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师范大学21秋《综合绘画》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64.docx
12页福建师范大学21秋《综合绘画》期末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自1911年开始,立体派艺术家们在分解绘画对象的形体之余,也同时在实验新的创作技法,纷纷在绘画中加入印刷字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 ( )作于1658年的《自画像》是肌理罩染技术探索的代表作A.卡拉瓦乔B.普桑C.伦勃朗D.维米尔参考答案:C3. 塞尚曾多次在他创作的风景画中采用水平状多层色域的布局结构,表现景的无限宽广与博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 厚重材料与涂绘是强化基底或强化才智本身张力的一种综合性的绘制技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 色相环中黄至红紫称为冷色系,绿至蓝紫称为暖色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6. 同一个民族对颜色的文化认知是一成不变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 唐代瓷器日臻完善,制品花样翻新,不胜枚举,尤以五大名窑为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 《芙蓉锦鸡图》是宋代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其作者是:( )A.佚名B.范宽C.马远D.赵佶参考答案:D9. 速写或记忆画,是画家面对生活最直接、最简练和最朴素的表达方式 )速写或记忆画,是画家面对生活最直接、最简练和最朴素的表达方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 当你较长时间观看一块颜色之后,闭上眼睛或视线移向一张白纸,眼前会产生该色的补色虚像,这是色视觉反映的( )当你较长时间观看一块颜色之后,闭上眼睛或视线移向一张白纸,眼前会产生该色的补色虚像,这是色视觉反映的( )A、视觉错视B、视觉空混C、补色残象D、色相对比参考答案:C11. 以下对绘画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以下对绘画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运用材料表现特定的主题时,材料的特质和它在绘画中的表现性特征,便成了画面特有的一种存在形式B、在作品中多种材料与技巧的综合运用,能使以综合媒材绘画获得丰富和强烈的视觉效果C、当材料恰如其分地体现出绘画的内在含义时,作为绘画语言的载体,它便成了一种可视的精神所在D、在创作过程中,当材质的表现效果牵动作者的思绪而成为作品内在含义的追求时,画面语言的表现力便成了感染观赏者的艺术媒介参考答案:A,B,C,D12.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 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A、刘松年B、李迪C、苏汉臣D、李嵩参考答案:C14. 由两个以上色块在画面中形成的色彩关系,其大小比例之间的对比,称为色彩的( )。
由两个以上色块在画面中形成的色彩关系,其大小比例之间的对比,称为色彩的( )A、色相对比B、明暗对比C、冷暖对比D、面积对比参考答案:D15. 《千里江山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A.张择端B.李可染C.王希孟D.傅抱石参考答案:C16. ( )是指远距离观看色彩时,原本鲜艳的色彩关系会产生色彩空间混合作用,变得含有灰色的倾向 )是指远距离观看色彩时,原本鲜艳的色彩关系会产生色彩空间混合作用,变得含有灰色的倾向A、视觉错视B、视觉空混C、补色残象D、色相对比参考答案:B17. 简述拉斐尔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并写出他的两件绘画作品的名称参考答案:拉斐尔的绘画风格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等。
拉斐尔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18. 运用色度弱对比会使画面产生活泼、生动、振奋的情感色度强对比会给人感到优雅、清淡、平静的感受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9.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 )就尝试过素描材料与色粉笔结合的画法,使绘画技法通过材料的运用得到丰富的表现效果早在文艺复兴时期,( )就尝试过素描材料与色粉笔结合的画法,使绘画技法通过材料的运用得到丰富的表现效果A、达芬奇B、乔托C、米开朗基罗D、拉斐尔参考答案:A20. 色彩的冷暖对比是绝对的 )色彩的冷暖对比是绝对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1. 青骑士关注的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艺术的形式问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2. 