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doc
17页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吴良镛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 2012 年 2 月 14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成为 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之一,另一位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两位获奖科学家颁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讲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 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吴良镛,1922 年 5 月 7 日,生于南京1944 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48~1950 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师从沙里宁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1950 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其间先后受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联邦德国卡塞尔大学等机构的客座教授等1980 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5 年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1990 年被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199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专业研究领域主要为: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城市设计、城市研究、区域研究等吴良镛在长期的建筑、城市规划教育工作中,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参与创建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内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刊物的主编此外,他还曾任职于多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如担任世界人类聚居学会主席、副主席、理事;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理事: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家学会理事等。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 500 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18 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附录(吴良镛主要成就及获奖情况)主持参与的重大工程项目: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 主要著作:《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 《城市规划论文集》 、 《广义建筑学》 、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 《迎接新世纪的来临》 、 《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 、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主持参与的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
主持参与的主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方案的五位建筑师之一)等主持参与的重大科研课题: 中长期规划(科技部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建设部重点项目)、中国住宅 2000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途径研究、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亚洲城市研究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研究中心合作)等。
获奖情况:2012 年,获 2011 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 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 年,中央美术学院及附属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2003 年,著作《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2 年,被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授予 2002 年度克劳斯亲王奖;2001 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0 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1999 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1996 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1995 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2 年,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在联合国总部获世界人居奖(英国住房和社会住宅基金会);1990 年,著作《广义建筑学》被国家教委授予科学进步一等奖;1990 年,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被国家教委授予科学进步一等奖。
本刊)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 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2012 年 2 月 28 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在北京正式宣布,49 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 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颁奖典礼将于2012 年 5 月 25 日在北京举行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 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在英国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
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王澍 1985 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的建筑项目是在大约一年后开始的——为杭州附近的一个小城海宁设计一个 3600m2 的青少年中心这个作品于1990 年完成在接下来的将近 10 年里,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2000年完成了他第一个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并于2004 年凭这个作品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他的其它主要作品包括:2005 年完成的宁波美术馆项目,同年 完成的宁波五散房项目,并荣获 2005 年 holcim 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2008 年他完成了宁波博物馆、2004 年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 2007 年落成。
2007 年他在杭州还建造了由 6 个 26 层的高塔组成的大型高层集合公寓“钱江时代-垂直院宅” ,并因此获得 2008 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此外还有 2006 建成的金华“瓷屋”茶室和 2009 年完成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王澍 2011 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2010 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他从 2000 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1998 年毕业后,正是在那里开始了他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研究2011 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他经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开展讲座,在美国就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宾夕法尼亚等大学讲学他参加了威尼斯、香港、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等重要国际性展览当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2011 年评选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来自英国的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他是世界知名的建筑资助人,现任蛇形画廊信托公司董事长, 曾担任英国艺术委员会和泰特美术馆主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密斯?凡-德罗档案馆前任董事;亚历山大?阿拉维那,智利建筑师和埃勒门达建筑公司常务董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来自英国的 2004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扎哈,哈迪德:来自澳大利亚的 2002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格伦?马库特;来自芬兰的尤哈尼,帕拉斯马是一名建筑师、教授和作家:凯伦,斯坦因是美国作家、编辑和建筑顾问:常务理事玛莎,索恩是西班牙马德里 ie 建筑学校负责对外事务的副院长。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 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部分评委对王澍的评价:帕伦博勋爵当我们来中国深入考察王澍的整体作品时,我们所见证的是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一致决定将 2012 年的奖项颁发给王澍,就如我们曾经将此殊荣颁发给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斯蒂芬?布雷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