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1-3命题及其关系课件理苏教版.ppt
32页1.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命题的相互关系.,第3课时 命题及其关系,【命题预测】 1.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虽是高考命题的内容之一,但一般不单独命题,往往和其 他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主要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对命题进行研究和考查的重要途径,而命题是数学的 重要构成形式,因而这部分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几乎每年都考查,一般以 填空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和其他知识综合起来考查. 3.反证法是证明命题的基本方法,在高考中对这一方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将它 作为解题工具的一种辅助作用,一般不单独考查反证法,而经常把它融入一些 题目中去.,【应试对策】 1.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有困难时,可转化为其等价命题(如逆否命题)来判断真假. 2.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如下表述: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3.逻辑中的“或”、“且”、“非”与日常用语中的“或”、“且”、“非” 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要结合真值表加以理解.另外,结合集合的并集、交集、 补集来理解联结词,它们的定义分别使用“或”、“且”、“非”联结词. 4.对于复合命题的理解要注意“由简单命题与……”,有时候我们只注意“联 结词”,而不注意“命题”也是不正确的.如“x2或x-2”就不是复合命 题,因为它不是命题,因此,不要认为凡是含有联结词的语句就是复合命题.,5.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 6.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满足A是B的充要条件,则一定也满足B是A的充要条件. 7.有些与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关的命题,通常可以把条件与结论看成相应的集合,然后利用“小集合”推“大集合”而“大集合”不能推出“小集合”的方法来判断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这里的“小”与“大”是相对的,一般情况下,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我们就把A看成“小集合”,B看成“大集合”.,8.根据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我们一般认为:由条件推结论是充分条件,由结论推条件是必要条件.所以,通过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9.从已知概念、命题出发,用箭头符号语言“⇒,⇐,⇔”表示充分、必要、充 要条件,可直观地表示出命题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在判断的时候,对于 “p⇒q”需要证明或说明,而对于“p q”,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特别强调的是,对于条件的判断绝对不能随便地观察一下就下结论,必须有详尽的步骤.,【知识拓展】 间接证法 有的命题往往不易或不能从原命题直接证明,这时不妨改证它的等效命题,间接地达到证明原命题的目的.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间接证法.间接证法又可分为反证法与同一法两种:,(1)反证法 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即当命题由题设⇒结论不易着手 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否定的结论⇒否定的题设成立就行.实际上是用,结果为某公理、某定理题设或临时 假设所不相容或自矛盾.,这就是说,结论一经否定便会出错,而这种错误,既然不是由于推理有问题,也就不能不归咎于否定结论的假定,因此否定结论不成立,那结论就一定成立了.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它在证明许多基本命题时特别有用,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过程是:,反证法由于否定结论的情况不同,又可分为归谬法和穷举法.,(2)同一法 一个命题,如果它的题设和结论所指的事物都是唯一的,那么原命题和它的逆命题中,只要有一个成立,另一个就一定成立,这个道理叫做同一法则.在符合同一法则的前提下,代替证明原命题而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的一种方法叫做同一法. 同一法的一般过程是: a.不从已知条件入手,而另作图形使它具有求证的结论中所提的特性; b.证明所作的图形的特性,与已知条件符合; c.因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所指的事物都是唯一的,从而推出所作的图形与已知条件要求的是同一个东西,由此断定原命题成立.,1.命题的概念 (1)能够 的语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 ,判断为 假的语句叫做 . (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 是另一个命题的 , 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 (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 ,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真命题,假命题,条件和结论,结论和条件,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判断真假,(4)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 ,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逆否命题. (5)一般地,设“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若q则p”就叫做原命题 的 ;“若非p则非q”就叫做原命题的 ;“若非q则非 p”就叫做原命题的 .,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否命题,逆否命题,逆命题,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一般地,如果p⇒q,那么称p是q的 条件,同时称q是p的 条 件,如果p⇒q,且q⇒p,那么称p是q的 条件,简称p是q的 条件,记作p q;如果p⇒q,且q p,那么称p是q的 条件;如果pD q;且q⇒p,那么称p是q的 条 件;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 条件.,充分,必要,充分必要,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既不充分又不必要,⇔,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________. ①x+1>3;②1∉N;③若a∈R,则a2+1<1. 