绘画中,艺术家所选择并运用的材料既是绘画的载体,同时它们本身也具有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3. 以下属于间色的是( )A.红B.橙C.紫D.绿参考答案:BCD24. 属于“南宋四大家”的是( )A、李唐B、刘松年C、马远D、夏圭参考答案:ABCD25. 表现主义的核心团体包括( )A、巴比松画派B、野兽派C、桥社D、青骑士参考答案:BCD26. 以下对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2000年后才开始从事行为艺术B、早期单纯以身体为媒介挑战身心极限C、后来结识德国艺术家乌雷,开始两人长达十二年的合作伙伴和情侣关系D、离开乌雷后尝试将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更广泛地相融合参考答案:A27. 不属于明末华亭派的开创者的有:( )A、戴进B、仇英C、董其昌D、沈周参考答案:ABD28. 巴比松画派是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9. 色相环中直线相对的红与绿、黄与蓝、橙与紫是三对互补色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0. 写生不是一种创作 )写生不是一种创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1. 在彩色系里,存在着互不相同的色彩相貌,这一特征称为( )在彩色系里,存在着互不相同的色彩相貌,这一特征称为( )。
A、明度B、色相C、纯度D、浓度参考答案:B32. 以下对马琳·杜马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她笔下的人物多是女人、儿童和有色人种B、在2000年参加上海双年展后被国人熟知,并且被认为可能会开拓水墨画人物的新方向C、目前还没有国内画家受到她的影响D、她通常使用粗重的线条、简洁的笔法、几近原色的红、橙、蓝,以及对比强烈的黑与白描绘人物的面孔和厚重的人体姿态,模糊了再现与抽象、油画与素描之间的界线参考答案:C33. 12色轮中直径相对的两个色之间,如( )互补色对比最强烈A.黄与紫B.橙与蓝C.红与绿D.红与黄参考答案:ABC34. 色彩的表现是艺术家概念化的拼凑 )色彩的表现是艺术家概念化的拼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战的预感》与《鹌鹑图》绘画风格截然不同,前者为具象艺术,后者为意象艺术B.《红黑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的作品,属于冷抽象,《牛顿的色环》属于热抽象C.《格尔尼卡》是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该作品属于抽象艺术D.《说唱俑》、《父亲》都属于具象艺术,前者是汉代的陶俑,后者是油画参考答案:BC36. 野兽派的代表有毕加索、梵高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7. 艺术眼光不是天生的,是在生活体验和艺术创造活动中,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而提升的一种认知和审美的能力 )艺术眼光不是天生的,是在生活体验和艺术创造活动中,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而提升的一种认知和审美的能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8. 《呐喊》是( )的作品A、毕加索B、梵高C、爱德华·蒙克D、德累斯顿参考答案:C39. 布面材料大致分为涂底的现成画、未涂底的亚麻布和粗棉布 )布面材料大致分为涂底的现成画、未涂底的亚麻布和粗棉布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0. 马蒂斯是( )的核心人物A、巴比松画派B、野兽派C、桥社D、青骑士参考答案:B41. 工艺设计涉及到民间美术、陶瓷、现代家具等例: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参考答案:ABD42. 以下属于塞尚的作品的是( )。
A.《静物苹果篮子》B.《圣维克图瓦山》C.《玩牌者》D.《穿红背心的男孩》参考答案:ABCD43. 维也纳“分离派”主要画家( )的作品《吻》具有强烈的“新艺术”风格特征A、比亚莱兹B、克里姆特C、查尔斯·里克茨D、谢列特参考答案:B44. 达·芬奇以生动严谨的造型和独具特色的线条与色彩的巧妙运用而著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5. 以下属于巴比松画派画家的是( )A.柯罗B.卢梭C.米勒D.杜比尼参考答案:ABCD46. 我们在观看大色块中的灰色块,会感到灰色带有该色块补色的虚像这就是( )的视觉反映我们在观看大色块中的灰色块,会感到灰色带有该色块补色的虚像这就是( )的视觉反映A、视觉错视B、视觉空混C、补色残象D、色相对比参考答案:C47. 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传世的代表作有( )A、《女史箴图》B、《纨扇仕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