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说课稿参考.docx
30页篆刻说课稿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篆刻说课稿参考,本文共11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篆刻说课稿参考篆刻说课稿参考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印章篆刻设计稿评选》我从五个方面说明:一、依据现状说选题现代人匆忙的生活节奏及粗浅的国学知识,已很难领略到篆刻的美妙之处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会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实现篆刻艺术进校园,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篆刻艺术展览评比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们对篆刻有了粗浅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师生讨论后确立了活动课题——《印章制作我最行》二、关注发展说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因为本节课是中期交流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我整合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印稿,能用摹印法设计印稿,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小组中,能协助老师组织策划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班上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印章的制作方法,形成持久、稳定的工艺制作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责任感重点:通过竞赛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印稿设计在印章制作中的重要性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创作,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三、讲究策略说方法《综合实践实施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整节课我以情境体验,竞赛探究法为主,赏识激励等多种教法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体验中学、探究中学,欣赏和感悟相互渗透,合作探究贯穿始终为追求显著的教学效果,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四、求实求活话流程下面我详细地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激发兴趣导新课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小孩子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那样,它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奔头在播放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印章图片时,激发他们想一较高下的兴趣,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比较比较这样的导入,既引出了课题,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各抒己见做评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各抒己见做评选展示本次竞赛活动的规则及要求明确的目标会引领学生有效的完成任务,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评选开始时,先在本小组内对本组成员的作品进行评选,让学生们在小范围里互相交流,提取不同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竞稿评比每组推选出的优秀作品通过展台展示给大家,学生们由小组赛稿时的竞争对手转变成评委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评委们也要谈谈对作品的想法以便大家共同提高在这期间我对小评委们没有指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指导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班级最佳作品对在评选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我将自己刻制的印章制成书签分赠给各活动小组,以资奖赏和勉励,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得以碰撞,方法得以交流,在这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能力目标得到了层层递进的落实五、纵观全课说总结纵观本次活动,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活动中,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并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活动,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相信有了孩子们那份求知创新的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更加辉煌我的说课结束了,在我的说课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篇2:篆刻知识篆刻知识精选汉字的构造汉字主要有六种造字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篆刻知识:〖章法・布局〗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对比法〗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对称法〗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借用法〗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如叶路渊“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挪让法〗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
〖穿插法〗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欹正法〗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乱”的艺术效果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夸张法〗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将印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伸长或缩短,加粗或缩细,字体放大或缩小,给印面带来不板不滞的艺术效果如齐白石的“澹容轩”一印此法多用于单数字的印文处理〖连字法〗连字法又称文字嵌合法,这也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可将印文中的两个相邻近的笔画少的字连在一起,占据一个字的地位,以取得整齐的效果如吴昌硕的“泰山残石楼”一印,将“泰山”二字嵌在一个字的位置上〖并画法〗这是对多笔画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印文,可将某些笔画作适当的合并,合并后应仍然使人看得出原来的笔意,又叫并笔这种处理,即克服印面的繁杂呆板,又可获得含蓄的艺术效果〖移位法〗这是对文字偏旁部首的处理方法对某些印文,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一些偏旁部首适当移位,左右结构的字可以左右对调位置或变为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以上下对调位置或变成左右结构,使印面新鲜、活泼、均衡。
但一定要合乎“六书”,不能随心所欲,凭空臆造〖变体法〗这是对重复印文的处理方法印文中有重复的字,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改用不同写法的字,以打破印文的重复雷同但不能随心所欲地杜撰,应不超出法度为准则如叶路渊的“日日新又日新”一印,中有三个“日”字,采用了借用和变体两种方法进行处理这三个“日”字和两个“新”.〖留空法〗这既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又是对笔画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单数的印文如果不采用夸张手法来处理,就可采用此法,留出空白一些笔画少的字,如果不宜采用挪让法,也可任其留出空白,以取得印面的虚实对比效果〖借边法〗这是对笔画较多而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字的处理方法可以借用边框来作为印文的靠边的笔画〖代边法〗这也是对笔画较多且多为包围结构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可以用印文的靠边的笔画代替边框,这些笔画即是边框,又是印文的笔画,身兼二职〖增减法〗这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对笔画过多的印文可以适当减少笔画,又能使人看得懂原来的字对笔画过少的字,亦可增加笔画但增减应有根据,不能凭空臆造〖粗细法〗这也是对笔画多或少的印文的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字,笔画可以略细一些,笔画过少的字,笔画可以略粗一些,但差别不宜过大。
这种构图可以增加印面起伏,富有节奏感〖朱白法〗也称朱白相间法或阴阳相间法这是处理印文笔画繁简的一种方法有些印文笔画繁简悬殊过大,为了获得均衡匀的效果,将笔画繁的刻成白文,笔画简的刻成朱文朱白相同的印文一般是对称的,或左朱右白,或上朱下白,或对角交叉朱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使印面朱白均衡,造成一种和谐感〖边界法〗这是对印面进行疏密、虚实对比和造成整体统一的处理方法朱文印一般要加边框界格,白文印一般不加边框界格白文印字形方正、印面饱满的一般不加边框界格;字形不方正的,印面不饱满的可加边框界格,与笔画平行的边框界格可以是残缺的,与笔画不平行的边框界格不宜残缺〖图衬法〗这是对印文较少而印面充足的处理方法,一般用于斋馆、别号或闲章印,也有用于姓名印的图案衬托文字,图文并施图案与内容的意义应尽量吻合可将图案安排在印文的一侧、两侧或四周这种章法处理,能使屯面含义携永,生动美观,别具一格,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均布法〗这是按印文笔画的多少而平均分布笔画间距的方法平正一路的印章常用此法,其特点是笔画多为横平竖直,笔画的间距与宜细基本相同,转弯处多作九十度角,斜笔多作四十五度角用此类方法刻出的印有多种不同的风格。
或平实朴持,平中得韵;或方圆相济,较为流畅;或方圆适中,较为工整;或方正平均,较为板滞〖呼应法〗也是空白布局的一种方法,就是留出一定的空间,互相呼应,从而产生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方法处理好印章的呼应,能使印章的虚实、疏密对比更明显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对称,而应富于变化,又能统一,富于动势,又能平衡,天然浑成呼应可分为左右呼应、上下呼应、对角呼应、交叉呼应、错落呼应等几种〖独秀法〗即在某处独自留在空间,与布局的印文作虚实强烈的对比与呼应法的纯粹的留空法是有区别的不同之处是呼应法即虚对虚、实对实,留空是单独留空,不需要呼应独秀法是虚与实相对比此法运用得当,可产生不对称的平衡和富有动势的章法其艺术效果犹如一花独放,挺秀于绿叶丛中如齐白石的“惭愧世人知”印〖方圆法〗运用方圆线条的形式美来对印方作方中寓圆,圆中含方的处理方法,并使方、圆对比相衬,又呼应得法可增加章法上的生趣,以救板滞之失如古印“赵太子丞”印、“阳青已”印及“良菟”印等〖俯仰法〗一字中笔画与笔画或一印中印文与印文,作成向下俯与向上仰相呼应之势,从而求得文字结构或章法布局的生动紧凑如汉印“牙门将印”.〖屈伸法〗这是根据章法上的`需要,而将带弧势圆转处的印文作“屈”法或“伸”法处理,屈者带方折屈曲势,伸者取直势,以求全印章法上的变化统一。
作屈伸法处理印文要符合“六书”,不可随意取巧,多加屈伸,以免造成错字,弄巧成拙如“尹未央印”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