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47943776
  • 上传时间:2023-09-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翻越大雪山》课文原文 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 12月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长长的队伍迤逦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

      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踹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的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

      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它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翻越大雪山》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____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 qiànɡ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晕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翻越大雪山教学反思 《翻越大雪山》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在困难之中同舟共济的战友情 认真阅读文本,环境描写成为本文的亮点教学之初,我将研读环境描写的句子作为重点内容学习一方面鼓励学生勾画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方面自主研读描写红军战士怎样克服困难的句子鲜明的对比,发现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最初的想法在课堂上进行了实施,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消极表现让我不由得反思教学。

      本想从环境描写这个点深入下去,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的现象结果是老师不停地引导,而孩子们不为所动,这不是我的`初衷 我对教学做了一些调整在谈话导入之后,用一个问题引发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勾画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批注,完成与文本对话,进而同桌交流,班内汇报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回过头来让孩子议议环境描写对于表现红军战士有什么作用?在比较中朗读,在讨论中发现,在总结中点明 分享精彩句段时,通过“换词”等方式揣摩语言精准,体会文字背后传递的信息例如:“拼尽”一词,学生们尝试用“竭尽”“用尽”“使尽”等换词鉴赏,体会“拼尽”背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在研读长征途中感人故事,对比发现内容有详有略;细节探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圈点勾画,进一步交流 反思今天的教学,问题出在课前准备上,一心想着带孩子发现环境描写的妙处,生硬地摘录,破坏了整体性课堂上过多的牵引,弱化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好心办坏事 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从整体上入手,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动起来,进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