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社会运行.doc
11页▼▼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经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案第十一章社会运行课程名称: 社会学授课导师: 毕天云 职 称: 教 授备课教案授课周次第13周 授课时数 3教学章节第十一章社会运行授课方式略讲与讨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社会运行的涵义与社会运行机制2. 熟悉社会运行的条件3•了解社会运行的状态教学重点与难点:1 •社会运行的涵义与条件2.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参考资料:1. 郑杭生、李强,1993,《社会运行导论一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 一种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朱庆芳、吴寒光,2001,《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 张理海著,1999,《社会评价论》,武汉大学出版社4. 陈新汉著,1997,《社会评价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教学程序设计计划时间第一节社会运行概述一、 社会运行的涵义二、 社会运行的条件三、 社会运行的状态四、 社会运行的调控1学时第二节社会运行的机一、 社会运行机制概述二、 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三、 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四、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五、 社会运行的调控机制六、 社会运行的保障机制2学时第一节社会运行概述一、 社会运行的涵义社会运行是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多种社会要素和 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包括纵向 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 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 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二、 社会运行的条件(一) 国内条件1. 生态坏境条件2. 经济条件3. 政治条件4. 人口条件5. 文化和心理条件(―)国际条件1. 国际经济条件2. 国际政治条件3. 国际文化条件三、 社会运行的状态(-)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在评价社会运行状态时,要做到全面性和整体性并重所 谓全面性就是要对社会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做周密全面的考察,做到纵横结 合、结构与功能结合、历史、现实与未来结合所谓整体性,就是要从总体上 把握社会运行的综合效益,综合效益是社会人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运行状态的 根木依据2. 协调性原则社会运行的协调性就是社会多种要素、社会各部分之间的 相互配合社会运行的协调性包括三个方面:①结构性协调②功能性协调③结 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3•满足需要原则满足需要原则是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根本原则,因为: 人是社会的主体,评价社会运行状态归根到底要用人类自身的状态來说明;满 足人类需要的程度是满足客观状态和主观要求之间的桥梁。
二) 社会运行状态的类型在现实的社会运行中,其运行状况是千姿百态的,我们可以使用德国社会 学家韦伯的“理想类型”方法,把各种具体的社会运行状态分为三种基本的类 型或形态:1. 良性运行良性运行是指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Z间相互 适应、相互促进,各种社会障碍、失调因素被控制在最小范阖内和最低限度内 的社会运行状态良性运行的社会在总体是既是稳定的,又是和谐的,呈现岀 协调发展的特点例如,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党风正,政治清明,社会风气、精神 面貌好生产恢复发展快,社会障碍因素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2. 中性运行中性运行是指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着障碍,具有较多不协调因素,但尚未危害、破坏社会正常运行的社会运行状 态中性运行的社会在总体上是基本稳定的,但内部是不完全协调的,呈现出 一种模糊发展的特点因为中性运行的社会具有不稳定性和过渡性的特征,既 有可能走向良性运行,也有可走向恶性运行3. 恶性运行恶性运行是指社会整体的各个子系统和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严重冲 突,社会障碍丛生,整个社会离轨、失控的社会运行状态恶性运行的社会在 总体上既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协调的,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特点。
问题思考:任何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的运行状态?四. 社会运行的调控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运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一个自然 历史过程,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另一方而,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又是一个人 的自觉活动的过程,人们可以在尊重社会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对 社会运行进行调控,使社会运行保持一种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人们在对社会 运行进行调控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但就社会调控的全面性而 言,最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有三种:(一) 社会计划社会计划即人们为了调控社会运行的状况,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有计划 的社会变迁,而对社会的有关系统、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发展所作出的规划 社会计划的制定必须做到:一是全面做好社会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研究, 掌握社会运行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计划的制定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二是形 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社会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全局性、宏观性和长远性的战 略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与此同I]寸,还要充 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集思广益,符合民 情、体现民意、尊重民心)社会指标(social indicator)“社会指标”(social indicator)—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雷蒙德•鲍 尔(Raymond Bauer)在其1966年发表的《社会指标》一书种提出,很快成为 社会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范圉曾经形成一场“社会指标运动”社会指标是描述和评价社会整体及其各方面存在和运行状况的项0及其数 值社会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研究范围,社会指标可以分为 总体性指标、部门性指标和专题性指标;根据指标的性质,可以分为客观指标 (反映社会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状况的指标)和主观指标(反映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感受、愿望、评价和态度等方面的指标)社会指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1)描述功能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进行客 