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滇东早寒武世新三叶虫.pdf

27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7395540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85.73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9 卷 第 4 期 古 生 物 学 报 Vol. 9, No. 4 1961年11月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Nov., 1961 滇东早寒武世新三葉虫滇东早寒武世新三葉虫 卢 衍 豪 (中国科学院地貭古生物研究所) 本文記載的三叶虫为 1959 年云南省地貭厅桂明义、邵家喜、邓智、邓春光等同 志在云南东部馬龙、寻甸、曲靖、宜良进行地貭調查时所采集的本区早寒武世地层 的分层与邻近的昆明地区所划分的标准分层相同,但岩层厚度则远較昆明地区为大 昆明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全厚仅 500 余米,根据桂明义等同志所測,曲靖区的全厚为 1,550 余米,馬龙一寻甸区为 1,720 米,宜良区則厚达 1,810 米,这三区的厚度为昆 明地区的三倍至四倍从厚度的变化来看,曲靖、馬龙、寻甸、宜良的早寒武世地层 的发育情况,应較昆明区完整早寒武世早期的筇竹寺組在曲靖区厚度为 400 米,馬 龙一寻甸区为 550 米,宜良区則达 696 米,岩性主要由暗灰色及黑色頁岩組成,上部 及下部偶夹有砂岩层。

      早寒武世中期滄浪鋪組在这几个地区厚度由 616 米到 707 米, 系由杂色砂岩及頁岩組成;但在宜良区,其中部含有大量石灰岩层早寒武世晚期龙 王庙組为一套石灰岩、頁岩及砂岩所組成,厚度在 436—541 米之間 在馬龙一寻甸区,滄浪铺組和筇竹寺组从上而下各发現化石四层,各层所含的三 叶虫如下: (A)滄浪鋪組: (1)VI- 13 Redlichia sp. (2)VI- 17 Redlichia chinensis Walcott (3)VI- 19 Redliehia cf.mansuyi Eado and Resser (4)118 Malungia sp. (B)筇竹寺組: (5)120 Malungia laevigata Lu(新属,新种) (6)VI- 24 Syndianella yunnanensis Lu(新属,新种) Drepanopyge mirabilis Lu(新属,新种) D.ornata Lu(新属,新种) (7)VI- 24 Drepanopyge mirabilis Lu(新属,新种) Malungia malungensis Lu(新属,新种) (8)VI- 26 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新种) 在曲靖区, 龙王庙組下部仅发現 Redlichia verneaui (Mansuy)一种(层号 VIA- 223), 滄浪鋪組上部亦仅发現 Redlichia major Lu(新种)一种(层号 VIA- 228)。

      在宜良区所采的三叶虫有两层(层号 130 及 131),这两层化石均产于筇竹寺組上 部层号 130 的岩性为黃灰色砂貭云母頁岩,其中所产三叶虫为 Drepanopyge ornata Lu(新属, 新种), Malungia laevigata Lu(新属, 新种), M. sp.和 Wutingaspis malungensis 300 古 生 物 学 报 9 卷 Lu (新种)层号 131 位于筇竹寺組近頂部,为綠灰色細頁岩所組成,其中所产三叶虫 保存較好, 計有下列两种: Drepanopyge mirabilis Lu(新属, 新种)和 D. intermedia Lu(新 属,新种) 从以上三个地区所发現的各种三叶虫加以分析, 我們目前还不能根据这些材料与 昆明地区已建立的三叶虫分带作逐层逐带的对比 但是这批材料中有不少为过去所未 发現的新三叶虫, 因此不論从地层观点或古生物观点出发, 都极为重要 除少数例外, 在筇竹寺組所产的三叶虫都沒有在昆明地区标准剖面或其他地区发現,由此看来, Malungia, Syndianella 和 Drepanopyge 这三个属的地理分布可能不普遍,其地貭历 程也可能不太长。

