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找读品诵精读教学四部曲.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6251852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找读品诵,精读教学四部曲    广西宜州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546300) 谭 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精读精读教学即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读文章的重点句段、精彩之处,含英咀华,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和文章中的形象、思想、情境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整篇文章的阅读,很多语文教师能自觉运用读的层次性规律进行教学实践其实,指导小学生精读文章某一片段,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步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精读如何进行?其操作步骤和规律怎样?在观摩大量的课例和研读教学设计文本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有效的片段精读应有四部曲:找—读—品—诵一、找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一篇文章也是如此,不可能字字句句都精读细讲,而应抓住文章的精美之处、动情之处、疑惑之处来精读指导小学生精读文章,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找”能找出文章中的那些有精读价值的地方,是精读的前提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文章需要精读的地方呢?1.设计问题引学生“找”善教者,必先善问好问题如同路标,引学生走进文章的深处、妙处;好问题如同钥匙,帮学生打开深入文章的门户,领略文章的精髓。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一位教师为引导学生找出值得仔细品读的地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父与子的了不起?”这一问题如同一个花篮,引领学生去采撷文章中表现人物形象的精彩之处、动人之处、独特之处2.圈点勾画令学生“找”圈点勾画是古来就有的好的读书方法在何处圈点勾画?为什么圈点勾画此处?或精妙或质疑或感动……圈点勾画之处必然是与众不同,要用心停留之处郑桂华老师执教《安塞腰鼓》一文,在初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请你找出让你最有感觉的句子,用波浪线或横线标记出来学生必须去“感觉”,必须去“体验”,才能有所勾画和标记这样促使学生走进文字,找到自己情有独钟的句段3.观察插图让学生对应地“找”插图是语文教材中非常珍贵的资源好的插图形神兼备,不仅是文章内容的真实写照,且能填补语言文字无法言喻之处,值得充分利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图因此,有时候可以从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入手,让学生走进文字如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一文就有两幅插图:一幅是外公为“我”撑伞的图景,一幅是“我”长大后为外公撑伞的图景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对照插图找出相关文字,继而细细品读。

      二、读熟读才能精思找出了值得细细品读的句段,不要急于品,而应先熟读一番此时的“读”有两重作用:一是复习巩固通过熟读,即时巩固复习字、词、句,让模糊的印象变得更清晰,理解在读中自然更进一层了,这就能为下一步的细品作好铺垫二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细品之前的读,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承担起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读给学生一个“预备”和“缓冲”的时间,待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在他们思维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细品”和“精思”才会有效不同形式的读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1.读中比较异同优劣如果需要区别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优劣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反复读,在读中进行比较如《日出》一文的结尾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观!”要比较这两者表达,哪一种效果更好,就要让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或反复朗读比较,或默读揣摩体验,领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学习言语表达的智慧2.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情境如果需要想象文字中呈现的画面和情景的时候,可以指名读或教师自己范读,学生则静静倾听,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感受如对《荷花》一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一段的品赏,就可以让学生静静听教师的配乐朗诵,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边听边想象自己变成荷花的美丽画面3.读中体会情感再现形象如果要品味精思的是句段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气势,而句子或段落又比较简短,则可以要求全班学生齐声朗读如《安塞腰鼓》一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就可以让学生齐读,在反复的齐声朗读中感受情感的推进如果要品赏的片段是角色之间的对话,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尽力还原课文中角色的各种形象总之,熟读应根据句段的特点和“品”的要求而设计,以不同的形式达到不同的目的三、品在找和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要求学生品了品”是精读的关键何谓品?如何品?“品”主要是在全文的观照下,抓住文章局部的字词句细致深入地进行思考、体会、感受咬文嚼字获得对语言的敏感,体验揣摩使学生情动于中而受到熏陶感染,模仿练习使学生获得使用语言的智慧1.两个角度品字词(1)从语用的角度品用字用词的精妙用字用词的精妙可用换词法让学生在比较对照中感悟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从绿色的大圆盘中冒出来”一句,可以设问:“冒”字可以换成别的字吗?有什么不同?哪个好?让学生在比较中仔细体会“冒”字的精妙。

      同时,也可用去词法让学生体会如“在当时算是最长的石拱桥了”一句中“在当时”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品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妙小学课文中很多的叠词、拟声词等本身就形象生动,值得积累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里的叠词;《庐山的云雾》里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泻千里”、“云雾弥漫”等表示变化、形容景状的词语;《晏子使楚》里“挥汗成雨”、“联袂成荫”等形容人多的词语这些字词本身就意味无穷,值得积累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这些词语,让学生能领会这些词语,并能在说话写作中积极运用2.四层次品句子(1)品句式的精美小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既要学习用词也要学习造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积累一些特别的、精美的句式如:“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样精美的排比句式,就可以让学生学习积累,感受它特别的表达效果2)要品赏玩味句子中各种修辞手法如《金黄的大斗笠》里面“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一句,为什么写得那么有趣?那么生动?这就值得思考和学习。

      3)要抓住难以理解的句子,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苏教版课文《童年的馒头》一文中最后一句:“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他的童年真的就在那一天结束了么?言下之意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句话才能深刻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4)品句子中内蕴的情感有些句子看似平淡,其实是内蕴着情感的,需要让学生去体会如《丑小鸭》一文中“我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我‘丑小鸭’”一句,是丑小鸭的自我介绍,可以从中感觉到丑小鸭有些自卑、自怜和无可奈何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只有走进丑小鸭的内心世界,触摸它的一颦一笑,学生才可能真正深深地关注丑小鸭的命运因此,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也是值得让学生体会感受其中的情感的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这样设问:“假如你的兄弟姐妹这么美丽、这么可爱,而你却是一只丑小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里教师就是让学生通过换位和朗读来体会并表达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四、诵“品”要以“读”为基础,而“品”过之后,又要用“读”来表现“品”的收获,丰富语言积累当然此时的读,已经不能满足于读通顺、读流利、读熟练的要求了。

      当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领悟到了语言表达的意趣和智慧;当文本中的形象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时候,朗读、吟诵便成为他们自然而然的需求情动于中而溢于表品之后的“读”应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领悟、自己的情感表达在朗读中这时的读可以称之为诵读或吟诵这时的吟诵应学生之所需,来得真切、自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需要宣泄情感、表达领悟的时候,教他们如何吟诵,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因而,此时教学的重心也应当转移到诵读指导上来,即新课标所强调的“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教师或点拨或示范,学生或独自练习或合作表演,总之此时的诵读应该是充分而投入的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对文本中形象的理解、感情的共鸣此时融合在一起,在诵读中得到升华好词句好文章,领悟了其所好,反复吟咏之间,背诵便水到渠成了整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要遵循层次性规律,指导小学生精读文章某一片段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步骤找、“读”“品”“诵”,是片段精读教学的一般步骤,“会找”、“熟读”、“细品”“吟诵”也应是小学生精读文章应具有的一般能力责编 韦 雄)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