观描述,如实反映情况,主要说明“是什么”2)解释功能对所研究的社会 现象进行全面地、深入地分析,并作出因果解释,冋答“为什么“3)评价 功能社会指标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尺度,用它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 化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就可以针对不同国家或地 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作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4)监测功能社会指标犹如现代 化企业中自动控制中心的各种仪表所显示的数字,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监测整 个社会这架大机器的运转情况,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所研究的 社会现象进行宏观调控5)预测功能根据已经占有的基本数据资料,在对 过去和现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所研究的社会现象的变化发展规律,从而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三)社会预测(social predication)社会预测是对社会整体及其各主要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所做的预计和推 测社会预测具有超前性、探索性、可检验性和或然性(不精确性)等特点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预测的重点主要是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 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社会预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社会预测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预测、 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根据社会预测的时间,可以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 短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的性质,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第二节社会运行的机制社会运行机制概述(-)社会运行机制的涵义1. 机制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各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二是指事物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2. 社会运行机制的含义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 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牛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 和作用原理,简耍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有规律性的模式”二) 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1. 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形成过程分类根据社会运行机制形成的过程,可以把社会运行机制分为自发机制和人为 机制。
自发机制是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如“一 夫一妻制”的家庭制度认为机制是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人们的主 观努力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如政策导向机制2. 根据社会运行的作用领域分类根据社会运行的作用领域,可以把社会运行机制分为经济机制、政治机制、 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3. 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分类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可以把分为显性机制和隐性机制人类可 以完全预见运行后果的机制就是显性机制,不能预见或没有发现的运行机制就 是隐性机制4. 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分类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运 行机制体系把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一级机制,则包括五个基木的二级机制:社 会运行的动力机制、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社会运行的 控制机制和社会运行的保障机制三) 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1. 理论意义:有助于沟通社会学中的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宏观研究与微 观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2. 实践意义:有利于社会学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二、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包括动力结构、运作过程和运作方式与手段三个部分:(一)动力结构1. 外围结构① 动力主体:微观主体一一个体行动者;中观主体一一群体、集团;宏观 主体一一国家、社会、区域共同体。
② 动力传导媒介:把社会动力从一个动力主体传到另一个动力主体的渠道, 主要包括利益、文化和信息三种媒介③ 动力受体人们获得需求满足的对象、工具和手段等2. 内核结构① 动力源动力源是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动力原点② 动力方向③ 动力储存体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④ 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是社会动力的直接表达,只有通过人们的各种社会 行动,社会动力才能直接表现出来运作过程与手段1. 动力源的开发动力源的开发就是人们内在需求的开发2. 动力转化环节将潜在的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转化为一种实现需要 满足物的社会行动3. 动力培育环节动力的积累、储存、增长和发展4. 动力分配环节分配给其他社会运行机制和社会各部门、单位和领域5. 动力反馈环节动力机制输岀的结果对动力机制运作产生影响的过程三、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社会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为人 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社会运行整合机制, 则是指影响社会整合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以及社会整合的作用原理 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整合对象:社会利益社会利益可以分为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整合方法可以分为两类:认同性 整合和互补性整合。
共同利益使用认同性整合方法,特殊利益使用互补性整合 方法二)整合中心:总中心与分中心整合中心是指对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产生吸附力量,使之凝聚为社会整体 的社会事物整合中心可以是人、物、象征符号、机构、规范、意识形态甚至口号当代中国社会的整合中心: 总体整合中心:基本路线 政治整合中心:中央人民政府 意识形态整合中心:马克思主义 规范整合中心:社会主义法律系统(三)整合过程1. 自下而上的整合:微观一宏观(个人一群体一社会)2. 自上而下的整合:宏观一微观(确立中心一认同沟通一调整反馈)四、社会运行的激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