      以含这三个属为主的地层可能与昆明地区 Yunnanocephalus 带的最 上部相当另一方面,由于 Wutingaspis 的发現,我們可以将滇东的筇竹寺組与川西 峨嵋山区的九老洞組或陝南汉中一宁強一带的 Wutingaspis 层作对比 在滄浪鋪組中所采的化石不多, 根据桂明义等同志的野外观察, 含 Redlichia major Lu(新种)的 VIA- 228 层,应属于滄浪鋪組的上部,产 Redlichia sp., R. chinensis Walcott 和 R. cf. mansuyi Endo and Resser 的Ⅵ- 13,Ⅵ- 17 和Ⅵ- 19 三层,也是滄浪鋪期晚期的 产物R. major 是一个新种,其地貭历程是否仅限于滄浪鋪期晚期或可向上下延长, 还要待今后新发現予以証实 R. chinensis 过去在滇东的滄浪鋪組和龙王庙組都曾有发 現R. mansuyi 限于滄浪鋪組似无疑义可注意的是在这次桂明义等同志采集的标本 中,没有見到滄浪鋪組下部的标准化石 Palaeolenus,这个属过去在馬龙、宜良等地都 曾有发現,因此滄浪鋪組下部地层在馬龙、宜良等处并不缺失。

      滄浪鋪組地层的分布范围,根据以往資料推断,不如龙王庙組(或华北的饅头組 和毛庄組)分布地区广泛由于地貭工作的进展,化石采集更加詳細,秦岭以北的地 区現已証实有零星的滄浪鋪期动物羣的存在据笔者所知,华北和东北南部巳发現滄 浪鋪期动物羣的有三处: (1)为淮南地区, 这是中国科学院地貭古生物研究所朱兆玲等 同志在靠近早寒武世地层底部所采集的 Palaeolenus2)为山东沂蒙山区,由北京地 貭学院同学所采集的 Palaeolenus(根据項礼文同志鑑定)3)为辽宁本溪,由东北地貭 学院所采集的 Palaeo- lenus 化石(根据张文堂同志鑑定)这三处标本目前虽然还未詳 細研究,但滄浪鋪期的海浸范围显然較以往所推想的还要广泛,則似无可疑 本文之作,承桂明义、邵家喜、邓智、邓春光等同志赐以极为宝貴的标本和地层 記录,斯行健教授細心修改英文原稿,张文堂先生提出宝貴意見,笔者于此一并致以 衷心的感謝 萊得利基虫目萊得利基虫目 REDLICHIIDA Richter,,1933 萊得利基虫亚目萊得利基虫亚目 REDLICHIINA Harrington,,1959 萊得利基虫超科萊得利基虫超科 REDLICHIACEA Poulsen,,1927 萊得利基虫科萊得利基虫科 REDLICHIIDAE Poulsen,,1927 萊得利基虫属萊得利基虫属 Redlichia Cossmann,,1902 大型萊得利基虫大型萊得利基虫 Redlichia major Lu(新种新种) (图版 I,图 5—8) 4 期 卢衍豪:滇东早寒武世新三叶虫 301 描述:描述:本种的虫体特別大,除了这一特征外,它头盖的其他特点和 R. chinensis Walcott 极为相似,我們很难用詳細的描述来区別这两个种,只好用直接比較的办法, 指出它們彼此相异之点。

      第一,R. chinensis 的外边緣較短(长短的度量是根据軸綫向 前后两方的距离而测的,下同),其长度小于內边緣(即在眼叶之前的固定頰部分)的长 度,而本种的外边緣則极长,其长度大于內边緣的长度第二,R. chinensis 的面线的 前支成直线, 它与头盖中軸綫所成的角度为直角, 而本种的面綫前支則作波紋状曲綫, 它与头盖中軸线所成的角度小于 90°第三,R. major 的固定頰(两眼之間的)較 R.chinensis 为窄 由于我們还沒有发現 R.maior 的活动頰,因此目前无法将这两个种的活动頰作 比較但是,R. chinensis 的活动頰的后緣有一段沒有边緣的很寬的区域,这个区域是 头盖后边緣的插入部分,由此可知 R.chinensis 的头盖是有一个很寬的后边緣的R. major 的头盖的后边緣极短极小, 它的寬度只有頸环寬度的 1/4 因此后边緣的寬窄也 可作为区别 R. chinensis 与 R. major 的根据之一 这两个种的前边緣沟的构造是相同的,它們都具有一列的小陷孔,各小陷孔的中 心部分有一个小突起 产地及层位产地及层位:云南曲靖火烧阱滄浪鋪組上部。

