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司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工程项目环境评估报告.doc

8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47075630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1M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XX新化纤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性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XX新化纤有限公司二零零六年三月目 录1总论 31.1项目由来 3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31.3评价因子、预测因子和总量控制因子 41.4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41.5 评价标准 52 建设项目概况 92.2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92.4 主要设备与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122.5 公用工程 142.6 环境保护工程 163工程和工程污染源分析 173.1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点位 173.2 新建项目污染源强分析 203.3 物料平衡分析 263.4 非正常和事故排放分析 274 清洁生产分析 304.1 主要原、辅材料的清洁分析 304.2 产品的清洁性分析 344.3 项目生产技术清洁性分析 344.4 原料单耗和能源消耗 354.4环境管理要求的有效性 374.5 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385城市区域发展规划概况 385.1地理位置 385.2XX市工业园区南区规划概况 38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6.2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6.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47 环境影响预测 467.2 废水纳管排放可行性分析 527.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27.4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538企业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548.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评述 548.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处理效果评述 579事故环境风险评价 619.1事故风险识别分析 619.2评价范围 629.3 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确定 629.4 事故源强 639.5 后果计算及评价 649.6 风险管理与减缓风险措施 6810总量控制方案 6911 项目建设规划相容性分析 7211.1 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容性分析 7211.2 与长三角经济产业发展相容性分析 7211.3与浙江省产业发展相容性分析 7311.4 与XX城市发展规划相容性分析 7311.5与XX工业园区(南区)规划相容性分析 7312 公众调查和参与 7512.1公众参与方法和形式 7512.2调查对象 7512.3调查结果和公众意见分析 7612.5公众意见调查结论 7913 评价结论与建议 8013.1 评价结论 8013.2 建议 831总论1.1项目由来XX新化纤有限公司由XX经济开发区精密锁具有限公司、金灿公司、飞鹰公司和三联公司整合重组而成。

      其中的XX经济开发区精密锁具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由国家安全部512所和XX经济开发区共同组建,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项目的开发研制,经营范围包括电子锁、防盗门以及各类化纤原料和纤维产品XX新化纤有限公司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决定在浙江省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年产12万吨锦纶6功能切片(聚酰胺)及差别化长丝的工程项目根据本项目的生产规模和中国“化纤行业预警系统”要求,年产10万t以上聚酰胺切片和3万t以上锦纶民用丝差别化纤维属国家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三废”污染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的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属于C18“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作出必要的结论为此建设单位(XX新化纤有限公司)委托东华大学为本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通过对项目的工程分析,确定“三废”排放特征和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强;估算工程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和事故风险可能对周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通过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等指标,客观评价本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对新建企业的选址、排污去向及拟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损益分析;在上述评价基础上,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析本项目与城市及区域规划的相容性,预测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通过风险分析,了解本项目可能的环境风险源、可能的影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的控制措施;通过公众参与调查,了解项目周边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

      最后,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做出结论,并提出项目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为企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及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原则评价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相关环保法规政策,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容”、“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不发生级差变化”为主要原则1.3评价因子、预测因子和总量控制因子1.3.1 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通过工程分析得出本项目的排污特征及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以及根据《大纲》评审咨询意见,确定下列因子为评价因子:(1) 大气环境评价因子:SO2、NO2、PM10、己内酰胺(2) 声环境评价因子:连续等效A声级LAeq(3) 固体废物评价因子:工业固废、废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固体废物的分类、毒性鉴别、处置途径和措施4) 废水排放分析因子: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选取SS、CODCr、BOD5、TOC、NH3-N、己内酰胺、石油类作为废水排放分析因子选取pH、DO、CODcr、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作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5) 影响预测因子:A声级LAeq、SO2、NO21.3.2 总量控制因子(1)大气环境总量控制因子:SO2、烟尘(2)水环境总量控制因子:氨氮、CODCr(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因子:工业固体废物量1.4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敏感目标1.4.1 评价范围(1) 考虑到该工程将设立热媒炉烟囱,排气筒的排放高度拟定为40m,其影响范围将达到1.6km左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三级评价范围要求评价区域边长为4km为此,根据工程废气排放情况和附近区域自然社会情况划定大气评价范围为16km2,即以锅炉烟囱为中心,东西南北各2km,合计4km×4km的正方形区域2) 噪声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厂界外1米处和周边半径50m内的可能敏感点3) 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地表水评价范围将结合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使用功能、实际分布情况、项目排水经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最终排放水体—XX江(婺江)的调查监测断面来确定1.4.2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项目周围主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是一些比较村庄,本项目污废水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噪声对周围的影响范围也比较小,因此主要为可能受大气污染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根据规划,很多居民点要整体搬迁在规划资料调研、现场踏勘、图上量算基础上,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表1-1及附图表1-1 项目周围主要的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序号名 称位置描述保护等级特征描述1吕献塘东北,约1000 m二 级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870人2马鞍山东北,约1900m二 级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730人3黄园西偏北,约1900 m二 级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700人4吕塘下西北,约2200m二 级居住,现状布局一般,房屋质量差,人口1600人5吕塘水库西北,约1600m二 级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非饮用水源地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Ø 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的二级标准。

      特征污染物联苯-联苯醚环境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作为依据,居住区联苯及其氧化物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1 mg/m3己内酰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前苏联(1977年)标准:居住区环境空气中最高浓度限值:0.06mg/m3(1hr浓度)己内酰胺、联苯-联苯醚的车间空气浓度标准采用《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作为依据联苯-联苯醚”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7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1.5mg/m3己内酰胺车间空气最高允许浓度:12.5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5mg/m3各因子浓度限值列于表1-2表1-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和参考的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 (标准状态)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标准来源TSP年平均日平均0.080.120.200.300.300.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PM10年平均日平均0.040.050.100.150.150.25SO2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0.020.050.150.060.150.500.100.250.70NO2年平均0.040.080.08日平均0.080.120.121小时平均0.120.240.24联苯-联苯醚居住区最高浓度:1次:0.01mg/m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7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1.5mg/m3。

      己内酰胺居住区最高浓度:1次:0.06mg/m3前苏联标准(1977年)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12.5mg/m3,车间空气中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限值:5mg/m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注: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另外,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为比较全面评价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列出工业区环境空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表1-3)表1-3 环境空气特征污染物浓度限值污染因子标准限值(mg/Nm3)标准来源1次浓度日平均年平均氟化物0.020.00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氨0.20/0.0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氯化氢0.050.0150.08硫化氢0.01//Ø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XX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业园区(南区)排水进入秋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XX江的公路桥-排埠头段排放口集中排放,根据资料调查,该段水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根据《XX工业园区(南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划环评的要求,园区东面的湖海塘水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园区内部的吕塘水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

      具体标准值见表1-4根据资料调研,XX江的公路桥-排埠头段水质除应执行表1-4的III类标准外,还应执行表1-5的补充项目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