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水化合物--动物营养学.ppt
35页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目 的 要 求,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第三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内 容,第二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二、非淀粉多糖的性质,,,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C·H2O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所产生这类结构的物质,含C、H、O,有些含N、P、S,通式(CH2O)n1、结构,,,2、分类,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1)单糖 (2)低聚糖或寡糖(2-10个糖单位) (3)多聚糖 (4)其它化合物,,,,二、非淀粉多糖(NSP)的性质,1.NSP的概念:,NSP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2.NPS的分类: 不溶性NSP(如纤维素) 可溶性NSP(如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二、非淀粉多糖(NSP)的性质,3.可溶性NSP的性质和抗营养作用:,因此,可溶性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阻止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降低养分消化率.,猪鸡消化道缺乏相应的内源酶而难以将其降解;其与水分子直接作用增加溶液的黏度,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多糖分子本身互相作用,缠绕成网状结构,引起溶液黏度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凝胶三、CHO的营养生理功能,2.构成体组织:,戊糖构成核酸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1.供能和贮能: 直接氧化供能 转化为糖元(肝脏、肌肉)-短期存在形式 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三、CHO的营养生理功能,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 3.作为前体物质: 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成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NEAA提供C架 4.形成产品: 奶、肉、蛋,第二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一、消化吸收,三、粗纤维的作用,二、代谢,,,一、消化吸收,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糖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一、消化吸收,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未消化吸收的C·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VFA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二、代谢,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围内。
单胃动物与人:70-100mg/100ml 反刍动物:40-70mg/100ml 禽:130-260mg/100ml,,,二、代谢,(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2)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酸、丙酸、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径;,血糖维持稳定是二个过程的结果:,血糖来源:,(1)葡萄糖从肠道、肝和其他器官进入血液; (2)血液葡萄糖离开到达各组织被利用(氧化或生物合成)二、代谢,血糖去路:,(1)合成糖原; (2)合成脂肪; (3)转化为AA,葡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非EAA C骨架; (4)作为能源:葡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大脑、N组织、肌肉的主要能源三、粗纤维的作用,1.营养作用:,优点 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降低饲料成本三、粗纤维的作用,缺点: 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表1和2)。
表1 不同大豆秸粉喂乳猪的结果,三、粗纤维的作用,,,三、粗纤维的作用,,,三、粗纤维的作用,2.影响CF利用的因素,动物因素:种类、年龄、健康状况 营养因素:能蛋水平、CF、微量养分(矿物质,维生素) 饲料加工:物理粉碎;化学加工(高温、高压膨化),煮熟、生物发酵等第三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一、消化吸收,二、VFA的代谢,三、葡萄糖的代谢,,,,一、消化吸收,反刍动物消化C·H2O与单胃动物不同,表现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1)饲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C·H2O进食量的50-55%一、消化吸收,1.消化过程,C·H2O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1)复合C·H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一、消化吸收,(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C·H2O占采食C·H2O总量的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
一、消化吸收,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产量3-4kg(奶牛瘤网胃),绵羊300-400g;大肠产生并被动物利用了的VFA为上述量的10%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粮因素影响,日粮组成(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次数等一、消化吸收,乙酸是主要酸,喂粗料时产量高,喂谷物时丙酸产量高,乙/丙比受日粮处理影响加瘤胃素可提高丙酸比例,有利于肉牛育肥饲料磨粉或制粉可提高丙酸产量VFA的浓度受到吸收和产出的平衡调节一、消化吸收,3.甲烷的产生及其控制,4H2+HCO3-+H+→CH4+3H2O 各种瘤胃菌均可进行此反应甲烷产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动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损失,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8%一、消化吸收,(1)日粮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相应提高丙酸产量); (2)加添加剂,如氯仿、水合氯醛、铜盐等,在总体上抑制维生素生长甲烷产量估计式:,降低甲烷产量的措施:,绵羊:甲烷(g)=2.41x+9.80 牛:甲烷(g)=4.012x+17.68 x: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克数,,,一、消化吸收,4.VFA的吸收,C·H2O分解产生的VFA有75%直接从瘤网胃吸收,20%从真胃和瓣胃吸收,5%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吸收。
VFA吸收是被动的,C原子越多,吸收越快,吸收过程中,丁酸和一些丙酸在上皮和细胞中转化为β-羟丁酸和乳酸上皮细胞对丁酸代谢十分活跃,相应促进其吸收速度二、VFA的代谢,1、合成:,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 2/3丁酸, 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量的70%2、氧化:,乙酸,丁酸→体脂、乳脂丙酸→葡萄糖,,,三、葡萄糖的代谢,1、反刍动物所需葡糖主要是体内合成,部位在肝脏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 是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的主要能源 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体 反刍动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葡萄糖的量高,葡萄糖作为乳糖和甘油的前体物 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