答案:②③ 2.x2>1是x>1的________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3.(江苏省靖江调研)x>1是x2>x的________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4.命题“若x2=1,则x=1”的逆命题是______,否命题是________,逆 否命题是________. 答案:若x=1则x2=1 若x2≠1则x≠1 若x≠1,则x2≠1 5.(2010·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函数f(x)=4sin +1, 给定条件p: .条件q:-2<f(x)-m<2,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 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3,5),并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只有那些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在数学与其他科学知识中,还有一些陈述句也经常出现,如“我明天去看电影”,“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等,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语句的真假,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总能确定它们的真假,人们把这一类猜想也归类于命题.,【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若不是,说明理由. (1)矩形是平行四边形.(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吗? (3)求证:x∈R,方程x2+x+1=0无实根.(4)x>5.(5)人类在2020年登上火星.,解:(1)是命题,且是真命题.(2)不是命题,这是疑问句,没有对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作出判断.(3)不是命题,是祈使句.(4)是开语句,不是命题.(5)是命题,但目前无法判断真假.,思路点拨:对于判断是否是命题的问题,主要根据命题的定义加以判断.命题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因此,要想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是命题,主要判断两个方面:一是所给出的语句是否能判断真假,另一方面,是要看这个语句是不是陈述句.而对于(1)中的反义疑问句,如果将它转化为陈述句即为“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可以判断真假的,从而是命题;(2)是疑问句,题设条条没有对语句的真假作出判断,不是命题;(3)是祈使句;(4)是开语句;(5)是一种特殊的陈述句,目前为止无法判断真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总能确定它的真假,所以也是命题.,变式1:判断命题“若a≥0,则x2+x-a=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解法一:写出逆否命题,再判断其真假. 原命题:若a≥0,则x2+x-a=0有实根,逆否命题:若x2+x-a=0无实根,则a0. 判断如下:∵x2+x-a=0无实根,∴Δ=1+4a0,∴a- 0, ∴“若x2+x-a=0无实根,则a0”为真命题.,解法二: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即等价关系)判断. ∵a≥0,∴4a≥0,∴4a+10,∴方程x2+x-a=0的判别式Δ=4a+10, ∴方程x2+x-a=0有实根,故原命题“若a≥0,则x2+x-a=0有实根”为真命题. 又因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所以“若a≥0,则x2+x-a=0有实根”的逆否命 题为真命题.,1.命题的四种形式中,哪个是与原命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四种命题间有两对互逆关系,两对互否关系,两对互为逆否的关系,对互为逆否的两命题同真同假,在判断和证明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由于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所以在直接证明一个命题有困难时,可以通过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为真来间接证明原命题为真,即正难则反的思想.,【例2】 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a、b∈R,对命题“若a+b≥0, 则f(a)+f(b)≥f(-a)+f(-b)”. (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2)写出其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点拨:根据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写逆(否)命题并证明.,解:(1)逆命题是: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a、b∈R,若 f(a)+f(b)≥f(-a)+f(-b),则a+b≥0,它是成立的,逆命题与否命题是等 价的,可证其否命题是真命题,否命题为:若a+b<0,则f(a)+f(b)<f(-a) +f(-b).,证明:∵a+b<0,a<-b,b<-a,f(x)在(-∞,+∞)上是增函数,f(a)<f(-b),f(b)<f(-a),∴f(a)+f(b)<f(-a)+f(-b),否命题为真命题, ∴它的逆命题也为真命题. (2)逆否命题是: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a、b∈R,若f(a)+f(b)<f(-a)+f(-b),则a+b<0.若证它为真,可证明原命题为真来证明它. 因为a+b≥0,所以a≥-b,b≥-a;因为f(x)在(-∞,+∞)上是增函数,所以f(a)≥f(-b),f(b)≥f(-a),所以f(a)+f(b)≥f(-a)+f(-b).所以逆否命题为真.,【例3】 已知x∈R,a=x2+ ,b=-x+2,c=x2-x+1.求证: a、b、c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思路点拨:在已知中a、b、c均以函数的形式单独出现,直接证明难 度较大,可考虑间接法. 证明:假设a、b、c均小于1,则a+b+c<3.又a+b+c=2x2-2x+ =2 +3≥3与假设矛盾.∴a、b、c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变式2:已知奇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a、b∈R,若f(a)+f(b)≥0, 求证:a+b≥0. 证明:假设a+b<0,即a<-b,∵f(x)在R上是增函数, ∴f(a)<f(-b),又f(x)为奇函数, ∴f(-b)=-f(b),∴f(a)<-f(b),即f(a)+f(b)<0.与条件矛盾,假设不成立. 即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所以原命题为真.,变式3: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 ,b=y2-2z+ , c=z2-2x+ ,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