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性能化设计说明模板.doc
4页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体育 MALL 主楼地上 5 层,地下 2 层,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乙类建筑,主楼抗震等级为框架二级;本楼室内外高差 150;结构总高度 23.850m地下车库抗震等级随主楼,本地下室为附建式人防地下建筑,人防等级为核六级二.地震信息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乙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 Tg=0.35s三.场地地基情况该场地内各岩土层地基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①层杂填土( ):杂色,松散,湿,表层为大量碎混凝土块,碎石,砖块等建筑垃mlQ圾,下部主要以黏性土为主,含大量植物根茎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50m~3.30m;层顶标高:36.29m~39.76m②层黏土( ):黄褐色 ,硬塑,稍湿,切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pla3氧化铁,铁锰结核,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场区普遍分布,揭露层厚:11.80m~16.50m;层顶标高:32.99m~37.54m;层顶埋深 1.50m~3.30m根据现场勘察及附近波速测试资料,场地内等效剪切波速250m/s<vse≤500m/s,覆盖层厚度>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判定其所在建筑场地类别为判定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属于对抗震有利地段。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的有关规定,该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天然地基设计参数表 层号 土 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Es(MPa)① 杂填土 / /② 黏土 280 12.8四.超限情况本工程地上 5 层,地下 2 层,框架结构其中二层板及四层板开洞面积超过规范限制综合本楼各层平面,不规则项目为: 表 1.1.1 超限判别表超限类型 涵 义 判定情况高度超限 房屋高度是否超《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 审查技术要点》(2010 年 9 月)高度超限的规定 否1 扭转不规则 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 1.2 是2 偏心布置 偏心距大于 0.15 或相邻层质心相差大于相应边长 15% 否3 凹凸不规则 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 30%等 否4 组合平面 细腰形或角部重叠形 否5 楼板不连续 有效宽度小于 50%,开洞面积不大于 30%,错层大于梁高 是6 刚度突变 相邻层刚度变化大于 70%或连续三层变化大于 80% 否7 尺寸突变 缩进大于 25%,或外挑大于 10%和 4m,多塔 否8 构件间断 上下墙、柱、支撑不连续,含加强层、连体类 否不规则I9 承载力突变 相邻层受剪承载力变化大于 80% 否同时具有三项或三项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即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1 扭转偏大 不含裙房的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 1.4 否2 抗扭刚度弱 扭转周期比大于 0.9, 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 0.85 否3 层刚度偏小 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 50% 否4 高位转换 框支转换构件位置:7 度超过 5 层,8 度超过 3 层 否5 厚板转换 7~9 度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 否6 塔楼偏置 单塔或多塔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 20% 否7 复杂连接 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或连体结构 否不规则II8 多重复杂 结构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类型的 2 种以上 否同时某一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即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综合以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质 220 号文的界定,本工程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五.结构软件分析及性能化设计本项目前期已进行扩初设计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本楼应采取 2 个不同软件计算并进行包络设计,对主要构件进行中震不屈服性能化设计设计利用PKPM《SATWE(墙元模型)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 ( 10 版 2012.06.01)及 YJK1.6 两种软件包络计算,并对比结构总信息,配筋包络两种软件计算结果设计按竖向构件中震不屈服性能化目标设计:所有竖向构件抗弯及抗剪不屈服,大跨度结构关键构件(两侧框架柱)在竖向及水平地震组合下不屈服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X 方向 1/139;Y 向 1/122.能够满足《抗规》1/50 要求本性能目标已高于性能水准 4(关键构件抗震承载力不屈服,部分竖向构件及大部分耗能构件进入屈服阶段) 根据专家意见,对结构关键部位进行结构加强计算软件(5 层) Satwe 盈建科 规范规定及限值 判定地面以上总重量(t) 22554.498 22540.059基底总剪力(kN)地震作用 X6084.28 6247.99Y 6906.50 7020.57风荷载作用 X 1349.5 1349.5Y 1153.5 1153.8基底总弯矩(KN·m)地震作用 X100138.70 103995.55Y 117412.51 119370.69风荷载作用 X 21956.1 21956.1Y 18935.1 18940.7振型有效质量参与系数 X 99.98% 99.98%Y 99.98% 99.98%《高规》5.1.13 条,≥90%满足楼层最小剪重比(地震剪力调整系数) X2.70%(1.000)2.272%(1.000)Y 3.06%(1.000) 3.115% (1.000)《抗规》5.2.5 条,比值≥1.6%(X)比值≥1.6%(Y)满足楼层侧向刚度比最小值(层号) X 1.00(5F) 1.00(5F)Y 1.00(5F) 1.00(5F)《高规》3.5.2 条,比值≥0.9满足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比 (层号) X 1.00 (5F) 1.00(5F)《高规》3.5.3 条,比值≥0.80满足计算软件 Satwe 盈建科 规范规定及限值 是否满足结构自震周期(s) T1 1.4017(X) 1.3616(X)T2 1.2852(Y) 1.2559(Y)T3 1.2441(Z) 1.2112(Z)T4 0.4909(X) 0.4743(X) T5 0.4618(Y) 0.4555(Y)T6 0.4339(Z) 0.4274(Z)周期比T 扭 /T1 0.887 0.889《高规》3.4.5条≤[0.90] 满足X 1/861(3F) 1/853(1F) 《抗规》5.5.1条,≤[1/550]满足地震 Y 1/982(4F) 1/993(1F)X 1/5126(3F) 1/5320(1F)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楼层) 风Y 1/6288(4F) 1/6655(1F)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比X 1.32 (1F)(X+偶然偏心) 1.32(1F)(X+偶然偏心)《高规》3.4.5条,考虑偶然偏心影响下,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4满足Y 1.16(1F)(Y+偶然偏心) 1.18(1F)(Y+偶然偏心)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比X 1.32 (1F)(X-偶然偏心) 1.32(1F)(X+偶然偏心)Y 1.25(1F)(Y+偶然偏心) 1.23(1F)(Y+偶然偏心)Y 1.00 (5F) 1.00(5F)稳定性(刚重比) X 22.07 22.323Y 24.82 25.556《高规》5.4.4 条,刚重比≥10刚重比≥20满足轴压比最大值 框架柱 0.84 0.84 0.85。
