣讲等活动为载体,调动各级农业专家、技术服务人员,巡回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实现技术服务常态化拓展12316 “三农"服务热线专家技术服务内容,即时解答贫困户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优先在贫困县布局,把符合条件且愿意接受培训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七)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加强推进贫困地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宜建则建为原则,对尚未建设益农信息社的325个贫困村继续扩大覆盖面,到2020年基本实现益农信息社在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加强基层农业信息员培训,建立完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运行管理制度,推行“政府+运营商+服务商”模式,开展好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助力公益服务下行和农产品“触网"上行,实现农民进“一家门"办“百家事";完善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

      八) 完善联贫带贫机制加强对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规律的研究,指导各地不断创新完善联结形式,探索形成稳定持续的帮扶模式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探索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益引导建设一批贫困乡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点),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务工方式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对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案例的宣传,2018年在全省遴选1000个特色产业扶贫典型,以点带面推广成熟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业品牌等角度,筹备召开5个助力产业扶贫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促进各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及时准确了解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行状况及带贫扶贫情况,完善相关奖惩措施,督促各类主体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九) 支持深贫地区加快发展结合深贫地区、特别是4个深贫县的实际需求,加强农业产业政策对接,按照优先支持原则落实项目安排和帮扶措施,推动深贫地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发挥专业优势,组织省农职院、农广校、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在每个深贫县建立省级农业专家组定点帮扶机制,加强主导特色产业技术指导。

      建立1235个深贫村农业产业发展台账,协调市县农业部门指派技术专家进行定点帮扶,指导、协调做好深贫村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政策对接按照“股权到户、收益到户"的原则,鼓励深贫县、深贫村将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人口,以“政府监管、统一入股”方式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困难群众从中分享股权收益十)加强扶贫定点县村对口帮扶重点做好卢氏县、正阳县和滑县北李庄村、上蔡县刘岳村定点帮扶因地制宜指导正阳县建设好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卢氏县发展好“果、牧、菌、药、菜”等主导产业,按照实际需求,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分别与正阳县、卢氏县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对接交流,分析产业扶贫发展情况,共同研究和协同推进重点工作组织每季度到扶贫定点县进行专题调研,加强工作指导选派优秀干部到北李庄村、刘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开展厅直属有关单位与2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着力强化组织领导、整合政策、落实规划、实施项目、完善联贫带贫机制,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带动困难群众增收二) 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开展农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解决好农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三) 开展帮扶指导厅行业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行业扶贫工作职责,加强对各地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农业厅扶贫帮扶队18个工作组要及时了解有关市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发现解决问题,督促指导基层农业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市县农业部门要发挥地方优势,确保农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