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2节小学书法课教学设计之4《偏斜的字》.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乱石****奔波...
  • 文档编号:197982934
  • 上传时间:2021-09-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节小学书法课教学设计之4《偏斜的字》号 zjknianzige功能介绍 为老师服务!收录于话题4.偏斜的字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偏斜的字”的写法,初步掌握斜中求正的书写技巧 2. 通过描红、临写,正确把握“偏斜的字”的结构特点,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 3. 了解苏轼及其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初识疏密错落的章法特点,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4. 培养观察比较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偏斜的字”的写法2.通过描红练习,进一步感受“偏斜的字”中斜钩、长撇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毛毡等 四、教学过程(一)斜塔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比萨斜塔)我听说咱们同学个个都见多识广,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知道是什么建筑吗?确实,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比萨斜塔有人称它是一个奇迹,一个完美之外的有瑕疵的艺术品几个世纪以来,倾斜的钟楼吸引了无数好奇的游客、艺术家和学者前来参观,使得比萨斜塔闻名于世 2.(出示:“我、也、母、多、乃”)在咱们中国的书法中,有些字也是倾斜的瞧,它们的倾斜之美给书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偏斜的字 3. 板书课题二)出示例字,体会特点 1.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偏斜的汉字(出示:“力、方、乃、我”),想想:是哪些笔画使这些汉字变得偏斜了? 2. 学生汇报,出示相关提示:在写偏斜的字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写好撇、横折钩、斜钩这几种笔画。

      3. 教师提示:这些笔画书写时虽然都是斜的,但凡事都有度,要在斜中求正 4. 板书:倾斜有度 斜中求正(三)把握要点,描红临写1. 学习“力”的写法 (1)要点提示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偏斜的字出示:“力”及“书写提示”)字形偏斜,撇的起点与钩尖都在竖中线上,横折钩的折向左下斜,撇画长而劲挺,与横折钩大致平行 (2)描红体会请大家边读“书写提示”边书空,体会一下书写要领齐读要领)请大家试着描红一个教师巡视,圈出写得好的地方,重点在横画、撇画和横折钩) (3)师生互评展示学生作业)请某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写好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强调描红时既要盖住原来的字,又要注意笔画流畅,一笔到位,不要涂描 学习了这位同学的经验以后,我们再仿影一个,争取写得有进步写完后自己看看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就给自己圈个红圈圈 (4)尝试临写老师已经把这个字的要领记在心中,现在我来临写这个字写字之前首先检查书写姿势,因为正确的姿势有利于我们写好书法,让我们受益我一边写一边说要领,大家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好吗? 师临写并强调:横画左低右高,渐行渐提,折向右下斜,钩尖在竖中线上,撇的起点也在竖中线上,撇画长而劲挺,与横折钩大致平行。

      同学们能记住要领吗?请大家也来临写一个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圈出写得好的字) (5)作业评议2. 学习“凡”的写法 (1)要点提示有一些带有横折弯钩的字,笔画虽偏斜,但整体却是端正的出示:“凡”)这个字该如何写好呢?书上教给我们方法了请大家阅读“书写提示”,说说要注意什么 撇画起笔略低,横画左低右高, 折在竖中线上,弯笔圆转均匀,弯钩舒展灵动,钩锋指向上方 (2)描红体会咱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描红一个,仿影一个教师圈画)在描红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地方要特别注意才能使“凡”字斜中求正呢? (3)师生互评大家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4)尝试临写下面看老师临写这个字,请大家为我说说要领下面请大家再临写一个,同桌互相评一评,写得好的地方给他画个圈3. 独立学习“九”的写法 (1)掌握了上面两个字的写法,相信大家一定能自己写好“九”字出示:“九”) (2)观察字帖,说说:这个字是由哪两个笔画组成的?该如何写好这个字? (3)学生汇报并描红、仿影、临写 (四)作业展示 (五)比较欣赏,感受名帖 (1)不同的书法家在写相同字的时候写法也会略有不同出示:四大家的“我”)请大家比较不同之处。

      (2)在行书作品中,这个字的变化会更大,这个“我”字选自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3)(出示:《黄州寒食诗帖》)这件作品,被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请大家看课本赏名帖,感受其艺术特色五、总结下课,提出希望 教师总结:书法家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精妙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希望同学们对于经典作品也能悉心临摹,做到烂熟于胸,相信你们的书写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5 /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