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doc
5页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复习课一、学习内容课本第69~72页二、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加强对6~10各数的基数含义、序数含及数的认、读、写、顺序和组成的掌握2.能比较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3.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能正确理解图意,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四、学习设计(一)课堂设计1.知识整理,加强对数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数排列一下吗?师:一共有几个数?哪11个数?全班读一读;从左边数第11个数是几?10的前面一个数是几?8的相邻数是?5添上1是几?比7少一个数是几?谁能向老师这样提一个问题来问问大家?典型题目:①上面一共有( )个圆形②从左数排第( )个③从右数排第( )个④要想使从左数排第4个,应该在前面去掉( )个学生独立思考,答题,全班交流完成课本第69页第1题2.系统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1)整理加法算式 师:你都会口算哪些10以内的加法算式?同学们真棒!能口算这么多的加法算式。
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所有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出示课件:排列比较混乱的10以内的所有加法算式师:感觉怎么样?很乱,不便于我们记忆,让我们赶快整理一下吧!师:观察0+0、1+0、2+0、3+0、4+0、5+0、6+0、7+0、8+0、9+0、10+0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把这些算式放在第一列,就按照这样的排列规律来整理一下所有的算式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我指一道算式,你能快速的说出得数吗?计算最后一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整理减法算式 师:说一说表中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请一位同学指任意一道算式,同学们能快速的说出得数吗?看到7—3这道减法算式,你能想到哪些加法算式?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典型题目:一图四式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要解决“一共有几个梨?”可以怎么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有其它的方法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比如按照“左、右”观察、按照“大、小”不同来观察、按照“卡通梨和普通梨”来观察完成课本第71页第1题。
3.图文结合,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典型题目:(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会解决吗?做的对吗?一起来检查一下2)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会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要解决“小狗有多少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会解决吗?做的对吗?一起来检查一下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小结:解决问题时,先通过观察,找到信息,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回顾检查4.结合梳理过程,完成思维导图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地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5.精心设计习题,检测学习效果(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7 9-□=4 □-4=4 4+□=7 □+□=6 10-□=□【知识点】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答案】6 5 8 3 略 略【解析】学生可以运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填,也可以运用组成填。
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里填几,更要说出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2)从7、2、3、9中选出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知识点】考查学生对部分整体这样一组数量之间关系是否理解答案】7+2=9 2+7=9 9-2=7 9-7=2【解析】学生首先从四个数里要找出3个具有部分整体关系的数,然后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3)看图列算式 ①②【知识点】考查学生是否能看懂图意,并找到有用的数序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解答答案】10-3=7(瓶) 8+1=9(个)【解析】题目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是通过数数得出,而改为直接告诉已知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解答时,需要看懂问题、寻找信息,并根据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第2题中右边的两个梨是多余信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认真观察、排除多余条件以及找到隐蔽信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信息4)解决问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对两部式题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利用两步算式表示具体的问题情境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答案】9-4+5=10(人)【解析】通过具体情境,加深学生对两部式题意义的理解,巩固计算方法6.全课小结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