      野外标本編号:VIA- 228 武定虫属武定虫属 Wutingaspis Kobayashi,1944 馬龙武定虫馬龙武定虫 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新种新种) (图版 I,图 9—10) 描述:描述:头盖寬,作长方形,其长度約为寬度的 3/4头鞍凸,作柱錐形,向前縮 小前端圓潤,具三对斜的头鞍沟,其中后一对較深、較长,并較向后傾斜頸环的 中部寬,向两侧变窄,頸沟中部成直綫状,两側变深并向前弯曲內边緣略下凹,較 外边緣稍长外边緣明显的隆起,高凸,长度均勻,平緩向前弯曲內边緣与外边緣 之間的边緣沟明显眼叶与眼脊呈連續状态,寬而隆起于固定頰之上,其前端位于与 头鞍前侧角相对的位置上,在前一对头鞍沟之前向后斜伸,在近眼叶的末端处轉向后 伸,其后末端与头鞍后一对側叶的中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与头鞍之間的距离大于 头鞍基底寬度的 1/3固定頰平凸后边緣窄,逐漸向两侧变寬;边緣沟寬而深;后 側翼作三角形 面线前支成一直綫, 从眼脊与眼叶之間向前扩张, 与边緣沟成一直角, 然后轉向內伸,切于边緣成一圓潤曲綫,面綫后支向外傾斜,切于后边緣,由切点至 背沟的距离等于頸环的寬度。

      胸部仅有一胸节附着于头盖的后部此胸节的軸环节凸,向后弯曲,中部有一明 显的中疣;肋节的肋沟深,其末端惜未保存 討論:討論:在研究的标本中有两个头盖应属于本种,其中之一附有一个胸节本种除 頸环外,所有的特征都和属型 Wutingaspis tingi 最为接近,它們唯一的区別为后一种 的頸环后缘有一頸刺本种与 W.conditus (Kobayashi,1944,p.132,pl.10, fig.9)相 同,均无頸刺,但后一对头鞍沟不在头鞍中部相接,眼脊較斜,外边緣較短,后側翼 較狹 小林貞一描写过一个头盖,这个头盖他定名为 Redlichia(?)sp.(Kobayashi,1944, pl.10, fig.5.)这个头盖看来似乎应属于 W. conditus 的幼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的标本根 据小林报告, 它与 W. conditus 的正型标本同产于云南武定烏龙洞 笔者认为它不应該302 古 生 物 学 报 9 卷 置于狹义的 Redlichia 之內,因为它的固定頰很寬,面綫前支的后末端也距离头鞍很 远,这两点都不应該是狹义的 Redlichia 所有。

      产地及层位:产地及层位:云南馬龙小高龙和龙对村筇竹寺組的中部和上部邵家喜和桂明义 同志采集野外标本編号:VI- 26 和 130 小寻甸虫属小寻甸虫属 Syndianella Lu(新属新属) 定义:定义:头鞍次柱形,前端圓尖,具 3 对头鞍沟,各沟长,但不連接,前两对水平 横伸,后一对略后斜頸沟两側深,中部浅,略向后拱曲內边緣平,紙长度略大于 外边緣;外边緣凸,略向前拱曲,边緣沟寬而深 眼叶与眼脊成連續状,长而大, 从头鞍前側向后弯曲,后端与头鞍頗接近固定頰窄,其寬度小于头鞍在两眼之間的 寬度的一半,后側翼小面綫前支向前強烈扩张,面綫后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